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三国-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夫罗从小就有野心。当他还只有七岁的时候。无意中听到大匈奴的祖先曾经统治整个大漠时,便在幼小的心灵里立下了宏伟的誓言:终有一日自己要重现祖先的荣光,再次成为万里大漠的主宰。八年来,于夫罗不是没有想过逃回单于庭。逃回去很容易,汉朝对他的管束并不严密。可他不能逃也不敢逃。因为他很清楚,逃回单于庭之后大匈奴将只有两个选择,或者与大汉朝开战,或者把他的首级砍下来送回,给大汉朝赔罪。事情一拖,就到了189年。

    而在匈奴的内部,由于于夫罗长期在外,时间一长,家里人倒还记得,一般平民就记不得了。大家都只知道单于有个王子叫呼厨泉,担任右贤王,却不知道还有个王子叫于夫罗,是左贤王。

    ……

    并州刺史丁原率兵入京,对并州的州事还是有所安排的。但是,不久。丁原就被吕布杀了。而且,紧接着董卓就毁去了陕县的渡口,阻断了并州直下京城的道路。并州将会由来担任刺史,谁也不知道。

    在这种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下,一些人开始为自己打算。他们打开了解库,私分了库银,然后成鸟兽散。剩下的人害怕上面追究其失职,也纷纷逃离岗位。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很多空缺。

    看守于夫罗的人也逃走了。仅管如此,于夫罗还是没有跑。但后来,供应的饭食出现了问题,直接威胁到于夫罗的生存了。于夫罗不走不行了,这才选择了离开。

    跟随于夫罗的,有一个仆人。这个仆人是从匈奴带来的,名叫克塔根,汉名就叫做柯根。最先,于夫罗带着柯根是直接渡过的汾河。只需要穿过河西郡,再过一道黄河,就可以到达匈奴的地界。

    但于夫罗在汉朝的时间长了,看过很多汉朝的书籍之后,就多了个心眼。于夫罗就停在河西郡不走了。让柯根一个人返回匈奴报信,让匈奴派人来接。

    遣走柯根之后,于夫罗离开了自己住的那座小镇。向北走了一百里,靠给别人做苦工,勉强糊口。半年之后,于夫罗回到当初住的那座小镇,发现镇上的人都被杀了。于夫罗推测,这一定是呼厨泉派人干的。

    回是一定要回的。属于自己的,是一定要夺回来的。也只有夺回自己应有的东西,才谈得上重振匈奴的事情。不过,以于夫罗的身份回去是不行的了。因而,于夫罗就化妆为一个汉人。于夫罗汉话已经说得相当不错了。而汉人与匈奴人的长相,不仔细看,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于夫罗还给自己取了个汉名,叫做罗鱼。就是把于罗二字颠倒过来而已。

    在河西郡,有很多白波军。于夫罗就混了进去。后来,因为田润在汾河东岸大量陈兵,白波军害怕了,往西撤离。于夫罗也就跟着渡过了壶口。接下来,白波军往合阳、露井南下,于夫罗就瞅了个空子,离开了队伍。

    ……

    那日,赵云、张飞、李建商量之后,李建的三千骑原地不动,静观敌军变化。张飞往南,赵云往北,绕道迂回。北边,未知敌军有没有伏兵,更不知敌军伏兵在哪里设伏,因而危险是未知的。南边,敌军设伏的可能性不大。但南边接近右北平,很可能会与刘备的军队发生遭遇。

    田润方便之后,又上了那辆高架马车,并且把目力过人的王越也叫了上去。对于敌军的判断,也可以说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猜测。准与不准,就看这一遭了。

    过了一会儿,果然看见敌军右军缓缓地开出一些人马,往左边那支军队的军营走去。田润道:“哈,我猜中了。敌右军果然居心****。”王越道:“这还没有打起来,还很难说。”田润道:“不打,成单列或者列数较少,调度比较方便。要打则呈多列,以便士兵能够同时到达战场。瞧那些人的模样,不打才怪了。”王越道:“我懒得跟你辩。看下去就知道了。”

第二卷 第169章 部落内战

    第169章 部落内战

    第三日的第二次冲锋即将结束的时候。阵地上的汉军共有一万四,霍赛穆部落的骑兵有七千。汉军虽然有一万四千人,但当中有六千人是只能充当障碍物的重装步兵,实际上只有八千汉军与敌交战。只不过汉军的八千人又分为五千步兵与三千弓箭兵,而霍赛穆部落的七千骑兵又因为六千重装步兵的存在而失去了速度。前排交锋对杀,霍赛穆部落的骑兵因为战马而不够灵活,汉兵则因为连日苦战而体力略有不支,总体上双方各有掣肘,哪方都没有占到便宜。但三千汉军弓箭手在后面射箭,则优于霍赛穆部落后面的骑射。发箭的时候汉军站在地面,稳稳当当;霍赛穆部落游骑则跨于马上,摇摇晃晃。对方的箭来了,汉军可以往旁边躲闪,而骑在马上的游骑却只能以兵器击打。于是,在这种前排差不多、后排急剧伤亡的情况下,霍赛穆部落的游骑选择了撤退。他们清清楚楚地知道了,汉军就那么点人了。他们相信,只需要再来一次冲锋,就一定能够取得彻底的胜利。

    撤退过程中霍赛穆部落游骑损失惨重,最终只跑掉一千多人。但他们没有能够想到原因。敌阵更由于相距五里,又被逃回的自己人阻挡了视线。更是没有看清。

    随着这一千多人的回营,部落骑兵们很快就知道了汉军的力量:就五千步兵,三千弓手,还有五六千笨重的家伙。无论是谁,都认为只差一次冲锋了。一次冲锋,必定会取得胜利。

    ……

    现实与霍赛穆部落头领的预想有些出入。现在,手里有一万生力军,九千残兵。残兵的战力是要打对折的。残兵的主要作用,就是冲在最前面,送死。怎么算,九千残兵也少了一点。

    战,还是不战,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是选择题了。左军图嘎吉拉部落伤亡惨重,中军根罕音部落更是全军覆没,早已经没有了后退的余地,只能战。

    于是,霍赛穆部落头领派了个信使到右军,请求右军派残兵一万。下次冲锋,将以自己的九千残兵形成第一方阵,让图嘎吉拉部落派来的一万游骑充当第二方阵。

    听了信使的要求之后,图嘎吉拉部落头领没有立即答应。只是说考虑考虑,稍后再答复。随后,叫人送信使出营。

    送信使出营的人,正是图嘎吉拉部落有名的勇士格诺彦乌。格诺彦乌出帐之后,对信使说:“尊使请到这边。”出了头领的大营就到了另一座军营。格诺彦乌说:“奶奶个乌,考虑个屁。这是我的营盘,正好有一万人。这便随尊使前往。”言罢,格诺彦乌立即集合队伍。由于要避免被图嘎吉拉部落的头领知道,队伍分作几路,迅速开进了右军霍赛穆部落的营盘。

    ……

    信使回到帐篷向头领报告,说是右军一万人马正在进营。头领大喜,当即下令整队。正在整队的时候,有人来报,说图嘎吉拉部落头领亲率大军过来了。霍赛穆部落头领一愣,不知道图嘎吉拉部落头领这是来做什么。前面那名信使才将自己出使的过程详细说了。霍赛穆部落头领这才知道前面过来的一万人乃是私自过来的。

    于是,图嘎吉拉部落头领率兵过来的意思可就复杂了。不知是善意还是恶意;如果是恶意,也不知道是对霍赛穆部落怀有恶意还是仅仅对前面私自过来的一万人怀有恶意。于是,霍赛穆部落头领就叫前面那名信使出营问话。

    过了一会儿,信使回来了,说图嘎吉拉部落头领率兵过来,就仅仅是答应前面请求出兵的要求。霍赛穆部落头领问图嘎吉拉部落头领带了多少兵过来,信使说大概一万人的模样。

    看起来,图嘎吉拉部落头领是还不知道前面已经有一万人私自过来的事情了。于是,霍赛穆部落头领就到了营门之外,稍微客套了几句,然后说:“自信使回来之后,你部已经来了一万兵。目前正在整队。贵部之慷慨。就像天上的太阳啊。”

    “哦,已经来了一万兵么?”图嘎吉拉部落头领道,“是哪个擅作主张的奴才,把我的大方变成他的大方了?”

    霍赛穆部落头领道:“无论是谁,都是图嘎吉拉部落的大方。”图嘎吉拉部落头领道:“尊贵的霍赛穆部落头领,你真是仁慈得就像宽阔的海洋。但是我图嘎吉拉部落则需要像洁白的雪山一样,不容一点沙子。不过,那是我内部的事情。与霍赛穆部落无关。如今汉军压境,大敌当前。前面私自过来的一万人就算是我准了的。如今再追加一万人。待歼灭汉贼之后,我们再喝他个三天三夜。”然后,图嘎吉拉部落头领就告辞离去了。

    ……

    霍赛穆部落再次打开了军营的栅栏,让图嘎吉拉部落第二个万人队进入。实际上这第二支队伍并不是一万人而是三万人。进营就进了很长的时间。最后一名士兵跨过栅栏的时候,顺便一刀,就斩向了搬栅栏的霍赛穆部落的士兵。这就算点燃了战火。

    本来,像点燃战火这样的事情应该由长官来做,实际上,图嘎吉拉部落也是这么安排的。最高的几个头领之间,相互还约定了暗号。准备同时发动,在第一时间,就把霍赛穆部落的高级将领斩杀了。哪知道,队伍末尾的小兵没有沉住气,首先动了手。这一动手之后,就不可收拾了。因为每一个图嘎吉拉部落都是经过战前动员的,他们到霍赛穆部落的军营来,就是来杀霍赛穆部落的士兵的。因而一个人的行动很快就蔓延为全军的行动。全面的混乱,就在霍赛穆部落军营里展开了。

    这样一个小小的意外,使得霍赛穆部落游骑的高级将领免受了灭顶之灾。霍赛穆游骑就在这些将领的带领下,与四万图嘎吉拉部落的士兵全面奋战。霍赛穆部落士兵虽然人数较少,只有一万九千人。但至少有一万五千人身体毫发无伤。图嘎吉拉部落的四万伤兵虽然都伤在不紧要的地方,但毕竟有伤,终归还是要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因而一时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