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清波子颇为气量,虽未打稽首,却道了声谢,大大方方地在李易侧面坐下。
叶知秋为清波子斟上一杯茶水,道:“道长,却有一份闲情雅致,不知在下怎样出卖家国?”
清波子瞥了眼李易,处波不惊地道:“以先生大才,大人之断,恐怕并非怜惜数万生民。”
李易暗自心惊,清波子果是非凡之人,一语道破他与叶知秋的谋划。当时,他生出一缕虐气,若非忌惮清波子修为,便要拔剑斩杀。他与叶知秋的谋划太过隐秘,干系太过重大,绝不想让第三人知道。
当他望到叶知秋淡定的神色,心下一动,逐渐定下心神,道:“道长何出此言,在下却不明白。”
“都监说笑了。”清波子笑的很平和,刚才那些杀伐气遽然不便。
李易却从清波子的坐姿看出,他一点也不怀疑,如果清波子不认定他投降,下面的将是雷霆一击。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21章 乱将起
(全本小说网,。)
清波子,是位济世救人的道门高人,亦有救济生民的古道热肠,他对之颇为敬佩。但是,敬佩是一回事,信任又是另一回事,不是不相信而是要保密,有时候做事情狠辣并非是错,而是某种不得已的手段。
“道长乃得道高人,这点伎俩自然瞒不得。”李易还是决定试探一二,毕竟清波子是高人,能彻底拉入阵营,将是一大助力。斟酌再三,又见叶知秋并无可否,朗声道:“道长,在下是不会怜惜几万生民性命。一场明显看不到胜利的战斗,难道为那虚无缥缈的名节,成全自己牺牲生民?”
很矛盾的话,不怜惜民众为了民众,清波子听在耳中,却眼角微动。
李易在赌,第一句话是关键,一旦无法让清波子认同,结局可想而知,他真没有信心单挑清波子。
士人整个社会的精英,他们的思想很奇怪,如叶知秋甚至为了目的,把几万生民甚至整个蜀川算计进去,虽不仁却有大义,清波子虽隐于深山,从多日接触来看,他更多倾向于,把清波子划入士人行列,是某种隐居山林的士人。
如果赌对了,或许会有无尽好处。
“都监也是道门出身,那贫道就拭目以待了!”清波子看了半响,当李易几乎按耐不住时才悠悠地道。
叶知秋看了眼清波子,忽然昂首大笑起来。
第二天,叶知秋在叶开护卫下,出寨赴山外蒙古军营寨谈判,随行二十名背嵬军卫士。也算是李易万全之计,一旦有变,叶开将护送叶知秋杀回山内,二十名卫士权当牺牲。
拱辰军营地内,却是议论纷纷,大家虽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毕竟战和大计,不是他们这些普通士卒能过问的。
一些人义愤填膺,一些人不闻不问,更有一些人暗自庆幸,大家却都有一个不能给外人说的轻松,那就是不用再进行绝望的战斗了。
平静,除了平静还是平静,平静的下面,却酝酿着弑人的暗潮,整个营地,气氛显得尤为诡异。
山后,第十营的驻地
群山中一片宽敞谷地,拱辰军第十指挥的营寨,设在平地上,婉转绵延的小溪穿过营地,士卒家眷浆衣淘米,一片繁忙。一侧山腰筑有小型堡寨,是为以防万一撤入堡寨防守。
四名士卒守卫的帐篷内,上官平一脸阴郁地坐在圆凳上,对面曹友凉死死盯着上官平,脸色极不好看。
上官平心下盘算,就在一炷香前,曹友凉突然来访,令他大吃一惊。
虽御前兵马驻地就在旁边,但平素里两人并无来往,都是公务上的交接,曹友闻来此第一句话,便是:“你也是出身御前兵马,大帐中据理力争,足见还有血性。”
似乎拿捏住曹友凉心思,却又不能十分肯定,索性沉默等待。
“叶知秋出寨,王公事心意已决,子仲,作何打算?”沉默良久,曹友凉沉声询问。
上官平一怔,浑身颤抖,并不曾说话。
曹友凉眼睑闪过一抹鄙夷,却用尽可能温和的口吻道:“听闻子仲战场上力荐救援时当可,方才遭到军法处置。如今,王公事执意归降鞑虏,难道子仲眼睁睁看着?”
上官平无奈地摇了摇头,没奈何地道:“那又怎么办,我等人微言轻,老六已决断,再无法更改。”
“归降虏人,他想得美,要事一意孤行,也得问我手中三尺青锋。”曹友凉脸色很差,浑身冒着杀气。
上官平嘴角猛抽,惊诧地望着曹友凉,颤声道:“三将军,莫要逞能,老六可是心狠手辣之人。”
曹友凉惨然一笑,悲愤地道:“拱辰军属御前诸军都统制司,全军投降鞑虏,除非我死。”继而,死死盯着上官平,厉声道:“子仲,我欲阻止公事,你可愿助我?”
上官平脸色大变,他虽不满却还未发展到兵变程度,曹友凉的杀伐,令他心生惶恐。
“怎么,难道子仲怕了?”
“三将军莫要取笑在下。”
“子仲,你曾是御前兵马效用,曾蒙天子厚恩,怎可不报。今公事一意孤行,使我等陷入不忠不义境地,你怎能坐而视之。”曹友凉脸色不予,口气凌厉。
上官云脸色顿时潮红,嘴角剧烈颤抖,曹友凉之言,正中他心里。无论是战场增员,还是拒绝投降,无一不是忠臣不事二主心理,短暂的天人交战后,低声道:“兄弟之义,不容之。”
曹友凉不屑地一笑,道:“子仲,太迂腐了,公事可曾对你有情义,你为兄弟所辱,听说他连动也未动。”
上官平默然,心下却怨念平增,原本蕴涵的怨气,不断地冲上,逐渐淹没他正常判断。
“我并非要作乱,而是组织公事一错再错。”曹友凉见上官平心动,松了口气,道:“你我联手,一举夺取大帐,控制公事,夺取兵权,让他废除与鞑虏和谈,继续抵抗。”
“你我兵少,恐难成事。”上官平有点犹豫,拿捏不准。
第十营全体将士约五百余,属于心腹也只有二百人左右,他不可能调动全部兵力,御前兵马可战之士倒有数百,却远远不足与拱辰军抗衡。
“此事机密,非心腹之人不能知会,我们又非犯上作乱,只要控制公事,迫使他传檄全军,与虏人决一死战。”
曹友凉目光坚定,决然道:“但需事成,你我立即弃兵,生死任凭公事处置。”
上官平嘴角挂着复杂地笑,颇为自嘲地道:“无论如何,兵逼主帅,唯死而已。”
“可愿?”
“在下愿追随三将军,定让老六回心转意。”
曹友凉大喜,赞叹地道:“子仲真忠贞义士。”
上官平摇了摇头,苦笑道:“老六的背嵬军,个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时又分三班宿卫,恐怕难以得手。”
“背嵬军多精兵不假,你我并不需要多少兵马,各自调集信得过的将校,集中三百人即可。”曹友凉稍加沉吟,又道:“调兵太多,恐泄露军情,擒贼先擒王。”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22章 夜起
(全本小说网,。)
虽然,李易的背嵬军扩充到五百人,又是为实战锻炼,背嵬军将士以队为单位,轮流上寨墙防御,能在李易身边真正担负护卫的,也就是百余人左右,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当真是全员上阵。甚至连他自己也要投入战斗。
在曹友凉看来,以御前选锋军为主力,加上上官平的心腹精锐,在人不知鬼不觉下,待各营反应过来前,一举拿下中军活捉李易,还是有很大胜算的。
“拼了,一条命而已。”上官平的拳头狠狠砸在几案上,脸上尽是决然色彩。
曹友凉叹了口气,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上官平的想法,自家心中相当的悲哀,如果有半点可能,他断不会兵行险着,失败固然不可想象,成功也会和李易彻底决裂,这并非他所愿的事情,可惜为了家国必须要走下去。
其实,谈判很简单,蒙古人要招降李易,除了对拱辰军强悍战斗力的认同,还有拔出这根刺的目的,任谁都不会放心后方有根刺,那只能如芒在背拖延时间。
李易对蒙古人目的心知肚明,既然双方有共同的利益点,自是一拍而合,皆大欢喜。
当天傍晚,叶知秋便由山外回来,第一时间与李易密谈,清波子赫然在座。
“这么说,路人倒是诚心招抚。”李易听完叶知秋所述,不由地诙谐一笑。
“都监,虏人狡诈,不可轻信。”清波子心下十分的不愿,不得不提醒李易。
李易不介意地笑了,玩味地道:“道长放心,玩心思,汉家人可是他们的老祖宗,又是我道门出身的谋士。”
叶知秋倒是嘴角微翘,似乎对李易说法有些认同,他本来就是士人,却不得不蜗居赵彦呐幕府。
清波子忽然少有地尴尬,以手捂嘴干咳两声,他也是知道李易道门身份,当真不知说什么是好。
“看来,阔端经大战元气大伤,他却不休整急切要南下。”李易稍加沉吟,眉头紧缩,语重心长地道:“时不我待,咱们要抓紧时间,争取赶上蒙古军步伐。”
“明日,他们的使臣便会到来。”叶知秋端起茶杯,神色庄重。
第三日,两军交战区域被清扫干净,迎接蒙古使臣的到来。李易则脸上挂着看不出是真诚,还是虚伪的笑,亲自把蒙古使臣迎接入中军大寨,并设宴款待。
蒙古使臣首次看到拱辰军严密的防御,暗自惊叹不已,如此大山、如此防御,要付出多少时间、多少人命,方能攻破?李易的归降让他暗自庆幸。
这也是李易可以安排的,所经之处的将士,个个顶盔掼甲,旗帜鲜明,军容甚壮。尤其是一列列全装骑兵,甲胄齐整、炫光曜日,实在是令人瞩目,让蒙古使臣再无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