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年夏天的傍晚,他照常和村子里的年轻人一起去蜈蚣下山的河边炸鱼,也就是在这一天,上演了一场可怕的悲剧。。。。。。。
蜈蚣下山,地名,位于寨子外南面的一个小河坡上。
之所以叫蜈蚣下山,故老相传的说法有两个,一是因为曾经有人在傍晚时分发现了成千上万只红色的蜈蚣从那里爬出来。
二是因为那里山坡的走势像极了一条条巨大的蜈蚣,因此而得名,当然我个人觉得两者都不靠谱。
据说在明末清初,河岸的山坡上葬着几个本地土司家的先人,当时找了湘西赫赫有名的祝由师父白行云看过,他说那是一块风水极佳的宝地,前有玉带缠绕,后有大山倚靠,若是将土司先人葬于此地,那土司王的后人将可永享爵位。
而葬经上也曾说过“气乘风而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故谓之风水。
所以这一块地,也算得上是个藏风纳气的宝穴
但不知从何年何月起,也不知道是从何人开始,这一块地突然就成了乱葬岗。
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朝代的更迭,还有湘西赶尸人的逐渐消声匿迹。
以至于那些遭横祸枉死,或是客死异乡,或是在战争中遇难的人,没有赶尸匠将他们送归故里,所以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就将那些无主的尸体草草的扔在了此处,久而久之就成了乱葬岗。
但此时这里还不叫蜈蚣下山……。。
第十八章 阴山鬼火催命
但此时这里还不叫蜈蚣下山…………。
直到民国时期的某一年,有一个寨子里的村民,傍晚经过那一处乱葬岗的时候,突然从坟地里飘出一束幽幽的鬼火,直直地向他追赶而来。
村民大惊之下,尖叫着慌不择路的往乱葬岗中心地带跑去,谁知跑了一段路之后,转过身来一瞧,发现背后一路追踪他的鬼火,猛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村民原以为可以就此松口气。
可是还没有来得及踹气,就赫然发现前后左右都有簌簌的声音从四周那些影影绰绰的荒草中传来。
难道有蛇吗?农村人倒也不怕蛇,要真是有蛇,那还可以打死了带回去做下酒菜呢。
可是村民侧耳细细的倾听了一阵之后,顿时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因为那簌簌之声是从四面从方传过来的,换而言之,这根本就不是一条蛇,而是一群蛇!!!
在湘西这种满地障励的地方,出现蛇群原本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何况当地苗人本就善于驱蛇,湘西人在这种文化的耳濡目染下长大,倒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但是此时的地点是乱葬岗,而且是在傍晚!诡异而幽静的气氛,多少为此时增添了几分额外的恐惧。
好奇心的驱使下,村民就着夕阳的余晖,缓缓的走到离他最近的一处荒草边,心惊胆颤的伸出粗糙而厚实的手掌去拨开了那一丛荒草。
啊。。。。。。。。。。。拨开之后,眼前的情形立马将村民吓得尖叫着一个踉跄跌坐在地上。
那蓬荒草后面,藏着的不是蛇群,而是一群火红色的蜈蚣!
大的有拇指大,小的有铁丝那么小,此时正在草从里欢快的游弋着。
蜈蚣们藏身的草丛突然被拨开,夕阳的余晖瞬间洒了进来,可能是受阳光的刺激,也有可能是它们发觉了有异物的入侵,总之所有的蜈蚣都开始一窝蜂似的往外涌出来。
与此同时,四周其它草丛里的蜈蚣也像开闸似的洪水从四面八方爬了出来,将跌坐在地的村民围了个水泄不通。
被吓得跌倒在地的村民见此情形,赶忙起身踩着满地的蜈蚣往村子里逃去,那些蜈蚣被踩断肢体发出的嘎吱声就像一首死亡交响曲,在这诡异而宁静的夜里,显得份外动听。
村民一边跑还一边大喊:“好多蜈蚣啊,好多的蜈蚣啊。。。。。。。。“
跑了一阵子之后,他又胆怯的转过身来一看,那片乱葬岗上此时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全是蜈蚣在坟地到处游弋。
他当下也没有闲情去探究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是吓得双腿发软的往家里逃去。
回到家之后,赶紧将大门紧紧的关上,接着就瘫坐在屋子里全身抖个不停。
老婆见他神情慌张又狼狈不堪的样子,就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只是双目无神不停的说:”蜈蚣,好多蜈蚣。。。。。。。。。”
村民的老婆见他不停的说蜈蚣,而全身又满是灰尘和泥巴,裤脚也破了好几个地方,于是关切的问他:“你遇到蜈蚣了?有没有受伤?“说着就去掀开村民破烂的裤子去检查身体。
谁知掀开裤子一看,左边的小腿肚上赫然有三个伤口,肿的老大,一看就是被什么东西给咬了。
好在这个村民的老婆也算是一个有胆识的人,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妇,也没有读过书,但是非常的明事理,有主见。
在看到自己男人被咬了之后,果断取出苗刀来,缓缓的将伤口划开,又挤出了大量的毒血,再抹上蛇药祛毒。
一切忙完之后,村民仍然在口齿不清的叫喊着:”好多蜈蚣,好多蜈蚣啊,好吓人。。。。。。。。。”
村妇见这样不是办法,只好急匆匆的去村里请了祝由长老和村长等人过来帮忙,看看是什么情况。
不久,村长等人赶了过来,并检查了他伤口的的情况,断定应该是被蜈蚣咬了。
祝由长老见他神智不清,想来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以至于伤了神魂,这时候估计也问不出所以然来。
所以就神神叨叨的给他念了个定神咒,又烧了张符水给他喝,喝完之后,村民整个人确实已经清醒了很多,想来那定神咒是有一定效果的。
祝由长老见他清醒了过忙,急问他遇见了什么。
村民沉默了好一会儿,半晌才说他在乱葬岗那边,看到黑压压的一片全是蜈蚣,自己也被咬了几口,幸好跑的快,才算是逃过一劫。
村长等人闻言大骇,急忙带了胆大点的村民前往乱葬岗视察,但可惜的是,此时的蜈蚣已经如潮水般的退走,消失的无影无踪。
轻轻的它来了,正如它轻轻的走,它轻轻的咬了村民一口,不带走一片云彩。
村长自然是扑了个空,一点踪迹也没有看到。
但是,有细心的村民,还是在那些乱蓬蓬的衰草和坟地边,发现了一些蜈蚣的残肢和尸体,料想应该是它们相互撕咬的结果。
而那个被咬的村民,因为他老婆及时给他放血救治,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但是由于被三条蜈蚣咬过,而又没有对症下药,最终那条伤腿还是没有保住,从此成了一个瘸子。
自那以后,他每次出门遇到路人,总是忍不住絮叨的说:“那个地方啊,火红色的蜈蚣下山了,好多好多啊。”
大家对他的说法也早就见怪不怪了,久而久之,那个乱葬岗就被取了个名字,叫做”蜈蚣下山。“
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和推进,蜈蚣下山那里又陆续的发生了几件耸人听闻的怪事。
之后十里八乡的寨子为了杜绝这些怪事,请来当时最厉害的祝由师看了风水,最后将那一片坟丘移为了平地,并种满了桃树。
据祝由师父讲,种桃树是有原因的,因桃木又称降龙木,乃是一种至阳的树木,可起到镇鬼驱邪的效用。
果不其然,从那以后,蜈蚣下山的怪事也就渐渐的少了起来,直到人们都开始淡忘那里曾是一个坟地。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说完蜈蚣下山的由来,那咱们还是继续讲老金头在蜈蚣下山的悲惨遭遇吧。
第十九章 黄皮子复仇记
有一年夏天,他和村民们照常在黄昏时分,去蜈蚣下山那边的河里炸鱼。
在经过那一大片桃树林的时候,突然从寂静的林子里跳出来一只黄鼠狼,往河边逃窜而去,从个头来看,似乎还挺大,尤其是棕色的尾巴,老长老长的,想来应该是有些年头了。
老金头年轻时也是一个好手,尤其是飞石的功夫,相当的准。
见黄鼠狼从树林里跳出来,把大家伙吓了一大跳,他顿时怒不可遏的从地上捡起一块柿子大小的青石,猛的朝那只大黄鼠的背后掷去。
在电光火石之间,堪堪击中黄鼠狼的后背,打得它“昂”的一声惨叫,滚进了一旁的草丛里。
众人见老金头一击即中,都忍不住喝起彩来,同行中有眼明手快的人,赶忙迅速走到草丛边,拨开草丛寻找那只黄鼠狼,可惜的是,草丛里除了有点凌乱之外,却是踪迹全无。
众人耐心的四处寻找了一遍,仍然没有任何斩获,偌大的桃树林里,已然没有半点黄鼠狼的踪影,在遍寻不获之后,大家伙只能骂骂咧咧的朝河边捕鱼去了。
在90年代后期,当时的湘西地区,很多农民家里都有不少的鱼雷,专门用来炸鱼用的。
那时候的生态环境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河里到处都是鱼虾鳖蛙,晚上随意到田间拿着照明灯走几圈,都能活捉好几斤野生田鸡。
随意在河里扔个鱼雷,都能炸出几条又大又肥美的草鱼。
而现在因为化学工业的破坏,以及大气污染等原因,生态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空气上,甚至许多农村的环境都有很大的变化。
绿萌遍野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丰收年里已经闻不到稻花的清香,夏夜里再也无法听取蛙声一片,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看到的不是溪桥旁的竹林小屋,而是一片片钢铁森林。
但好在我的家乡仍然保持着较好的民风,以及还算良好的生存环境,吊脚楼也随处可见,算是间接的保存了我内心的一片净土。
老金头等一行数人到达河边的时候,夕阳已经将要西沉,只有半个太阳还倔强的留在天际,散发出为数不多的霞光照耀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