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嘴里这么说着,这老爷子又瞧着公所墙上挂着的皇帝像。那双腿关节顿时打了软,冲着画像便跪拜下去,然后叩着头,在嘴里念叨着皇上的好。
对于这一幕,公所里的人早就见怪不怪了,很多买了地的百姓,都会在心里头感激着陛下,因为这《鼓励购地法》正是陛下颁布的法令,甚至就连农民银行最大的股东正是皇家,当然,只有极少数经济学家才知道,通过贷款支持小农户购地,农民银行在未来的数十年间可以获得数以亿计的丰厚收益,作为最大股东的皇家,自然也会获得丰厚的收益。
普通的百姓并不清楚这一点,他们只知道,要是没有皇帝,他们永远不可能一跃成为衣食无忧的“中农”。所以他们才会对皇帝感恩戴德。
于土地公所完成了购地合同签字之后,阿越便来到了林家设立的招工处,在招工处的排起了队来,这里的人并不多,可就在他排队的时候,那边却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
“李家要在咱颖州府办机器厂,李老太爷发了话,只要是能通过考试的新学堂毕业的初小生,只要考试通过,李家就出钱送到南京的技术学堂读一年的书,前五名读两年!工作三年后,若还有意深造,厂子出钱到汉阳的工科学校深造三年!”
什么!
听着旁边人们的话语声,原本已经打定注意在林家的纱厂里当个工人的他,顿时被李家开出的条件给惊呆了,南京的技术学堂学习一年,没有什么,可到汉阳的工科学校深造三年,意味着什么?
这几乎意味着他们考进了工科学校——汉阳的工科学校在全国都有名,那学校里培养的可不是什么工人,培养出来的可都是工程师,直到现在,阿越还记得当年颖州府修火车站的时候,那个建火车站的工程师,就连知府大人在他面前,也是显得很是恭敬,人家可是工程师,当今最尊贵的职业——每年授予的公士爵位之中,有三成都是工程师。
“去学堂学一年,虽说学费伙食费他们掏了,可一年不挣钱,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当别人还显得有些犹豫不决的时候,阿越已经没有丝毫犹豫的便离开了林家这边,朝着西城的李家那边走了过去,他走的很快,甚至是在跑,他之所以会跑那么快,是因为他害怕,害怕自己去晚了,到时候名额就排满了。
不过这显然有些杞人忧天了,直到阿越到了李家的时候,才发现李家门前报名的地方,人压根就没有几个,不是因为他们开出的的条件不够优厚,而是因为他们的要求有些太高——报名的需要拿出毕业成绩单。对于考试,阿越自然非常有信心,毕竟他在考师范的时候,是以一分之差落得榜,而省城的工科学堂比起师小范足足低了三十分。
“两百三十九分!”
李存亮看着手中的考试成绩单,他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至于他特意提头看着面前的这人。
“你这成绩上高小可没问题啊!”
“家里穷,上不起……”
对于这个答案,李存亮并不觉得的稀奇,毕竟绝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子弟都上不起高小。
“你这个成绩,进工厂的话,可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身为读书人的李存亮不由的为阿越可惜了起来,看着面前的这个少年,又看着成绩单上,满分的数学,还有只考了60分的国文,冲他的年龄,上学太晚了,若是早上几年的话,国文基础再扎实一点,没准……心底可惜着,李存亮突然说道。
“我看这样……”
最近几天尽可能的争取恢复每天两更吧!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01章 黎民(求支持)
“上有房庐,下有儿女,和睦温馨,谓之安宁;外有荣装,中有爱心,内有自由,谓之喜庆。入则恬淡而安,出则平和相庆。”
作为南直隶的府城,安庆被中华旅行社如此解读着他的地名“安慶”。如此这般的解读,使得这里总会吸引一些游客的注意。
一座城池,800年的历史,无数故事演绎于其中。
虽然正是夏时,但清晨时分在江风的作用下,多少总还带着些清凉。天空于东方露出了一抹鱼肚白。城墙上的钟楼里的钟敲响了,低沉浑厚的钟声在城市上空久久回荡着,这钟声同样也是提醒着家中无钟表的人们起床。即便是到现在钟楼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毕竟不是每个人家都舍得买上一块钟表。
城墙内的建筑是青灰色的,几乎一层不变的建筑,甚至从几百年前就耸立于城中,而在城墙之外,那片在数年前的战争中被夷为平地的地方,现在同样也是房屋鳞次栉比,一个紧接着一个,一片紧接着一片,其房屋的外形不但极为相似,而且都是一样的颜色,从远处望去青灰色一片。
城市的变化不在城内,而在城外,这一排排半新半旧的屋子,居住着来自各地的人们,自从开宏元年,安庆建起了的第一座工厂之后,一家家工厂相继在城外土拔地而起,高大的烟囱整日朝外吐泻着浓浓黑烟,这些工厂吸纳着来自己各地的人们,人们在这些工厂中务工,居住在城外那些统一建成的屋子中,这是战后重建的房子,每户两至三间正房,两间厢房,两至三间前厢。这些房子虽然看起来不怎么起眼,但却是安庆第一批建有卫生间、下水道的房屋,也是最早引入电灯、自来水地方。
不过,随着大量新移民的涌入,这些规划整齐的房屋中,已经住进了许多的租客,来自各地的租客分割着这些庭院。随着天空渐渐通亮,城楼上的钟声敲过之后,整个城市苏醒过来。淡青色的袅袅炊烟从各家厨房溜了出来,在街区的上空汇集成一片淡淡的青灰色雾团,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着柴火与早饭的清香。曾几何时,那些厨房都是位于前厢,而现在,前厢的厨房却被主人家巧妙的隔成了房间,以租给租客,至于厨房则大都是用木板与院内搭出的木棚,这些市民总是会千方百计的增加自己的收入。
钟声、人们的话语声隔着木板传入房间的时候,阿越睁开了眼睛,借着窗户透进来的光亮,他看了一眼这个狭窄的房间,墙上刷着一层白灰,这是一间用木板隔开房间,过去这里曾是厨房,甚至就在地上的墙角里,还有一根外露的自来水管,不过现在曾经的厨房却被隔成两间用于对外出租的房间,而这房间非常狭窄。仅仅不过只能放下一张桌,还有一张单人桌。房间只有只有不到两公尺宽,2。5公尺长,可即便是这样的一个房间,一个月的房租,也需要一块钱!
晨曦透过窗户投入房内,照亮半边房间,黑暗笼罩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而在这个狭窄的弥漫着一股霉味的房间里,躺在床上的阿越看了一眼书桌,桌上摆满了书,那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当然还有一些是学校里发的课本。
安庆的工学堂与家乡的初小不同,这里发有课本,每天的课业都很繁重,上午学的高小的文化课,下午学习机器理论,每周六还要到工厂中学习机器操作,总之,在这里时间被挤的满满的,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会有一天休息的时间。
但对于阿越来说,他不敢休息,他还要去图书馆里看书,作为东家资助他上工学堂的条件——每学期他都必须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如此,才能继续得到东家的资助,三年毕业之后,他就会进入东家的工厂中,五年的合同到期后,如果他愿愿意,还可以继续考进武昌工科学校继续深造。
而他之所以会在校外租房住,是因为作为“委培生”,在学校中他并没有宿舍,甚至在三年的学习之后,他也没有毕业证,只有一纸“结业证”,虽是如此,但是仍然可以享有与普通毕业生一样待遇。
当然,阿越并不在乎这些,他知道,从进入这所学校的那天起,正像多年来所期待的那样,他的命运已经改变了。
“电动机……”
正在阿越回忆着电动机的原理时,在院子里的堂屋中,一家人正围在小桌前吃着饭。
“妈,老师说让我们每个人带着一块铜元,说是军训的火药费……”
杜鹏程埋头大口吃着面条,嘴里含糊地嘟囔着。一抬头,他的眼睛盯上了坐在上位一边面条的父亲。
“爸,老师让今天就要交!”
“钱钱钱,什么都要钱,打仗便打仗就是了偏偏还让学校里的学生去弄什么训练,还要打枪……”
杜大牛头也没抬,闷声闷气的抱怨着,作为普通的百姓他很难理解军训,过去学生的军训,虽然听说过,可众所周知,那是大中专学生专享的,普通的寻常学校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军训,即便是有,也不过是走走路,至于打枪,那更是想都别想。
可现在打仗了倒好,不但很多人都要去当兵,就连高小生,也要进行军训,甚至还要学射击,与大中专学生军训用的子弹钱由公家负担不同,高小生的火药费却是由学生自己负担,不过因为他们训练用的是前装线膛枪,所以火药费非常少,不过只是一块铜元。
一块铜元,虽说不说,可却也够买两个馒头,对于节俭惯了,一门心思想供着儿子上大学,将来好有出息的杜大牛来说,自然有些心疼这多花出去的一块铜元!
钱,
总是如此!
越花越觉得的钱不经花。
在心底长叹口气,杜大牛甚至忍不住抱怨着。
“火药钱,校服钱,真不知道这学校里还能弄出什么名堂来,也不瞧瞧,现在钱这么难挣……”
不过他这么说倒是有些不符合实际,在造船厂工作的他,打从战争打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