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部忠秋与宗义成一面哟西哟西应下,一面聚精会神地看着陆军学校的操典。
对于两位日本人的来访,虽然经过了重重审批,但真正进了学校,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特殊待遇。唯一称得上不一样的,便是陆军学校的院正傅如圭的接见。
作为帝国户部尚书,财政大臣傅淑训的儿子,傅如圭卸任了军中的指挥职务,低调地回到了陆军学校担任院正。
而今的陆军学校不比当年在武汉时期草创的简陋了。
陆军学校建立在京师外城,地方圈的极大,一圈围墙围起来,内里就是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全军的精选出来的优秀士兵与军官接受着新一轮的学习进修。
同样,陆军学校的老师也不断地改进着教材,针对每一次爆发的战争进行推演,总结经验,反思教训,以期成长。
在这样的气氛里,傅如圭感受到了一种充沛的朝气。
日本人们也同样感受到了这样的朝气。
“一二一二、一二一……”
跑圈的学员们经过礼台,专心操典的士兵们并没有注意到在角落里观察着这一切的远征以及来访的客人。
望着一个个整肃的队列,年轻的面庞,阿部忠秋与宗义成都是抿着唇,一言不发。
“在这一场战斗里,先提教训。攻坚战攻坚战,攻打艰难的地方。但这不意味着要鲁莽行事,没错,我们面对的是战斗意志坚韧的敌人,而不是说我们要去送死。要发挥我们聪明的大脑,在这一方面上,遵化之战在小苍山战斗中三七六团九营的指战员表现差劲,他们忽略了一线战士们的发现,固执地认为勐打勐冲就可以解决战斗。而忽略了用用脑子!虽然他们顺利地攻占了九号高地,但要建奴的骑军在这个时候冲过来,却造成了无畏的伤亡!士兵的鲜血不是功勋章的垫脚石。作为指挥官,你的无能,随时会造成更多的鲜血!”教室里,一个年轻的教官们拿着教鞭,黑板上,满满都是画着的遵化之战上的战例。
“回到这一个案例中,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这里,从侦察员穿回来的情报之中可以得知,这个地方是建奴临时安置多余马匹的地方。通过骚扰马匹达成突袭效果,这是当年老祖宗在即墨之战时蛮牛阵的智慧!”
陆军学校教室里,所有人鸦雀无声,唯有教员说话喝水的停顿时分,哗啦啦鹅毛笔速记在纸上化写的声音。他们并没有注意到此刻教室外已经突然间有了院正傅如圭与日本访客的围观。
宗义成低声看向陈渐鸿:“敢问这位是哪位名将?”
“在下……不认得。也不似军事博物馆里的名将录中的一员。”陈渐鸿面有难色。他也随同跟了过来。他记性很好,去军事博物馆的时候几乎记下了每一位名将们的表现。
但这一刻,他可以很确定,这一位教员并不是那些名将之中的人。
“这是当日轮值的教员,苏松,他的文化课表现非常优异,也在军中来回调任,现在是作战指挥系的见习教员。”果然,傅如圭说出名字,宗义成皱着眉头,并没有认出这一位。
“这般英才,才只是一个见习教员……”阿部忠秋心在呐喊。
他想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
但一连走过去,偷听了一堂又一堂的课,阿部忠秋发现每一堂课都非常精彩。更加让他们惊叹的是,所有的课程毫无花哨,都是实战之中经验在推广,在总结,在反思。
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没有高级将官在讲课。
在这里,阿部忠秋见到了炮兵将领柳泉讲解炮兵的运用。只不过,讲到关键之处,阿部忠秋就被人不着痕迹地拉走了。
离开了教室,阿部忠秋似乎回过神,道:“等等,方才,至少上千名学员。他们……他们都认字?”
一千名士兵能够认字,这样的发现,让阿部忠秋回想起来,无比惊恐。
望着阿部忠秋惊恐的表情,傅如圭忽而有些异样的畅快,道:“没错。他们,都认字。这是皇帝陛下在四年前就已经决定的事情。没有完成基础识字学习,不能够达标的,都得不到晋升。”
与晋升捆绑在了一起,不难想象士兵们对于此事的积极性程度。
更何况,还有更多的奖励计划。
闻言,阿部忠秋环顾一眼,看到了宗义成眼中的不安,也看到了陈渐鸿与王夫之眼中的平静。
对于王夫之与陈渐鸿而言,这的确算不得什么奇怪的事情。
也许,他们已经更加接受一支荣耀威武的军队,而不是粗鲁野蛮,毫无军纪的匪徒。
“在下……明白了。”阿部忠秋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他不得不承认,这一回彻底被震动到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六章:东亚唯一强国
后世,总有人拿中国与印度对比。两者都是有庞大人口的国家,而且印度的国际环境显然要优于中国。尤其是印度在gdp超越了旧的宗主国英国以后,印度人直追中国的言论开始发酵增多。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都是印度与中国相似的庞大人口。
人多力量大,低人权优势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也可以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从而开始经济的腾飞。
但是,如果只是这么想,势必是忽略了一点至关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教育。
不识字,就意味着只能做最最基础的苦力,稍稍复杂一点的工作都完成不了。而且,如中国人一样勤劳忍耐的民族是稀少的。印度人的确是忍耐了,但形容他们勤劳显然是一种昧着良心的做法。
人口众多的中国之所以有人口红利,足够多的劳动力的确是基础。但如果没有教育,人口就无法成为红利,而是成为负担。
回到这里也是一样。
一群没有经受过教育的士兵,那是无法合格完成战斗任务的。训练,同样也是一种教育。
而在基础的战斗训练之上,显然还有更高层次的教育。比如,陆军学校这里进修学习的一切。
一支所有士兵都识字的军队,无疑是经了高层次教育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显然就不是负担,而是战斗力。
事实上,虽然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看,只会认几个大字也只是文盲。但对于这个年代的人而言,能认字,那就已经是文化人了。
这一点,在文化教育更为落后的日本自然是更甚。
对于阿部忠秋与宗义成而言,冲击也就更加剧烈。
这就仿佛,同样的论导电材料,还有比铜更好的,那就是银。但银太贵了,想要电器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要用银来作为导电材料显然就是无法接受的高昂成本。
故而,大多数人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铜。
而大明,偏偏就是豪富到了完全超乎日本人的想象,就是要用银来作为电线导电的材料。而且,这并非是因为大明在炫富,而是大明真的强大到了另一个层面之上。
毕竟,任谁来想,用文化人去当兵,那也太抬举这些赤佬了。可大明……还真这么干。甚至觉得,就应该让士兵有文化,有知识,更有尊严与荣誉!
“好了。几位来得实在巧,今日是新战斗模式的攻防演练。演习一个时辰后开始,我们用过午餐,便去观看吧。”傅如圭说着,眼中异色闪过。
阿部忠秋预感到了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要发生,但他微微一想,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看。
午饭很简单,管够的白米饭,肥的流油的红烧肉,青菜,以及每人一条小咸鱼。
军校之中的午餐让阿部忠秋再次感叹了起来。对于吃白米饭有个饭团都格外难得的日本人而言,一日三餐白米细面,更是有鱼有肉有荤有素,这样的伙食水平,实在不难解大明军力强盛。
军人用餐的作风也是一样的干练简洁,没有废话,吃过午饭,众人便出发前往了位于溪柳村的演习营地。
这里本来是一处人口不少的山脚村落。
只可惜,建奴兵锋抵达,寸草不生,鸡犬不留。陆军学校移驻这里的时候,几次拉练甚至在草丛之中找出了不少的骸骨。
这样荒无人烟又有些阴气沉沉的地方让周遭村民不敢接近,陆军学校便索性一番清理祭拜以后,将这里作为演习营地。
照例是兵分红蓝两方,战斗迅速开打。
一番前奏略去不提,当战斗进行到关键的时候。
蓝方使出了野猪阵,不知从哪里找出来的野猪让他们被搜罗了上百,被驱赶到一处,朝着红方的阵地突袭而去。
而这时,高地之上的红方发现了这一处异常。
一声急促的哨声响起,阿部忠秋的目光顺着哨声落到了那里一片遮盖掀开的地方。
“是大炮!青铜炮!铜的……”阿部忠秋沉声地说着。
轰轰轰……
炮火的轰鸣没有吓到阿部忠秋,在日本国,他就知晓红衣火炮犀利,船只坚固。但他很快就听出了不同。
这个不同,是在炮弹身上。
炮火倾斜过后,上百头野猪覆盖在了火海之中,肆意飞舞的弹幕掀起了金属风暴,剿杀干净了所有的生物。
红军响起了欢唿。
但宗义成的脸色却很难看。阿部忠秋也同样,虽然死的只是野猪,但他似乎想起了……日本勇士在这样的炮火之中被撕碎成血沫的景象。
如果,如果大明唉抗日援朝的战争之中也涌上了这样的武器,恐怕……
“日本人的结局会比所有人想象的要更加惨烈吧……不,是惨败……”阿部忠秋喃喃地说着,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那一门又一门的新式火炮,尤其目光落在那些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炮弹之上。他明白,火炮固然是强大无比,但这一次更关键的似乎就是这些炮弹的技术。
他有一点百思不得其解。
大明,究竟是如何鼓捣出这些东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