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的伙食都不怎么好。
唯一获得优待的,估计就是为数不多的新生儿了。
三年凛冬,很多孩子因为抵抗力差,没能熬过去,不幸夭折,可也有新生儿降生。无聊的年轻男女,在无聊的冬日,有着用不完的激情。
一旦保护措施没做到位,就可能导致意外怀孕。
大部分女性都会选择堕胎,不愿让她们的骨肉降生到这个没有希望的世界,可也有少部分人把孩子生了下来。
对此,基地根本无法做到无动于衷,只能把这些婴儿接到空调房安置,就算如此,熬过凛冬的新生儿也不到一半之数。
他们,算是基地第一批新人。
凛冬过去,在陈留指示下,这些新生儿依旧获得额外照顾,其父母被优先安排工作不说,还会有额外的食物补助。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凛冬结束,等到生活重新安定下来,走上正轨,陈留估计,基地会迎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生儿降生高峰。
基地虽然不鼓励生育,却无法阻挡人类的繁衍本能。
活下来的普通人中,九成以上都是年轻男女,再算上军中战士也有成家的,自然会想着繁衍后代,以为慰藉。
另一项数据调查,则显得有些残酷。
据悉,年轻女性更希望跟异能者结婚,不为别的,按照血脉理论,异能者的后代更容易觉醒天赋。
这虽然没被验证过,却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
普通人更是如此。
她们自身没能觉醒,吃足了苦头,当然希望生育有天赋的后代,成为将来的生活支柱。
这是人的天性使然,谁也无法阻挡。
就算是异能者群体,那也是有高下之别的,元素系比肉体系更受欢迎,高等级异能比低等级异能更受宠。
很现实。
距离末世爆发已经过去三年,异能者群体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其中的一些规律被总结出来。
最让人揪心的是,人们赫然发现,异能者跟异能者是不一样的。
这里指的不一样,既不是异能种类,也不是异能等级,而是异能者本身的资质,或者理解为血脉浓度。
资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异能者的成就上限。
一些异能者在九星觉醒者阶段足足呆了三年,无论如何都无法凝聚气旋,这绝不是用智商、毅力等东西能解释得通的。
基地调查过,这些无法凝聚气旋的异能者,其要凝聚的气旋并不复杂,可诡异的是,每次即将凝聚成功时,就突然溃散,功归一篑。
失败三次以上,再凝聚的时候,丹田已经胀痛不已。
超过三次,基本就废了。
意味着这些异能者一生的最高成就,只能维持到九星觉醒者水准。
这很悲哀。
目前,谁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血脉知识中也没有相关内容。
这些倒霉蛋,自然成了被嘲笑的对象。
一句“资质不佳”,彻底将他们打入地狱。
这样的情况可不仅出现在觉醒者阶段,到了成长者阶段更甚,很多九星成长者就是无法开辟气海,难有寸进。
据统计,在觉醒者阶段,无法凝聚气旋的异能者占比在10%左右,而到了成长者阶段,这一比例突然上升到40%,占了一小半。
就算统计人数有限,比例不准,可也差不了多少。
直到这时,人们才猛然意识到,原来异能者跟异能者真的是不一样的,像陈留这种一路顺利晋升的,已经可列入资质优异序列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针对异能者资质瓶颈问题,研究院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进行数据统计以及血样采集。
可惜目前还没什么发现。
以现有的统计数据分析,瓶颈跟异能等级有一定关系,b级以下异能者出现瓶颈的概率明显更大。
s级更是没有瓶颈。
但也没有必然关系,军中就有一名a级异能者卡在九星。
…………
回到基地的第二天,陈留召集几位高层碰头。
“各部门先说一下,最近工作都有什么进展跟计划。”陈留道。
事实上,昨天回来时,他已经连夜将积压的文件都处理完毕,对基地最近动态了如指掌,可还是希望从几位部长那听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陆华率先道:“三大兵团已经恢复训练,对外侦查也在按计划开展,目前掌握的情报看,荒野变得更危险了。”
陈留不置可否,这些他都知道,而且了解的比陆华还透彻,“针对荒野现状,兵部可有制定新的防御计划?”
“有的。”
陆华倒是不慌,“鉴于荒野变得越发不稳定,兵部计划以洪城为中心,以20公里为边界,在边境建立永久哨岗,扩大警戒范围。”
陈留这才满意点头,补充道:“除了边境,最好在梅岭脚下也建立一个哨岗,监视梅岭兽群动向。”
“明白!”陆华点头。
吏部包衡着重汇报了几项人事调整,让陈留拍板。
陈留看过资料之后,当场拍板通过,目前,他对吏部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对包衡也给予了足够的支持跟信任。
目的,就是要树立吏部的权威。
内政部许友云汇报的事情就多了,涉及到基地方方面面,着重讲了讲公司的组建情况,进展都还可以。
有的陈留当场通过,有的暂时搁置。
最后就是工部了,是目前最尴尬的一个部门,按计划,工部手上有一大堆工程等着推进,可没有水泥,只能干瞪眼。
一大半的工程都停了。
得亏基地有先见之明,在凛冬前把城墙建了起来,否则更糟。
陈留听了,沉吟道:“这么看,建立工业体系的事情得提上日程了,否则什么也做不了,工部有没有什么计划?”
高晓梅道:“工业司拟定了一份工厂建设名单,还根据基地需求,列出了优先级。”说着,递过去一张纸。
陈留接过。
现代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华夏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门类的国家。
具体到洪城,基础其实是非常薄弱的,能做的非常有限。
工业司给出的名单,排在第一的就是能源,主要包括电跟石油两项。
没有电,建立工业体系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洪城周边的电厂全部都是火力电厂,没有煤炭,等于是一堆废铁。
而且经过凛冬三年,那些电厂设备还能否用,都是一个未知数。
至于什么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外部资源倒是有,可惜没有建立电厂的基础物资与材料,也是白塔。
最可行的,反倒是核电。
一则核电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而且动力充足,一座小型核电厂就能满足基地的所有用电需求。
二则凛冬三年,洪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对核电研发已经取得最新进展。
“现在,只要去浔阳核电站拆卸一些组件回来,就能很快在基地建立一座核电站。”高晓梅如是说。
浔阳位于江川省最北部,江川、荆楚、皖南、湘南四省交界处,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川北大门”之称。
中部地区唯一的一座核电站,就建在浔阳。
陈留听了,精神一震,看向陆华,“既然如此,那就让虎烈兵团走一趟,带着专家去把设备运回来。”
此去浔阳,足有130公里,如果是在凛冬之前,驾车也就2个小时,现在可就不同,荒野杂草遍布,只能步行。
如此,陈留才派出虎烈兵团这样的王牌部队去执行任务。
“是!”陆华点头应下。
除了电,就是石油了,更具体一点,是要建立一座炼油厂。凭空建厂,那是不可能了,只能修复旧厂。
问题是,炼油厂可不是大白菜,整个江川省只有一座。
非常不巧,这座炼油厂也在浔阳,是一家集炼油、化肥、化工为一体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液化气、无铅汽油、煤油、航空煤油、柴油、石脑油、沥青、商品重油、聚丙烯、苯类、溶剂油、硫磺、尿素等30个品种,基本可以满足工业化工需求。
可惜,不在洪城。
更让陈留担心的是,浔阳可也是一座大城市,当地势必也有幸存者。
但凡有点头脑的,可能拿核电站没办法,但一定会想方设法将炼油厂搂在手里。
陈留都有些后悔,当初在撤离潦城基地时,为什么不继续北上,干脆把浔阳占下,也就没了现在这些麻烦。
洪城虽然是省会,却缺少最核心的两座工厂。
“虎烈兵团此前,顺便也摸一下浔阳周边幸存者情况,记住,多带点人去。”陈留叮嘱陆华,神情凝重。
“明白!”
能源之下,就是有色金属采矿、冶炼及压延加工,说白了,就是得有采矿场以及钢铁厂。
洪城倒是有一家大型钢铁厂——洪城钢铁厂,可惜没有铁矿。
江川省比较大的铁矿场在渝水,位于洪城南面,距离160公里,比北面的浔阳还要远一点。
这让陈留意识到,想要组建工业体系,仅靠洪城一座城市是做不到的,最起码也要调动整个江川省的资源才行。
这可不是过家家。
可以基地目前的实力,以荒野现在的条件,能一扫江川吗?就算能拿下浔阳、渝水等城市,又守得住吗?
“不行!”
陈留沮丧地下了这一结论。
高晓梅道:“目前唯一稳妥的办法,就是将需要的一应工厂,统统都搬到洪城来,重新组建。”
陈留点头,“工业司先把资料准备齐全吧,比如哪些工厂在哪,在洪城如何规划等等。完了,再讨论此事。”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