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纷纷看过去,发现了这是屋内一个年轻男子,梁清标。显然,这一场回忆也是老中青三代都有。老者便是高尔俨,中年人就是王卓如,年轻的就是这梁清标了。
比起前面两人,这梁清标的地位显然也不低。
首先,这梁清标比起其他人而言更加豪富,乃是真定府另一处豪族代表。因为,他是梁梦龙的曾孙。
至于梁梦龙是何许人也?
梁梦龙已经过世了。他字乾吉,号鸣泉,北直隶真定,乃是大明兵部尚书,阁老,最近的时候还追谥了“贞敏”二字。梁氏原本就是山西蔚州之巨族,明洪武初年为避战乱徙至真定。至七世梁梦龙时,其家族大显。嘉靖三十二年中梁梦龙进士任顺天府丞、河南副使。治理黄河决口有功。隆庆时巡抚山东,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明神宗初为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坚持抗击后金,加兵部尚书,后遭弹劾,去官,在真定家居19年卒。追谥贞敏。为官颇享清名,人称“梁阁老”。
换后世,这就是国防部长加北京军区司令再加******委员的官儿。
到了梁清标这一代的时候,梁氏虽然没有再出现过梁梦龙这一级别的高官,但依旧是真定府的豪族,
尤其是梁清标,更是京畿一地的明人。无他,去年崇祯十六年科举放榜的时候,中进士的就有这一位,现在可是在职的翰林院庶吉士。有些同学不明白翰林院庶吉士的意义,但若是说一句口头禅就有人能明白了。
那便是:非翰林不得入内阁。
也就是说,这梁清标未来可是冲击内阁大学士的角儿,地位最是清贵无比。而且,比起老的那一位高尔俨,梁清标这才二十五岁呢。
换后世,一个二十五岁的中管干部,在政策研究室里任职,随时有机会就能外放正厅级市长厅长,甚至转为部委高官,谁不艳羡?
但这一回,在职的梁清标也着急上火了。
无他,百年以来,梁家购置的土地可是数千顷之多。开枝散叶下来,梁家数百口人都格外在乎这些田赋。若是没了官绅免税的特权,梁氏宗族内部的财政问题就要出娄子。
是以,梁清标也不顾自己的前途,这一回亲自赤膊上阵了。
“是啊。这一回看样子朝廷是认真的了。”有了这三位挑头,屋内众人都是议论纷纷了起来。
“要是太上皇在位时,那倒也不怕。朝廷下的政令多了去了,就是三饷加派的时候,也加派不到咱们土地上。可眼下这一位皇帝可不是好对付的啊。获鹿镇一战,遵化一战,那都是杀了个尸山血海。这一回……要怎么处?”
“不管怎么处,都得想个法子给这加派的事儿拦住。”
“拖延计?”
“祸水东引?”
“唉,这世道好了,怎么圣上还折腾起来了。真是……定然有奸臣在啊!”
“正是,有奸臣啊!”
屋内闹哄哄的,各个都在想着法子。一开始众人齐心协力说得还算有些调理,只是后来越说越时离谱,甚至有人都说起了要是李自成在的时候会如何。
但很快,又有人说起了李自成的拷掠追赃之事。
这下子,众人又转为长吁短叹。
见此,高尔俨、王卓如以及梁清标都是恼了。
“诸位若是再拿不出一点实际的,这会,不开也罢!”梁清标年轻气盛,当下就怒道:“都是些虚头巴脑的事儿,有何用处?”
屋内顿时一静。
但梁清标的话语却是震动了不少人的心防,王卓如缓声道:“我看大家亦是彼此都有堤防。如此,我先说一个。此事,老规矩,策动清议。我已经联络了京师广评的侯青先舆论造势,在报纸之上发表议论,煽动民意。”
见此,高尔俨道:“诸位既然想不出法子,那么也得有人出人,有力出力。这一回,我捐五千两。”
“好,我也捐三千两。”
“我也捐!定然要将这乱命按回去!”
……
京师广评编辑室里,刘一和纳闷地拿着这一封信:“这个活,你也要接?”
“自然是要接。不仅是这一回润笔之资太厚,更是……官绅之税朝廷也要收,这是自毁长城,徒增帝国之乱啊。简直是自废武功,让大明生乱给了贼人喘息之机。”侯青道:“所以,于公于私,这活儿我都得接!”
说着,侯青从刘一和的手中接过了信封里足足面额五百两的恒信钱庄银票放进了自己怀里的内兜里。
“行吧……不过,流传出来的消息,也只是对官绅田地征税,这要怎么办?”刘一和又问。
“放心吧,我京师广评这一张嘴……难道还掀不起风议?”说着,侯青道:“一和,你要是果儿里面吃出一条虫来,会如何?”
“倒霉啊,吃了一条虫!”刘一和纳闷了:“问这做什么?”
“那就说明,一和兄不适合做编撰啊。报纸报纸,若没人买,那就是废纸。岂能这么写,为兄你在想想?以你天赋,不当如此啊。”侯青笑道。
“果里的虫子,此乃天兆,以示不详!”刘一和绞尽脑汁,想了一段。
“有意思有意思!果然,以一和兄的本事,这才是正常水平嘛。”侯青笑着。
刘一和谦虚几句,被这夸赞得弄得有些奇怪,转而刘一和又好奇了起来:“若是以侯贤弟的本事那要如何说?”
“嘿嘿……一会儿,刘兄见了这京师广评的新报刊就知道了!”侯青微微一阵傲然。
……
“拷问朝廷良心,三饷既罢,缘何又向忠良收新税?”
“卖报喽,卖报喽。火热出炉的新鲜京师广评!”
“卖报卖报,拷问朝廷良心,三饷既罢,缘何又向忠良收新税?”
京师里,一片热火朝平。而角落里,一个头发新剃的汉子拦住了一个卖报童,道:“给我来一份《京师广评》。”
看完上面头条,这汉子顿时一阵惊喜:“这一回,我要立功了!”
七日后,盛京。
孝庄太后轻轻放下了这一份报纸,重重松了一口气:“这明国要内乱了。我大清,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要给官绅一体纳粮,那朱慈烺是生怕天下不乱,生怕不给我大清啊!”
闻言,大政殿上的索尼、鳌拜以及苏克萨哈等人纷纷凑上前去。最终,孝庄太后将报纸给了代善,代善看了一眼,便笑道:“找官绅收税,这朱慈烺可终于是自乱阵脚了一回啊!我大清的气数,还早得很呢。待我大清缓过气来,那大明定然也是内乱一片,给我大清留了处处机会了!”
“明人内乱,就是我大清的机会!”
“且看那小儿猖狂几时!”
“待明国一乱,这天下自然尽入大清手中!”(未完待续。)
第三章:复社才子改邪归正
京师广评的报道成了十月份的京师城里最热闹的议论话题。
从街头巷尾,到大宅内府,到处都是议论的声音。一时间洛阳纸贵,原本定价只有区区五文钱的京师广评京师一度被抢购涨价到了一百文的地步。
其他报社闻言,顿时纷纷哄闹一堂,转瞬都见识到了京师广评的厉害。
尤其是对于刚刚从金陵来到京师的方以智而言,更是不啻于当头棒喝。比起原定历史上的方以智,这会儿的方以智可谓是过得辛苦许多。
因为与冒襄、陈贞慧以及陈之龙等人一起办复兴报,方以智其实放弃了自己的仕途。作为崇祯十三年的进士,原本翰林院的庶吉士,方以智却因为复社与朱慈烺在南京时的冲突而卷入了乱局之中。当朱慈烺在南京监国顺利掌权后,方以智便被翰林院除名,调任到了南京国子监担任博士。
博士虽然是个从五品的职位,但其实却是远离权力中心,亦是再也没了前途。
为此,方以智索性辞官回乡。一番折腾后,方以智却意外发现了陈贞慧进了金陵报里。金陵报作为朱慈烺当年舆论战的工具,俨然已经成了江南第一大报,不仅发行南京,更借助大明邮局强大的配送能力,在苏州、杭州、松江、扬州等江南各处繁华之地都有发行。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陈贞慧的结局。他竟然在金陵报里担任了常务编修。这可谓是在金陵报里排名前三的人物了。
原来,朱慈烺赢了复社以后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念在陈贞慧等人后世并没有投降清人的份上放了一马。不仅如此,还招进了金陵报,继续发挥那笔杆子的本事。
陈贞慧也不愧是复社四公子,文采斐然,天下闻名,用心老实干活以后,顿时便让金陵报又兴旺发达了好几分。发行量直接冲破十万份,更是引起南京各处商社争相求购一份豆腐块的小广告也不得。
为此,陈贞慧这才能在金陵报里担任常务编修之职。这可是编辑部里第二号人物,整个报社的第三号。
得到了升职的陈贞慧没有忘记老友,一番寻找之下,侯方域是指望不上了,冒辟疆消失不见,也顾不着。最终,陈贞慧找到了方以智,邀请方以智一同北上。
得知了陈贞慧加入了金陵报后的际遇方以智一颗按耐不住的心也萌动了,思虑了一会儿便答应了陈贞慧的邀请一同北上。
他们此番的任务便是在金陵报的高层指示下开办京师时报。
显然,这个有着寻常人所不知皇家背景的庞大传媒大报没有放过京师的份额。只不过,南京距离北京实在是太遥远了,配送成了问题,消息的传递也延迟太大,只能选择新开报社。
这一个任务落到了陈贞慧的身上。
对于财大气粗的金陵报而言,物力财力纷纷管够。具体落到陈贞慧身上时,却意味着另一个问题:人力不够。
于是,方以智来了。
只是方以智一来就看到了京师广评的气势汹汹,顿时就觉得亚历山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