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壮士。”李易松了口气,依稀记得对方,军兵叶开。
此人身材瘦小,貌不惊人,却不想竟操大枪,洞穿铁甲,把人生生抛到半空,这份勇力世所罕见。
“太尉快走。”叶开大吼一声,大枪扫过,一名蒙古骑兵被削去半个脖子,汹涌而出的鲜血,喷出一二尺之远,徒然落马。
真是猛男!李易惊讶万分,却不能多想,他策马斜身从战死蒙古骑兵身上拔出直刀,然后打马前奔,力图保持队形。
一旦落单,左右没有袍泽,等待他的必是死亡。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39章 困境
(全本小说网,。)
不断有宋军骑兵被击落马下,李易忍着心痛,默默记住他们的名字,奋力向东突围。
死在他倒下的蒙古、色目骑兵不知有多少,他也麻木了,向往真正的战场,渴望畅快淋漓地杀了一场。但是,目睹袍泽不断落马,他的心有些寒了,几乎到了崩溃边缘,当真正面临生死抉择之际,家国天下全然不重要了。
如果,不是生存的本能支撑,他很难想象还能挥动兵刃。
好在曹友闻的善意,给他一身上好的锻甲,防住绝大多数的伤害,虽然还是受了轻伤却算是命大。若无这身冷锻甲,他不知要死多少次了,伤口的疼痛传来,他却麻木了。
他们完全被限制在不大的地域,蒙古军骑兵实在太多,人家能层层拦截,随着宋军骑兵不断减少,杀透重围简直成了奢谈。
不过,仗打成这样,对于骄横的蒙古骑兵来说,绝对是耻辱。
后方,那名蒙古统军乃千户长塔都,他属拖累一系将领,在蒙古乞颜部是声名赫赫。
千户长,别看出征只有千余人左右,甚至也就是几百人,蒙古本族能有几个千户长?不过九十五千户而已。当年,铁木真坐下四狗也不过是万户长,后期随着蒙古军不断壮大,万户长和千户长随之增多,蒙古族左右翼千户长却相当的尊贵,甚至有蒙古族千户长节制汉军万户队局面。
而且,蒙古族的千户长不仅仅是军事职务,还是本族民政官,可以与大汗直接对话的存在,他还不是寻常的千户长,更是可能被升迁万户长。
当年随拖累转战河南地,九死一生,参加三峰山一战,结果是彻底击溃金军主力,从心底看不上南人,认为南人都是不堪一击。今日,却让他吃惊不小,南朝区区数十人,敢对他上万大军发动进攻,竟深入军阵,一人不折全身而退。
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女真人的忠孝军,想起了倔强不区的完颜陈和尚,那场大战令他至今难忘,金军忠孝军四百骑,击溃了八千蒙古骑兵,斩杀近千人,简直是恶魔,每次想起都汗流浃背,庆幸自己死里逃生。
他的信心仿佛被重创,惊讶之后,是深深地恐惧,这支小马队完全是忠孝军的翻版,甚至比忠孝军还要决然。
整整一个满员百户队,加上几十名善于近战的色目骑兵,竟打的如此费劲,眼看步军不到二百步,右翼色目骑兵已开始对宋军军阵展开进攻,还被对方左突右冲,当真丢人。
“传令旺老古,务必全歼,否则全队皆斩。”
塔都再也忍不住发狠了,他需要数十名南人的血,来平息他的恐惧,恢复他的信心。
战斗时间太长了,这群勇武之士纵然武艺再高、气力再充沛,也有消耗殆尽的时候。更何况,他们不是几百人结成战阵,可以相互进行支援,说句不好听的话,几十人放在战场上,连个浪花也折腾不起来。
至少,李易已感到气力不支了,为了生存不得不咬紧牙关纵马左右冲突,竭尽全力尽可能多杀几个敌人。
“靠拢,大家靠在一起。”李易大声呼喊,力图残余骑兵再次集结。
突围,不太现实,既然生的希望已破灭,他要把活着的人集中起来,是兄弟就应死在一起,至少能多坚持片刻,尽可能杀伤蒙古人。
王孝仁、吴天佑、王柏、苍进、成轩、明皓、叶开、余千仞、梅殷、呼延信、上官平、尹宗正陆续靠过来。
“三十八人,竟战死二十六人。”李易来不及多想,剩余十二人无不身披数创,已是强弩之末不堪再战。
“列成品字阵,杀,给我狠狠的杀。”呼延信是出战唯一的使臣,最高等的军士,眼看无望之际,决然下令拼命。
“兄弟们,最后一战,能与诸君生死与共,我李易不白在世上走一遭,来世再做兄弟。”家人在心中恍然闪过,此刻,李易胸中满满地生死豪情。
“能与太尉共赴国难,在下之幸。”
“有死而已,能与太尉赴难,足矣。”
“老子就是死,也要杀他十个八个。”
“吴大,你可不能死。”
“叶幺,你这厮放屁,谁说老子会死,娘地,杀出去。”
他们何尝不知毫无生路,生死豪情尽数展现,面对死亡,无人退缩,更无人胆怯,唯有杀人、杀人、再杀人,多杀一个赚一个,老子不是孬种。
十三骑虽是强弩之末,绝地反击爆发的战斗力,是相当恐怖的。他们列成毫无防御的品字阵,肆意冲杀。
蒙古骑兵的悲剧来了,他们本不善近战,却被卷入近战漩涡。本倚仗人多,又有色目人的支援,认定能轻易斩杀十余名南人。去不想,这群蛮子竟如此剽悍,完全不要命的打法,令他的心惊胆战,生出无限怯意。
战场最忌心生胆怯,尤其面对不抱生望的敌人,探马赤军色目人虽是蒙古军精锐,但他们不傻。一群不要命的南人,矛头直抵蒙古人,他们犯不着为蒙古人挡灾,纷纷佯作争斗,一晃之下策马避开。
蒙古人的骑兵可就悲剧了,出战百户队并非重骑兵,强弓无法使用,只能憋屈地用马刀、铁斧与宋军拼命。
宋军骑兵本就是精锐,曹友闻久在利州,非常重视骑兵素质。因兵少尤重单兵格斗,不然三十八骑冲杀万军之中,早就被杀的连渣都不剩了,还能剩下十余骑。
但是,在李易眼中,不仅是色目人,连蒙古汉军部队也极为可恶。这群无耻之徒,家国被灭,父老被杀,姐妹遭辱。竟有脸拿起武器,残杀同族,为蒙古人卖命。
历史上,阔端屠蜀,实际动手的多是汉、回鹘、女真、吐蕃等族,他恨不得把这群二鬼子斩尽杀绝。
又一名蒙古骑兵被他斩落马下,他趁机夺了对方的短斧,左手持刀,右手握斧,双腿夹紧马鞍,双脚登紧马镫,肆意砍杀。
钢斧委实锐利,却不要好用,他索性对准一人,狠狠砸去,把那人击落马下,单手持刀劈杀。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0章 死战
(全本小说网,。)
不可否认,他的直刀锋利,包钢百炼刀神身,便是冷锻甲也防御不住,蒙古、色目骑兵的皮甲、锁子甲更不堪一击。
可惜,刀锋再利、勇气再嘉,威力也是有限度的,随着蒙古汉军部队不断逼近,他们全军覆没的命运渐渐逼近。
远处,王资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蒙古军藩汉马队迫近,不断对叠阵进行打击,他们用强有力的弓箭,不间断游动射击,为步军争取时间。
宋军虽有拒马,又有全覆盖的弓弩,但叠阵战术早被别人掌握,部分骑兵下马在侧翼对小阵进攻,此种战法是金军所创,专门牵制叠阵运动。
蒙古军弓箭锐利,宋军也有伤亡,王资不得不下令两翼马队出战,开始对蒙古军压制,掩护叠阵中撤下伤员,并对战位进行补充预备兵力,维持叠阵的坚固。
仗打的非常艰苦,好不容易补充完兵力,马队撤了下去,叠阵再次发挥效能。神臂弓的威力是恐怖的,每次发射,都会要了许多人性命。蒙古军却不依不饶,全然不顾伤亡。
“再打下去,恐怕支撑不住。”王资有些后悔,不该听李易之言,把主力部队打出来野战。如果兵力集中在隘口,死守关防城墙,伤亡会小的多。
如今,说什么都晚了,退是退不回去了,只能拼死血战,寄希望于李易判断,援军能速速到达。
好在叠阵针对于敌强我弱,置死地而后生创立,虽有弱点,却坚固如斯。
数千宋军背对关防,不用担忧蒙古骑兵后方迂回,只需上下一心,死战到底,凭借万人,绝无破阵可能。
是因,叠阵人数并不多,以拒马阻拦马军迫近,以弓弩远近射杀敌人,却最怕敌人以小队马军两翼迂回,从阵后下马抢战,所以列成叠阵是以鱼离阵法,排列成好几个独立的叠阵,相互间掩护彼此的左右翼和后方,却也并非万全之策,是战术阵法就有弱点,战场上只能扬长避短,坚持到最后一刻才能夺取胜利,应该说叠阵出自蜀川吴家兄弟。
当年,金主完颜亮南侵,蜀川大帅吴璘防御西线,为了争取主动解救原州,派部将姚仲率两万人三路增援。
金军大帅完颜璋也不是易于之辈,他准确地判断形势,分兵进行截杀,双方在原州城西麦子原发生遭遇战。
也挺有趣的事情,此时的金军早就不复当年,其中混杂了大量的步军,只是马军比例依然很重。姚仲按照常例立六阵选锋、踏白军为头阵,主力六千余人列四阵,统制官姚志担任后卫,大量辎重则位于各阵之间,应该是稳妥策略。
他们以大牌、拒马在外,弓弩手在内,又有勇士汇集拒马空隙间,防止金军骑兵穿越过来。
完颜璋采取最新的战术,那就是以马军迂回侧翼,再齐齐下马步战,踏白军、选锋军首先支撑不住,不得不退出战场,结果是很显然的,金军乘胜发动猛攻。
反观宋军失去了整体性,又缺少骑兵掩护,弓弩手搭配又不合理,各阵无法相互支援,只得各自苦战,四个军阵很快被拿下,宋军固然拼死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