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人生重置了-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李琦第一次储备博隆光学的曝光光学系统,就花了17个亿。现在要储备一年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又是几十个亿。
 公司的现金流真的很吃紧。
 而尤主任,今天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李琦一边。他这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他自己是没有办法了,但希望李琦能挽回这个局面,不支持对方,他分分钟就得挪窝。
 于是,三个人在大批量储备这件事上,发生了很大分歧,胡杨来之前他们一直在争吵。
 杨虎看不到储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意义吗?并不是。
 储存一年的生产的物资,虽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危局,但可以争取时间。争取到的时间,可以用来重构供应链,还可以积极发掘国产替代,怎么可能没有意义呢?
 只不过,一年以后的事情真的很难说,不是说现在开始努力了,将来就一定能渡过危机。
 事实上有很大的可能性,微电子设备还是会沉沦。
 那么作为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巅峰资本,当前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止损,而不是陪着他们去赌一个未来。
 要想找人接盘,哪怕是认赔出局,企业的基本面不能太差。特别是现金流,很多投资人都很看重这一块。
 至于等一年的时间,杨虎没那个耐心,这里面的变数太多了,他现在只想着快一点脱身,离开这个害死人的泥潭。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杨虎决不会让贪欲主宰自己,决不会投入100亿元的巨资掉进微电子设备这个大坑里。
 不过好在,胡杨和尤主任也闹翻了,微电子设备也和博隆光学脱了钩。因此,杨虎觉得胡杨的想法大概和自己差不多,他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寻求胡杨的支持。
 胡杨明白杨虎的意思,不过他没有马上说话。
 尤主任看了李琦一眼,李琦随即说道:
 “胡总,我们如果能坚持生产一年,最起码可以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多想想办法,说不定就有转机呢?
 魅力半导体也受到过北美方面的打压,还不是挺过来了?不仅挺过来了,还能够快速的发展壮大,我想,微电子设备未必就没有机会。”
 从理论上来说,李琦的话说的不错。
 但是,微电子设备和魅力半导体的情况完全不同。
 首先,魅力半导体别管技术是否先进,但是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另外,魅力半导体作为汇嘉系的核心企业,整个汇嘉系投入了无数的资源,才能扛了过来。
 但微电子设备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胡杨只是在公司持有一小部分股权。汇嘉系并不能控制整个企业,当然连非核心成员都算不上。
 在这种情况下,汇嘉系肯定不会像支持魅力半导体那样,全力支持微电子设备。
 抛开李琦画的大饼不说,积极储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做法,其实是对的。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危机中去寻找那一线生机。
 “我赞同李董的意见,不管怎么说,咱们也要坚持下去。那么,现在的重中之重就是维持住一年左右的生产,然后尽全力重构供应链。”
 暂时来说,微电子设备的销售还是没问题的。
 公司的产品是没有阿斯麦的产品先进,但阿斯麦销售给你的光刻机附加了很多条件,比如不能给国产自主品牌的芯片代工,不能给军用芯片代工。
 同时,阿斯麦供货要先满足像台电、S星等国际巨头的需求,等国内厂商拿到货,肯定会比人家晚一到两代。
 即便是这样,人家还动不动就卡你。每一年卖给国内的光刻机,都需要人家的许可证,而这个许可证说不发就不发,你还没脾气。
 这其实就是就是微电子设备这样国产替代厂商存在的意义。
 不说好不好用,只要能用,国际巨头就不敢肆无忌惮的欺压你。
 国产装备能能顶上,能有源源不断的订单,自然会在生产中不断的提高技术工艺,十年、二十年不就追上国际先进水平了吗?
 技术进步不是一句空话,就是需要这么一点一点的磨出来。
 这就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最大的不同,金融资本追求短平快,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产业资本追求的是稳定,是十年磨一剑的坚持。
 现在胡杨和尤主任站到了一起,他们两家加起来所占的股份,要远远大于巅峰资本,杨虎还能说什么?
 “希望你们能成功,但我还是不看好。”
 杨虎说完,扭头就走。
 他觉得自己呆在这里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想办法去找接盘侠才是正经事。
 “胡总,我们之前有些误会。不过现在公司大难临头,我还是希望咱们能团结协作。”
 尤主任好不容易等到了这个机会,赶紧向胡杨释放善意。
 “尤主任,咱们之间有过误会吗?咱们之间那叫矛盾。我这人对事不对人,我希望能给李董创造应有的条件,最起码不能扯他的后腿。二位,你们慢慢聊,我先走了。”
 胡杨跟尤主任没有和解的意思,他也不想插手公司的具体事务。李琦是个人才,就看他到底能做到哪一步吧。
 “李董,你看,胡杨此人真是狂傲!”
 胡杨都走了半天了,尤主任才像是回过神来一般。胡杨不给面子倒不意外,只是没想到对方这么不给面子。
 “尤主任,胡总毕竟还是站在了咱们一边,不是吗?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想办法走出困境。”
 李琦在心里暗叹一声,尤主任和胡杨之间的矛盾他不好说什么。但他也看出来了,在一定限度内,胡杨会支持公司。可超出了这个限度,人家还是会袖手旁观的。
 反正公司也不是汇嘉系的,人家在公司里也不过才占了20%不到的股份。
 “李董,胡杨不是一直想把博隆光学和微电子设备合并重组吗?你说,要是现在我们同意了这个方案,他还会不会继续?”
 尤主任还抱有一点幻想,忍不住问了一句。
 “当然不会!尤主任啊,现在是咱们掉坑里了,你觉得人家还会陪着咱们一起跳下来吗?我要去忙了,你在公司随便看看。”
 李琦觉得尤主任这人脑子不清醒,也是,对方要是脑子清醒,怎么可能引进像巅峰资本这样的大股东呢?
第646章 外资接盘?我反对
 第646章外资接盘?我反对
 不是说金融资本就不能碰,但那一般都是在创业初期融资的时候。像微电子设备这样成熟的公司,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这么做的。
 金融资本是什么?那是要吃肉的。
 产业资本可以忍受较低的回报率和很长的投资时间,但金融资本却不行。
 当时,微电子设备背靠着汇嘉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尤主任非要玩个大的,和巅峰资本一起去谋求千亿的补贴,甚至不惜和汇嘉系翻脸。
 现在可好,羊肉没吃上还惹一身骚。
 这个时候,再去和人家谈合并重组,晚了!谈收购还差不多,而且是被人家收购。
 甚至,在当前这个情况下,人家或许连收购都不愿意。如果李琦是胡杨,就坐等着微电子设备的破产。真要是有那一天,微电子设备还能卖出白菜价不?
 李琦心里恼火,干脆也不和尤主任在这里胡扯,他有忙不完的事情,所以一甩手就走了。
 尤主任一个人呆在会议室,倒没有生李琦的气。他只是觉得前程黯淡,一家公司三个大股东,各有各的盘算,这个坎儿怕是过不去喽!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李琦忙得脚不沾地,但重构供应链的任务却任重而道远。
 别的不说,作为物镜的关键部分光学镜头,就很难寻找到替代。
 之前,微电子设备的物镜是从蔡司半导体公司整套购进的,虽然对方最先进的物镜只供应阿斯麦,但目前能得到的物镜倒也不影响生产。
 最近一段时间,从北美那边突然爆出来的消息表明,阿斯麦正和蔡司半导体进行谈判,准备入股该公司。
 蔡司半导体和阿斯麦原本就有很紧密的合作,为了维系这种合作关系,蔡司半导体对于出口国内的物镜有着严格的限制。
 接下来如果北美针对微电子设备的打压升级,蔡司半导体是否能正常供货,都还是个未知数。
 有很大的概率,微电子设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还有就是对准系统,制造高精度对准系统,需要近乎完美的精密机械工艺。而针对这一方面的特殊专利技术,几乎都被德国和北美的公司所把持,很难找到替代。
 比如阿斯麦采用的全气动轴承设计技术的对准系统,能有效避免轴承震动带来的工艺误差。而这种系统,正是北美公司的技术专利。
 博隆光学也很快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胡总,物镜咱们还可以想办法解决。目前咱们自己生产的物镜,虽然在精度上稍差一些,但绝对能用。不过,对准系统就很麻烦,毕竟咱们自己从来没搞过。”
 胡杨现在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博隆光学这边,他和张潇、戴向军等人,基本上每周都要碰头两到三次。
 今天刚好是周末,戴向军和张潇又来到了国际大厦。
 听戴向军说完,胡杨也挠头不已。
 博隆光学毕竟整合了国内几大光机所的技术力量,在光学领域还是有很雄厚的本钱的。
 但是牵扯到机械方面的问题,他不说两眼一抹黑,但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胡总,这种事情恐怕还是要找找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另外,国内有不少中小机械企业,也很牛的,只是咱们之前没和人家合作过。”
 张潇说的是一种思路,能不能见效还不好说,但总归又有了努力的方向。
 “那行,物镜就交给戴总负责,在研发上不要害怕投入,你尽快写一个报告交给董事会。
 张总,打通高端光刻机的供应链,就麻烦你亲自上阵。我的要求不高,在半年内看到成果我就很满意了。”
 胡杨想了想,给二人分别分派了任务。
 收购微电子设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方也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不管怎么说,胡杨绝对不会放弃就是了。
 别看微电子设备现如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