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吉诺弯刀-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哽咽着跪倒在地。他匍匐在地。他流泪说:“皇后!杨彪知错了!是杨彪有负陛下与皇后的深恩,有负故大将军教诲!是杨彪自误误国,牵连了这么多的人!杨彪罪大恶极,不容宽赦!罪臣愿受死伏法,以警天下,以儆效尤!”

    (四)

    我放下酒杯,伸手扶杨彪起来。

    我说:“大将军一生英雄本色,我发自内心地敬仰。”

    我说:“今天这样的情形,若是故大将军活着看到,不知道他的心里会有多么的难过。”

    我说:“我们本来可以一直是终身的朋友和彼此的亲人啊。”

    我说着,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我看着杨彪,说:“我们一起历经千辛万苦,才恢复了天下的太平。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在太平到来之后,却会陷入到想要互相杀害,彼此为敌,你死我活的处境里来呢?为什么过去可以用生命彼此掩护和支持的人,会变成彼此的敌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何其不幸没有办法以朋友始,以朋友终啊!我非常非常难过。”

    杨彪泪流满面说:“罪臣追悔莫及,追悔莫及啊!”

    他说:“当年,故大将军慨然赴死的前夜,特地召臣密谈,推心置腹,教诲罪臣不要糊涂自误,要明自己的长短,做国家的栋梁,不要不自量力,不要做国家的祸端。可是,罪臣驽钝,没有明白故大将军的一番苦心,终究还是作茧自缚,辜负了故大将军。”

    杨彪说:“多少年来,罪臣常常把自己和故大将军比较,常常觉得自己无论是用兵还是治军,都和故大将军不相上下,难分伯仲。罪臣常常觉得心中嫉恨难平,为何众人对故大将军敬若神明,却对我诸多腹诽。现在,罪臣明白其中原因了。”

    杨彪说:”虽然同样是在领兵打仗,但是,故大将军的心,却并不是凶暴狰狞的。他的行动虽然势若雷霆,锋利如刀,但他的心,却始终是平和悲悯的。虽然一生征战,累骨如山,但他心里却始终没有过杀害之心。他是为了停止战乱而加入战争的。除了停止战乱,他从来没有想从战争中获得过其他的任何东西。”

    杨彪说:“就在刚才的时候,罪臣突然明白了,故大将军远胜我的地方。他是为了结束天下的痛苦而打仗的。他是为了消灭战争而作战的。不是为了消灭自己的敌人。他自己没有敌人。他光明磊落,没有半点个人的野心。”

    杨彪再次拜伏在地。

    他说:“杨彪深谢皇后今日的提点,让杨彪在临死之前知道了自己的肤浅和过错,知道了为臣之道、为将之道、为人之道。杨彪能在死前终于明白这些,这一生,也算可以瞑目了。只可惜大错铸成,罪无可恕,只能等来生再来洗心革面,从头做起了。”

    (五)

    我站了起来。我对杨彪深施一礼。

    我说:“大将军的肺腑之言,至诚无虚,我深敬佩。我代汉王、代故大将军,代儿子们深谢大将军的深明大义。”

    杨彪泣谢道:“罪臣万死!罪臣不敢当!”

    我说:“本来应该让大将军回去和家人道别,安排好家务的,但是,大将军若回去,只怕树欲静而风不止。”

    杨彪说:“罪臣明白。罪臣谢陛下皇后的仁慈。罪臣愿意从速受死,不成为天下的乱因。”

    我看着他。

    我说:“那么,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的,像亲人一样地分别吗?希望我们来生能够重新开始,能够避免今生的错误,能够再次像朋友和亲人那样地,一起为天下缔造太平,守护太平。”

    杨彪仰头道:“好的。杨彪愿守此诺,誓不再负。以朋友始,以朋友终。”

    这就是我听到杨彪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六)

    我返回宫中后的第二天,刘申颁布旨意,全面采纳了三堂会审的奖罚建议。判处杨彪凌迟处死,诛灭九族,但为体现仁慈,皇帝赦免其中的100幼童,命三部筛选议定,拿出赦免的名单。

    行刑那天,杨彪和被处以死刑的叛乱一党及其眷属,在重兵包围之下,被提出了天牢,押赴闹市公开处决。

    观刑的百姓拥挤于途。

    刘申特加恩典,令京城寺院选派300僧侣,在沿途及刑场为死者诵经超度。

    我也在宫中,率领全体有位分的宫眷,为这些将死之人超度,祈祷永不再有内乱,天下太平久固。

    令天下闻名丧胆的一代名将杨彪,就这样,在万民的围观唾骂中,喋血闹市,悲惨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杨彪死后,留下了一纸真诚的悔过书。这封信一直都录在史书里。

    和后人以为的不同,这并不是他死后文吏冒名替写,为刘申粉饰的,这是他亲笔写的。也不是为保全家人被迫写的。是他自己要写的。

    杨彪在最后的遗书里面写着,若有来生,愿为天下的太平生,愿为天下的太平死。

    刘申看过他的遗书之后,吩咐史官把这封信收入史册。他说:“这样的明白,和这样的弘愿,应该载入史册,让后来的人都看到。”他是为了这个把这封信录入史册的,并不是为了粉饰自己,也不是为了贬低杨彪。

    在幽远的时光深处,没人知道真的发生过什么。

    即使有史书记录,也没人知道真的发生了什么。(未完待续。)

第五百章 厉行节俭(上)

    (一)

    距离杨彪及其叛党身首异处、喋血闹市又过去了若干年。

    杨彪的叛乱,证实了在太平年代拥有过分强大的军力,对天下臣民而言,都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看着被流放的叛党及其家属仆从,成群结队地披枷带锁,哭哭啼啼地被押解出京,踏上前往荒凉边地的艰险之途,有关裁军的种种争议,顿时一夜平息。没有人再敢开口反对整肃军队。杨彪一心想要阻止裁军,但最后,不仅身首异处,家破人亡,而且促成了朝野上下统一意见,坚决裁军,这恐怕是他生前最不想要看到的结局了。

    杨彪的叛党处理之后,刘申当朝宣布了裁军诏令,将庞大的汉军,断然裁撤了一半以上的军队编制,遣散了2/3的将士。大量青壮劳动力回到了各自的家乡,给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新回乡的劳动力,有资金,有体力,有见识,有人脉,有手艺,很快就融入当地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中,全国开垦了大量的新荒地,农业亩产量也进一步提高,大量军事技术被改造后用于民生,出现了更好用的农具,也形成了连锁遍及全国的大商号和商号联盟。国家和人民变得更为富庶,而更多新生儿的啼哭声,也响彻了全国各地的城市与农村,好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种好处产生出来的时候,与之相伴的坏处,也就如影随形地出现了。

    全国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富裕达到鼎盛的时候,有一个幽灵悄然出现在官场当中。这个幽灵,就是贪腐。

    建国早期清正廉洁,爱民勤政的官场作风,在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当中,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变化。官员们的俸禄增加以后,开始追求奢华享受,与地方缙绅竞相炫富、斗富,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趋向纸醉金迷。

    但是,一个人的贪心是永无止境的。每当他有了更好的东西,满足感只能持续一小会儿,然后,他又会去渴望那些更好的东西,永远都没有一个够。一个人贪婪起来,就像是口渴的人喝盐水一样,喝得越多,越觉干渴。

    与俸禄增加相伴随的,竟然是官员们囊中羞涩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官员,失去了魏国清,乃至颜观心这些老臣当年的风骨,表面上仁义道德不离口,忠君爱国为民的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在刘申面前,一个比一个表现得精明干练、无私无求,而私下里都在想法设法刮地皮、雁过拔毛,想要通过做官弄更多的钱,让子孙后代从此发达!

    在这种情形下,贪腐已成为官场的潜规则。耿直清正,廉洁不贪的底层官员,暗中遭到排挤,难以得到重用升迁,许多人不愿意与贪腐官员同流合污,愤而挂冠离职,回家种田。也有一些正直的读书人,宁可留在民间经商、教书、行医,不愿意参与科举考试。

    (二)

    刘申也觉察到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遏制贪腐的苗头蔓延。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整个宫廷带头提倡节俭,例行节约。

    “提倡”二字其实不太准确。刘申的宫廷一直都是相当节俭的。身为中宫的皇后,我从做君夫人的时代开始,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想法设法替刘申省钱,尽可能不增加国库的开支,而维持宫廷的正常运作。节省,是后宫管理永恒的主题。而这一点,也始终得到了汪氏皇太后在生前的理解和支持。

    运京的宫城是在倾覆前朝的福王府基础上翻新建立的,用于封授大典和接待外国世界的宫城门楼和处理朝政的三大殿,几次扩建后,金碧辉煌,气派非凡,颇能昭示新朝如日中天的国威国力,然而,帝王后妃日常起居的宫苑却相当的低调,与前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了经常要用于后宫仪式的昭阳宫面积宽阔一点之外,其他的宫苑面积都比较狭小,虽然庭院布置得精致整洁,然而却没有多少名贵花木、精雕细刻,无论是建筑材料、装饰用具还是工艺技术,都很朴实。有些方面,可能还比不上臣属家宅和民间的富豪。

    多有新进宫的年轻妃子,初入分配给自己的院落后,对所见所闻大失所望,在每日请安时向我诉苦说,想不到皇宫中的院落这样的简单寒酸,比自己母家的居所都有所减色,实在是配不上皇家的气派,母家亲眷进宫看到,无不唏嘘感慨。

    每当年轻妃子们的这些议论高涨起来时,我都会带这些妃嫔们登上文渊阁,去俯瞰气宇非凡的运京大城,文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