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十七章 银子的分配
(全本小说网,。)
朱由校说完,又补充道:“记着,天机不可泄露。”
听到朱由校这么说,所有的人虽然很好奇,但还是自觉地都闭上了嘴巴。
“皇上,这里大概有多少银子?”大家注意力再次回到了银子上面,张嫣轻声问道。
“这里数百万两应该是有的,具体有多少还需要统计。”朱由校说得也很含糊。从养心殿挖到藏银的消息肯定是要散布出去的,但具体数额是绝对不能说的,虚虚实实才是最好的,才能让他将骗来的银子洗白。
“皇上,这里这么多银子准备怎么安排?”张嫣问道。
“这批银子先制成银元,具体的安排到时候再说。”朱由校说道。
……
回到乾清宫,朱由校单独留下了王礼乾。
“将在养心殿发现藏银的消息散播出去,但不要说具体数额,就说发现了数百万两。”朱由校吩咐道。
“陛下,如果将消息散播出去的话,朝中的大臣恐怕会找陛下来索取银子填补国库空虚。”王礼乾担忧地说道。
“这是先皇留给朕的,不是留给他们的,但银子朕还是肯定会拿出一部分来的,但不会全拿。”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陛下,这批银子是否也送往制钱局?”王礼乾问道。
“当然,但这批银子要和那批银子交杂在一起,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人怀疑那批银子的来路。”朱由校叮嘱道。
“臣知道怎么做了。”王礼乾点头道。
……
在朱由校的暗中推动下,朱由校在养心殿发现藏银的消息不到两天的时候就传遍了整个京师。王礼乾散布出去的消息是“皇上在养心殿发现了几百万两先皇的藏银,几万两黄金”,可到了第三天大家口中的消息就变成了“皇上在养心殿发现了上千万两白银,还有几十万两黄金,珠宝更是不计其数”。
果然第三天下午就有大臣找上门来打这批银子的注意,这次带队的是曾经担任户部尚书,现任的内阁成员李宗延,跟他一起来的是现任的户部尚书李起元,随行的还有内阁首铺韩爌。
“陛下,现在国库空虚,上次赈灾的银两都是提前收取的赋税才得以完成赈灾,现在眼看军饷和大臣们的俸禄都无法发放,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从内努拨出银两以解燃眉之急。”李宗延首先说道。
“这批银子是先皇留给朕以应付不时之需的,本来就没有多少,根本就不够发放官吏的俸禄,只能用在刀刃上。”朱由校委婉地拒绝道。
“可臣听说先皇留下的这批银子多达千万两之巨。”李宗延直言道。
“这种流言你也信,这批银子朕都还没有统计,就连朕都不知道这批银子有多少,不知李阁老从哪里听来的流言?”朱由校反问道。
“这……”李宗延一下被朱由校问住了。他的消息来源的确是他道听途说的,当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来不及确认就立刻赶到了宫中,他知道现在不但国库缺钱,内努也缺钱,尤其是现在朱由校从内努拿出了大量银子支持自己的新政。
“陛下,不如让户部来帮助陛下统计,所得银两,一半归内努,一半归户部。”韩爌见状说道。
“还是那句话,这笔银子是先皇留给朕的,朕可以拿出一部分给众位大臣发放俸禄,只不过众位的大臣的俸禄发放必须按照朕的规矩来。”朱由校说道。
“还请陛下明示。”韩爌说道。
“几位应该听过新军军饷的发放规矩吧?从今天起,在北直的官吏们的俸禄也一律按新军军饷发放的规矩来办,如果几位同意的话,朕立刻调拨银元,两个月之后,足额给北直官吏发放俸禄。”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内阁支持他办帝国银行。帝国银行现在虽不赚钱,但是未来却是一个会下金蛋的母鸡。
“只是此次发放俸禄之后,以后的俸禄发放应该如何操作?”韩爌问道。韩爌对于朱由校办钱庄一事,最开始也是极力反对的,现在见事情已经无法阻止,他已经转入了中立的立场,避免和皇上产生正面冲突。
“每次都发放俸禄之时,户部按照需要发放银子数量先将银子提前交给帝国银行,帝国银行专门来负责发放俸禄。”朱由校回答道。
朱由校这句话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在户部打开一个缺口,让户部将银子交给帝国银行形成一个习惯。他的最终目的就是以后各地所收的税收都统一交给帝国银行,由帝国银行统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避免地方官吏挪用或者贪污官银。
大明地方上收上来的税,除了一部分交给中央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留给地方的,交给中央的这一部分数额是明确的,但是地方截留的一部分却是有些不清不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地方的税收全部先缴出来,然后再支取。
还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便于统计各地具体的税收情况,这关系到国家政策的制定。
现在没有统计学,很多政策的制定全凭个人经验,离开了数据的支撑,很多政策就很容易偏离目标,至于到底会取得怎么样的效果真的一切全凭天意。国家政策执行的效果到底如果如何,如果没有数据的支持,就会无法监控过程,也无法稽核结果。
韩爌看了一眼李宗延和李起元,见两人都似乎都没有反对,便说道:“新军军饷的发放方式,臣思考过,觉得的确可以避免吃空饷和贪污军饷等事情发生,现在陛下觉得要在朝廷实行这样的方式,臣绝对是支持陛下的决定的。”
“臣附议。”韩爌说完之后,李宗延和李起元两人也一起说道。
“既然各位都没有意见,那朕即可令制钱局筹集银元,准备给北直的官吏发放俸禄。”朱由校说道。
“陛下,还有一事,就是赐予林丹汗赏银的事情,还请陛下定夺。”韩爌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八章 帝国银行
(全本小说网,。)
“林丹汗的赏银?”朱由校疑惑地问道。关于林丹汗的赏银的事情,朱由校是真不记得了。
“万历四十七年,神宗显皇帝陛下同意每年赐予林丹汗四万两白银,用于林丹汗协助我大明守卫广宁城。现在林丹汗的使者贵英已经在来京师的路上了。”韩爌回到道。
被韩爌这么一提醒,朱由校才想起来,这是一群脑袋坏掉人的提出的所谓的“以夷制夷”的策略,就是利用蒙古人林丹汗来制衡努尔哈赤。可是这个林丹汗光收了银子根本就不办事,甚至在崇祯时间,停止给赏银之后,林丹汗立刻大举入侵大明,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还差点攻占了大同城,从那以后,那怕就算给赏银,林丹汗也多次叩关犯边。
“林丹汗收了银子办过事吗?”朱由校冷笑道。
“这……”韩爌被朱由校问得不知应该怎么回答。
“银子收了,事情没办一点,这样的合作有意义吗?他的脸皮可还真厚,居然还敢派人来索取赏银。”朱由校问道。
“可是如果不给赏银,臣怕林丹汗会和建虏结盟,共同对付我大明。”李起元说道。
“林丹汗是绝不可能和建虏结盟的,只是不给赏银,林丹汗有可能会叩关。”朱由校反驳道。
“臣以为赏银还是必须要给,一来赏银并不多,一年不过四万两;二来可以稳住林丹汗,避免大明同时面对建虏和西夷。”韩爌分析道。
“想要赏银,怎么也得让朕称称他有多少的斤两?现在断绝赏银,林丹最快也要到明年六月份以后才能叩关,而林丹汗最有可能的线路就是大同到宣府一线,朕会让他们做好准备,到时候看看林丹汗到底值不值得每年四万两?”朱由校不以为然地说道。
“陛下,不可,关于赏银的事情,可以少给,但是不能不给,待贵英进京之后,臣愿意出面与其商量赏银的事情,臣一定能将赏银数量降低到两万两以下。”李宗延急忙说道。
“臣以为李阁老所言极是,还请陛下三思。”韩爌也说道。
“请陛下三思!”李起元也赞成道。
“既然几位都这么想,朕允许你们先去商量赏银的事情。”朱由校说道。
……
送走三位大臣,朱由校立刻传召李永贞,说道:“如果林丹汗的使者贵英一旦进京,立刻通知朕,同时还要派人盯紧贵英,朕要知道贵英的一切行踪。”
“诺。”李永贞回答道。
大明帝国银行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和建设,动用了宫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朱由校的亲自指示和协调下,宛平县和大兴县两地的帝国银行此时已经正式营业三天了。
两处帝国银行都是选在以前被抄没的官宦之家,房间主体并没有太大的改动,仅仅是对保安措施进行了升级,朱由校不想让这件事情拖太久,他怕时间长了会生变,所以匆匆忙忙的先开业,然后又安排骆思恭按照他的要求在京城另外选地址开建一家标准化的帝国银行。
帝国银行不同于以往的钱庄,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兑换银元。银元的推行对于朱由校来说关系到接下来许多政策的执行。简单来说,此次货币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政的成功与否,朱由校的新政许多新政是直接建立在新的货币制度之上。
朱由校决定微服出宫去看看新币到底推行得怎么样了。
朱由校出宫的第一站就选得是帝国银行。帝国银行虽是朱由校一手策划的,但是朱由校受制于皇帝的身份,并不能经常出宫,这帝国银行他还是第一次来。
帝国银行使用的是官邸,给朱由校的感觉好像太不正式了,要不是外面挂着“帝国银行”四个大字,朱由校都不敢确认这是帝国银行。
“必须将宛平县那家标准化的银行尽快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