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陛下,微臣并不懂得军舰设计,但微臣以为,若是能进一步加大其动力,增加其航速,并适当加厚其舷侧装备,一型护航舰倒也不失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小型巡洋舰!”
然后宋培恩又把他的想法一一道出,他的这些想法完全都是根据他对船舶的了解提出的,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向海军提出这些建议。
“……海军在设计一型护航舰时,为便于民间船厂建造,所以其严格遵守商船规格,从而导致其在商船标准下有着装甲薄弱、动力较差的不足,以臣看来,适当增加其装甲厚度,并不会给民间船厂的建造带来困难,毕竟32公厘的船板和45公厘的船板,对于船厂而言,并没有制造上的难度,如果非要说难度的话,恐怕还是……”
在宋培恩话声打顿的时候,朱宜锋立即反问道。
“是什么?”
“陛下,恐怕还是钢铁产量的问题!”
回答陛下的问题之余,宋培恩又说道。
“从开战直到现在,钢铁产量一直限制着很多企业的生产,陛下,臣以为,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争取在未来的几天内恢复每天两更!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以及每一张月票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04章 新技术(求月票)
白天烟雾弥漫,夜晚火光冲天,这就是南京钢铁厂的模样,虽说南京钢铁厂论其规模远无法同大冶钢铁公司相比,而且其亦是大冶钢铁公司的下属分厂,可相比于大冶,它却有着自身的优势——距离煤矿产地近,且距离出海口更近,这意味着他的生产成本、运输更低,与迁安、大冶以及广州一同作为帝国四大钢铁基地的南京钢铁厂,一直供应满足着多处的钢铁供应,而在过去的一年中,为应对局势的变化,尤其是战争爆发后,对钢铁需求的激增,其同时扩建了多座高炉以及炼钢转炉。
如果说在过去的一年间,进步最快的工业是什么?恐怕排第一的就是钢铁工业,毕竟,钢铁是万业之基,没有足够的钢铁就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不能够生产足够的商船,没有足够的机器,总之,没有钢铁,就没有一切,没有胜利的可能,至少在这个钢铁时代,钢铁是一切的基础,胜利的保证。
也正因如此,在战争爆发之后,发展钢铁工业就成为摆在统帅部面前最重要的课题,也正因如此,才会划拨专款用于四大钢铁基地的建设,从而在今年实现了最初制定的目标——实现钢铁产量翻一番的目标。
得益于专款的划拨,每一个钢铁厂的规模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其在设备采购上也有许多其它工厂无法相比的优先权,而其之所以获得这些优先权,就是为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其产量。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即便是作为汉阳钢铁公司下属子公司的南京钢铁也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大型的联合企业,有着一系列的附属工厂,而这些工厂在战争爆发后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除了少数几家工厂是例外,比如玻璃厂就是例外,战争并没有推进工厂的发展,反倒影响到到了它的生产,不仅是因为玻璃厂没有燃料的优先权,更重要的是战争不需要玻璃,至少不需要那么多的玻璃。
销路不佳,自然会影响到工厂员工的薪水,相比于其它工厂员工在战争爆发后,工资的暴涨,玻璃厂员工的收入甚至不及战前。
穷则思变!
在员工们因为收入下降而心生苦恼的时候,作为工厂经理的徐墨白,则在那里苦思冥想着如何率领工厂摆脱困境,他不仅仅只是一名经理,他同样还是一名工程师。这在汉阳系的企业中是很常见的事情,不过只有一部分工程师有可能成为经理,大多数工程师仍然从事着他们自身的本职工作,只有一些试图突破工程领域的工程师,才会尝试着学习工厂的管理,并成为经营主管。而这一类人,往往都是自觉在工程领域没有办法获得太多突破的人,换句话来说,就是自觉自己的专业水平有限的人。
而徐墨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主动放弃工程师的工作,成为了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说作为精通工程学的管理者,最大的长处是什么?就是他了解市场,同样也了解技术。
“我们产品滞销是因为战争,战争导致大量的钢铁被应用于军需,这使得建筑行业无法获得足够的钢材,从而无法施工,这直接导致了玻璃的滞销……战争影响到了我们,工厂现在想要摆脱困境,就必须要在产品上寻求突破!”
如何在产品上寻求突破?
生产光学玻璃?
这显然不现实,因为玻璃厂的西门子炉根本就适合生产光学玻璃。而这意味着工厂在原本的领域中根本不可能获得多少市场。
怎么办?
作为一名并不算优秀的工程师,徐墨白非常清楚,想要摆脱眼下的困境,就必须跳出原本的领域,就像他从工程师改行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一样,正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的时候,如果没有跳出来,恐怕现在他永远只是一名助理工程师。
跳出来!
“常见的玻璃在550c开始软化,900c时变得便于成型,也就是可蹂躏,1100c时可以从小孔中流出……而熔制玻璃要1500度的温度,是因为原料需要这么高温度才能熔化,还有其中的气泡温度也很高……实际炉温超过两千度……”
作为玻璃厂的经理,同样也是一名工程师,徐墨白对于工厂中的设备远比普通人更为了解,而同时他同样也非常了解钢铁!了解炼钢,因为在此之前,他就是钢铁厂的助理工程师。
也正因如此,在几经研究之后,他作出了一个决定——用工厂内融炼玻璃的西门子炉炼钢。
这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尽管徐墨白并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是他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这个消息一但传出去,到时候外界肯定会这么说他,甚至还会有其它人的冷嘲热讽。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对这个消息选择保密。
不仅对外界保密,即便是对工厂内的大部分员工,也同样选择保密,而对西门子炉进行改造的时候,对外界的说法不过只是“为了降低能耗”,总之,直到这座西门子炉完成改造,投入生铁以及废铁之前,工厂里除了少数几名技术人员之外,谁都不知道经理的目的居然是要炼钢!
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他是痴心妄想,但是当第一炉钢炼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谁又能想到,炼炼玻璃的西门子炉经过改进之后,居然可以炼钢!
“所以,仅仅只是因为温度,你就想到了用西门子炉炼钢?”
诧异的看着老同学,李臣义的神情显得有些古怪,他看着车间里的这座已经连忙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炼钢炉”……估且就算是炼钢炉吧!
作为炼钢厂的工程师,李臣义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的这个老同学,居然另辟蹊径的在转炉之外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炼钢炉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根本就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没错,而且相比于转炉炼钢,用平炉,就是经过改进的西门子炉,我称它为“平炉”,用平炉炼钢有一些转炉无法相比的优点,例如它对铁水的成份要求不严,甚至可以用高磷铁水,不像转炉炼钢那么挑原料,而且它的冶炼过程易于操作控制,能生产各种优质的钢种,但是由于炉体庞大、冶炼时间长,通常都在16小时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而且散热损失大、能耗较高,但是……”
在讲述了平炉炼钢的不足之后,徐墨白指着眼前这座历时三个月完成设计与改进的西门子炉,然后认真的说道。
“我的玻璃厂里有两座西门子炉,如果进行改造的话,可以改造成为一座20吨,也就是现在这座炉子,一座30吨的炉子,如此一来,一年炼制两万吨钢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徐墨白看着老同学,面上带着笑容,尽管老同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但是他很清楚,一年两万吨钢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
“两万吨……”
在唇边念叨着这个数字,猛的一听这两万吨似乎并不多,毕竟根据规划今年的钢产量将会突破一百万吨,两万吨,不过只是一个零头,可李臣义却想到了更多,他想到了国内的其它玻璃厂。
在大冶、天津、广州同样也有玻璃厂,至少有10座西门子炉可以进行改造,从而利用其设备炼钢。按一座炉子平均一万吨,那么今年的产量就可以增加10%,这自然可以缓解眼下的钢铁不足的困境,毕竟,蚊子再小那也是肉,十万吨!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有了这十万吨钢,不仅可以建造更多的军舰,甚至可以缓解目前国内机器生产与武器生产争抢钢材的局面。
“改进的费用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难度大吗?”
在接连问出几个问题之后,正当李臣义权衡着转炉与平炉的成本时,那边传来哨声,那是要提醒众人,钢水出炉了!
一炉火红的钢炉顺着有出钢口流淌了出来,在冷却水的冷却下,在蒸汽弥漫中变成了一块块钢锭,这引起钢锭会被送到其它的工厂进行轧制,变成战舰上的钢板,步枪的枪管或者炮管,或者机床上的零件,当欧洲各国仍然停留在“铁器时代”的时候,中国已经率先进入了“钢材时代”。
一份从南京发出的报告,很快便送到了帝都,然后从帝都转发北方,最终这份报告被送到了火车上,送到了朱宜锋的面前。
“平炉……”
报告上提及的新型炼钢炉,让朱宜锋不禁只觉一阵诧异,转炉的发明与其说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