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是什么章程?”
方醒反问道。
两个道士相对一视,面色严峻的道:“兴和伯,我等在乡野自然要导人向善。”
这话太过空洞,正好来了和尚,方醒就问道:“方某只是长夜无眠,诸位大师这是为何?”
一个和尚近前道:“可是兴和伯当面?”
方某,伯爷,这些方外人就凭着这两个就确定了方醒的身份。
所谓的方外,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宁静之地。
方醒点点头,两个和尚合十为礼。
“兴和伯,明日我等就要为太子殿下祈福,为大明祈福,这是应当。归程之后,我等自然会青灯古佛,只是不知以后……”
老朱家大抵是偏向道家的,所以给了龙虎山那家人真人的称号,虽然没给天师,不过相对于佛家来说,已经很是优待了。
不过随着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姚广孝对宗教的影响力就显露出来了。
庆寿寺的存在一直是个异数,大报恩寺的重建更是佛家重新出世的预兆。
可在朱棣的眼中,能帮助自己的教派才是好教派。
所以道家依旧靠着当初的主动投靠过的很滋润。
不过佛家虽然不冒尖,可日子依旧不差。
第2472章 告诫
一般情况下,僧道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
星空下,僧道却在京城之外共同面对着一个男子。
“……你们能做些什么?”
方醒还是把那个问题抛出去。
宗教本就是安抚人心的作用,但是经常会错位,然后就是灾难。
比如说蒙元时,全真一时无两,风光到发紫。
但一家独大不符合蒙元的利益,所以一巴掌就被压了下去。
随后就是龙虎山为首的那一派。
那一派历来都比较低调,深得历代统治者的心,蒙元人慨莫能外。于是乎蒙元人就开了勋章铺子,从开始的一直封到现存的,堪称是封号大批发。而且还得以掌管南方的道教,就这么开始火起来了。
而所谓的天师,官方给的封号就是在蒙元,到了大明,也就是给个真人的封号。
方醒看着那个道人,说道:“全真这是探路的吧。”
那道人正色道:“兴和伯此言差矣,天下都是一家。”
这里的天下指的是道教。
方醒笑道:“那个儒释道本是一家的说法,出自何处?”
两个道人默然不语,而和尚却是抚须微笑。
方醒只是敲打了一下,见和尚欢喜,就说道:“听闻东南那边的田地不足以供奉?”
两个老和尚的笑容瞬间就变成了惶然,然后一人说道:“兴和伯……出家人只是虔诚罢了,至于饮食……”
两人支支吾吾的无法回答。
道人见状就心中一松,然后就说道:“兴和伯,供奉都属自愿。”
另一个道人见方醒漠然,就整整华阳巾说道:“兴和伯,我等不是武当山。”
朱棣在靖难时几番起伏,为了军心士气,装神弄鬼是免不得的。
而鼓舞士气最多的就是玄武神。
登基后,为了洗掉自己身上的污点,神话一番靖难之役的必要性肯定是要做的。
于是玄武神就在武当山上。
几十万民夫,十余年的工期,大量的钱粮……
这个浩大的工程和修建北平城是一起的,很难想象在那种情况下,居然能同时进行两个超大型工程,还要频繁北征。
大明居然没被拖垮,方醒觉得夏元吉首当其功,其次就是军屯还未彻底糜烂可当第二。
想到这些,方醒就说道:“要分清自己在哪里,应当要做些什么,分不清的,那就沉寂下去。”
“道统啊!让人头痛。”
方醒负手看着漫天星海,说道:“国在前,弄不清这个,你们就算是能晴空祈雨也是枉然。”
左边的和尚说道:“兴和伯,贫僧等不管是在寺里还是在外,从未忘记宣扬圣天子。”
道人自然不甘落后,说道:“当今天子圣明,大明国势之雄浑,古之未见。我辈自然要为圣天子,为大明宣扬,让乡间,让那些信众知道这个道理。”
僧道看似都服软了。
方醒微笑道:“大皇子为太子,这是天道。”
僧道几人交换了眼神,起身应道:“是,圣天子当世,嫡长子当是太子殿下。”
对玉米成为太子的忧心忡忡并非只在俗世。
此时的方外更像是一个隐居之地,文人骚客都以和僧道交好为荣,出现了不少诗僧、神仙中人。
所以他们对朝中之事也了如指掌。
方醒摆摆手,转身回来,说道:“天下早已稳固,三五小丑跳梁不足为惧,本伯今日见你等,只是为了一件事。”
他目光缓缓看向这几人,说道:“方外之人,首先是人。世上无没有父母的神仙,所以不管是哪路的神仙,都要记得自己的父母,这样才是好神仙。”
几人齐齐应了,知道这话里是在敲打他们。
神仙也是大明的神仙,莫要做了别人的神仙。
方醒看着那几个和尚说道:“少和百姓争些地,可否?”
两个老和尚满头大汗的应了。
方醒微笑点头,然后看着道人们说道:“方外就是方外,你等当自勉。”
几个道人面色大变,其中一人脱口而出道:“兴和伯,这是陛下的意思吗?”
方醒皱眉道:“本伯还未进城。”
几个道士就轻松了下来。
方醒微微点头,然后在家丁的护卫下往客栈去了。
和尚们面色难看,但却知道躲过一劫。
道人们也是微笑着,觉得从前宋开始道家在中原根深蒂固,一介伯爵当真不知天高地厚。
“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
这时前方的方醒说了一句话,和尚们面面相觑,而道人们面如死灰。
当年蒙元人的马蹄踏破中原时,忽必烈派出使者去龙虎山。结果龙虎山那位告诉了忽必烈的使者: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
忽必烈得了这话如久旱逢甘露,马上就叫人传了出去。
前宋笃信道教,可道家的神仙在告诉大家:这天下就是蒙元人的了,最多二十年就会被他们统一。
这是压倒南方的一根稻草,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后的一根。
方醒回到客栈后,才进房间,就见到了黄钟。
“可是家中有事?”
黄钟起身拱手道:“伯爷,今日有人来家中,让大少爷明日进宫观礼。”
方醒想了一下,说道:“那我明日就不去奉天殿,在文华殿或是午门外面看看就算了。”
黄钟知道方醒这个举动的意思,就说道:“大少爷还年轻呢!陛下此举大概是想着让大少爷以后和太子殿下……”
方醒点点头道:“我们终究会老去,土豆和玉米……这两个名字倒是妥帖。”
黄钟笑道:“是啊!缘分。”
方醒神色轻松,看来并未为了皇帝的这个决定而恼怒。
黄钟说道:“伯爷,您今日并未进城……”
方醒说道:“正好遇到了僧道来了,就想和他们说说话。”
黄钟觉得方醒此时却插手错了:“伯爷,历来宗教在帝王心中都是您说的双刃剑,该远离啊!”
“难道你以为真有神仙?”
方醒微微摇头道:“长生不可觅,仙道不可凭,皇帝还年轻。”
黄钟想起解缙最近几年的举动,不禁就笑道:“解先生这几年也迷恋上了修道,可见人一老就怕死。”
方醒点点头道:“此事不可小觑,当年太祖高皇帝还是吴王时,就经常派人请见龙虎山,就希望那位能再说一次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可惜没有。”
此事黄钟也清楚,他说道:“后来太祖高皇帝显露真龙模样,那边就急匆匆的来求见,两边掉了个个。太祖高皇帝也不为先前的事发作,只是后来却不肯再给天师,也不肯给蒙元人给的重赏和诸多名号。”
方醒笑道,“每逢乱世,他们总是出山挑选自己看中的真龙。方外方外,方到何处?外到何处?所以此次我本想劝阻为皇太子祈福之事,可想到宫中的那位,只得退了。”
外面渐渐的多了鼾声,方醒说道:“你也去歇息吧,明日早些回去坐镇。”
黄钟起身道:“是。只是伯爷,稳住国本才是根本。”
“我知道。”
等黄钟走后,方醒出了房间。
他在二楼看着下方的大堂,微微一笑。
下面有几个僧道,都是年纪不小了,但大多面带忧色。
有人无意间抬头见到了方醒,急忙稽首,然后僧道一起行礼,倒也是让人觉得时空颠倒。
方醒点点头,然后转身回了房间。
第2473章 母后,今天我乖乖的
天色微明,残余的星宿闪烁不定。
整座乾清宫灯火通明,那些太监宫女们都在进进出出的,很是忙碌。
就在乾清宫的下方,辇舆已经准备好了。
“太子如朝阳,所以册封太子就该早。”
朱瞻基站在乾清宫外的平台上,看着远方的黑夜,说道:“都准备好了吗?”
俞佳一夜未睡,此刻打起精神道:“陛下,宫中一切都妥当了,您该进早膳了。”
朱瞻基点点头,俞佳回身瞪了几个太监一眼。
两个大锅贴,里面填满了粉丝和蛋皮,卤味细微。
朱瞻基吃完后,有宫女奉茶,他只喝了一口,就说道:“去谨身殿。”
“陛下旨意……驾临谨身殿……”
一个太监厉声喊道。
只是一声喊,整座皇宫仿佛都活了过来。
无数太监宫女纷纷列队于旁,然后跪下。
“陛下万岁!”
朱瞻基漠然看着这些,知道应该是俞佳弄的。
他身着衮衣,头戴帝王冕,脚步稳健。
冕的前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