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吗?
“大,大人,今时行商已废,我等,我等那里还有昨日之财,小,小人愿,愿把茶用提至六钱,还,还请大人体谅我等之苦处……”
伍崇曜口中的茶用指的是从五年前开始,为了搞好官商关系,伍家与吴家准备重建“公所基金”。因为条约的限制,当然不可能再叫“公所基金”这个名字,而改名叫“茶用”。经过与广东当局协商,出口茶叶“每百斤收银二钱”,但当年就涨到五钱,仅去年便“抽银八十余万两”,相当于粤海关年收入的五成,后来这笔钱除一部分为叶名琛为朝廷购买洋炮之外,剩下的一百余万两,都已经报效“督府”。现在他主动提及“茶用”,无非是想与李子渊讨价还价,即使是报效,总也有个限度。
“茶用,这茶用本就极不合理,按理当废,良辅为何言之提高?……”
在众人的诧异中,李子渊看着神色惊诧伍崇曜继续说道。
“在本官来广州赴任时,汉督就曾言道,如今贸易方兴,我督府以“贸易立国”,断无勒压索国商之道理,这茶用自然要废,非但这茶用要废除,这粤海关其它诸如报效之类陋规也应一应废除!”
什么?
他在说什么?
惊诧的看着李子渊,伍崇曜睁大眼睛,面上尽是不可思意之色,但心底却在敲着鼓,难道说,这,这人的心思更大?单凭着一百万两的茶用,还没办法说服他?
“大人,这茶用实我等于汉督、于大人之孝心,还请大人切莫再言废!”
吴天恒连忙于一旁插口说道,现在在他看来,这茶用可不仅仅只是钱的事,没准伍家、吴家的脑袋就在系在这上面。
“不合理的自然要废!”
面对伍、吴两人的惶恐和其它十一人的惊骇,李子渊冲着一旁的随员吩咐一声,那人便拿出了一个木盒。
“半月前,对十三家前行商报效的二百万两军需,汉督已有批示,大家的拳拳之心,汉督深有体谅,但是汉督起兵是为匡复我中华河山,而非如满清一般,于我中国百姓百般勒索,汉军自起兵以为,断无索取军需助饷之事!”
接过木盒,将木盒打开,李子渊继续说道。
“不过,本官考虑到若是官府不收这笔银子,恐怕你们也不放心,便自作主张,将此二百万两银子购以昭信债券,这盒中的债券是按十三家当初捐输之额购得,今日请诸位来,就是为了将此债券还于诸位!”
什么!
若是说先是惶恐不安的话,那么现在众人却又因为李子渊的话而惊骇不已。这天底下还有这种事情?拿出去送给官府的银子,还有送回来的道理?
事出反常必要有妖,惶恐不安的伍崇曜这会反倒认定,这位李大人和那汉督所图极大,惶恐不安的他连忙跪拜下去。
“大人,大人切莫再折煞我等,督府若有所需,还请大人给个明数,我等即便是倾家荡产,也定把银子给凑出来……”
伍崇曜的这一跪只跪得的众人心底一阵凄凉,原本还在吃着酒,强颜欢笑的众人纷纷起身跟着他一同跪下去,虽说十三行早已不在,但现在即然作为肥羊,那他们也是一损俱损了。
“这……”
瞧着原本还坐于席上,这会却已经跪成一排的这些曾经名动一时前行商们,李子渊倒是想耍上几分官威,但是他却不能!
离开武昌时,大都督曾特意叮嘱过他,要善待这些行商,千万不能把他们当成肥羊,但要把他们当成“奶牛”。这正是汉督与满清最大的不同,于满清而言对于行商动辄杀鸡取卵之事更发寻常,而汉督却主张把商人视为“奶牛”,向官府提供缓缓不断的牛奶,而且视若肥羊般加以宰杀、压榨。
当然即使是没汉督的那般叮嘱,李子渊也不会随意对其加以“宰杀”,毕竟接下来要办的几件大事,没有他们的帮衬,是万万办不到的。
而对这些人的跪请,李子渊并没有加以阻拦,而只是默默的品着酒,夹着菜,酒过数杯,菜尝数味之后,李子渊才看着那跪于地上的人说道。
“跪好了吗?”
呃
尽管常年同官员打交道,但像眼前这位脾气这般古怪的官,伍崇曜还是头一回见到,面对这声问,他只得再次叩头,那里敢有丝毫言语。
“伍家四十八万五千两……”
已经站起身来的李子渊从木盒中取出信封,将信封内的债券抽出,放到伍崇曜的面前。
“吴家,三十六万七千两……”
“潘家二十三万……”
每念出一个户人家时,他都会将相应的债券的放到其面前,将十三份债券一一分配之后,李子渊看着跪拜于地这十三位曾经赫赫有名的前行商。
“你们以为汉督当以兴以工商,贸易立国只是随口说说,你们以为本官请诸位过来,就是为了从你们身上榨上些油水是吗?”
也不定这些人站起身来,端坐于椅上的李子渊冷眼瞧着这些当惯了奴才的商人。
“若是如此的话,又何需这般废事,别人不说,就是你伍崇曜,即便是现在让你伍崇曜拿银子能拿出多少来?且不说这怡和行有没有贩鸦-片,便是凭着去年你助清募船一事,本官便能把你伍家给抄了!你告诉本官,到时候本官能抄出多少银子来?”
巡抚大人的一番话,只说的伍崇曜惨白如纸,浑身颤若抖筛,却是连求饶的勇气也没了,只是跪在那浑身颤抖着。
“这些债券你们收好,你们都是见过世面的,自然知道这债券是什么,实话也不瞒你们,这昭信公债发行出来,为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修一条铁路,修广州至武昌的粤汉铁路!”
什么!
惊讶的抬起头来,虽说现如今这十三行早不如过去,可是这些人却是中国最早同外国人接触的商人,对于欧洲的事物倒也有一定的了解,伍崇曜对于火车更不陌生,甚至早在十年前,就曾接触过火车模型。
现在听巡抚大人说要修铁路,且是从广州至武昌的铁路,他又如何能不惊讶!要惊讶中他甚至忘记先前的不安与惶恐,而是抬头看着巡抚大人问道。
“大,大人,这汉督当真要修粤汉铁路!”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52章 (第三更,求支持)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明天加更……求月票!求订阅!)
“汉侯!”
唇边念叨着这么一个称呼,朱宜锋那双乌亮的双眼转沉,口气越来越嘲讽。
“未曾想,现如今我朱某人,居然也封侯了!”
封侯,当然是个好事,但现在落在他身上,却变成了嘲弄。
“洪贼狂妄如此,实在是该杀!”
张亮基的那双眼睛更是盯着桌上的那份所谓的“天旨”,几乎的是咬牙切齿的恨声骂道。
这所谓的“天旨”,便是太平天国对汉督的“犒赏”,与其说是封赏,倒不如说是羞辱。
原因再简单不过,相比于辖地尚不及一省,人口不过千万的太平军,督府辖三省之地,领民八千万,其实力远胜于太平天国。那洪贼却突地来了这么一个“封赏”,又如何能让督府上下不恼火,过去接受太平天国的册封所谓的“丞相”,不过只是为了应对一时。
而现在督府正是兵强马壮之时,那洪贼的“不识时务”,显然就有些不合时宜了。甚至在不少人看来,这所谓的“封赏”,根本就是在汉督的脸上狠狠的打了一个耳光。
“大都督,依臣看来,与其这般,不若与洪贼决裂罢了,若是他们敢打切断江航,那就直接打过去!打通江航,实在不行,咱们便夺了扬州与扬州设立一个江北大营得了!”
对于刚刚晋升为礼部主事的徐世梁来说,他表现的更是义愤填膺之状,此时的他全忘了当初“太平军”袭城时的窘迫,作为最早“归正”的“官员”,在这督府之中,他算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从黄州知府,到武昌知府,再到礼部主事,于督府之中他的官运可以用亨通来形容。
虽是如此,可徐世梁本人却时常生出如履薄冰之感,究其原因,是他总把自己放到“马骨”的位置上,在他自己看来,自己之所以受到重用,是汉督为了向世人展示其用人之道,只要投奔汉督,定会受到重用,正如现在两江一带的士子投奔督府,亦纷纷受到任用一般。
他只是那千金买骨的那个“马骨”。
也正因如此,即使是贵为六部主事之一他依然显得小心翼翼,随时都“交班”的准备。虽是如此,但他却也明白自己应该说什么话,就像现在,这些话就是典型的“明智之言”,无论汉督是否采纳,于他来说这都是表现他忠心耿耿的证据。
“石绩太过激动了!”
徐世梁的激动让朱宜锋微微一笑,摇头说道。
“若是我义军出兵夺了扬州,那岂不是帮洪贼挡住了清军?”
历史在改变,可以说变得一塌糊涂,在另一个时空中,此时扬州城应该已经为清军所夺,清军随后便于扬州设与江北大营,与向荣的江南大营互为犄角之势,而现如今呢?正是在自己的帮助下,杨秀清才得已将九江的精锐调至扬州,又将扬州曾立昌的两万余人北调,作为扫北军的援军,而作为获得九江的“代价”。自己同意曾立昌的两万余人经水路运往襄阳,有襄阳北上,如此减少了其北上江苏、山东时的阻力。
也正是这支相比历史上提前数月派出的太平军,一路攻城掠地直捣京城,逼的咸丰北狩,身死热河,而那个“鬼子六”更是与京城一起差点为“扫北军”所陷。最后虽说有如神助一般,满清好不容易保住了京城,但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