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督师-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铁匠小心翼翼的默算了一下,抬头道:“我一定完成大人的交代。”

    放下这个话题,吕汉强转身对跟随在自己身边的主簿大人道:“主簿大人,我希望你能发动县里的人手,立刻为我准备三千柞木枪杆,还有用麻绳或者是布条绑就的红缨备用。”

    现在吕汉强使唤平陆官吏已经成为习惯,就当他们是自己属下一般,就是吗,连他们的县令都成了自己的追随者,何况是这些人?

    “你告诉他们,这不是徭役,枪杆与红缨我都用钱买。”

    老主簿笑了,“这个没问题,现在满山柞木,做枪杆最适合,不要几天就能准备齐整。”

    “不过我的要求是,每根枪杆要达到一仗三,这个是硬性规定。”

    王大壮这个禁军出身的就不同意了,“兄弟外行了,现在的樱枪都是七尺,这样才能适合挥舞杀敌,一仗三尺,如果再加上你弄出来的这个三尺长的扎枪头,那就是一仗六尺了,那就太长太不灵便了。”

    吕汉强微微一笑:“大哥,现在国朝的装备的确是这样,但是有弊端的,现在大明不缺战马,我听说西北老杆子都有大量的骑兵,而皇太极蒙古鞑子更全部是骑兵,而我们现在要面对的,就是他们,本来对付骑兵的首选就是骑兵,但我们现在没钱,暂时供养不起,因此这一千乡勇就是步卒,用步卒对付骑兵,就只能将我们的扎枪一样两用,也就是说,我的这个东西是介乎于樱枪与拒马枪之间的东西。”

    “哦,是这样啊,一丈六尺,做拒马枪还算行。”王大壮点点头,表示了理解。

    陈亮也学着吕汉强捏着下巴插嘴道:“东家,你的这红缨的法子好,一片红缨,花里胡哨的那看着威武提气,但你这什么三棱刺,却不怎么样吧,黑乎乎的看着寒酸,呵呵呵。”

    吕汉强拿自己的这个一根筋的兄弟真是没有了办法,于是只得详细的把给他解释打造扎枪的原因。

    自己的军营里,还有点精铁,但对于一千多人的队伍的武器需要,还略显不足,更何况其他地方也需要铁料,但打造一把大刀却可以打造三到四把长枪头,这样有利节约。二一个是长枪简单易于操练,练习好一把刀没个二到三年是不成的,而枪就不同了,你只要会把枪刺出去就可以了。

    再者,舞刀是个力气活,力气小一点的,在战场上没舞动两三下就会浑身脱力,就上次自己练习骑马劈砍,就是五下,自己就肩膀酸麻,剩下的就只有等着挨刀的份了,而枪就省力的多了,一个稍加训练的士兵,在战场上完全可以刺出十几二十下而轻松自如。

    三是枪的杀伤力比刀好,古语说道十箭不如一刀,十刀不如一枪。还说,一寸长一寸强,大刀就需要近身肉搏,这在神经承受能力上也是一个考验,而长枪根本就不要敌人靠近,远远的就置敌于死地了,在心理上,对人就是一个缓冲,可见长枪的威力和杀伤力的巨大优势了。

    “东家言之有理,战场上经常看见身上插着十几根箭的人,仍旧大呼酣战而不倒,砍了一刀只要不是砍掉了脑袋就还能支持,而被扎了一枪的,只要是扎到胸腹之间就必死无疑,”陈亮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给出了专业人士的考评肯定。

    王大壮也是世代军户,对这个浅显的道理一点就透,只是他们自己没有去想过罢了,这时候恍然道:“对,连我们这样的厮杀汉都没想到的,兄弟你连这样的事想到了,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了不起,大哥服气。”

    “再有,一定要给每个扎枪上装上红缨的原因,液不是为了好看威武。”

    “这却为何?”大家脸上现出不解之色。

    “扎上红缨不是为了好看,主要是为了吸血。”

    “什么,为吸血?”

    “对,没有红缨吸血,当扎枪扎了太多人后,敌人的鲜血就会顺着枪杆流下来,流到握枪人的手上,从而使握枪的手湿滑而无法攥紧枪杆发力,影响下次刺杀的力度。所以一定要装上红缨,哪怕是布条也成。”

    这次连陈亮也彻底的服气了,东家连这样的细节都能想到,那还有什么会是他不能想到和做到的呢?看样当初他说的那种马刀也一定能实现了。

    给赵铁匠解释清楚了扎枪打造的要点之后,大家走出了匠户营,又来到了军营。

    这时候一千乡勇已经在相对丰足的伙食供养下,体力上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按照原先的规矩,还是以小队中队大队编成,小队长中队长,等分别从亲兵营里有战功的人抽调而成,这也算是给当初与闯塌天等杆子大战里有军功的人的一个交代。

    这个乡勇营与原先的长弓营合编成一个纵队,当然水涨船高,王大壮成了这个纵队的头。

    训练的方法却与弓兵营有区别,这些扎枪兵主要的就是列队走步,为了让他们走步齐整,吕汉强还特意的选择了用腰鼓指挥的办法,一个中队一个鼓手,大家按照鼓点共进退,最终的要求就是你无论怎么走,必须和自己身边左右的兄弟成为一列,如果你凸前了,或者是落后了,对不起,一根藤条火辣辣的侍候着你,到现在不过是五六天时间,现在就已经有模有样了,如果再穿上统一的乡勇号坎,配上威武的扎枪,绝对有了军人的样子了。

    在队列粗成以后,就要让他们练习刺杀,吕汉强要求他们每天按照队长小队长的口号,一阵列的形式刺杀五百次,最终的结果要达到,刺杀成为他们的习惯性动作,成为他们的条件反射的一种本能,结果班规月后,在一次一个小队长走过军营一溜茅厕边上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心血来潮的喊了一嗓子:“全队,枪向右,杀——”结果一溜茅厕里突然整齐的响应了一声“杀——”结果茅厕门纷飞,一群光着腚的枪兵一个个怒目而视,迈前一步做刺杀状,弄了一个集体走光。

    “枪兵阵型杀敌,是被动的,因此按照军阵刺杀,就要先迎接敌人的一阵箭雨,我们必须要给枪兵装备盔甲。”将门出身的小胖子提出了一个古代战阵厮杀的专业性问题。

    吕汉强捏着下巴表示了为难,一千乡勇不够是自己为将来反击后金训练的初步人员,将来有了借口,还要扩充,但铠甲还是国朝的禁品,民间绝对不能拥有,而工部也不敢给自己发放,自己打造,造价也贵的离谱,这该怎么解决呢?

    “藤甲兵。”吕焕之施施然在旁边说出了三个字。

    吕汉强眼前就一亮,对啊,我们穿不起铁甲,穿藤甲啊,那东西的原料现在满山都是,自己的匠户营里善于编制腾条的手艺人也不在少数,切不说前世,在后世矿工的安全帽可都是这个东西编制的,能挡落石更能挡箭雨,并且这东西轻巧透气,节省体力,“好主意,就这么办,马上就开始施行。”吕汉强当场拍板。

    “对,这的确是个好主意,防护不如铁甲没关系,我们就用双层的。”王大壮双手一拍,大声叫好。“这样不但防箭雨,就连大刀砍上,也能顶上一阵,要说起来,这可能都比工部那帮混蛋打造的铁甲还管用呢。”

    这一点大家有共识,纷纷点头表示深有同感。

    “姐夫,王大哥手下已经有了接近两千人,你看是不是给我也弄到两千?”小胖子羡慕的看着校场里呼喊训练的人马,向吕汉强提出了意见。

    吕汉强就苦笑着道:“骑兵我一定要发展的,不过现在不行,战马好说,这里的战马价格比京城还要便宜点,骑兵人员也好说,这是西北,几乎每个男子都会骑马。”

    “那还有什么不好说的?那就赶紧的招人买马啊。”小胖子立刻欢蹦乱跳的催促。

    “但我养不起啊。”吕汉强就愁眉苦脸的,向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的小胖子解释。

    陆千总在这点上可比小胖子明白多了,也只能向小胖子解释:“世子殿下,姑爷说的对,骑兵好建立,但养起来却难,一匹马的饲养花费是十个步兵的份额,就这段,因为咱们的物资紧缺,结果咱们的战马已经掉膘了。”然后马上转脸对吕汉强道:“姑爷,你就再批点豆料吧,要不战马的冲击能力不行啦。”

    子涵就呵斥他:“还豆料喂马呢,现在收购上来的黑豆连那些苦力都供应不上呢,我还怎么舍得给你喂马?现在暂时也没战事,就再忍忍。”

    陆千总可以和吕汉强嬉皮笑脸,可以撺掇小胖子做事,但面对这位大小姐,那就是老鼠见了猫,生不起半点违拗之心。

    吕汉强就拍拍沮丧的小胖子的肩膀:“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只要南方的粮船一来,就可以缓解我们的钱粮问题,那时候我就立刻给你扩充骑兵。”

    于是小胖子就眼巴巴的看向远处空荡荡的黄河:“粮船啊,什么时候能来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13章 天下粮商2

    这大明就是广大,虽然西北大旱,但南方却大熟。明初由于政府采取了招抚流亡、放还奴隶、劝课农桑等有利于经济恢复的政策,全国人口迅速上升。将南方的粮食生产提高了一个大的台阶。因此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当时湖南粮食外运数量相当大,如宣德四年,“复支运法,乃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淮安仓”。成化八年,定全国运京师粮共七百万石,其中湖广、江西等地“南粮”五百多万石,占绝大部分。到明代后期长江下游的粮食多依靠湖广等地供应,如安徽的徽州粮食“大半取于江西、湖广稻以足食用也”。

    粮食产量的增加,为粮食的商品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粮食生产的增加也就带动了一大批依靠粮食贩运起家的巨大的粮商,而现在,这些粮食大鳄几乎每个人的手里拿着一份崭新的大明新闻,看着上面那明显的吕汉强在平陆收购高价收购粮食的消息,在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