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督师-第6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那个幕僚竟然再次理直气壮的道:“你等奸商,往日低买高卖,单单就卖给我们复辽军的粮食,就比照市面要高上两层,如此厚颜无耻,哪里有一分忠君爱国之心?今日你们捐输一些,我们督师大人也就既往不咎了,若是不识趣,说不得我们就要翻翻账目,看看是不是有官商勾结,上下其手,一旦查实,哼哼。”

    这样的说辞在他们看来,给官场上惯用的手法,那叫威逼利诱,这时候,放在这里,便是逼捐。

    而此言一出,满大帐就出现了沉闷的尴尬。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48章 请饷

    被逼到这一步,坐在前面的一个老年商人望了一下左右的同僚,在得到同道的支持的目光之后,一抖衣衫袍袖,然后不卑不亢的道:“督师大人,此言差矣,既然是双方买卖交易,当然凭着你情我愿公平为先,我等为大军提供的粮食虽然比市面上高了两成,但这其中的风险与辛苦,诸位应该有目共睹,我们是凭借我们的风险和血汗来赚取这一两成的利润,我们赚的理直气壮,理所应当,既然大人认为我们这两层利润不应该取得,那还是那句话,大家一拍两散,我等不再做这军中的生意也就罢了,何来语言相逼?圣人大义,我等也不是不懂,在座的诸位也不是个个白丁,但圣人十二贤人里,也有我们的同道在的(子贡,前面说过)圣人也要求他,不要违背了这市场的规律,让适得其反,那么大人您这是在做什么呢?”

    这个老者也算是豁出去了,竟然豁然起身,对着史可法和他的一群幕僚大义凛然的侃侃而谈:“远了却不说,当初那些文官不计后果的要裁撤驿站,要将这天下十几万精壮汉子推向死亡的绝境,让他们身后百万的家属无一无靠,让他们既将成为流民,不得不铤而走险祸乱天下,正是吕大人,成立了皇家驿站商行,行商天下,让这几十万驿卒丰衣足食,这才稳定了这大明江山。”

    看看那些混蛋有种不以为然,这个老者继续道:“山陕赈灾,我请问诸位都捐了多少银钱?”

    这一问,大家不觉尴尬。

    这个老者只是一笑:“而正是我们这些商人,不辞辛劳,将南方的粮食以低廉的价格贩运到北方,平抑了北方的粮价,拯救了无数百姓,才让山陕之地流民减少,且不说活了多少百姓性命,就是让杆子流寇不能壮大,难道这不是我们商人沟通物资南北的功劳吗?”

    就在问的这些所谓都不认哑口无言的时候,这个老者继续稳稳的走动,淡淡的道:“还有便是义利银行的成立,各地商贾纷纷慷慨解囊入股,才盘活了这天下钱财,让户部每年有巨额的税赋收入,同时,又是这天下商贾,纷纷拿出几乎全部,购买了朝廷作为抵押的各种专利,让朝廷户部每年额外得到1100万两白银,这才改变了大明朝即将崩溃的财政,而就是您现在坐镇的复辽军,先后两次发行六百万两白银的复辽债券,才有了这兵精粮足,才有了这恢复辽东的希望。而您知道这600万两白银是哪里来的吗?”这时候,这个老者双手向天,大声而骄傲的道:“依旧是我们这些被你们轻贱的商贾购买了绝大多数,是多少呢?500万两。”

    窒息,绝对的窒息,因为这些数据,让在座的所有人无话可说。

    “我的督师大人,您知道这500万两是什么概念吗?”这时候,这个老者竟然眼圈发红,长叹一声,但又挺起胸膛,骄傲的道:“那是我们无数小商家,破家为国。”然后再一次盯住这些幕僚:“当初吕督师发行债券的时候,大家全以为他是在圈钱,我们将血本无归,但是我们感念他为国的一片忠心,带着自己朝堂不给一分文钱的军队,义无反顾的走向辽东,去替整个大汉民族抵抗最可怕的敌人。”

    说这句话的时候,这个老者突然直视着那些幕僚:“山陕赈灾,你们在哪里,北虏施虐边关,你们在哪里,当初京畿之战,天下岌岌可危,你们在哪里?收复辽东,烽烟滚滚,你们在哪里,你给我说一说,你们到底在哪里?”然后骄傲的拍着胸脯道:“边军一百万,没有拿朝廷一文钱,却开疆拓土上千里,若是没有我们商人支持,那都是一个笑话。”

    长出一口气:“你不要跟我说您当时在南方,北方多灾多难有年啦,你真有爱国之心,你爬都会爬来了,我再次问你,你们在哪里?难道你爬不来吗?”

    静,死一样的静,因为这个问题,就在大帐里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人能够理直气壮的回答。

    “这时候,吕督师再起雄兵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正是我们在你们眼里最卑贱的商人,拿出了真金白银,而你们这些文人士子在干什么?你们不要和我说你们两袖清风,错。”

    这个老者大声的反驳了那些幕僚们想要说的东西。

    “你们一个个豪宅美田,你们这些豪宅美田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真的就敢拍着胸脯说,那是你用辛苦劳作来的吗?”扫视了一番那些哑口无言的幕僚,这个老者再次信誓旦旦的道:“而我们敢,我们敢向天下人说,我们的豪宅田地,都是用我们一点一滴贩运南北积累赚来的,我们所得到的,是公平的,天下有目共睹的,那我为什么要和你们低声下气?”

    这个老者再也不问别人,而是理直气壮的对史可法和他的幕僚,一字一句的道:“我们的督师(吕汉强)大人曾经说过,我们的茅庐,在山西,在陕西,在塞北,在辽西,风可进雨可进,不得允许督师大人不可进,国法规定绝不能动,国法无规定,便可自由行,这就是吕汉强的规矩,我们为这个规矩,不惜一切代价。”

    然后规规矩矩的躬身施礼,然后就那么坦然的对在他身后都站立起来的同行大声的问道:“你们若是同意我的意见,便是公平交易,若不同意我的意见,一切随你。”然后看着目瞪口呆的那些幕僚,淡淡的但语态坚定的道:“募捐,需要我们心甘情愿,劝捐,我们可以商谈,逼捐,那就是鱼死网破,诸位告辞。”然后也不跪拜,就冲着史可法拱手,昂然而去。当走到帐篷门前的时候,这个老者突然回身,很郑重的告诉诸位:“其实您知道不知道,这天下最大的商人,现在已经是我们的皇帝了。”

    下一句已经没有必要再说了。

    诸位书友,本人新书《圣城记》非常不错的书噢,敬请收藏斧正,谢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49章 遥控

    (为轮胎兄弟,为442兄弟,加更,晚上还有,大家需不需要搞个兵变?)商人们愤然而去了,整个大帐显得空空落落。

    空空落落的,不单单是这个帐篷,而是因为那个老者所说的道理。更是那一句让这些文人士子们目瞪口呆的结局——天下最大的商人——皇帝。

    这时候大家才突然间想起来,这句话再正确无比了,而把皇帝推到天下最大商人的是谁呢?大家已经不寒而栗了。

    这时候大家才又想起一件事情,这个世界,商人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集团,在吕汉强推波助澜之,他们已经成为一个王朝的绝对势力。

    记得在苏州的时候,一个商人为老娘办丧事,由于吊唁的人太多,已经不可容纳,结果对面的尚书大人的房宅,就被这个商人直接命令自己手下的奴仆强拆了。当然,强拆的原因各有各的道理,但这已经绝对触碰了士大夫阶层的底线。

    这个尚书大人以高高在上的习惯,以官威压迫这个商贾,结果是什么呢?刚刚把他抓到衙门的时候,全城罢市,官司打到御史台,大家充分地摆出了自己的理由之后,这个尚书的家人,最终只能灰溜溜的逃离了苏州。

    其实这个现状一点都不奇怪,原因不过就是两点。

    第一点,就是吕汉强常说的,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了,而是资本主义大爆发了,商人和工厂主,已经走向了历史的前台,成为了这个历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力量,他们的能量已经不能小觑。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大明的制度了。

    明朝规定,凡有官员必须异地做官,他们不过是带着一两个随从,而当地那些吏呢,确是由当地人出任,最终形成了大明朝一个谚语——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不动如山经年的吏。一个都头侍候几代上司很常见,但一个都头坑死老爷也更常见。

    最终是这样,官可以作为一个清官,拿着朝廷的俸禄,但小吏却要地方供养,最终供养他们的其实不是百姓了,而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工商阶层,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最终成了这些工商阶层的走狗。

    事情反推回来,商人的意见由这些小吏们往上传达或者是抵触,然后让他的上官不得不迁就这些事情,继续向上级传达或者是抵触,其结果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

    吕汉强这样的目的,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吕汉强在培养全大明国朝的商人自信心的时候,也是在为自己培植实力,说穿了一句话,其实吕汉强也是一个商人,不过他就是一个官商罢了,只有全天下的商人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坚定的势力,才能最终改变这个阶层的地位,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而吕汉强已经成为这个阶层的代言人。

    在吕汉强不断培养下,在这个大明时代,商人已经绝对可以左右这个朝堂的政治风向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地方最基层的东西,这也就是吕汉强在不断孜孜以求的东西——士农工商,让商人走上舞台,虽然不能直接站在朝堂之上,但最少能让商人的影响力,影响到朝堂的风向左右,在这一点,在山西,在陕西,在辽西,乃至江南,都已经开始明显显现,这也就是今天这个老者,理直气壮的甩了这个天下第一巡抚,第一督师大人袖子的原因。

    这个老者以及诸位商贾愤然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