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督师-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良侍郎,自己的顶头上司面前,吕汉强没有按照下官见上司那种跪下施礼,而只是拱手,带着如春风般淡淡的笑容道:“下官吕汉强见过老公祖(明代官员,下级对上级,都可以称呼为老公祖)反正自己顶着一个善后钦差的名头,皇上也没说自己是什么品级,不过是按照道理,那就是如朕亲临,别的好处且不说,这逮谁给谁跪下磕头的待遇是绝对没有了。

    还处在纠结与惊讶里的侍郎良方一愣,才知道这是吕汉强给自己台阶不让自己尴尬啊,赶紧手忙脚乱的双手搀扶,连连道:“恭喜吕大人被皇上重用,年轻有为啊。”边说着,边亲密的拉着吕汉强的手,直接回了自己的职房,一时倒也化解了刚才的尴尬。至于打人的事情,人家都说了,那是救人,其实也的确是在救人,那就不要再说三到四了吧。

    但这个老馆却是最清楚,所谓裁撤驿站善后大臣钦差的身份,其实就是一个擦屁股顶缸的苦差事,十几万穷困潦倒的驿卒,近百万身后无依无靠的家属,那是国朝三百年积累下来的巨大的烂摊子,马蜂窝。

    这次那些大佬轻飘飘一句话就裁撤了,还没有一点后续安置,明眼人都看出来,一个不好那就是熏天的大祸了,这个马蜂窝谁接手谁倒霉,这时候这个最不受待见的吕汉强,肯定是被哪个睿智的东林大佬给拿出来借刀杀人了,到时候这个善后大臣,就是一个准备被推出去平息民愤的祭品,对于一个即将倒霉的祭品,就更不能计较了。

    吕汉强在户部向积极配合的侍郎大人详细的询问了驿站状况之后,总算弄明白了一件事情,感情,现在这驿站不归户部管,也不归任何其他部管,驿站是有着自己独立的一套体系的,开支也不归户部,而是就地征集,若非要说归哪个部管,那还要追述到不知道是哪个皇帝当政的时候,那时候,归在兵部,但这驿站支出却不能得到国家财政任何供给,也就是说他只可以直接向百姓摊派。而沿途官员的使费却都要着驿站支应,是个只出不进,费力不讨好的营生,正因为没了油水,还要支出,当时就没有人愿意划归自己的名下了,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状况。

    现在,在各地叫驿站,在北京设立总部,叫会同馆,也就是说,只是会馆,不是衙署,现在的会同馆现在在哪里,这位侍郎也不知道,不过还好,看在早点打发瘟神的心思,朝着外面的一个小厮喊了一嗓子,“你去档案司库去取皇城图档来。”然后看着那小厮答应一声飞快的跑了,才歉意的对吕汉强道:“当初整个京城都有规划图样的,在各个衙门都有存档,在那里应该能看到。”

    吕汉强就真的郁闷了,满大明最重要的驿递通道,四通八达,却在京城找不到他的总部,这怎么能不让人悲哀?从此也可看出,当时驿站的落寞与废弛成度,这样的机构,不裁撤还真不行了。

    两人就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闲话,等着那小厮拿来图册,好半天,门外一声通报,却是那小厮满脸蜘蛛网的抱着一大捆发黄的故纸进来,小心的将这堆东西摊在桌子上,然后禀报道:“启禀老爷,这是小的找到的万历爷时候的图样,这上面倒是有会同馆的地址,也不知道是不是合适。”

    这时候,还探讨什么合适不合适的,拿出来参照一下再说吧。

    小心的打开发脆的巨大京城图样,这一看不打紧,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感情这个不属于任何衙门的会同馆占地是相当巨大的。

    按照万历年的规划建设,这会同馆简直可以用恢弘来说了。

    在万历《北京城宫殿之图》中,这处会同馆标注的名称是“乌蛮市“,当时有房间一百五十间之多,而这一百五十间房是专为安置“迤北使臣“,而次年在此正式设立会同馆,但仍保持对外进出口贸易功能,习惯上还称为乌蛮驿。万历宫殿图中所标的正是这些,而按照夹带在这里的一个延续的文件,更是让吕汉强兴奋不已。

    正统六年以后,北京建成了两处会同馆,一处是由原燕台驿改造的,另一处是在玉河西岸新建的乌蛮驿。共房三百七十六间。南会同馆在东江米巷玉河桥西街北,亦正统六年盖造,弘治五年改作,共房三百八十七间,各有东西前后九照厢房,专以止宿各处夷使及王府公差内外官员。北馆有宴厅、后堂,以为待宴之所,而南馆无之,每赐宴止在东西照房分待,偏迫不称。

    会同馆的主管官员加鸿胪寺少卿衔,下面的分管各人称为寺丞,但这是虚衔,不发工资,没有俸禄没有福利,反正什么都没有。各省级别的称为署丞,在下面的小地方就叫驿丞和驿卒了,但这其中还另有兵部所属递送公文和接待人马的机构,反正就是一个大杂烩,需要你的时候谁都管,需要掏钱粮的时候又谁都不管。

    东江米巷不知道不要紧,但东交民巷自己可是知道的,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在这个时代,那可是五府六部所在区。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这时候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这个会同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

    后来为了彰显大国气象,对待外宾那是相当礼遇,于是,这四夷馆就成了肥缺,大家争先恐后的将他纳入自己的麾下,最终礼部占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干倒了鸿胪寺抢了过去,让四夷馆独立出来,成了礼部最大的灰色收入之源。

    但南会同馆却依旧管理驿站事物,这时候的会同馆南会同馆在东江米巷玉河桥西街北,紧挨着兵部。

    现在,吕汉强捏着没有胡须的下巴就得意的笑了,不要其他,就这会同馆巨大的规模,还有那绝佳的地点,还有朝廷附属在他身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就完全可以让自己这个善后大臣狠狠的有番作为了,自己现在就很纳闷,那些会同馆官员,啊,不对,按照现在的名称叫大使,守着这巨大的财富,还不一个个发的脑满肠肥?那天下驿站何苦步入如此窘境?看来这皇军给的好处,都让那帮大使吃了回扣了。这次善后和商行开张都需要大把的银子,而要想从崇祯和王承恩的嘴里掏出大把的银子,那是绝对的做梦,能给个三瓜两枣的就不错了,这下好了,这皇家驿递商行的启动资金就从他们这帮小子身上出了,哪一个三百年下来,还不有个百八十万的银子身家?

    告他贪污,然后抄家。哈哈哈,这下子,算是发达了。

    既然知道了现在的状况,吕汉强和侍郎又打听了一阵,却不得要领了,尤其看这小子眼神闪烁经常顾左右而言他,就更没了谈下去的意思。看看天色不早,早朝也该散了,吕汉强也不想和尚书什么的见面,于是寒暄了几句就拱手告别。

    等吕汉强走在户部院子里的时候,每个有人的房间里,都有探头探脑的家伙在往外观望,而在院子里遇见的人,无不带着复杂的表情规规矩矩的给吕汉强施礼,吕汉强这次再次带着他标志性的,人畜无害的八颗牙齿的笑容,每个人都不论大小的拱手还礼,然后就那么施施然而去。

    看着得意洋洋出去的吕汉强,良侍郎站在门口张望良久,然后轻轻摇头,“吕老虎,这次,你就等着哭去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2章 狂喜

    裁撤驿站的圣旨在四天前就颁发了,当时传旨的太监姓吴,为了拿下这次宣布好事情圣旨的活计,特意走动了门子,花了三十两体己银子的手脚。这事情就得这么办,只要拿下这个好差事,不但可以借机会出来透透气,最主要的这第二道恩旨,绝对能换来一大笔银子,这是一个让人眼红稳赚不赔的买卖。

    于是兴冲冲地出了紫禁城,但站在午门外就和吕汉强一样迷瞪了,他忘记问了一个关键的事情,那就是这个全国总驿站住京的地点在什么地方,这可是个大问题。

    结果这位捏着鼻子的吴太监,为了找这个总办各地驿站的会同馆,可是没少跑了冤枉地方,一大早出来,这溜溜的跑了一天,天快黑了总算才找到地方,累的和个拖尾巴狗似的,早就心火上升。

    进来会同馆的时候,也不按照程序搞那些繁文缛节,直接就喊上官接旨。

    上官?没有见出来,却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就穿着破旧不堪的短身衣服,迷迷瞪瞪的问了一句:“你谁啊,接什么纸啊,我们不要这东西。”

    吴太监当时火就大了,巴巴的跑了一天肝火正旺呢,结果就遇见这么一个主,当时就气不打一处来,对着那老头就吼道:“我谁?我是宫里来的吴公公,是来传圣上旨意的,你还不要?得得,我不跟你个混蛋说话,快点将你们这的上官叫出来。”

    当时,那老头就双手一摊,无所谓的对那太监道:“少卿大人已经多年没有露面了,如果天使能等,那我就给你找去。”看看已经黑了脸的天使,老方头儿根本就没有见到天使的那种诚惶诚恐。

    “多少年没来坐班?这少卿是干什么吃的,要是一时半会找不到天就黑了,那咱家回不了宫你负责吗?”一听这话,这位吴公公脑袋就大了,当时冲着这个老头嚷嚷开了。

    不过嚷嚷没用,这圣旨还必须传的,望望左右:“那还有别的上官主事的没有,谁都行啊。”现在他算看出来了,这次自己是赔本了,不过也想不这么多,将圣旨给谁就行,要再给不出圣旨,就不是赔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