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鳎缛O谷之竹而作箫管,又定五音十二律,流传至今。
一日,轩辕部下于某山开凿山石,以作建筑之用,竟奇迹般地于那山石中开凿出一块罕见大的白玉,长约三尺,宽约一尺,而其色纯正,少有瑕疵。众人惊异之时,皆不敢怠慢,随即将那玉抬去献与轩辕,言其乃祥瑞之兆。轩辕见之甚喜,观赏片刻却不心生痴迷,因他素爱音乐,近又命伶伦制作乐器,恰好见伶伦当时也在旁,他便突发奇想而问伶伦,可否以那玉制一乐器;又言白玉纯洁温润,晶莹剔透,若制成乐器,其声定是清脆悦耳,如滴雨露。伶伦未加思索,当下承诺轩辕将那玉石制成乐器,不日便开始设计其模样、结构。
经过一番艰苦制作,既去了三年,伶伦终大功告成,并命其名为“琵琶”。这琵琶模样即乃后世所见琵琶模样,然其质自是不凡——白玉为体,冰蚕丝作弦。轩辕得此乐器欣喜无比,弹之,其声既不失清脆锐利,又带几分哀然婉转,独一无二,美妙无比。自此,这琵琶便成了轩辕钟爱的乐器之一,常伴左右,又因他虑琵琶因外界磕碰有所损伤,便往其中注入几分神力,既达保护效用的同时,其乐音亦添几分悦耳。
轩辕死后,其体随那玉石琵琶葬于沬地,其墓便称作轩辕坟。他毕竟乃上古正神,生前神力无边,死后神力犹有几分存于体内,日夜如蒸汽般散发吐纳,使得轩辕坟一时成为灵力充溢之地,妖魔鬼怪纷纷聚集于此,吸灵修炼,道行速升。这些妖魔鬼怪中,便有前面所提的千年狐狸精和九头雉鸡精,其他便是些小妖小怪,听命于二妖。只因玉石琵琶本受轩辕注入神力,已是半个通灵之物,而其后葬于轩辕身旁,日夜吸收其残余灵力最盛,加之轩辕坟地处风水宝地,富有天地万物精华滋养,这般数百载,玉石琵琶终于孕育成妖质,一日化作一道青光,逃离了轩辕棺木。从此这玉石琵琶便与那千年狐狸精和九头雉鸡精共生于轩辕坟中,三者合被唤作“轩辕坟三妖”。
话回商纣。时冀州侯苏护反纣失败,不得已将女儿妲己进献与纣王,二人尚在去往朝歌之途,不料遇上千年狐狸精。千年狐狸精噬妲己之魂魄,并借体成形。于是就这般,千年狐狸便以妲己之形体被送往纣王身旁,以行蛊惑纣王之命。
既妲己封后,玉石琵琶精往朝歌看妲己,归时恰于市集遇姜子牙算命,便化作一妇人模样,欲试子牙之清浊。谁知子牙慧目,一眼便看出她之真身,揪她不放,并一招将她打得迸裂。众人以为子牙杀死妇人,皆是惊怒,围之不放。恰这时朝臣亚相比干经过,问其原由而不知何处,遂带子牙二人去往摘星楼,候请纣王发落。子牙言那妇人乃妖精所变,需以柴火烧之方能显其原形,纣王允。于是子牙以柴火烧之半日,却见妇人形体不改,又以三昧真火烧炼,方使其玉石琵琶真形尽显。妲己为此痛恨不已,且将玉石琵琶放于摘星楼上,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五年后返本还元,彼时玉石琵琶变化成美人模样,化名王贵人,以妲己义妹之身份入宫,成为纣王妃子。
直至商朝气势尽去,纣王被各方诸侯围困朝歌,这日纣王与三妖于摘星楼哀然道别,三妖竟皆是心生不舍,缠绵呜咽,不能自已。于是三妖装备甲胄,于深夜去劫周营,然终不敌周营能人异士众多,破败而逃。回至摘星楼,料想纣王已然无救,遂携手逃去,欲回轩辕坟中。姜子牙得知,急命人追赶,恰女娲娘娘于途中将三妖劫缚,交与杨戬等人带回周营,终斩首于辕门外。ip0(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069章 琵琶传说(二)
(全本小说网,。)
然妖精者,全赖一精魂而生,寄物则显,若精魂未灭,即便形体不存,亦可谓一息尚存,仍有望复生。话说这玉石琵琶精虽被斩首,然一点精魂尚存,只道行记忆尽失,化作最初的玉石琵琶模样,被深埋于周营土地之下。经过千年,受万物灵气之滋养,日月精华之润泽,终复一日幻化成人形,堪称转世。这复生的玉石琵琶不比先前,因她记忆重塑,乃善良纯洁、懵懂温和之辈,后又经一得道之人点化,便日夜刻苦修炼,只望一日能修成正果,得道成仙。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玉石琵琶又经百年修炼,并历尽重重考验,终于得以升仙,名唤琵琶仙子,专责天庭曲乐及舞蹈诸事。话说一日,王母娘娘正于宫中观舞听曲,但闻其曲颇为陈旧,又怨言天庭歌舞稀乏,直教人生厌,当下传来琵琶仙子,命她去凡间搜集美妙曲乐,以补天庭之乏。仙子领命前往。
不巧是,仙子方下了天庭,腾云驾雾行至一密林上空,便被一邪恶妖道盯上。这妖道贪痴法力,平日里便多吸噬小妖小怪精元,今见仙子仙体,便觊觎其内丹,竟狠心施法偷袭仙子。无奈仙子仅生二目,哪里看得见身后,只被那妖道法力击中脑袋,霎时晕了去,身子瞬间化作一道光掉入密林间,隐没了踪影。幸得当时一落第书生背行囊返乡,经过那密林,见道路中竟躺着一白色轻衣女子,又探其气息尚存,便急忙背负回家救治。待那妖道赶至仙子落处,四面找寻好几番却终不见其踪影,气急败坏时却只得放弃,遗憾离了去。
书生将仙子带回家中,随即请来大夫看治,得知其并无大碍,便寸步不离地悉心照顾好几日,方待她醒来,又将事情来去告知与她。仙子庆幸自己无事,又感书生搭救照顾之恩,竟是对其心生爱慕之意,不忍离去。
从此仙子便住于书生家中,与书生及其母相依为命,不出一年,二人便结为连理,誓要白首不离。然仙子心中亦存些担忧,因她毕竟乃天上神仙,此番下界乃是奉了王母之命,身负重任,若有一日被王母追查了来,岂不遭殃。她遂一日拔下身上一弦,变化作一枚琵琶形玉佩,赠予书生,一示她忠心不二,又含莫失莫忘之意。
然好景不长,二人方成亲不久,那妖道便通过道术,找寻到仙子寄处,知她原一直住于书生家中。遂将仙子唤出,与仙子斗法一番,却不敌仙子法术略胜一筹,受伤而逃。
无奈那邪恶妖道不罢休,不久便卷土重来。不知他从何处盗来一葫芦宝贝,待与仙子斗法之时,便将那宝贝口子对准仙子,一眨眼便将她收入其中,离了去。书生见仙子被收,肝肠寸断,可怜他一身凡体,不知如何解救之,唯有伏地而泣。却见这时胸前所配琵琶玉石显灵,出现仙子身影,仙子道,唯有九仙山广成子道人方能解救于她。书生不敢怠慢,当即赶往九仙山,好几日方至,寻得广成子道人。道人听了此事,便命门下一弟子与书生一同去解救琵琶仙子,并授与二人宝贝。
历经一番艰难,书生终将琵琶仙子救离于妖道老巢,谁料在逃离途中,自己却被妖道法力击中,一命呜呼。仙子不忍书生死去,便将自己修炼千年的内丹传与书生,使书生得以保命,而她自己却变成了凡人一介。
彼时,王母念琵琶仙子奉命前往人间搜集美妙曲乐,却是长久不归,亦无一点音讯,便命人前去查探。不久方知仙子已与凡人成亲,过着眷侣日子,将身上所负使命忘得一干二净,不由大怒。于是亲自前往人间一趟,将仙子打回原形,并断其剩余三弦,使她无法还魂。仙子魂魄离体,只得投胎重生,转世为人。
既仙子死去,书生便终日以泪洗面,不可自拔。其母见儿如此,心中亦是悲痛,不久竟也是升了天去。待时间一长,书生方大体释怀,心中唯余不舍与感慨。于是某日,他施法将琵琶仙子原体亦变作一枚琵琶玉坠,此便与他身上所配带者成了一对。随之竟是离了家乡,不知去了何处。
——玉虚子的故事说到此处便停了下来,众人都以为故事未完,只竖着耳朵待他继续往下讲,却见他竟是忽地默口静容。
少顷,台下一人方忍不住问:“那金石到底去哪儿了啊?”
玉虚子笑道:“这个在下便不知道了。只因这故事我也是从他人口中听来,今日我仅是原原本本地转诉与你们,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自不敢枉加杜撰与猜测。”
台下众人听了,纷纷哀声叹气,言表遗憾,深觉不尽兴。
这时却见玉虚子忽地向众人拱了拱手,道:“各位,在下的故事讲完了,也该离去了,多谢!”说罢又鞠了一躬,方缓缓转过身,朝台下而去了。
既下了台,他忽地将手中折扇“哗”的一下甩了开,另一手背于身后,昂首挺胸地大步朝勾栏外行了去,举止倒是处处显着洒脱。
未几,其身影便消失在门框里。
此刻的长风如众看客一样,不免觉得这玉虚子身上太过怪异。毕竟,凡是故事都应有一清晰结局,而玉虚子所讲故事既无一清晰结局,又似故意设一悬念,欲吊听众胃口。分明就只讲了一半,却说已然讲完,好不正常。又想起玉虚子方才说喜欢云游四海,看来其当真是一闲云野鹤般的怪人。
虽说那玉虚子所讲故事不长,但确也勾起了长风的十足兴致,以至于在玉虚子离去后,长风脑中仍对其所讲的每一个情节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有些念念不忘之感。所以他下来也忍不住对那后续故事有所猜想,竟也觉得有几分意思。
这日正是长风休假之日,彩苓一早便去了长风家,约他去湖上划船,长风爽快地答应了。
又想到多一人当是好玩些,二人随之又去了曾宏宇家,想叫他一同前去。
二人至了曾宏宇家院门口,只听得其院内发出嚯嚯的声响,便猜到他此刻应是在勤奋练剑。
“曾兄!”长风当下朝院内朗声呼了声。
这般片时,便听得院内的嚯嚯声停了,传来曾宏宇的应答声:“哎!”
“曾兄,是我,快来开开门!”长风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