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梦!”
方醒自信的道:“就算是足利义持没有远征朝鲜,本伯照样能把李芳远一家弄死,然后引导朝鲜内乱。这样算下来,无非是麻烦多一些,伤亡多一些,可朝鲜照样跑不了!”
“然后呢?”
斯波义淳就像是一个濒死前的病人,迫切的想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的病。
方醒挑眉道:“然后?然后当然是直接攻伐倭国。”
“无需理由?”
斯波义淳觉得方醒在吹牛逼。
大明对外攻伐历来都要求师出有名。
比如说交趾,如果不是那些叛贼截杀了皇族,并在这个过程中杀死了不少大明官兵的话,朱棣一定不会动兵。
“要什么理由?”
朱瞻基进来了,方醒趁机给他上了一课。
“倭国侵扰大明的海疆多年,幕府置之不理,反而助纣为虐,你说这个理由够不够?”
方醒笑吟吟的道:“若是不够,那更简单,每年进贡一千名少女,以足利义持的德性,他可会愿意?”
斯波义淳面如死灰的道:“原来你派使者去见足利义持的时候,就已经在布局了!你……”
足利义持作为倭国的实际统治者,若是他答应了此事,那不用说,肯定是威望大减,那些大名会趁机而起。
甚至于小松上皇都会试探着干掉他,恢复天皇对倭国的统治。
“你明白了吗?”
方醒摇摇头,叹息道:“斯波家好歹曾经对大明忠心耿耿,这是本伯送给你的最后礼物,且安息吧!”
方五和小刀过来,两人拎起斯波义淳,然后往外面拖。
斯波义淳好似认命了,也不反抗,只是到了门口时,他突然问道:“方醒,若是义元还在,你会如何安置他?”
方醒一怔,然后说道:“肯定是高官厚禄。”
“哈哈哈哈!”
斯波义淳回头,任由被方五两人拖出去,疯狂的大笑着。
“你果然是厚脸皮!你果然是厚脸皮……”
“我的脸皮很厚吗?”
方醒无辜的问道。
朱瞻基的眼神闪烁,明显是口不对心的道:“没有,很薄。”
方醒大慰:“果然,蛮夷就是蛮夷。”
朱瞻基苦笑道:“德华兄,金陵来了旨意,皇爷爷要咱们回师了。”
“为啥?倭国还有好些事没办呢?”
方醒觉得老朱肯定是抽抽了。
“难道是北方有消息了?”方醒猜度道:“可也不对呀!若是阿鲁台那边有了最新的消息,咱们这边应该最早知道,不应该!”
“皇爷爷觉着倭国大定,想让咱们带些银子回去,好平息朝野对频繁动兵的忧心。”
“那倒是没问题,白银咱们已经有四十多万两了吧,这次就带回去,让那些人看看,对外征战可不是亏本生意!”
方醒觉得老朱这一招不错,不但能提振民心士气,而且还能找到对外征战的理由。
朱瞻基无奈的道:“听说父亲又惹皇爷爷生气了。”
我曰!
方醒隐蔽的冲着金陵方向暗骂了一句。
朱高炽许久未曾和朱棣对着干了,这下肯定是‘仁心’大发,触怒了朱棣。
朱瞻基现在也觉得自己的这位父亲有些迂腐了,你想要达成什么目标,难道就不能用迂回的方式吗?
堂堂的太子,居然学御史的方式,真是没办法啊!
朱瞻基想到自己的老爹就担心,于是就迫不及待的说道:“那就赶紧收拢两卫的人,咱们马上回去。”
朱雀卫经过此次大战之后,经验大涨,朱棣肯定是要招回去看看效果。
而聚宝山卫更是不可能留在这里。
太孙的亲军,当然得跟着回去。
至于还在外面清剿残余倭寇的张辅,他还得等待,等着人来接班。
方醒知道他的忧虑,就劝道:“你莫要着急,陛下再怎么着也不会动太子殿下,最多是禁足罢了,咱们要是回去早了,那多尴尬啊!”
儿子看到老子的狼狈样,这也是一种不孝。
可朱瞻基却早就见多了自己那位太子爹的各种被虐,所以淡然的道:“无碍的,父亲有自己的想法,我这做儿子的只能是……劝慰一二。”
于是命令就下去了,朱瞻基准备不等接替两卫的军队赶到就回师。
军令如山倒,这是聚宝山卫的信念。
而这个信念也在不断的向朱雀卫灌输。
所以两卫的人马很快就召集起来,然后就是点验要带回去的货物和俘虏。
首先是皇族,直系、旁系、亲戚……
等方醒看到这一千多人后,不禁有些傻眼了。
“有那么多?”
宋建然自豪的道:“根据伯爷的吩咐,下官顺藤摸瓜,最后就抓到了这些。”
瓜蔓藤!
方醒想到了这个词,然后摇摇头道:“罢了,既然抓了,那就全部带到金陵去,想必陛下不会让大明凭空多出一千多张嘴来。”
第850章 欲罢不能的朱高炽
黄金麓很自豪。
当那些箱子打开,日头下闪烁着银光时,他的自豪达到了。
杨荣看到满院子的银光,不禁向前一步,目眩神迷的道:“这些都是大明的?”
陈默傲然道:“大人,当然是大明的!”
朱瞻基也有些失态,他不是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可这才多久啊!
几大银山在奴隶们的疯狂开挖下,每日的产量惊人。
黄金麓说道:“殿下,先前只顾着开采矿石,所以冶炼出来的不多,若是等一个月,小的担保能再多八成。”
杨荣的身体一晃,捂着额头道:“本官……老夫头晕,德华,快去叫医生来。”
方醒一把扶住他,哭笑不得的道:“我的杨大人哎!这里只是四十多万两,若是一年产出的白银堆放在这里,那您还真是只有阎王爷才能救回来。”
方醒拿出一个小巧的瓶子,拧开小盖子后,一股刺鼻的味道就散发出来。
杨荣看着小瓶子里的绿色液体,一时间忘记了头晕:“这是何物?”
方醒睁着眼睛说瞎话道:“水晶。”
其实这就是把李茂芳坑成太监的神药——风油精!
风油精在太阳穴涂抹了一下,杨荣精神大振,顺手把瓶子抢过来,然后厚颜道:“老夫时日不多了,这等好东西,还是先让与老夫吧!”
“哎!赶紧清点,都装箱!然后上封条,账目交给本官。”
杨荣一头就扎进了银堆里,朱瞻基在检查着那些古玩,只剩下方醒无所事事。
已经有些雏形的蓬莱城中,天皇陵墓的考古发现依然在发酵。
“最近有不少瀛洲人主动找到了官府,拿出所谓的证据,说自己就是唐人的后代,烦不胜烦啊!”
陈杰嘴里说着烦不胜烦,可面色却是喜气洋洋。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趋势总是好的。”
三番也赶来了,愁眉不展的。
“伯爷,小的担心……”
这是一个官迷,方醒安抚道:“你好好的跟着陈大人做事,瀛洲这一块,以后谁来都得听取你的建议,你的地位稳如泰山!”
等出去之后,三番喃喃的道:“泰山在山/东啊!”
……
整理完毕之后,在一个深夜,一群俘虏进城了,然后驱赶着牛车,推着独轮车,向着海边进发。
这一夜,城中全是牛叫、人喘、以及脚步声。
满城的百姓在夜禁的命令下不敢出门,只是听了几个时辰。
第二天凌晨,明军上演了一次出城仪式。
不同于前次的军歌,这次反而是沉默。
枪上肩,刺刀在脑后闪烁着寒光。
脚步整齐,面容肃穆。
两边的瀛洲百姓不禁噤若寒蝉。
一支军队的威慑力来自于何处?
武器是一方面,可更多的是战绩!
明军在朝鲜一战击溃足利义持,登陆后更是势若破竹,无人能挡。
这!就是大明打出来的赫赫军威!
这!就是大明赖以震慑四夷的资本!
那些瀛洲人大多面上带笑,少部分则是面无表情,或是垂首不看。
三番在边上看到了,就狞笑着,喃喃自语道:“都给记下来,下一批就把他们一家子送去大明享福。”
三番现在手下有一帮子人,全都是吃官粮的。他们的任务就是监控心怀倭国者,若有发现,就记录在案,等大明需要时,就出手抓人。
……
春季的大海没啥好看的,朱瞻基一直在担忧自己的老爹,所以多半在船舱里和杨荣商议。
生蚝方醒也吃腻味了,最近喜欢上了钓鱼。
朱瞻基大概也是闷坏了,没多久就出来和方醒一起钓鱼,只是他的脾气明显的暴躁了许多,鱼竿都要被他给撇断了。
方醒被他闹的也没了兴致,就把鱼竿一收,靠在船舷边上说道:“还在担心太子殿下呢?”
朱瞻基愁眉不展的道:“父亲多年的习惯,朝中文官早就已经摸熟了,只要有解决不了的事,多半会拐弯抹角的去找到东宫,然后父亲又……哎!”
方醒劝道:“你得知道,太子殿下一直是如履薄冰,多次险些被废,若是他疏远了那些文官,你以为那位子还坐得稳吗?”
方醒说出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朱高炽最大的依仗就是两样东西。
第一就是长子的身份!
而第二则是深得文官和文人的支持!
没有这两样,朱高炽早就被赶下来了!
朱瞻基的目光散乱,“父亲忍了多年,我就怕他……”
“你想多了。”
方醒觉得朱瞻基出来征战几次后,考虑问题反而过细了。
“太子殿下绝不会有怨言!”
经常监国的人,怎么会不明白帝王心思?
朱瞻基苦笑道:“父亲如履薄冰,而我却顺顺当当的,不瞒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