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整个将门都支持赵宗景,那姐夫的夺嫡大业可就有麻烦了。
高士林思量半天,一扭头,直奔汝南王府而去,他要赶快去通风报信。
相比起将门子弟心思各异,算计满腹,一个老人显得非常单纯,非常高兴,这就是刚刚调入京城,出任三司使的曾公亮。
此老可不简单,他为官近三十年,政绩卓着,颇有声望。当初在庆新政的时候,他也是坚决支持的一个。
只是曾公亮和其他人不同,他不光有一张嘴,还有实际行动。
曾公亮曾经编纂过《武经总要》,要说起这部书,堪称大宋版的军事百科。
一共40卷,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上卷,曾公亮敏锐指出,为了防止军阀格局,藩镇林立,大宋进行了一系列的收权行动,结果却是矫枉过正,弄得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导致仗仗失利,节节败退。
他还提倡要严格训练,主张兵家用人,贵在随其长短而用之。
在下卷之中,他更是收录了各种武器战法,配上了图示,十分精美,条分缕析。
六艺学堂下面设有武学院,其中《武经总要》被王宁安放在了第一位,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孙子兵法》。
王宁安认为奇谋妙计,运筹帷幄,虽然不可缺少,但是真正的制胜关键还是实力!落到具体就是两条,一个是士兵的素质,一个是武器的质量。
这两条《武经总要》之中都有详细论述,王宁安曾经不惜重金,让人印制1000套,发给每一个武学院的成员,奉为圭臬。
说起来惭愧,《武经总要》已经出来了六七年,可是随着庆新政失败,文官之中,没人支持推广,武将更是一帮大老粗,没人愿意下功夫学习。
王宁安成了推广《武经总要》的第一人,虽然和曾公亮第一次见面,但两个人神交已久,可以说是一见如故。
曾公亮不同于那些潇洒飘逸,风度无双的士大夫,老爷子长相普通,非常平易近人。他算是大宋官场上为数不多的实干派,早年就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后来又研究兵法,造诣很深。
曾公亮拉着王宁安的手,哈哈大笑,“我都听醉翁说了,真是想不到,老夫费尽心血着书,竟然墙里开花墙外香,让小王大人给发扬光大了。”
王宁安夸张道:“老大人,你不会找我要版权费吧?”
曾公亮一愣,随机朗声道:“怎么能不要?”
老头指了指那一堆铜山,笑道:“从现在开始,每年1000万斤铜,少一点都不行!”
王宁安一拍胸膛,笑道:“这算什么,老大人需要,一年三千万,五千万,也没问题。”
曾公亮板着脸道:“什么是老夫要?弄得跟贪赃枉法似的,是大宋需要啊,这钱荒太恼人了。”
曾公亮感慨万千,他接任三司使,铸币也是他负责的工作之一。
前些年为了应付李元昊叛乱,朝廷发行许多铁钱,刚开始铁钱还能维持和铜钱一样的价格,可最近几年,铁钱崩溃,市面上铜钱严重匮乏,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非常不方便。
滇铜来了,可谓是及时雨,老头一颗心落在了肚子里。
他围着铜山,转了半天,频频点头,这些铜有黄铜,还有白铜,虽然品相不一,杂质也稍微多了一些,但是制作铜钱,完全没有问题。
……
曾公亮很满意,可有一个人却气疯了,那就是国舅爷曹佾。
他趁着曾公亮看铜去了,一把拉着王宁安,到了空出来的船舱里,暴跳如雷。
“我说二郎,咱么兄弟一场,你可不能坑我!这明明是我派人费了好大劲儿,从大理弄来的,怎么成了你的功劳?当然了,你抢功劳也就算了,可是你不能把这些铜都交给朝廷啊!那我怎么办?”
王宁安呲着闪亮的白牙,呵呵笑道:“国舅爷,你好歹有点觉悟成不,你姐夫不容易,贡献一点铜算什么?不过区区25万贯,100万斤,对你来说,九牛一毛,大海一勺!”
曹佾气得直转圈,“我说的不是钱,是这个事!你懂不懂?”
“懂,你说的不是钱,说的是钱的事!”
曹佾被噎得差点趴下。
王宁安无奈道:“我说国舅爷,我什么时候在钱上亏待你了?”
曹佾突然清醒过来,他一跃三尺高,激动地:“二郎,你小子跟我说实话,你准备从哪里捞钱?”
“这才对嘛!”王宁安笑道:“我的国舅爷,你听我慢慢说。”
……
王宁安确实没打算通过铜矿赚钱,铜可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资源,从来都是朝廷掌控,随便插手,大肆渔利,朝廷怎么想,大老板赵祯怎么想?
再有,靠着炼铜赚钱,也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是少的可怜!
要想赚,就赚别人干不了的。
随着大理和交趾的铜开发出来,前往岭南的商货必定成倍增加,这时候如果能掌握一个船队,把大宋的货物卖到交趾和大理,再把土产运回来,顺便运送铜锭,这里面有多少的利润?
而且这么多商人南下,他们需不需要安全保护?需不需要金融服务?
海上船队,保安公司,票号钱庄……这就是王宁安的如意算盘。
“国舅爷,让交趾人挖铜,让大宋的商人炼铜,说到底,他们都是给咱们干活,替咱们赚钱!”
王宁安的手指翘着桌面,十分有节奏,“制造业的利润最多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服务业!咱们要抢占产业的制高点,不能当辛苦的土老帽!”
曹佾这才如梦方醒,“二郎,你就是厉害,可问题是船队,钱庄都要下不少的本钱吧?”
“是啊,所以我才要收保证金。”王宁安淡淡说道,曹佾的脸却瞬间垮下来了。
好嘛!
你这家伙也太不要脸了!
从人家身上收钱,组建船队钱庄,反过头再赚人家的钱!
怎么好事都让你给占了?
那帮人岂不是成了被你卖了,还帮你数钱的笨蛋了?
王宁安轻轻一笑,“怎么,国舅爷心疼了?”
“我是怕打雷的时候,老天爷噼你,连累了我!”曹佾气咻咻道。(未完待续。。)
第262章 战争红利
曹佾嘴上骂着王宁安,可是身体却很老实,曹家也是堂堂将门,其实轻易甘于人后的。插手岭南,能拿到的利益太大了。
光是船队,南北物资运输,人员往来,几千万百姓的生计,不亚于握着一套海外漕运。通过航运,能联系多少利益,抓到多少人脉!
王宁安说得对,不能指望着赵宗实,姐姐也未必生的出孩子,可是只要手握着庞大的实力,就没人能撼动曹家。
跟王宁安这家伙在一起,曹佾觉得自己的道德水平下降太快了,却丝毫没有办法。
“我说二郎,潘、石、唿延,他们三家算是先投奔的,保证金能不能少点?”曹国舅想挽回一点良心。
“不能!”王宁安断然说道:“岭南那么多事情,没有钱怎么玩得转。你姐夫国库都是亏空,光是岭南就要用600万贯重建,他一个铜板拿不出来,就指着这笔钱,绝对不能退!”
曹佾傻眼了,“那他们的钱不退,其他人是不是要增加保证金?不然怎么区分先来后到啊?”
“这倒是个问题,做事要赏罚分明,自己人和外人当然不能一样……”王宁安眼珠转了转,笑道:“这样吧,保证金依旧不变,只是返还的比例调整一下。”
“怎么调整?”曹佾傻呵呵道。
“潘、石、唿延,他们三家算是第一批参与开发的,三年之后,可以全额退还,第二批就是五年之后,退还七成,第三批呢,退还五成……以此类推,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这是抢钱啊!”
王宁安把眼睛一瞪,“抢钱怎么样?你看看他们交不交?”
曹佾被问得哑口无言,别说还能返还了,就算不返还,看着码头上的铜山,他们也会甘之如饴的。
王宁安算是抓住了这帮人的软肋,死死吃了一口。算了,自己跟着王宁安,也多少捞点好处吧,这年头,不学会吃人,怎么发财,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横财不富,自己啊,也该学学王宁安这个狠心劲儿。
我这个人啊,就是心太软了!
看曹佾眼神闪烁的模样,王宁安就知道这家伙心里不一定怎么编排自己呢!
“哼,跟我去问问。”
“问什么?”曹佾愣了。
“当然是问铜像怎么变成铜矿了!”王宁安和曹佾迈步出来,让人赶快把船队的负责人叫来。
……
就在他俩聊天的功夫,曾公亮已经离开码头,直奔宫中,他是春风得意,脸上笑得开了花。
赵祯在垂拱殿接见了曾公亮。
“启奏圣人,臣都看过了,确实是很好的铜锭,立刻就能铸成铜钱。”
赵祯心中大喜,“既然如此,曾爱卿怎么不立刻着手,莫非还有什么为难?”
曾公亮忙说道:“陛下,臣和王大人聊了,他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是王宁安吗?那小子就是心眼多。”赵祯好奇道:“曾爱卿,他说了什么?”
“回陛下,他的意思是暂时不铸钱,只是把铜锭摆在三司衙门,最显眼的地方,最好让过往的人都能看到,然后再大肆宣传,说是朝廷拿到了铜矿,从此之后,钱荒的问题就没了。”
赵祯吸了口气,心中不悦,这次拿到的铜是不少,可是距离解决钱荒还好远呢!怎么能信口雌黄?
还说把钱荒都解决了,再来一百船也没戏,王宁安是不是有些膨胀了,贪功心切了,这可不行,小东西还是要敲打敲打!
见赵祯脸色变了,曾公亮忙说道:“陛下,王大人的意思是钱荒不光是钱不够了,还有别的原因?”
“什么原因?”
“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