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家丁朝着一个单独的石头小屋奔去后,朱瞻基问道:“德华兄,你这是准备了什么?不会是鞭子吧。”
方醒神秘的摇摇头:“不,那种技术含量低的活咱不干。”
没过多久,家丁们都聚集到了一起,然后每人分了一袋子的东西,还点起了线香。
“他们要干什么?”
大家都对此拭目以待,可当家丁们坏笑着从袋子里拿出那个东西后,顿时正在整齐着的队列就有些歪斜了。
“是鞭炮!”
“好像是李家的鞭炮,炸起来可疼了!”
军士们马上就明白了接下来的‘节目’。顿时队列就松散了许多。
辛老七在边上看到也不去纠正,只是喊了一声:“各百户盯好自己的人,队列不整齐的,百户官十军棍!”
这是方醒想出来的注意,不打犯错的军士,而是狠抽带队的军官。
听到这话,那些百户们马上就吆喝起来,连总旗和小旗都赶紧叫喊着。
百户挨了军棍,那这些总旗和小旗也会倒霉。
方醒看到队列马上就恢复了正常,就笑道:“别人的连坐惩罚是从军士开始,可我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带队百户开始。”
朱瞻基看到冒着烟的鞭炮在空中飞舞过去,然后就是……
“嘭!嘭!嘭!”
硝烟中,方醒冷脸看着被炸得跳起来的军士们,对董辟说道:“记录一下阵型乱的百户,操练完了之后,他们都加跑五圈。”
董辟刚过来想和皇太孙套一下近乎,可马上就被方醒给安排了这个得罪人的活。可他还不敢抱怨,不然朱瞻基绝对会马上换人。
朱瞻基笑道:“董千户,好好的跟着方先生学,以后前途必然可期。”
这一句话感动的董辟热泪盈眶,这货马上就跪在地上送上了自己的忠心。
“太孙殿下,臣保证……”
才说到这里,董辟猛的想起方醒的规矩,就赶紧双膝变成了单膝跪下,接着表忠心。
方醒的规矩就是:不许双膝下跪!
其实现在大明的军礼也只是单膝下跪。可就像是董辟这种人,当他面对着至高的权利时,马上就忘记了这些,只想着表达自己的敬畏和忠心耿耿。
等董辟去了之后,朱瞻基才摇头道:“德华兄,毕竟像你这般的大才罕见啊!”
你妹!有你这么安慰人的吗?
方醒斜睨着他说道:“忠心不是下跪,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钦佩。至于皇权带来的敬畏,恕我直言,这种敬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消退,最后只会沦为一个笑话。”
朱瞻基对此只能是苦笑,他了解方醒,知道这人纯属是想当个横行霸道的小地主,最好没事别烦他。
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朱瞻基老是觉得方醒对大明的未来信心不足,恨不能让自己几天就变成他心目中的那种君主。
方醒看到朱瞻基在瞅着自己,就笑道:“怎么,不相信?”
“嘭嘭嘭!”
外面的鞭炮声很吵,方醒干脆让贾全过来,交代道:“你站远一点,盯着这间屋子,不许人靠近。”
等方醒和朱瞻基进去,还把门给关上后,贾全的脑海中飘出了一幅画面,然后打了个冷战后,赶紧跑出了几十米远。
第112章 出了一个大题目
屋子里,方醒一脸豁出去的表情。
“自前宋以来,文人治国已经成了习惯,这个你不能否认吧?”
方醒先抛出一个问题,朱瞻基点头道:“确实,前宋甚至是真正的与士大夫共天下。”
“那后来发生了什么?”
方醒淡淡的问道,这个问题不用回答。
有宋一朝,士大夫们叫喊着共天下,可最终葬送了大宋天下的也是他们。
“而到了蒙元,那些汉人官员可敢叫嚷着共天下?在官位的诱惑之下,这些文人很快就得意洋洋的跟上了蒙元老爷,哪怕是当个奴才也行啊!”
听到方醒又在讥讽那些文人,朱瞻基只得是不自在的听着。
“可到了蒙元灭亡的时候,不是还有些人沾沾自喜的说些什么,看吧,你们蒙元不重用文官,果然是败了吧!”
朱瞻基倒是有了些兴趣,就问道:“那本朝呢?”
方醒大胆的说道:“本朝我看还比不上前宋!”
这话朱瞻基可就不赞同了,他辩驳道:“德华兄,本朝的吏治可是比前宋强多了。而且那些文官也服服帖帖的,怎么会重蹈前宋的覆辙呢?”
方醒哈哈一笑道:“那是因为太祖高皇帝杀的贪官杀多了,把他们杀怕了,所以就惠及到了现在。”
“泰顺,相信我,以后的大明读书人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团体,就算是皇帝也无法跟他们相争的团体。”
朱瞻基有些震动,听着方醒继续说道:
“当这个利益集团成型之后,大明的沉沦就已经被注定了,绝无翻身的希望!”
方醒的态度是如此的坚决,以至于他出去后,朱瞻基还在思索着后面话。
“……大明有三害,一是抱成一团的读书人,他们会一点点的腐蚀掉大明的肌体;二是被君王纵容的太监,他们不是读书人的对手,大多贪鄙,当不得君王的代言人……”
看着方醒的背影,朱瞻基想起了第三。
“第三就是军人的地位低下,甚至比前宋还要低下,文官视之如贱民,最后军心全无,以将领为尊,几乎和私军无异……”
“你去查一下在前朝的兴衰中,看看那些文官系统是怎么转变的,还有军队是怎么退化的,一样样的查,然后从中试试找出规律。”
有些话方醒不敢说,所以就让朱瞻基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再反思,并寻找解决之道。
看着眼前这些被鞭炮炸也不乱的军士们,方醒叹道:“路漫漫啊!”
……
意外回到京城的朱瞻基只是拜见了父母,然后就一头扎进了皇家那浩瀚的典籍中去,好几天让太子夫妇也是搞不清他在干嘛。
太子妃干脆就带着婉婉去找他,结果就看到了一个全神贯注看书的皇太孙。
“瞻基,你这是在干嘛?”
太子妃的心中觉得有些古怪,被勒令闭门看书的汉王放出来了,可自家的儿子反而陷进了故纸堆中。
朱瞻基在书本中抬头道:“母亲,德华兄给了我一个有趣的题目,我正在找答案呢!”
婉婉听到了就嘟嘴道:“大哥,方醒是我的。”
作为妹妹总是有特权,还不用称呼什么皇兄。
朱瞻基一愣,然后就和太子妃一起大笑起来。
太子妃低头摸着婉婉那软软的头顶,笑道:“好,方先生是你的。”
而远在北平的朱棣也接到了京城的情报和朱瞻基的信件。
“想回来了?哈哈哈哈!”
朱棣突然大笑起来,然后挥舞着手中的信纸笑道:“皇太孙才到京城,马上又想回来了。”
边上的杨荣也是笑道:“皇太孙殿下这是想念陛下了吧,早知道就不该回去,难道跟在陛下的身边还不能习武事吗?”
朱棣闻言就更高兴了,主动为朱瞻基解释道:“瞻基这是第一次能做主,哪会耐得住。”
“殿下看来还需要陛下的教导啊!”
杨荣笑道,果然引起了朱棣的得意之情。
“瞻基从小就跟着我,弓马娴熟,不知道那位方醒可能让他满意。”
杨荣善于断事,而且军谋也深得朱棣的信任,所以闻言他就说道:“陛下,这个方醒臣倒是听说过,也算是一个年轻俊杰,只是用来练兵的话,臣也无话可说。”
朱棣看了看锦衣卫送来的情报,咦了一声后,把情报递给了杨荣。
“你看看。”
杨荣一目十行的看完后,沉思片刻,面露讶色的道:“这个方醒倒是出乎了臣的预料,没想到他倒是有些军略,知道先练军纪与阵型。”
朱棣也是有些惊讶,他没想到方醒一个读书人,居然会敢和兵部闹翻,而且还把兵练的有声有色的。
“兵之一道,不过是敢字为先,方醒倒是得了些精髓,也不知道是不是误打误撞。”
朱棣这等猛人当然知道练兵之道,所以才会一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方醒的要诀。
……
“要勇敢无畏!不管前方是刀枪,还是马蹄,当军令一下,你们也得给我冲上去!”
方醒站在队列的前面,看着十个百人队都整整齐齐的站着后,他说道:“到了战场上,一旦前队退缩,后队即可斩之!后队退缩,督战队斩之!”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唯有勇者才能活到最后,并获得功勋,获得财富!而胆怯者不是死在敌人和督战队的刀枪下,也会死在逃亡的路上。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做勇者!”
方醒的话在练兵场上回响着。一手是肥猪肉,一手是砍刀,让这些军士们知道了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朱瞻基面容憔悴的出现了,不过眼睛很亮。
“开始操练!”
方醒退后几步,把地方让给辛老七,然后就迎上了朱瞻基。
看到朱瞻基的模样,方醒不禁取笑道:“我说你这是怎么了?不会是被太子殿下给暴打了一顿吧?”
朱瞻基没有笑,只是和方醒一起并肩走在边上。
“德华兄,小弟这几日大致看了一下前朝的吏治和军队,结果发现问题都是出在中后期。甚至还有皇帝昏庸无道,导致国家混乱……”
方醒含笑听着,等他说完后,才满意的说道:“不错,不过还得继续寻找规律,并审视每一个阶层在这个治乱循环中起到的作用。”
朱瞻基闻言又想回去,方醒一见急忙说道:“这事急不来,得要慢慢的。你不但要在故纸堆中寻找,而且还得对照我大明目前的情况,以及当时和眼下在经济和农业上的得失,两者相结合,你才会找到那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