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宁帝军-第1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宁以武力征服桑国,拿下全境之后,还是会有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反抗,这是必然的事,而如果是大宁派人直接来接管民治肯定矛盾更大,有厅太诵父子这样的人愿意投降,将来让他们继续做官,对于迅速让桑地安稳下来帮助很大。
 厅太野看到孟长安之后就立刻俯身一拜,低着头说道:“得到大将军的指令之后,昨夜里我们就对陛下进行了劝说,陛下最终被我们说服……”
 他双手捧着地上来一份册子,态度谦卑地说道:“这是我们连夜起草的一份条陈,是我们的一些条件,如果大将军觉得哪里不合理的话还可以再加。”
 “你们还有条件?”
 孟长安接过来那册子的时候问了一句。
 “不不不,大将军误会了。”
 厅太野连解释道:“这不是我们对大将军提出的要求条件,而是替大将军向我们自己提出的要求条件,我们自己列出来了,大将军看着还有什么不齐全的可以补充。”
 孟长安:“啊?啊……知道了。”
 他把这份条陈打开看了看,越看越觉得这些人做事真的很认真啊,都是人才,有趣的人才,更有趣的是这些条陈是用宁字写的,一笔一划都很认真。
 这一笔漂亮的宁字,很多宁人都未必能写的出来,反正沈冷写不出来。
 第一条,在大宁的军队击败了高井原之后,作为大桑帝国的正统皇帝,英条柳岸会宣布桑国将不会继续存在,桑地将归为大宁的疆域。
 第二条,在宁军占领京都之后,陛下英条柳岸会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大军,并且打开粮仓和国库,将一切物资金银都献给宁军。
 第三条,因为宁军是为大桑帝国陛下而征战,当然要支付给大宁一笔军费,这笔军费从高井原的财产里出,高井原的财产如果不够的话,从他手下人那里凑。
 第四条,在大宁皇帝陛下接受桑地归为大宁之后,英条柳岸会宣布退位,他请求大宁皇帝陛下能批准他回长安城八部巷居住,因为那里住习惯了,有了感情。
 第五条,正式邀请大将军孟长安率领东疆刀兵进驻海野郡城,城内的军队会无条件的把城防交出来,如有需要,他们还会把兵器交出来。
 等等等等……
 孟长安一条一条的看着,看到第四条的时候噗嗤一声笑了。
 英条柳岸的求生欲啊……
 贼强。
 第四条中,英条柳岸请求大宁皇帝陛下准许他回到长安八部巷里居住,言辞恳切,并且一再表示了自己对那个小院的怀念,花花草草还有墙头上的小鸟。
 于是孟长安只好再次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些条件,答应他们自己会率领东疆刀兵进入了海野郡城。
 他不是完全相信英条柳岸,所以大军进城的时候得到的军令是一旦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立刻猛攻。
 然而到了城门口孟长安就发现了,这厅太诵父子真的是……太配合,他带着城中文武官员在门口迎接孟长安,城中所有军队都已经奉命把兵器交归库房,两万余人全都集合在城中大营校场等待孟长安的巡检。
 孟长安头一回碰到把投降安排的这么妥妥当当的敌人,确实没有经历过,真的是有些不适应。
 非但厅太诵一家觉得对大宁投降没有任何问题,就连他手下的那些将领官员也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更神奇的是百姓们夹道欢迎……
 等进了城之后孟长安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厅太诵为他儿子厅太野请的先生居然是宁人。
 一个连山道的老先生,已经到桑国有十六七年的时间,最近这些年来,他对厅太野算是倾囊相授,厅太野从小就对大宁产生了无比强烈的敬仰和向往。
 而也是在这段时间中,郡守厅太诵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巨大,他的宁字写的很好,宁语说的也不错,只是口音稍稍有些奇怪。
 而厅太野就更像个宁人了,就是说话也带着些连山道糖山那边的口音。
 也就是在这时候,英条柳岸忽然之间就反应了过来,为什么自己回到桑国之后给他父亲很多老部下都写了信,唯独厅太诵那么积极那么热情的请求他来海野郡,这一定都是那位老先生在后边教的。
 孟长安如果不进城的话,连他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位老先生在。
 当夜,在厅太诵的家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晚宴,厅太诵代表英条柳岸宴请孟长安,据说英条柳岸不舒服所以不来了,估计着他此时此刻应该是觉得孟长安不是外人,他才是外人。
 这位来自大宁连山道糖山郡的老先生姓陈,名为陈浮生,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浮生,也是浮生何事最关身的浮生。
 吃过了饭,老先生和孟长安在厅太诵家里的花园里随便走了走。
 “先生是何时来的?”
 孟长安问。
 “有些年了,那时候,一位从桑国慕名到大宁求学的僧人,千辛万苦的到了大宁,他仰慕长安繁华锦绣,心驰神往,可是走到连山道糖山郡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而身染重疾。”
 老先生一边走一边说道:“乡里唯有我会一些桑人的语言,所以乡老就让我去看看怎么回事,我替那僧人请来医生,奈何他已经油尽灯枯,救不了了……”
 老先生道:“那僧人临死之前对我说,他能来大宁,是他所在的寺庙倾尽全部财产资助他来的,只想着他回去能带回来自大宁的禅法,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大宁不信禅。”
 “他临死之前跟我说……先生啊,我花光了寺庙里积攒下来的所有香火钱才到了大宁,寺庙里的人还眼巴巴的等着我回去告诉他们大宁是什么样子,长安是什么样子。”
 老先生停顿了一下,心情似乎有些复杂。
 “那僧人哀求我,能不能替他回去,告诉他的同门说他尽力了,但是没能回去,替他道歉,也想让我替他跟同门说说长安是什么样子。”
 老先生看了孟长安一眼,眼神有些复杂地说道:“他后来病死,乡里给他葬了,我和乡老们商议了一下,大家都说这是传扬大宁文化的事,是大事,于是向县令大人请示,县令大人也觉得这是好事,一可宣扬大宁文化礼仪,二可完成那僧人的遗愿。”
 “于是,我在县令大人和乡亲父老的资助下来到了桑国,找到了那家寺庙……可真破旧啊,只有一座屋顶上都长了荒草的正屋,两边的配房都已经坍塌,他们没钱修缮,那时候桑国还在内乱之中,谁有钱来供奉香火,他们也是艰难度日。”
 老先生继续说道:“我到了之后看到他们生活的如此困苦,于是用我带来的银子为他们重新修缮了房屋,他们请求我留下讲解大宁文化,我一时心软就留了下来,结果一留就是十多年。”
 “这十几年来,不但庙里的僧人已经都学会了宁字,他们还背诵了很多诗词歌赋,时间一久,城中的百姓们也都到庙里去听我讲,讲着讲着,整个海野郡城里的人就都对大宁格外的仰慕了。”
 老先生稍显得意的笑了笑道:“这十几年间,跟我听学的弟子已有数千人,桑国一统,厅太诵到了海野郡,他听说了我的事之后十分好奇,也来听我讲学,一来二去,还把孩子交给我……”
 孟长安深吸一口气,驻足,朝着老先生一拜:“先生这是大善之心。”
 “没有没有。”
 老先生连忙扶着孟长安:“可不敢受大将军如此大礼,我只是一介布衣,只是读书多了,所以讲了十几年也不厌烦,还有的讲,他们喜欢听也愿意学,我就多教他们一些。”
 “大将军,我是受人之托便忠人之事,这不正是咱们宁人历来的性子吗?不能答应的事绝不答应,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
 孟长安点了点头:“老先生说的没错,宁人都是如此。”
 老先生笑道:“所以在厅太诵接到英条柳岸的信之后他就来问我如何办,我就对厅太诵说,大宁至强天下第一,如果开战桑国必然会败,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让英条柳岸来,他来了,就有机会接触到大宁的人,接触到了,就能保全海野郡内数万百姓的生命。”
 老先生停下来,后退一步,很认真的行礼:“现在请大将军受我一拜,还请大将军答应草民一件事。”
 孟长安连忙扶着他:“先生请说。”
 “既然都应了他们投降,这海野郡的人又不会反抗大军,不要伤害他们。”
 孟长安点头:“先生放心,我答应你了。”
 老先生再次一拜:“大将军这才是大善之心啊。”
第14章 夜谈
 老先生一边走一边对孟长安说道:“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的人心叵测,七成的人心叵测在位高权重,三成的人心叵测在贫贱愁苦。”
 他看向孟长安:“海野郡的百姓们时时来庙里听我讲学,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大宁为何富足,可是富足这种事有一部分原因是先天的。”
 孟长安点了点头:“是。”
 老先生道:“地域的原因,桑国这种地方要么长期内乱,不内乱就会想办法去侵扰别国,所以我想请问将军,可知道如果将来打下来整个桑国,何以治民?何以治地?”
 孟长安道:“这些话先生不该问,但先生问了我就说……其实先生知道,想治民,先愚民。”
 老先生长叹一声:“知道是知道,可是一想到这法子就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我这些年来在做的,何尝不是愚民之事,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觉得投降不是什么坏事。”
 孟长安看向老先生,沉默片刻说道:“先生读圣贤书,圣贤书里也讲过,人有远近亲疏,每个人都知道远近亲疏,所以先生帮自己人何来的过意不去,况且想让桑人与宁人真的亲近起来不可能。”
 老先生没理解:“为何不可能?若长期教化还是可以的。”
 孟长安回答:“桑人还知道自己是桑人,那就是亡国之痛犹在,什么时候桑人不记得自己是桑人了那时候才行……所以桑人不会真的与宁人亲近,除非都变成宁人。”
 他看着老先生说道:“所以先生应该知道,反过来想,若这次是桑人赢了,他们的想法也一样,若得以相处除非是宁人都变成桑人。”
 老先生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不寒而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