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架空传-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抚瞧不出那群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但总之不会是普通地村夫蠢汉。既然有这么多人在一旁看着。把事情闹大了显然压不下去。又由于镇抚本人地底气也不怎么足。因此他嘴角肌肉抽搐了几下。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说道:“本官也不为难你。开箱验货吧!”

    见车中尽是茶叶、瓷器等物。张辅有些不确定地悄声问杨荣:“出使爪哇诸国地相关事务你也参与过……送给当地土王地礼物便是这些茶叶瓷器?”

    杨荣瞥了一眼朱。看不出皇上脸上地喜怒。于是小声解释道:“哪能呢?这多半是随船士兵自己带地私货。出使爪哇诸国称得上是远洋航行了。这种远洋航行虽说称不上九死一生。但确实风险挺大。而且船上生活又艰苦。所以随船士兵携带少许商品贩卖也是惯例。”

    张辅悻悻说道:“可那个镇抚却拉起虎皮做大旗。居然说那些都是皇纲!还不是想偷税漏税!”

    杨荣叹口气道:“水至清则无鱼。士兵们出洋一趟既危险又劳累。谁不想一趟多赚点呢?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时镇抚又和税丁头目发生了争执。

    “这么点茶叶和瓷器你居然估价一千五百贯?!”

    面对镇抚地滔天怒火,税丁头目此时却一脸平静。

    “大人,您先别发火,听小人一说就明白了。按照程序,先由税丁对货物进行估价。若是货主认为估价有误,则可自行申报税额……”

    没等税丁头目说完,镇抚便急不可耐地打断他的话。

    “那好,这批货物只值三百贯,按三十税一缴十贯税。”

    税丁头目苦笑着解释。

    “大人,小人还没说完呢。评估程序结束后,若税丁觉得货主自行申报的税额过低,则可以按税额的三十倍强行收购货物。也就是说,如果大人您只缴十贯税,那么小人便可以按三百贯收购这批货物。”

    “你连皇纲也敢强行收购?不要命了!”镇抚眉头一皱,眼睛一瞪,一面却偷偷给了亲兵一个暗示。亲兵凑近税丁头目,顺手递过去一个小包。

    不料税丁头目却不言声把小包推了回去,轻声对镇抚说道:“实在不是小人不懂人情事故,您听说过首告无罪吧?……即便小人撂开了手,按新颁布的律法规定,若税务司放弃优先购买权,则现场之人有权按其最终缴纳税额的三十倍强行收购货物。”

    说完,税丁头目意味深长地朝着离这里不到五米远的茶棚望了一眼。小声道:“那些都是各个大商家雇佣的伙计,一个个在评估货值方面都是人精子。他们只要觉得值得收购,就会毫不犹豫地下手。”

    镇抚似是喃喃自语,又似是向税丁头目询问:“皇纲他们也敢强行收购?”

    税丁头目意味悠长地说道:“按律法规定,若有‘兵部勘合皇封标印’连税都不用缴,自然也就不能强行收购。否则,便可以。”

    说到“兵部勘合皇封标印”时,税丁头目特意加重了语气,暗示他并非不知道镇抚大人扯着虎皮当大旗地猫腻。

    “……而且,若小人不秉公执法,一旦东窗事发,丢了这差事还是小事,就怕小人连命都保不住。”

    镇抚装出无所谓的神态打了个哈哈。“哪会那么严重?”

    税丁苦恼地叹了口气。“小的哪敢欺瞒大人?”

    “当今皇帝颁布了‘但凡贪污、受贿、索贿等经济犯罪均抄家’的规定,又遣给事中、御史分行

    那些给事中、御史查这类经济犯罪案不知有多起劲廷派出来的给事中、御史还算好地,他们总算还顾着点脸面,基本上只找官员的麻烦。一字并肩王一系的监察官员吃相才真是难看,连吏员也不放过……不是小人自己吓唬自己,您去东城门口一看便知。城门口地旗杆上现在还挂着一颗人头呢。那人职务和小的一样,一个月前还和小的一起吃过酒……”

    说到这里,税丁头目黯然叹了口气。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镇抚自然也能把人往死路里逼。更何况镇抚多少有些做贼心虚,因此只得按税丁评估的货物价值缴了税,然后骂骂咧咧地进了城。

    朱棣离得近,因此隐隐约约听到那名镇抚含糊地骂了一声“狗日地监察部”。

    如果镇抚骂得是别的部门,朱自然会勃然大怒,但既然是骂监察部,朱棣却忍不住吞声一笑。看镇抚那种出离愤怒的样子,估计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没能逃税漏税的缘故。

    朱棣设置一字并肩王系统可没安什么好心。隶属于监察部的宪兵卫,虽然名称听起来象是宪兵,但实际职能却更类似于后世中**队中的纠察。严格说起来,后世宪兵地职能在这个时空是由锦衣卫和宪兵卫分别承担的:锦衣卫负责军队中比较严重地犯罪行为,而宪兵卫则主要处理军队中的轻微违法。

    比较而言,锦衣卫地权力更大,普通军户对于锦衣卫多半是敬畏。宪兵卫的权力相对较小,却很遭军户厌恶——就象后世地很多当过兵的人都憎恨纠察却不痛恨国安一样。后世纠察退伍地时间之所以总会比普通士兵提前几天,就是为了避免受到怀恨在心的退伍士兵报复。

    按朱棣的规定,为了维护高级将领的尊严,宪兵卫虽然可以揭发军中的严重犯罪行为,但对于高级将领却没有处置权。而品衔凡是低于从四品者若轻微违法,宪兵卫皆可当场打板子实施惩罚——镇抚只是从五品,说不定也挨过宪兵卫地板子呢。

    至于说一字并肩王一系的监察官员连胥吏都不放过的情况,其实也在朱地预料之中。

    监察部额定的官员名额虽说不多,可朝廷所拔的经费却更少,甚至连发放那些官员的俸禄都不够。朱之所以故意苛待监察部,其目地就好比使用鱼鹰捕鱼一样:鱼鹰吃饱了便没了捕鱼的动力,只有让鱼鹰饿着,它才会拼命地捕鱼。

    结果,监察部便只剩下两个选择,其一是连额定的官员都不录满——方孝孺那样的人自然不肯如此。于是唯一的出路便是揭发犯罪官员然后从抄家中获得经费。偏偏在成立监察部之前朱棣已经提前发动了廉政风暴,该抓的都抓了,即便有那么几个漏网之鱼,凭监察部那少得可怜侦察经费也很难有所收获。饥不择食之下,一字并肩王一系的监察官员便只好连小鱼小虾也不放过——甚至还发生过监察部官员为了敛财污蔑家有薄财但并未犯罪官员地事情——这种挺而走险的一字系官员自然逃脱不了严惩,而且朱棣还以“监察部识人不明”为由对之处以了不菲地罚金,使得监察部的资金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监察部越遭人恨,自然越合朱棣地意:鱼不能太强壮,否则把金枪鱼都吃光,却也失了朱棣的本意。

    ……

    朱棣在京城偶尔微服出巡,几乎每次都会去夫子庙大快朵颐。六朝时期,秦淮河和青溪一带就已经设置了不少水榭酒楼,那时夫子庙便称得上是畸形的繁华闹市了。明朝定都南京后,每逢开科秋闱,考生云集,于是更多的书肆、茶馆、客栈应运而生,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便成为了富家子弟的“温柔乡”、“销金窟”。名噪天下的夫子庙小吃也在灯影浆声中日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神韵,与“秦淮八艳”相映照,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采”。

    朱穿越之后极其痛苦地发现,尽管身为无比尊贵的皇帝,但是除了吃之外,似乎也没什么享受能够与后世相比。既然只剩下“吃”等极少几种享受了,朱棣自然绝不肯放弃——这也是为什么上次他会特意将一个羊肉汤做得很好的摊主弄回皇宫的缘故。

    这次出京,朱棣每到一地都会品尝一下当地著名的小吃。因此,别说跟随朱出巡的人都是心思灵动之辈,即便是个傻子,如今也能弄明白朱棣的喜好了。

    一行人入城后,早已熟悉朱棣喜好的锦衣卫便领着路,径直朝玄妙观而去。

    苏州的玄妙观始建于西晋,观中有唐吴道子画老君像、玄宗赞、颜真卿书法等碑刻,弥足珍贵。显然,朱棣并不是冲着那些珍贵的书画而去的。他的真正目标,自然是玄妙观的小吃。

    历史上玄妙观小吃形成于明代中叶,当时苏州风景旅游城市的格局已形成,特别是乘船宴游虎丘七里山塘、太湖、石湖的风俗极盛,因而带来了船菜、船点的兴

    妙观由于得天独厚地地理环境,船点上岸很快便在成了小吃群。

    在这个历史时空里玄妙观小吃之所以会提前出现,却主要是宁王朱权的功劳。

    由于获得了苏州商业税承包权的缘故,苏州商业越发达,朱权所能获得的好处便越大,因此他便挖空心思想办法吸引商人们来苏州进行交易。朱权想了很多点子,正是其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点子促使了玄妙观小吃的提前产生。

    这个点子是为进入苏州进行交易的相关人员提供极其廉价的饮食:八文钱就可以吃半斤白米饭外加海鱼作为佐菜。

    苏州并不临海,但苏州河穿过苏州而且最终入海。因此有着这样地便利条件,朱权便派管家从海边渔民手中廉价收购海鱼。由于海外盐价本就便宜,而且朱棣又“发明”了板晒法和滩晒法,因此盐价更低,朱权便在当地办了个小作坊,专门用来将含盐量本来就高的海鱼再进行腌制。然后,再沿着苏州河逆流而上,最终运抵苏州。

    所有腌制的海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很咸。然而在盐价尚保持在相对较高位置的古代,咸对于普通劳动人民而言却是一件好事。因此,朱权所提供地廉价饭菜虽然绝对谈不上丰盛(除了海鱼并无其他佐菜),却极受挑夫、码头搬运之类苦力的欢迎——因为,这个价格实在太便宜了。

    古代农民并非象某些政治倾向过强的书中描述地那样,终生都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事实上,一般意义上的自耕农在年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