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绝对不会干自毁长城的事情。
王宁安有实力不假,但他的目标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希望推动自己的那一套东西,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并不介意谁当皇帝。
而赵祯呢,他也希望变法图强,限制文官,开疆拓土……这些目标又和王宁安是一致的,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他们君臣出现了分歧,有点像董事会的两个大股东闹矛盾,并非单纯的君臣上下之争。
如果王宁安顺从了赵祯,什么都听他的,相反会让赵大叔猜忌,担心王宁安会不会有别的心思,不再是原来的赤子之心,一心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的长远计真要是那样的话,才是真正的麻烦呢!
“狄老哥,我上书没那么危险,只是西夏的战局要怎么进行,或许有些反复……总而言之,你不要管了,只管好好整顿人马,加强防御,不要让到嘴的肉丢了。”
狄青虽然参悟不透王宁安的话,但是他很相信王宁安的能力,或许真如太所说,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二郎,还是那句话,你要多想想大家伙,不要意气用事!”
王宁安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多谢老哥,你也要保重,别把自己的命看得那么贱!你可是我大宋武人的骄傲啊!”
狄青疾步离开,他不想让王宁安看到自己哭泣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王宁安下决心上书,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不愿意狄青做无谓的牺牲!
朋友做到这份上!
虽然俞伯牙和钟子期,也未必比得上啊!
这辈子没有白活啊!
……
“启奏圣人,这是王相公的奏疏。”
从太监手里接过厚厚的一本扎子,赵祯仔细翻看着,他这两年,岁数大了,看东西没一会儿,眼睛就流泪。
所以王宁安奏疏上面,字迹写得很大,看起来一点不费事。
面对着熟悉的字体,赵祯突然气消了很多,就事论事,那小子只是和自己看法不一样,但是心还是在一起的……
“王相公反对出兵,你们密谍司有什么情报?”
在赵祯的背后,站着一个中年太监,此人身形很高,很瘦,颧骨高耸,眼睛暗含光滑,他就是密谍司的主事。
宫中总是出中毒事件,赵祯对皇城司早就失望了,他在几年前就秘密组建了密谍司。
相比起皇城司,密谍司更加神秘莫测,除了检查各种情报,保护皇家之外,密谍司还负责军情,尤其是针对西夏的,他们不惜血本,功夫下得非常深。
“启奏圣人,根据飞鸽传书,李谅祚在兴庆府接连处死了上千人,罪名各异,但这些人都是不满李谅祚的……另外李谅祚还把财宝粮食等物资,搬离兴庆府,运到了更北边的白马强镇军司和黑山威福军司。”
报告了之后,密谍司的太监立刻退到了旁边,不再出声。
赵祯默默思量着,这两个情报都很关键,杀人,大规模杀人,代表李谅祚的势力已经开始瓦解动摇,必须靠着杀人才能维系。
至于白马和黑山两个军司,一个在盐池,一个在河套,是西夏的两个摇钱树。那样子,李谅祚是打算放弃兴庆府,跑到这两个地方,继续自在逍遥。
朕怎么能放过你!
不得不说,虽然赵大叔没有怀疑王宁安的用心,但是却对王宁安的判断产生了疑惑……或许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大宋可以出兵了……
赵祯举棋不定,而朝廷之上,也陷入了争论之中。
其中以户部尚书司马光为主,坚决认为要依照最初的设想,仅仅是拿下河西走廊,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
司马光认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收获匪浅。
再妥善经营两三年,就能集中人马,一举荡平西夏,放着稳赢不输的路子不走,非要冒险,实在不是大国所为。
司马光辩才无双,但是这一次他遇到了对手。
王安石和他唱起了对台戏。
此刻的王安石,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他推动青苗法和方田均税法,许多士绅官吏,恨不得吃了他的肉。
弹劾王安石的奏疏,在最近半年,已经超过了王宁安,荣登最遭人厌恶官员榜第一位,就连在江南大开杀戒的韩绛也比不上。
王安石更需要一场大胜,来巩固他的权力,继续推行变法。
所以王安石上书,他认为西夏失去横山庇护,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不堪一击。他表示朝廷能拿得出1500万贯军饷,支应战斗。这次就算不能灭了西夏,也要把他们打得稀巴烂。变成一个游牧部落,没法威胁大宋的安全。
驱逐西夏出长城,收复河套,成为支持王安石想法的最好理由。
此时的朝堂之上,文彦博也是举棋不定,他当然不敢得罪王宁安,可是让他为了王宁安,而得罪赵祯,老家伙又不愿意。
就这么的,事情陷入了僵局。
憋了两天,文彦博总算憋出了一个不怎么样的主意。
“陛下,既然王相公执意反对用兵,老臣以为,或许应该派人前去,和王相公谈一谈,顺便看看情况,如果真如王相公所言,不妨就缓一缓,如果有机会,就立刻兴兵。”文彦博窥视着赵祯的脸色,发现皇帝似乎没有生气,胆子更大了。
“陛下,派去的人员必须够分量,懂得军务,老臣斗胆推荐一人,他就是兵部侍郎陈升之,此人曾经知汉阳军,知定州,很懂得行伍之事,是个难得的人才!”
赵祯听完,不动声色,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道:“光是他一个,只怕听不到实话!”赵大叔自顾自道:“再加两个人,让供奉谭宪和节度使高遵裕一同前往!”
文彦博一听,心中暗暗盘算,陈升之代表文官,谭宪是太监,当过十年监军,比一般人都懂得军务,至于高遵裕,他是将门中人。
三个人正好互相牵制,确保送上来的消息准确,不至于欺瞒朝廷。
“陛下安排极为妥当,老臣认为可行!”文彦博立刻附和道。
第681章 三英战不过吕布
“哥,朝廷派来了三位钦差啊!”
王宁泽夸张叫道。
“和你有关系吗?”
“我……我不是担心你吗!”王四少爷扁了扁嘴。
王宁安轻笑了一声,“你不给我添乱就好了,赶紧去韦州一线盯住了,别让西夏人占了便宜。”
提到了打仗,难得王宁泽变得严肃起来。
“哥,最近西夏人马分头南下,双方互有交锋,我们的损失不小,还有部落不断起事,配合西夏作乱,我们的情况很不顺利。”
“所以呢?”
“所以……”王宁泽挠了挠脑袋,“所以有人就提议,要出兵,端了西夏人的老窝,把灵州、静州都拿下来,西夏人就老实了。”
王宁安脸色一沉,连兄弟都提议要打,足见底下的声音如何,只是这一仗真的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四郎,现在你就是我,桌上有沙盘,你看看如何出兵攻打灵州,你能拿出办法,哥就听你的。”
王宁泽迟疑一下,立刻急匆匆跑到了沙盘前面,仔细盯着双方的情况,计算着人马兵器和粮草,王宁泽准备集中10万大军,一举攻克灵州,西夏在这一线,是有十五万人的,其中还有10万擒生军。
如果人马少于十万,绝对胜算不大,王四少爷虽然狂妄,但是还没到疯癫的地步,跑到人家的家门口,还指望着以一当十,以一当百,那是脑残!
能以少胜多,就算很不错了。
要动员十万人马,要多少粮草,军械,要多少民夫,牲畜……王宁泽默默算着,可算来算去,他突然注意到了沙盘上一片庞大的区域,突然身躯一晃,冷汗就从鬓角流下来了。他左看看,右看看,好半晌,他颓然长叹,放弃了所有想法。
王宁泽垂头耷拉脑,“哥,你是对的,小弟这就去韦州严防死守,我会约束属下,告诉他们,不要想着进攻的事情,谁敢轻言开战,我砍了他的脑袋!”
王宁安哼了一声,“砍头就不必了,送到横山一线,让他们修城池,搬水泥就是了。”
“遵命!”
王宁泽乖乖告辞,转过天,三位钦差就赶到了。
废话不多说,王宁安代表所有前方将士接待了三位钦差,狄青没有赶来,倒是贾昌朝来了。
这老家伙是昨天后半夜赶来的,他来的时候,王宁泽刚走。
贾昌朝之前擅自主张,鼓动用兵,结果事后发现王宁安居然反对出兵,还和赵祯起了冲突,弄得老贾非常尴尬。
他现在属于在野状态,比不上文彦博能左右逢源打太极,他必须抓住王宁安,千万别让他误会才好。
“二郎,实在是老夫疏忽,我以为横山打下来了,西夏灭国在即,天大的功勋,唾手可得……我,我就忘了问你。”贾昌朝拍着胸脯道:“二郎,你要相信老夫,我和那些人不一样,这次朝廷派了钦差,你不方便对付他们,就让老夫去,那个陈升之是我的晚辈,他要是想兴风作浪,老夫一定不放过他。”
就这样,贾昌朝主动留下,和王宁安一起接待了三位钦差,简单的接风宴,王宁安只给他们准备了四个菜,一壶横山牧民的马奶酒。
不管这三位心里怎么想,面对着王宁安和贾昌朝,他们可老实得很!
陈升之躬身道:“王相公,贾相公,我们奉命过来,一是探查军情民情,二是看望两位相公,听听你们的意见,然后如实上奏,绝没有其他的意思,还请二位相公体谅。”
王宁安点了点头,“公事公办,这点规矩我还懂。三位钦差,请随我过来吧。”
王宁安把他们带到了书房的沙盘室,前一天,王宁泽就是面对这个沙盘败退的,今天这里有补充了许多小东西,比如木制的小马、战车、小人,还有麻包,旗号,帐篷,城池等等东西,双方的实力和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