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须臾,年轻的元帅无奈地叹道:“此次远航是弊远大于利,可惜委员们对我的建议置若罔闻,如果我们和美国之间真的爆发了海战,最终的获益者只会是意在太平洋的日本帝国呀”
“算了,长官,海军事务我们不好管,也犯不着去管听说委员们对凯塞林元帅近期的表现并不满意,我看……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任用您吧”
中校的乐观言辞听起来却像是一种无力的安慰,德国空军最近半个月的损失固然超过了前面一个阶段,但这也与德军的进攻态势是密不可分的,何况苏俄空军的损失依然保持在一个极其被动的水平上——据统计,在9月的最后两个星期,德国空军每损失1架作战飞机,苏俄空军就要损失2。3架,按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除非苏俄突然获得强大的外力援助,德国空军两个月之内必能彻底击垮他们
元帅在报纸靠后的几个版面徒劳地搜寻了一番,这才抬起头看看窗外:“老伙计,说实话,我对国防委员会已经失去信心了。以前并不觉得,但最近一段时间我想了很多,看似进步的的体制却未必适合一场非常现实的战争”
“您是说……”中校不解地问。
这时候,年轻的元帅却轻轻地闭上了眼睛,似乎在享受最后一点能够被自己掌控的闲暇。
1941年10月4日,一列车厢全部使用灰白迷彩涂装的列车离开柏林向着广袤的东欧平原驶去。在这趟计划深入前线进行巡视的专列上,一共搭乘了6位元帅、3位一级上将、5位二级上将等一大批高级军官。同时,此行从一开始就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不要说是苏俄谍报人员,就算是德军东线司令部的一般参谋官也知之甚少。
除了沿途短暂停靠补充淡水和食品,专列在穿过波兰期间并不停留。老资历的元帅和将军在对两场思路相近却又有着天壤之别的战争发表自己的高谈阔论,独坐在车窗旁的罗根却看着外面的景色发呆。淅淅沥沥的雨虽然不至于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但它没日没夜地下着,将坚硬的土地变成了松软的泥潭,让基础并不牢固的沙土公路变成了坑坑洼洼的烂泥塘,亦令野战机场回归到了不堪重负的原始状态。只有在技术兵器处于相对劣势的状况下,雨季才可能变成有利的战争因素,深入苏俄腹地的德军机械化兵团显然不在此列。
不仅是雨,渐渐降低的气温也令罗根忧心忡忡。数日之前,他专程拜访了已卸任军备部长之职的施佩尔——尽管才华横溢并且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但这位阿道夫。希特勒时期的大红人还是没能打动勃劳希奇和国防委员会的委员们,利用“明升暗降”的政治手腕,他们将统筹军备生产的重任交托给了资历更为丰富、行事更加稳重并且在上一场战争就有过英勇表现的弗里德里希。库恩将军。令罗根倍感无奈的是,这位装甲兵将军只是在后勤方面有所建树,执掌军备生产的经验并不多,能力更是有待考验。
与施佩尔的交谈让罗根喜忧参半:喜的是德国驻军前一个冬天在挪威所进行的一系列防寒测试给军备部门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在技术部门的努力下,包括油料抗冻剂、火炮与枪械防护套、新式单兵防寒用具都已实用化;忧的是在8月份之前,德军高层仍以为战线将在苏德边境度过1941年的冬天,而波兰的天气并不比德国东北部更为糟糕。可是仅仅在一个月之后,德军的先头部队就已经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北线更是对苏联军事重镇列宁格勒形成了南北合围之势。不论五个星期内是否能让苏联妥协,数百万德军官兵在俄国过冬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时间之争对刚刚整合了西欧资源的德**备部门来说无疑是个巨大且严峻的挑战
路过某座不在计划内的火车站时,专列总是会稍稍减慢速度,罗根总在刻意关注那些满载军用物资的军列,想象车厢里装运的是普通的军械弹药还是后面几个月对部队战力具有关键意义的防寒物资,然而国防委员会的元帅和陆军司令部的高级参谋们的倾向清楚体现在那些平板车厢上——毫无疑问,防水帆布对四号F2型坦克正如同旗袍对身材凹凸有致的美女,非但起不到遮蔽的效果,反而令这曼妙的身形更加醒目。作为目前唯一能够直面苏军重型坦克的德军主力坦克,自从定型投产以来,它已经用战场表现征服了严谨的德军官兵们,以至于具备生产条件的德军兵工厂如今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制这种坦克,而它的产量也连续三个月打破原有记录。站在实战角度,这样的调整无可厚非,然而两眼紧盯单一的兵器绝非明智的取胜之道,四号F2型坦克成批运往前线的同时,铁拳系列单兵反坦克火箭筒仅仅停留在具有再装填功能的“II”型,半自动步枪和火箭炮的实用计划一拖再拖,就连最有把握的空军喷气式战机似乎也因为缺乏高层支持而陷入了停滞,齐头并进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计划仍在有力推进当中,却跳不出漫长繁杂的研发试验流程。
“我们的国家英雄这是怎么了,自从旅程开始就一直沉默不语,有什么心事?”冯。克卢格元帅在罗根对面坐了下来,表情温和、言语关切。
危难关头,若让罗根从一干陆军元帅中挑出一个能够免死的,性格耿直的冯。克卢格应该是不二的人选。现如今,这位功勋卓著的陆军元帅担任着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军预备力量总指挥以及柏林地区卫戍总司令等职务,虽说基本离开了前线,但手中仍握有相当的实权。
“哦,也没什么只是在猜想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会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但愿不要过于寒冷”罗根有些勉强地挤出一丝笑容。
“噢”冯。克卢格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但愿吧,我也是这样想的”
罗根往旁边看了看,压低声音道:“这么说来,您也觉得战争不会这样轻易结束?”
冯。克卢格上身端坐,双手交叉置于小板桌上,道:“纵观俄国历史,这是一个从未被征服过的民族,它的坚韧性也许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想……小心总是没有错的”
第38章 迷失的希望
第38章迷失的希望
1941年10月6日的清晨,一列灰白迷彩涂装的德军火车快速穿过白俄罗斯东部重镇莫吉廖夫,选择了城郊的军用火车站进行停靠——直到列车停稳的那一刻,临时调来加强戒备的士兵仍在稍显忙乱地奔赴各自的警戒位置。当后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首任民选总统、前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勃劳希奇元帅带着一群身份显赫的高级将领走出车厢时,没有军乐队,没有仪仗兵,为数不多的军官也是匆匆乘车赶来,如此景象很难与行事一丝不苟、精于事先准备的德**人联系起来。所幸的是,这既不是一场炫耀武力的阅兵式,也不是检验官兵仪表的过场,恪尽职守与快速反应才是最关键的要素。一身戎装的勃劳希奇神态平和地环视这片半月前才被德军占领的土地,领口那枚象征不世军功的大十字勋章在鲜艳的阳光下泛着神秘而高贵的幽蓝色光芒,他那高高在上的姿态更是与前来迎接的陆军将校们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位于列车中部的车厢里,随行的军官们依照军衔和职务高低非常有序地向车厢门口走去,其间或整理着装,或左顾右盼,亦有满怀期待者——莫吉廖夫在白俄罗斯并不算是非常耀眼的地方,火车站周围的景色看起来也是相当一般,可自从离开柏林之后,除了因为铁轨标准不同而在旧边境附近更换了车厢,专列沿途仅仅临时停靠了几处车站,吸烟被限制在专门的车厢,这可不是单单用一个“憋闷”能够形容的
与众不同的是,穿戴整齐的空军元帅罗根却以一种特外特殊的姿态稳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不经意地看了眼手表上的读书,那双湛蓝色的眼眸便转而注视车外的天与地、人与景,冷静观察着那些或显眼、或微妙的变化。
心诚所致也好,见风使舵也好,来自野战或后勤部队的将领们大都将恭敬、谦卑的姿态融入到自身的体态动作当中。刚刚步入古稀之年的德国总统迈着优雅而沉稳的步伐,频频举起手杖向军官们致礼。这个情景对罗根来说或许还有些陌生,但站在那些老军人的视角,恍然间或许会有种穿越时空回到几十年前的错觉——勃劳希奇的衣装虽然采用和现役陆军元帅制服相仿的款式与颜色,但不论是银色的帽盔、穗边的肩章还是细长的手杖,无不蕴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风格。然而,这并不一定说勃劳希奇就具有浓厚而独特的复辟倾向,考虑到德国在上一场战争中的失败被普遍认为是“叛徒从背后捅了一刀”,德国民众尤其是老资格的军人们大都对那个工业、经济以及政治地位蒸蒸日上的“梦幻年代”持怀念和留恋的态度。从可控的角度来唤起人们心中的怀旧荣誉感,对于个人威望、政治影响力以及战略决断力都远逊于大**者,甚至被许多外国政客认定将终生“悲惨”地生活在阿道夫。希特勒的背影之中的勃劳希奇来说,未必不是摆脱尴尬地位的一条特殊路径。
紧随勃劳希奇而行的四位元帅全部来自陆军,汉斯。冯。克卢格、威廉。冯。勒布、威廉。李斯特以及瓦尔特。冯。赖歇瑙。这四人既是功勋卓著的战将,也是威望和影响力颇高的老帅,不论在政权动荡时期临时组建的最高军事决策委员会还是民主体制下的国防委员会均拥有一席之地,对整个国家的军事外交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发言权。令罗根感到十分好奇的是,陆军元帅们的能力与资历其实不尽低于前陆军总司令,在希特勒时代对他也并非绝对的认可和支持,对于这位“意外”上台的总统,他们是以军人的品格给予百分百的支持,是从大局出发勉强接受,还是心有不甘而仅仅表面上服从?
有些问题需要时间来解答,有些问题的答案将永远埋藏在历史深处。
选择莫吉廖夫作为巡视前线第一站的决定,是几个小时前勃劳希奇亲自做出的,而根据罗根的观察,总统的亲信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