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传旨,令马世龙进入乞活军担任总兵一职。”

    “诺。”

    朱由校刚处理完马世龙的事情,就接到了来自宫里的喜报,范慧妃给朱由校生了一个儿子。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校算又惊又喜,喜的是他有了儿子,现在可是一子一女,而惊的是,范慧妃果然生的是个儿子,也就是后面被追封为悼怀太子朱慈焴。

    朱由校总认为他已经在改变历史了,可历史又始终好像在重复着发生的事情,就像是他想改变柳河之战的结果,可柳河之败还是发生了。

    难道历史真的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朱由校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个的疑问。

    ……

    原本只是被少数人垄断的海外贸易,由于张国纪的到来,这种垄断正在被打破。从天津一直到广州,大小船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明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终于迎来了造船高峰,大明的航海事业正在进入黄金时期。

    袁德育,大明的一个小丝绸商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算是小有积蓄了。前段时间,他的朋友潘树金有意扩大他的小船厂,特意跑来找他借钱。现在已经过了几天了,袁德育还在犹豫是否借钱的事情,今天潘树金又过来商量借钱的事情。

    “德育,你放心,只要我的作坊交付了这批船只,我就立刻能把钱还给你,每月三分五的息钱,一分都不会少你的。”潘树金恳求地说道。

    海外贸易成井喷式的发展,一个直接的后果的就是民间资本开始出现了短缺,无论要扩大船厂还是从事海外贸易都急需要新的资金加入。

    “树金,我全部的家当也才八百两银子,要是全借给你了,我的生意可就没办法维持了。”袁德育说道。

    “德育不是我说,现在生丝,丝绸,棉布等等有什么东西是没在涨价的?你现在有钱也不一定能收购到丝绸,现在这些大商人都在市场上抢购这些商品,就连最次的丝绸都有人要,你能抢得过他们?要不这样,还一种办法,你把八百两全部投入到我的船厂来,我给你船厂两成的份子,怎么样?”潘树金说道。

    海外贸易井喷式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现在整个大明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光生丝足足了涨了一成半还多。

    “树金,你让我再考虑考虑,毕竟这隔行如隔山,我从来都没做过你这行,你让我一下把家当都投进去,我还真有点怕。”袁德育说道。

    “那你要尽快给我答复。你要知道现在一天一个行情,不说别的,就是人工,现在稍微熟练一点的造船工人已经到了三两一月,这个价格还要涨,现在有钱还不一定能招到这种熟练工人。”潘树金说道。

    用工荒,这是第三个直接的后果。商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大明出现了用工荒。

    其实用工荒这个问题,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明朝万历年间,湖广布政使就曾奏报说:现在大批农民跑到城市去打工,农村的地都没人种,导致当地土地荒芜,农民交农业税,大多数都靠在城市打工的收入。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希望朝廷能管管。奏折送上去,就被万历留中不发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五十一章 蚕吃人

    (全本小说网,。)

    现在海外贸易的高速发展,让用工荒的问题更加地突出。各行各业对人工的需求都在增加,海外贸易需要水手,需要船只,还需要商品。工人有钱了,对吃穿住行的需求也在增加。到在目前来看,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

    “我会尽快给你一个答复的。”袁德育点头说道。

    “说实话,如果你能加入国丈爷的商队,我也不会说什么,可是你这点钱也没办法加入国丈爷的商队。那你还不如加入我的造船作坊,你要知道我现在造船作坊的订单都能排到明年年底了。”潘树金说道。

    “我明白,三天,最多三天我会给你一个答复。”袁德育说道。

    ……

    送走潘树金,袁德育决定去拜访一下他经常合作的家庭作坊,调查一下明年生意的事情。照现在的形势,他不得不比往年提前几个月做准备。袁德育的丝绸一部分是自产自销,还一部分就来自于周围的一些零散的家庭式的作坊。

    “袁老爷来了,快请坐。”说话的人叫付三,是袁德育经常合作的家庭之一,付三的全家都从事丝绸生产。付三将生产出来的丝绸卖给袁德育,袁德育再将丝绸卖出去。

    “付三,我今天来就是要和你商量今年秋蚕和明年丝绸的事情。”袁德育说道。

    “袁老爷,就算您不来,我也正是要去找您商量这个事情。”付三愁眉苦脸地说道。

    “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到付三的神态,袁德育就知道肯定发生了什么事。

    “袁老爷,这个生丝的价格最近涨得太凶,而且小人还听说七爷发话了,从今年的秋蚕所产的生丝都不准外卖,小人现在连生丝都没有了,就不要说丝绸了。”付三说道。

    “难道他七爷一个人要吃下这整个县的生丝?”袁德育气愤地说道。

    “袁老爷,这县里的桑田有六cd是他家的,剩下的四成虽然不是他家的,您也知道,他和县太爷的关系,他说全部要,谁敢卖给别人,何况他出的价格也不比别人低。”付三说道。

    付三说完,他压低声音说道:“我听说七爷正在收购桑田,现在很多人被逼得不得不将桑田卖给他。”

    “难道这件事情没人管吗?他就不怕闹起民愤,到时候收不了场。”袁德育越听越气。

    “袁老爷,往年遇到荒年,谁家不借点钱过日子,现在七爷借着讨账的名义,到处收购桑田,您看现在秋蚕还没上市,大多人手里根本没钱,还不起债的人就只有卖掉自己的桑田来抵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事情,谁敢闹事?”付三唉声叹气道。

    英国资本主义兴起的时候,出现了羊吃人,而在大明,由于生丝、丝绸的需求陡然地大幅增加,居然开始出现蚕吃人的情形,可以预计随着海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明年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主义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大明,似乎也即将会上演这样的情景。这一切朱由校根本都还不知道,他没想到他极力推动的海外贸易会带来这样的后果。

    每一次社会的变革所带来的阵痛都是无法避免,何况是这样的大变革。朱由校记得他还是陈开阳的时候,他还在读大学的时候,他们班级曾经接受社会劳动保障部的委托对下岗职工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让他第一次领悟社会变革带来的阵痛。

    在调查中,他看到了太多的泪水,你可以想象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在一个陌生的二十岁的人面前哭得稀里哗啦的是一个什么样场景?也让他感受到中国的百姓真的是一群非常宽容的百姓。

    但是社会需要变革,就像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这是历史的趋势,无论是谁也无法阻挡。这种变革要不自上而下,要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叫改革,自下而上的那就叫革命了。

    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变革,将是朱由校在处理掉后金之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要不迎接他的将会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那你准备怎么办?”袁德育问道。

    “前两天有牙人过来找过我,牙人说如果我们家两口子都愿意去丝绸作坊上工的话,每月每人可以得到一两五钱银子,这一个月可就有三两银子,这比我们自己在家里做一年的收入可要多不少,当然要比以前累一点。袁老爷,您也知道我们庄稼人出身,累点没关系,只要有钱赚,经过商议,我们全家已经决定去丝绸作坊上工了。”付三说道。

    “既然这样,那我先告辞了。”袁德育无奈地说道。

    “袁老爷慢走!”付三一直恭送袁德育到门口。

    ……

    袁德育走了一圈,他发现今年的情况就已经很不乐观了,以前合作的家庭超过一半在今年的秋蚕期间就面临着无生丝下锅的局面。袁德育知道这个丝绸生意很可能做不下去了,这些大商人大地主正如饕餮一般,疯狂吞噬着整个生丝市场。

    张国纪绝对算是这次对生丝进行垄断收购的带头人之一,张国纪现在的资金并不充裕,他需要购买商船还需要购买货物,还需要雇佣人手等等,这就决定他无法购入多种商品,最后他选择了生丝入手。

    生丝是他曾经听朱由校提过一个品类,而且还告诉他运到西洋利润可以多达数倍之多,现在正好又是秋蚕即将上市的时候,他几乎没有太多思考就直接选择了生丝。可能是受张国纪的影响,选择生丝入手的商人不在少数。当然选择其他品类也有很多。

    整个商队出海预计要到明年一月份,而寻找金山的船队却不敢有丝毫耽搁已经早早出海了。这支船队主要由战船组成,只有少量的商船,众人的目的就是先找到金山之后,再派遣商船前往,现在这支船队已经距离马尼拉不远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来秀才

    (全本小说网,。)

    等朱由校离开河北进入京师之后,骆思恭的计划才正式开始执行,河北的局势骤然开始紧张起来。果然不出骆思恭所料,并不是所有人接到了黄尊素和熊廷弼的公文之后就立刻前往邯郸的。经过大同的事情之后,宣府镇所有的官兵都知道此去邯郸意味着什么。

    宣府永宁参将汪尔信、宣府独石参将高承勋、宣府游击王应详三人就称病拒绝前往邯郸。永宁城是宣府镇的东路,驻有重兵,而独石城是宣府镇的上北路,同样驻有重兵,两城的兵马加起来足有三万人之多。而王应详与汪尔信交好。当然除了这三人还有不少的人同样称病拒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