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他们做错了?’还是手段太过激进了?
司土西兴侯:“圣上,臣曾与熙云侯打过数次交道,此人断然不像寻常诸侯一般鼠目寸光,这封奏书虽是抗议,然而并非其他诸侯一般空白白话,无端控诉,细观此文,不难发现,熙云侯所说的确有几分道理!”
老司徒亦是微微颔首:“嗯~熙云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尚且能够做到按亩征税,九取其一,由此可见他并非贪图小利,枉顾大义之徒,奏书中的抗议也是有理有据。
例如其中提到的新开垦的耕田产量不高,百姓生存本就艰难,若是强行征收【初亩税】,对苍生来说是祸非福;
又比如强行收走私田,百姓利益受创,这将会大大打击百姓们开荒垦地的欲望,导致天朝发展停滞不前。。。。。。”
面对老司徒的滔滔不绝,帝子启不以为然,道:“不过是强词夺理,狡辩之词,按亩征税虽难,但是总不能因噎废食,当年没有铁器,只靠着井田百姓们也活过来了,如今耕种的田多了,百姓怎么就活不下去了?哼,分明就是只顾着自己碗里那点利益,置大义于不顾!”
帝子启血气方刚,自以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是为了整个天朝大计考虑,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一杆子阻挠【初亩税】实施的“乱臣贼子”深恶痛绝。
“帝子,话不能这么说。”老司徒摇摇头,心中感慨帝子不知民间疾苦,太过想当然。
老大人对于帝子启还是颇为欣赏的,年轻人,理想一点没有错!
不过老司徒谈及实事,亦是注重实干,于是对着天子帝暮拱手道:
“圣上,熙云侯话说的虽不中听,不过老臣以为,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如今反过来想想,【初亩税】似乎的确太过激进,太过武断,没有考虑到广大百姓的生计问题,吾等不如曲中求直,重新深入草拟【初亩税】律令!”
天子帝暮端着姚云的奏书,细细研读,听到老司徒的话,他当即颔首:“老司徒此言有理,那。。。当如何深入草拟【初亩税】细则。”
“这。。。”老司徒半天沉吟,亦是没有敢揽下这份重任。
司土西兴侯想起来什么,当即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熙云侯抗议,不如问道于熙!”
。。。。。。
一旁的帝子启看着父王与两位大臣相谈,不仅不怪罪姚云,反而颇为欣赏姚云,心中郁闷不已,一时间有种小孩闯入大人世界的感觉,双方仿佛不在一个层次面上。
第六百五十七章未闻“道”先闻道
第六百五十七章未闻“道”先闻道
在天下诸侯联合起来,抗议朝廷之后,天子帝暮不为所动,麾下青鸟使与一众天子使者一如往日巡视天下,不过相对来说,手段更为柔和,只记录,不起纠纷。
如此一来,天下诸侯就认为向天子帝暮的施压起作用了,这大大地鼓舞了歌房诸侯的士气,于是乎,各方诸侯抗议之声越发高涨,就连许多沉默的小诸侯这时候也跳出来摇旗呐喊,为之前被天子诛杀,流放的两路诸侯抱不平。
一时间,整个诸夏天朝风起云涌,气氛颇为紧张,空气中散发着硝烟味,无形的较量一波波上演,这番场景,比起不久前抵御西戎入侵时更甚几分。
不得不说,这颇为讽刺。
请愿、抗议的奏书如同雪花般从四面八方飞向帝都云师,上呈到天子帝暮的案头!
不过很可惜的是,第二轮奏书根本没能进入天子帝暮以及一众主持【初亩税】的天朝大臣的视野,也没法被上面看见。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帝暮、老司徒,司土西兴侯,帝子启这时候统统离开了帝都云师,前往了南荒熙国,微服私访。
帝暮、老司徒皆是神通广大的神祇,带着司土西兴侯、帝子启,一路驾云而行,朝游北海暮苍梧,不小一上午,一行人依然抵达万里之外的熙国疆域。
熙国国都熙都位于更南边,不过帝暮一行人刚刚抵达墨郡之地便停下来了脚步,降临地面。
司土西兴侯:“圣上,此乃熙国墨郡,墨郡乃是原墨国封地,去年被熙国吞并之后,化为一郡之地。”
众人闻言有些意外,天子地方千里,分为四县,县有四郡,郡城下乡邑城镇若干,以墨国的疆域,不应该是墨县吗?(历史上,古时候县比郡大,秦朝以后,郡才比县大,沿用至今。)
帝子启:“司土大人,墨国曾经可是一方伯国,为何熙云侯将其称呼为墨郡?不会弄错了吧!”
西兴侯摇摇头:“微臣亦不知熙云侯为何颠倒县郡。”
“哦,兴许是姚云读书没注意,读岔了,以为郡比县大!”帝子启明面上为姚云辩护,实则暗讽姚云不学无术,连基本的县比郡大都没有弄清楚。
天子帝暮、老司徒也是微微有些好奇,不过也没有放在心上,无论是县比郡大,还是郡比县大,一方诸侯都有自治之权。
众人没有继续这个无意义的话题,一个个穿着麻衣便服,寻着人烟赶。
帝子启自讨没趣,也屁颠屁颠跟了过去。
众人谁也不知为何熙国郡比县大,事实上,熙国人亦是不知,唯有姚云一人知晓郡比县大背后的意义——这是姚云致敬那个扫六合、统四海,要将那天下郡县之的大时代!
帝暮一行人刚刚从山里下来,来到大道上,当即就被熙国的官道所吸引,纷纷驻足——那是一条宽约两丈,平坦绵长可容马车并行的熙国官道!
放在熙国,熙国百姓们见到这番景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是这四位来自帝都的大人物见到这条熙国官道,一个个却是惊奇不已。
“圣上,您看,这路可真平坦,怕是比得上帝都闹市街道的青石大道真没想到能在荒山野岭,不毛之地见到一条这么好的路!”
老司徒像是见到什么奇迹似的,啧啧称赞,感慨连连。
天子帝暮细细打量脚下的黄石路,眼中透着惊异之色。
帝子启脸上也露出惊奇之色,没有动用元气,用了些许力道,跺跺脚,发现地面纹丝不动。
“这路还挺结实的,姚云倒是大手笔,望着荒郊野岭修一条这么好的路,这不是白白浪费嘛!”
司土西兴侯来过熙国数次,对熙国事务如数家珍,听到帝子启的话,他当即道:
“这放在熙国算不得什么,这种宽两丈,可供马车并行的马路随处可见,尤其是熙国本土,各城池路路通,纵横交错,莫说是平地里,就算是山上也修过去,另外,这种两丈宽的路是最为寻常的路,据说熙国通往墨郡、山远郡有两条驰道,可容九马并行,那当真是气派!”
天子帝暮、老司徒、帝子启统统侧目,脸上露出惊诧之色。
老司徒惊呼出声,脸上满是愤怒:“这种平坦结实的上好路段,得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如此重的徭役,熙国百姓岂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老大人且勿动怒!”司土西兴侯立即站出来解释:“这墨郡并入熙国不过一年就修好此路,足以见熙国应该是另有手段,无需征发徭役。”
“这。。。倒是。”老司徒点点头,沉吟一会,又道:“西兴侯此言甚是,老夫施展神通随意探查一遍,这条路绵延数十里,连通两城,工程浩大,两城百姓别说一年了,恐怕十年八年也修不出这么一条宽敞、结实、平坦的道路。”
“闻名不如一见,熙国的确是非同一般,老夫今日算是大开眼界了,真不知熙国是如何修造的,熙云侯那娃娃真不错!”
老司徒得知自己一开始误会熙云侯后,老脸一红,随后便是感慨昔日圣君后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
帝子启听闻老司徒对姚云赞不绝口,称呼亲昵,当即心中有些吃味,之前老大人对他一向看重,如今一见到熙云侯,一下子就变了。
“这条道路乃是用符文秘术修造,熙国符文之道的确有些意思!”
天子帝暮观摩一阵子道路后,很快瞧出一些端倪,若是他出手,随手一划。
刹那间,只见山野土地上,一条类似的黄石大道在几个呼吸间缓缓呈现,先是不过数丈,随后便是数十丈。。。。。。
“圣上(父王)好神通!”众人一脸惊奇,连声称赞。
天子帝暮却是摇摇头,随手一翻,又将其恢复成泥地。
他不过是仗着有神力,有大神通在手,寻常人学了也无用,与熙国普遍广泛修建的黄石大道有着本质区别。
“走吧,前面有炊烟,应该有人家。”
第六百五十八章我们乃是大王的子民!
第六百五十八章我们乃是大王的子民!
墨郡官道边上,一个土墙高筑的寨子飘起了缕缕炊烟,天子帝暮扮做外乡旅人进入山寨中借宿。
一开始,村舍山寨中的百姓对这一行人颇为警惕,不愿让其进入山寨,不过在司土西兴侯拿出通关文书后,百姓们这才放下警惕,将一行人迎了进来。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接待了天子一行人。
“四位客人可是要去熙都求学?”
西兴侯连忙上前,道:“正是,我家主人欲送小主前往熙都求学,途经此处,多谢老丈收留。”
“客人多礼了,这是应该的。”老者摆摆手,随后又村民端来一杯热水,道:“客人多喝热水,南荒之地虫豸众多,喝生水肚子里容易生虫。”
帝暮一行人自然不担心区区凡人会下毒害他们,唯一让他们好奇的是,这老丈的话中道理很是新奇。
帝子启问道:“老丈,你说喝生水体内生虫,这道理从何得知?莫非是熙都?”
“小郎不愧是学问人,这道理正是从熙都传来的,据说出自大王之口,说什么水中有微小的虫子,若是吞入腹中,虫子便会在体内繁衍,届时人就会生病,经过烈火焚煮后,水中虫豸死了,喝下去就安全了。
起初吾等还不信,不过在军爷的一再要求下,我们试着喝了热水,果不其然,生病的人都少了。”
老者谈及此事,驾轻就熟,很是娴熟,一看便知他不是第一次向异乡人卖弄。
老司徒点点头:“不错不错,细细想来,此话颇有几分道理。”
“那是自然,大王的话,哪能有假!”老者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