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强攻鹤丸城,就算能拿下,颜思齐的两万军队一定也会损失不小,这不符合颜思齐的战略,如果幕府一旦出兵对付他,那他只有退回海上这一条路了。

    最后通过商议决定,由李旦出面拜见德川秀忠,谋求幕府的支持,最好是要换得德川秀忠默许他拥有萨摩藩,最差的结果也要想办法让德川秀忠不插手萨摩藩的战事。李旦与德川家康是老相识了,德川家康在统一东瀛的时候就曾经得到了李旦的资助,但他和德川秀忠并没有太多的交际。

    而萨摩藩与德川家康的关系也很一般,根据德川家康分封习惯,距离江户越近的大名关系越亲近,岛津氏的属地位于东瀛四岛的最西,其关系可想而知。

    如果幕府不插手,现在颜思齐与岛津忠恒两人处于一种实力均衡的状态,谁都拿谁没有办法。但如果新招募的军队一旦抵达坊津,颜思齐的势力就完全处于压倒性的优势了。现在颜思齐最需要就是时间。

    此时岛津忠恒也在寻求幕府和其他人的支持,经过这一战,他也意识到这支军队并非普通的海盗。这一战的失败,让他损失了的近万人,也让本来占据的优势的他几乎将优势丧失殆尽。

    ……

    颜思齐的抚恤也做得很到位,就连战死的东瀛新军每人都分到了二十两银子。这个时候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何况现在的萨摩藩还是一个穷得掉血的藩。

    颜思齐的举动获得了坊津周围的穷苦百姓的支持,当颜思齐再次招募军队的时候,这次一次就招募了一万人的军队。

    而对于战死的卫所军和海盗,颜思齐学习朱由校的做法——给土地,不要土地的给四十两银子。萨摩藩虽然地处火山地带,经常还有台风肆虐,但是土地这东西从来都是很多人最爱的东西。

    ……

    萨摩藩和颜思齐派遣的使者几乎同时出发,只不过颜思齐的使者李旦走的是海路,而萨摩藩使者岛津光久走的是陆路。

    岛津久光虽然比李旦早十天抵达江户。但是无论是论关系还是论经济实力,岛津久光都无法跟李旦相比。这群海盗在东南沿海一带纵横多年,他们既是海盗,又是海商,个个都资产丰富,尤其是李旦绝对可以说是富可敌国,李旦更是被西洋人称为captain china(中国船长)。

    岛津久光是来请求幕府出兵剿灭海盗的,在岛津家看来,这应该是幕府的义务。岛津久光虽然也带了礼物,但却是只带了送给德川秀忠的礼物。

    而李旦不同,他不但同时给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送了礼物,而且几乎给所有能影响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的做决定的人都送了礼物,包括两人的妻妾,儿子,家臣等等,甚至连德川家光奶娘斋藤福也准备一份厚礼。

    现在东瀛实行的是二元政治,德川秀忠隐居于西之丸,被称为“大御所”,而他的儿子德川家光居本丸则是第三代幕府将军,将军和大御所共同治世,这就是所谓的二元政治。但实际上掌握着大权却是德川秀忠。

    李旦凭借和德川家康的关系,比岛津久光先一步见到了德川秀忠。德川秀忠一辈子都活在德川家康的阴影之下,他对李旦并无太多好感。

    但李旦在出使幕府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包括为此次颜思齐出兵也编造了一个很好理由。理由就是当年萨摩藩攻占琉球国之后,纵兵劫掠七日,在这七日之中,李旦不但损失了上十万两白银,而且他安置在琉球国的妾室和子女也惨遭横祸,他此次只是借兵报当年杀妻杀子之恨。

    而且李旦承诺如果他一旦报仇成功,他将给予幕府一百万两白银的资助,同时此次他也带来二十万两白银作为定金。

    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两人对于李旦的承诺还是很感兴趣的,现在幕府正在大兴土木,缺少的就是银子。何况萨摩藩与幕府的关系的确很一般,如果萨摩藩的岛津氏垮了,幕府没有任何损失,他们完全可以扶持一个与他们关系更好一点的大名。

    李旦在江户的努力没有白费,幕府虽然最后没有明确决定支持李旦,但也没有明确支持萨摩藩,这件事情好像就这么拖下来了。李旦在江户出手阔绰,经常宴请幕府的大臣,为颜思齐赢得时间。

    ……

    而正当朱由校前往大同的途中,收到旅顺沦陷的消息,这是后金第三次攻陷旅顺。朱由校原本以为他来了大明之后,会改变旅顺的命运,他曾在信中多次叮嘱孙承宗注意旅顺,没该来的还是发生了。

    莽古尔泰率六千精兵直取旅顺,游击张盘、都司朱国昌等战死,后金八旗兵占领旅顺后,因慑于毛文龙据守皮岛,随时可能攻其侧背,故未敢久留,只是掳掠财物,摧毁城垣,引兵而退。

    “传朕口谕,令黄龙镇守旅顺口,将一部分山东水师调往旅顺协防,旅顺绝不容许再有任何闪失。”朱由校看到旅顺的战报之后说道。

    “只是袁抚台已经令部将张攀前往旅顺口了。”王礼乾说道。

    “让黄龙镇守更为稳妥。”朱由校坚持道。

    “诺。”

    “另传朕口谕,让孙阁老的部将马世龙注意柳河。”朱由校这时想起今年即将发生的柳河之败,但具体的情节他已经记不太清了,他只能叮嘱他们注意了。

    “诺。”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三十二章 林丹汗来袭

    (全本小说网,。)

    今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朱由校刚走到山西境内,又收到各地灾害的消息,“六月,延安大风雪。济南飞蝗蔽天,秋禾荡尽。”

    对于这次灾害,幸亏朱由校早有准备,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送来的粮食大多存放在这两省,或者是京师。朱由校收到灾害的消息之后,立刻下令开仓赈灾。

    ……

    经过近三个月的长途跋涉,朱由校终于抵达了大同。在后世也不过几个小时的路程,但在这个时代却是花费了朱由校三个月的时间,还好一路上有范慧妃、定嫔、襄嫔、恪嫔等人的陪伴,旅途才不显得这么无聊。范慧妃是主动请求随驾西巡的,而定嫔、襄嫔、恪嫔三人却是张嫣安排的。

    赵南星率领山西的大小官员此时都已经在大同候驾了。除了山西的官员之外,杨涟和左光斗两人也赶到了大同。

    在抵达大同府的当天,朱由校第一个就召见了赵南星。

    “可有九边勾结建虏的证据?”朱由校开门见山地问道。

    “暂时没有重大发现,臣发现此事隐藏得极深,每次当臣刚有发现的时候,但很快就会失去线索。”赵南星说道。

    “果然不出所料,此次朕前来就是为了此事,就是准备亲自处理此事的。”朱由校冷声说道。

    “难道陛下已经掌握了九边中有人通敌叛国的证据?”赵南星兴奋地说道。赵南星虽没有证据,但是他已经查到的确有人通敌叛国。

    “朕暂时没有证据,但是朕已经掌握哪些人通敌叛国了?”朱由校说道。

    “还请陛下明示。”赵南星忍不住说道。他在山西待了一年多却是一无所获,这让他不得不对这件事情非常上心。

    “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瞿堂、黄云发等八人。这八人不但给建虏提供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而且还走私军械铁器。”朱由校冷声说道。

    这八人可是历史有名大明的汉奸,朱由校可是记得很清楚的。虽然现在朱由校没有证据,但是在后世的历史资料中是有明确记载的,但在现在这个时候,证据这种事情这对于他来说,一切根本都不是问题,他说这八人通敌卖国那这八人就是通敌卖国,对于这样的人,他不需要证据,他懒得去收集证据。

    “这八人可是大同镇有名的商人,他们与官府甚至晋王都来往甚密。”赵南星惊讶地说道。

    “朕当然都知道,朕这次要将整个山西翻个遍。”朱由校恶狠狠地说道。

    “臣立刻派人前去捉拿这八人。”赵南星看到朱由校的样子,似乎是想将所有有牵连的人一网打尽。在这个上面赵南星可是不认可,他不希望牵涉得太广,他要的是速战速决。

    朱由校断然拒绝了赵南星,他非常明白赵南星的意思。这群文人总是在寻找平衡,害怕平衡被打破,而朱由校要做的就是要打破这种平衡,他的变法也需要打破这种平衡,既然无法一下将铁板一块的大明打破,那就从一个省一个省的来。

    “此事朕已决定交给骆思恭来负责了,王礼乾从旁协助。”朱由校说道。

    “陛下,此事牵连甚广,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哗变,山西危矣!陛下乃万金之躯,切不可意气用事。”赵南星直谏道。赵南星看到朱由校要将此事交给京师的锦衣卫和东厂负责,立刻就意识到朱由校会有大动作。

    “朕已经派人将大同镇、山西镇两镇的千户及以上的官员全部招到大同府来了。”朱由校说道。

    “陛下,两镇事关江山社稷,一旦两镇的千户及以上官员全部离开,北虏犯境该当如何处置?”赵南星急切地问道。

    “此次朕带来五万龙腾军,小股北虏根本不足为惧,如果是大股北虏叩关犯境,现在朕在大同府,你说他们会去哪里?”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倚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陛下以身犯险,非圣主所为,前有白登之围,后有土木堡之变,陛下此举无异于置我大明江山于不顾。还请陛下三思!”赵南星跪倒在地慷慨说道。

    “你先平身,这还不是没有人叩关犯境吗?如果真有人叩关犯境,你放心朕会第一个跑。朕可把自己的小命看得很重的。”朱由校安慰道。

    “还请陛下移驾太原府,太原身处山西腹地,城高池深,如有变故,四方勤王大军也能及时救援。”赵南星依然跪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