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没问题。
同样的,早在几个月之前,韩琦已经在准备了,大量物资,孤注一掷的送往了边境。
如果,在这个时候,元昊派遣大军,对北宋边境,进行攻略的话,效果肯定比拿到辽国的一点点部族强的多。
长弓队的好处众多,这也是韩琦毫不犹豫的普及长弓队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手底下的骄兵悍将,从来都不拒绝的根本原因,连贵为将门,守卫北宋西北边陲的种家和杨家,都认可的前提下,这一切顺利的铺开了。
长弓的种种优势,如果说有一个唯一的弱点,那就是,对于后勤的要求巨大的。
长弓的威力,来源于强大的动力,箭头和长度,是关键,西北连树木都很少,箭头箭杆,都是加工好,送到了边境。
同短弓不同,长弓的箭的重量,比短弓差不多重了一倍左右,再加上在战斗中,三四倍的射速,带来了长弓巨大的消耗,如果后勤没有保证的话,长弓,根本无法做持久战。
韩琦的打算是,一旦西夏跟辽国,在贺兰山,打成一片,新组建的15个军的禁军,将会兵分三路,共同攻击夏州,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继续攻击兴庆府,以直捣黄龙的方法,瓦解掉西夏。
4万人左右,8万匹马,还有大量的辎重车队,现在,大部分的后勤物资和民夫,都已经抵达边境的,在三个地方缓慢的聚集。
这是最佳的瞒天过海的方法,民夫不同于军队,调动起来更加隐秘,更加不引人注目,当然了,唯一的弱点,就是,把大量的物资,还有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的民夫,丢在边境,如果遭到西夏大规模的攻击,那么损失惨重。
韩琦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有情报的支持的,在调查了西夏和辽国的情报,双方的主力,最少是一大部分的主力,都集中在辽国和西夏的边境,辽国的先锋,距离金肃城,已经不足600里了,对于全是骑兵部队的萧惠部来说,可能要三天,就抵达金肃城。
辽国的强大,这是西夏和北宋都清楚的,御驾亲征,其中包括了最为精锐北院,南院,还有铁林军,这些精锐部队,不是辽国军力的全部,却是很强大,元昊哪怕是本土作战,可是实力上面的差距,让他不得不全力以赴。
这种情况之下,连桀骜不信的元昊,都主动的向北宋求和的,为此不惜把条件一在降低。
换成之前,北宋是求之不得的,减少西北的支出是终点,可是现在,必须要从这一战之中,获得足够的好处,灭亡西夏是最高的想法,最不济,也需要占据战略上面的优势,保证不被西夏主动进攻。
在这种的情况下,看起来冒险的举动,却成为了节约时间,增加效率的最好的方法,现在,一切都要看另外一边,辽国方面发展,特别是身为死间周文秀,在这一战之中,能够做到多少。
第三百零八章 丧心病狂的装备
金肃城外,一只庞大的骑兵,正在快速的行进的,接近万名骑兵,共同出马,带来的威慑力是非常强悍,万马奔腾之下,黄沙滚滚,遮天蔽日。(全本小说网,https://。)
可是在烟尘上面,却非常整齐,这是训练有素的骑兵的象征。
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依靠着烟尘,观看士兵虚实的方法,一般而言,混乱的烟尘,代表着,这是较差的部队,训练有素,有战斗力的部队,烟尘一般都非常的整齐。
在众多的骑兵之中,周文秀也在其中,他率领着本部1000人,跟随着萧惠的大军一起出征。
作为贡献巨大的心腹,周文秀用了短短的半年的时间,在萧惠的面前很是刷了一下脸,不但贡献了足以装备2000骑兵的新型重甲的,也在很多的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无论是带兵的能力,军略,还是战略的眼光,他都是萧惠看重的青年才俊。
哪怕是装备了新式装甲,但是战斗力参差不齐骑兵,被他扭合到了一起,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目前萧惠麾下的前锋,这一只部队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没有之一。
辽兴宗的命令,是让萧惠先锋出阵,实际上,作为北院枢密使,韩王,他掌握着接近6万人的部队,不过那些部队机动能力并不强,也不是萧惠最看重,所以就被丢到了一边,让他们慢慢的赶,也只有他带着9000多精锐,先出发。
为辽军奠定优势,他们9000的大军,在金肃城稍事休息,补充了一部分的给养之后,立刻大军出动了。
不足一万的骑兵,这在北宋而言,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许集中全国之力,还能够凑够一两万,战斗力根本就不强。
战马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真的集中北宋之力,大规模的养马,还真的能够培养出一部分战马。
可是这样代价太大,同时,农耕民族不适合作为骑兵,大规模装备的前提下,在战斗力上面,跟游牧民族有较大的区别,这样得不偿失。
上万,甚至是数万的骑兵,在辽国和西夏眼里,这根本不是什么大数字,以牧民为主的这两个民族,随便可以拉起10万以上的骑兵,辽国甚至可以动员二三十万的骑兵。
元昊在干掉了辽国的招讨使,就开始做了一些准备,坚壁清野这样的,元昊也不可能一战而退,如果能够御敌国门之外,并且取得胜利,何乐而不为呢?
坚壁清野是以弱胜强的好办法,可是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士气,如果坚壁清野没办法鼓舞士气的话,那就不是坚壁清野了,那就变成主动败退了,冷兵器时代,士气一弱,那么就兵败如山倒了。
元昊非常重视萧惠,作为辽兴宗朝上,最能打的将军之一,也是重点观察的。
萧惠没有携带大军出动,这让他看到了机会,为了迎击他,元昊准备了2万步卒和1万精锐骑兵,其中包括了3000名的铁鹞子,准备用数量和质量的优势,压倒对方。
3000铁鹞子,说白了,就是一个的数字,可是这个数字,却是元昊起家时候,铁鹞子的数量。
铁鹞子一直都是西夏的王牌力量,虽然铁鹞子经过了西夏建国和逐步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数万,可是大部分的铁鹞子,还是以3000为单位。
在元昊看来,军力3倍以上,还有足够数量的骑兵,最关键的是,最能打的铁鹞子,应该能够给萧惠一个下马威。
大草原和荒漠之间,没有树林,也没有复杂的山地,要隐藏起来,非常的困难。
这也是游牧民族的特点,远程,或者是大范围的迂回作战,进行攻击,借助着种种的布置,以多打少,可是在小范围之中,就能够是硬碰硬了。
谁能够在力量上面,压倒对方,谁的拳头大,谁力量大,就能够取胜。
知道有三倍的敌人,在前方安营扎寨的时候,萧惠的第一反应,不是驻扎下来,徐徐图之,等待着机会,是直接开打的,因为萧惠相信,他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对方,这是绝对实力。
萧惠下达了命令之后,当悠长的军号声响起,整个阵营迅速的发生了变化,从便利于行军的阵营,变成了锋锐阵营,开始加快了速度。
野利荣兴,目前这一只西夏军队的统帅,他出身与西夏贵族,野利家,同时也是西夏名臣野利仁荣之孙。
野利仁荣,是野利皇后庶族,出身很高,且知识渊博,熟知历史。在历史上面,他是西夏文字的缔造者,元昊在这里面,只是一个领导荣誉而已。
作为目前西夏3万军队的最高长官,野利荣兴当然不能忍,他以铁鹞子为前锋,开始跟辽国硬杠,2万步卒压阵,1万骑兵正面对抗,以铁鹞子为箭头,双方相对冲锋,开始了针尖对麦芒的攻杀。
周文秀,带领着1千新式重骑冲锋在前,身后,则是其他的骑兵,换成之前的萧惠,或许会选择别的方法,不停战争,选择突破口,可是新式重骑,加上手中的重骑,在多了2000新式重骑之后,达到了5000人,这也是萧惠的底气。
双方一场硬碰硬的战争,在骑兵冲锋之中,只是几十息的时间,两股洪流就会撞在了一起,在以万人为单位的骑兵部队的攻击之中,没有犹豫,没有退后,有的只是的疯狂的向前再向前。
向前不能够保证一定活下来,可是向后,那就一定会死。
经过了北宋,还有周家的培养,周文秀不但是一个出色的谋士,也是一个英武的将军。在力量和技巧,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的时候,再加上有铠甲的防护,周文秀是所向披靡。
作为谋士,作为最重要的死间,周文秀应该是如同谋士一样,摇着扇子,在背后指点江山,这似乎是他应该做到。
可是出身于辽国的他知道,在辽国对于文臣,远没有对武将那么的重视,特别是在军方,在这个大军云集的大战之中,他如果不能够冲锋陷阵,立下功勋,他说的东西,再怎么的有道理,也无法取信主将,更别说辽兴宗了。
他必须要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奠定在萧惠,在整个辽军之中的地位,这样才能够在这一战之中,达到他想要做到的,以此奠定基础,不再冲锋在前。
周文秀自身的出色武力,并不能够保证,在混乱的战场上面活下来,千人长,算是中高级的军官,却不能在战场之外,他之所以这么的冲锋,关键更主要的是装备。
装备并不能代表一切,可是在冷兵器时代,一款出色防御和攻击的装备,对于战场上面的顶尖将军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就如同三国演义之中讲述的那样,装备和马匹对一个武将的加成作用非常明显。
关羽在没有获得赤兔马之前,跟获得了赤兔马之后,完全是两个概念,后者可以把他冷艳锯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这一个行动计划,早在出兵之前,就已经通过皇城司传出去了,枢密院经过了认真的研究,特别是调查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