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不仅要舰队派过去,而且还有派出更多的驻军,向那里迁移更多的移民,殖民地事务部保证在未来的十年内,向非洲移民五百万,这绝对不够,非洲那么大,六百万多移民是远远不够的,十年后,那里的应该有不少于一千万中国移民以及200万“荣誉华人”,四十年后,那里应该有不少于8000万华人以及“荣誉华人”,如此,才能够保证非洲永远作为帝国的海外省……”
尽管曾经接受过“新世纪教育”,虽然相信“众生平等”,但是朱宜锋却不可改变被这个时代给“同化”了,他从未曾反对过殖民实施的“种族隔离”,同样也支持禁止黑人进入中国……不过并不是没有黑人,在南京、广州以及天津等地的动物园中,确实有一些黑人,不过他们是作为“人种展览品”进行展示的,在欧洲的动物园也有类似的“人种动物园”。
对于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朱宜锋选择了默认,而作为一个“帝国主义者”,在他的心中,自然是中国第一,至于其它的属于21世纪的“政治正确”,自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陛下,这样的话,势必有可能激起欧洲诸国对我国的警惕!”
李子渊适时的提醒道,欧洲各国无法坐视中国对非洲的控制,是既成的事实,而派出舰队巡视殖民地,充实殖民地军力,无疑就是在激化矛盾。
“不!”
摇摇头,朱宜锋用极为肯定的语气说道。
“我们不是在激化与欧洲各国的矛盾,如果矛盾无法避免的话,那么我们的软弱就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可欺的!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表现出,更为强硬的一面!让那些西洋人见鬼去吧!”
——————————————————————————————————————————
推荐深蓝布衣的《重生是这样炼成的》,小说不错,文笔很老练,如果继续写下去的,应该是本不错的小说!无意中搜索发现,强烈推荐!有推荐票的书友不妨支持一下,新人新书现在于确实不容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07章 驻屯(求支持)
让那些西洋人见鬼去吧!
从开宏元年直到现在,于中国人来说,每一个人都在这么说的话。让那些洋鬼子见鬼去吧!
在很大程度上,这就是一种民心,这就是一种民意。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那些西洋人在华的一种直接的回应!
而对于身为皇帝的朱宜锋而言,早就已经厌倦了西洋人的那种虚与委蛇的交往。当然,现在他之所以可以说出这么一句,让西洋人见鬼去吧!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实力!
国家实力的上升,使得他可以说出这么一句话。
可以毫无顾忌地向西洋人发起挑战。
短短的三年,改变了很多,三年前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不到二十万吨,而现在随着迁安钢铁公司以及南京中央钢铁公司等多家钢铁公司的建立,中国的钢铁产量在开宏三年突破了200万吨的大关,相比于同期英国尽管仍有差距,但是钢产量却是英国的两倍以上。
廉价的钢铁使得中国可以建造钢甲舰,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盐税以及田赋的整理,中国的税收在开宏三年突破了4。5亿元,接近1亿英镑的财政收入,使得中国可以将财政收入的30%,也就是1。5亿元,用于陆海军的建设,海军之所以在开宏二年提出历时五年的建造10艘战斗舰、10艘装甲巡洋舰以及多达125艘辅助性舰只的庞大的扩充计划,其原因正是在于充沛的财政支持。
也正因如此,相比于三年之前的沉默,现在朱宜锋愿意用一种积极的进取性的心态,去迎接来自西洋人的挑战。
在国与国交往之中,实力是决定国家能否迎接挑战的根本。而殖民地的悍卫需要军人,需要数以万计的军人去悍卫!
八月二十,早晨七点,驻扎于淮阴的第六师,接到到了调动令,限令在十日内完成整装,调往非洲。
作为第六师的排长,李存新若无其事地出发了。尽管家中的老父尚在病中。他一面祈祷年老的父亲能身体健康,一面与父亲告别。九月初一,母亲和弟弟来与他告别,他们在淮阴的一间旅馆楼上相见。母亲很冷静,弟弟也显得非常冷静。
面对即将远调至非洲的长子,母亲说。
“新儿,这是一次出征,你身受朝廷提点之恩,是报效朝廷、报效陛下的机会。你高高兴兴地去吧!如果不幸死在那里的话,是李家的荣耀!因为我有三个儿子,我们家没有那么多土地,你去了非洲,不但可以获得土地,还能够让李家的血脉在那里延续,这是朝廷对李家的恩典。”
接着,她送给我一把刻有文字的匕首。
“成功成仁!”
这是军校毕业后,皇帝陛下赐剑上的刻字。而现在,母亲却送给他这么一柄匕首,无疑是在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母亲的话和匕首上的字,让李存新终于再也没有了任何顾忌,远赴非洲,对于军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远离本土数万里,甚至意味着九死一生,毕竟那里有很多特有的疾病
“到时候,大弟还要靠你,有了你在那里,将来大弟可以在那里获得更多的土地……”
面对母亲的叮嘱,在这一瞬间,李存新甚至在心中坚定地发誓——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将会欣然赴死!不仅仅只是为了国家,同样也是为了自己,为了李家的将来,只有如此,李家才能够摆脱贫困,成为富人!李家的命运将会因为自己而得到改变!
最后,母子三人在一起照了一张照片——花费了李存新两块钱,这是他们母子第一张,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张合影!
但是在九月初一,部队开拔的时候,曾经大义凌然让他报效陛下的母亲却是哭了,作为母亲她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在身边,而不是前往万里之外的非洲,从此之后,母子两人甚至再也不能见到了,即便是相见,也不过只是从照片上看到一眼儿子。
“娘,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不孝,从此之后不能再尽孝于膝下,您老保重身体!”
在最后给母亲叩了三个头之后,已经泪流满面的李存新只觉得的毫无留恋与遗憾了。
“我的儿,我的儿……”
将儿子抱在怀中,原本看似坚强的母亲同样也是一副泪流满面的模样,但凡还有一点希望,她不可能愿意看到儿子远赴万里之外,可是她没有选择,因为他的儿子是军人!
“最忠勇的士兵,不是上等兵,不是一等兵,只是指作为帝国的军人在赴死之时毫不犹豫地勇敢战死的士兵!”
在军中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时的话语,再一次在李存新的脑海中浮想着,他希望自己成为这种忠诚勇敢的士兵。
傍晚七点,第六师的一万两千多名官兵们从营地出发了。
和任何一次开拔一样,队伍是在充满爱国热忱的民众的呼应中出发的,前来送行的不仅有官兵的眷属还有很多市民。
数以万计的民众们拥挤着,在一片欢呼声中送他们离开。在民众中发现了熟人的士兵一一与众人惜别。
李存新一面沉浸在沉重的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中,一面咬紧牙关朝前行进。对于身为军人的他来说,他早已明白了这一切,早已义无反顾,所以,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事态,都不会觉得吃惊。可以冷静地等着它们的到来。
因此,对这种民众集会、欢呼、沸腾的热情,李存新都做到了泰然处之,冷静沉着地观望着,只报以温和的微笑。从列车的所有窗口伸出来的头和手,从月台的护栏伸出的像森林般密集的脑袋、胸脯、手臂,像波浪一样起伏。他们的手像是不断的摇晃着。
“呜——”
一声汽笛如箭一般划过天空,机车吐着白烟轰隆轰隆地响了起来。列车开动了。群众的叫喊声更加响彻夜空。
“万岁!万岁!”
只有这一句话。
此时这单调的出征词,变成了一首伟大的交响曲,一张感情激越的乐谱。
远赴非洲,悍卫相当于本土面积的殖民地,这是军人的天然职责!
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激荡之中列车驶出了站台,把人们激昂的“万岁”欢呼声丢在了后边。
沿途,无论是凌晨一点还是两点,人们总是络绎不绝,点燃红红的充满赤诚的篝火,等着列车通过的那短暂的瞬间。他们在铁路旁边点燃篝火,为的是向他们的战士送去欢腾的激励。
这是在乡军人会联系发动的送行典礼。
成对这种激荡的场面,每一个军人都暗自在心中默默的许下誓言——他们将会不惜生命作为代价,保护关系到帝国亿万国民命脉、将来的殖民地,绝不容西洋人染指帝国海外殖民地!
并向那些民众献上了他们无言的敬礼。
在扬州的码头上,数十艘蒸汽帆船,泊满了整个江面,而在码头上到处是军马、士兵和物资。
数以千计的军马是由大起重机从空中吊上来的。而李存新和战友们乘坐的船是新建的一千五百吨级的轮船——“远望号”。
船员们告诉这些士兵们,这艘无帆的蒸汽船连这次在内是第二次出海,上一次首航时去了太平洋新几内亚殖民地,军马和行李的装船任务结束后,李存新所在第一营从船舷的梯子上了船。
在码头上,还有数千名来自在乡军人会以及学校里的少年,他们发出一声声呼喊声,鼓励着军人报国,在这一阵阵报国声中,“远望号”静静地做完了启航前的工作。
静静地望着这情景。李存新没有任何感动和兴奋,因为他有超越感动的力量。
轮船拉响了汽笛,朝着长江口驶去!
这是九月初三下午。
一天后,轮船驶进了大海,海上微风习习,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