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有些困难,也不是不能克服,他们只是需要做更加细致的工作,争取用实际的情况来说服中枢,可是韩琦敏感的感觉到,连仁宗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既然理想都无法完成,那么就是贬谪,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那去什么地方不都是一样么?

    看着韩琦如同被抽掉了脊梁骨一样,完全打不起精神的样子,赵信忍不住笑了,如果20年后的韩琦,回想起这么一段,会是如何。

    他也有些明白,哪怕韩琦是在历史上留下来名字的,哪怕他一句话东华门外唱名方位真男儿,彻底引爆了文武之争,也实质上,造成了之后狄青的悲剧,可是他此时此刻,还是一个官场上面的愣头青,还没有成长为后来,位高权重,三朝元老的韩琦。

    “没错,韩相,还记得你失败的那一次么?要不要去挽回!”

    韩琦愣了一下,深深的看了赵信一眼,沉声道:“好水川!”

    这是韩琦心中永远的通,在那一站之中,精锐的大宋禁军,失去了一万多人,人数不多,却极为精锐。

    如果只是人员损失,对于拥有着80万禁军的大宋来说,并不算什么,只要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扭转,重新累积这么多的人,可是这一站之后,战场上面彻底的进入到了弱势之中,本身,大宋跟西夏之间,是互有争夺的,可是这一战之后,北宋再也么有办法跟西夏争夺,从战略进攻,转为了战略防守。

    如果是没有提供长弓和棱堡,韩琦或许根本不会去向到陇西去,因为他看不到希望,以北宋的军队,暂时没办法战胜西夏,最多是保持着均势,那不是他的选择,可是长弓跟棱堡不一样。

    在这一场的保州之战之中,韩琦几乎是亲眼看着长弓和棱堡大放异彩,特别是长弓,对于无防护,或者是轻甲的部队的杀伤力,简直是可怕的要命的。

    西夏是什么地方,哪怕有铁鹞子,可是铁鹞子可是西夏最精锐的部队,整体数量也不多,如果用棱堡和长弓进行消耗,把西夏的铁鹞子消耗一部分,或者是大部分,西夏也就完蛋了。

    之前只能够大量花钱,被动防守,现在防守就是进攻,似乎大有可为。

    可是韩琦还在犹豫,或许之前,他是有些冲动的想法,在放下一切,认识到新法将没有办法再起复的前提下,他开始考虑个人的问题了。

    他还年轻,30多岁的年纪,做到了枢密院副使,几乎攀登到了整个北宋最高端的位置,不过新法受到打击,他不但不会进步,反而会后退。

    到底是到一个稳定和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地方,多待几年,等待着转机的到来,还是高歌猛进,选择可以立大功的地方,这是一个问题。

    韩琦很清楚,不管选择哪一个,他都必须做出选择,等到丧失了机会让仁宗把他彻底的下放的时候,他就没有选择了。

    看到韩琦还有些犹豫,赵信就再加了一把力,道:“韩相,现在你的身份不一样,如果不自请的话,去陇西的可能性不大,哪里是战场,不是军政大员应该去的,可是大宋真的需要一个统帅全局,这样,可以给我很大的帮助。”,

    “给你帮助?”韩琦的表情,微微的有些古怪,

    在韩琦看来,赵信是不是有些过了,他也算是当朝宰辅了,赵信就算是二皇子他都会主动跟他拉开距离,更别说现在不是,他总是感觉到,赵信这一次退的有些太仓促了,难不成,这是以退为进的方法,而他则是被拉拢的第一个有品位,身份较高的大臣?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作为一个正统的大臣韩琦维护的是法理和程序的正确,这种情况之下,他不太可能旗帜鲜明的支持的赵信,哪怕赵信对他的帮助很大,感谢是感谢,可是不可能牵扯到这个可能会影响到身家性命的事情之中。

    看到韩琦的表情,赵信就知道,他想歪了,赵信很看重韩琦,可是还没有想过,把韩琦拉拢到他的阵营之中,他真的做这么一步的话,别说是现在入选储君人选的那些人,甚至还在皇位之上的仁宗,都要动心思了。

    虽然说,你是儿子,仁宗也愿意支持赵信,重新夺回属于他的位置,可不代表他可以恣意的去拉拢宰辅,连之前的汝南郡王都没有敢这么做的。

    帝王的心情是最难以捉摸的,为什么历史上,太子容易被费,不成器不行,很容易被攻讦,抓住把柄之后,死缠着不放,太成器了也不行,你一个太子英明神武,看起来什么都会,在朝堂上面的威信也是极高,你要把皇帝放在什么位置。

    每一个太上皇的退位,都代表着激烈的政治冲突,唐高祖李渊跟太宗李世民,那是宣武门之变,在激烈的冲突之下,李渊才退位的,其他的也是如此。

    知道韩琦想歪了之后,赵信立刻说道:“韩相,你想到哪里去了,我被封在一个岛屿上,只有一县之地那么的大,怎么可能让你支持,我说的是西夏,在哪里会有机会。”

    西夏?韩琦愣了一下,他不知道,就算是他所在的保州,跟西夏都足够遥远了,赵信所在的地方,是距离这里还有一千多公里的地方,哪里有什么可以做的事情,难道世界上真的有先知先觉的。

    “韩相还记得富弼出是辽国吗。”

    韩琦当然记得,如果他是从西夏战场上面,被提升到枢密院副使的职务上面,富弼实际上比他要早的多,在处使辽国回来之后,就被提升,富弼辞而不任,后来转为资政殿学士,后来在7月再次的任命,依然请辞,一个月之后,才就任。

    可以说这一次出使,避免了北宋受到辽国和西夏两路进攻,这个功劳可不是一般,真的当时在西夏骚扰北宋的时候,辽国对北宋下手的话,北宋也相当的麻烦。

    赵信说的这么的明确,还特别的提出了富弼出使辽国的事情,让韩琦有了另外的想法,有些略微试探的问道:“你的意思是说,辽国和西夏!”

    “没错,韩相果然是聪明,当我们跟辽国之间没问题了,辽国跟西夏就有问题了。”赵信大笑的拍手说道。

 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辽矛盾

    在北宋所处的历史时空,恐怕是整个封建历史上面,最复杂一个历史时空,北宋成立的时候,辽国已经成立了很久,而且成了气候,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交给了辽国,最终成为了北宋永远的痛。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从太祖,太宗,真宗开始,北宋跟辽国的交战此起彼伏,不少还是北宋主动打的,为的就是收回燕云十六州。

    在北宋初期,静塞军这个强悍的重骑兵之下,跟辽国之间是互有胜负的,可是伴随着辽国对于北宋的封锁,当静塞军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辽国就占据了上风。

    真宗时期的澶渊之盟,几乎打到了北宋的腹地,几乎是在城下签订的盟约。

    从此,北宋对于辽国,采用了全面的战略防守,在河北和边关建立了庞大的防御工事,从此,辽宋之间较为稳定,除了偶尔辽国会趁机过来敲诈,就没有太大的战事。

    西夏之患,最初只是地方祸患,开始的重视度也不够,可是在元昊的雄才大略之下,西夏打赢了立国的三战,成为了三国之中的搅屎棍,看起来是三国之中最弱的存在,甚至辽国和北宋,如果全力以赴的话,都可以干掉西夏,可是偏偏,它还存在,成为了北宋的心腹之患。

    北宋本身就已经凸显的财务状况,在西夏的面前,彻底的被表露无疑,无论是庆历新政,还是王安石变法,获得足够多的钱,才是根本的原因。

    正因为了解这一切,韩琦才会认为,解决西夏问题,才是最大的关键,如果西夏问题能够解决,或许新政可以放缓,或者是调整,赚钱就不是那么急切的。

    在韩琦的眼里,辽国和西夏是没有问题的,虽然辽国偶尔会敲诈一下西夏,可是最终,只要宋朝跟西夏之间产生战阵,辽国都会给宋朝施加压力,让北宋没有办法,倾国之力对西夏进行攻击,每一次,动用的都是西北的一小部分力量。

    或许说,在西夏成立初期,这些力量已经足够用了,一万多训练有素的禁军士兵,就可以压住西夏来打,可是伴随着西夏的势力增强,特别是铁鹞子和一些新式武器的使用,北宋仅仅依靠着边疆智力,再也无法抵御西夏的攻击。

    实际上,这是绝大部分人的眼光,或许就是这样的认识,让他们漏掉了在庆历四年爆发的战争,两个都有敌意,都是心腹大患,他们的战争,将会是北宋最好的机会。

    赵信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西夏邀请辽国,辽国没有成行,反而把战利品揽入怀中,元昊有些气愤了,他鼓动了羌人造反,并且趁乱,收罗了一大批的力量。

    韩琦因为情报和历史的局限,没有想到,辽西夏还会交恶,他毕竟是朝廷高官,赵信都点到了如此的程度了,他还有什么不了解,不就是辽国可能跟西夏开战么。

    这可是好机会啊,韩琦眼前一亮,可接下来,又有些犹豫的问道:“可是,他们就不顾全大局么?”

    赵信当然清楚,不是西夏和辽国短视,是因为他们的国家体系决定的,简单的跟韩琦讲了一下辽国和西夏的构成,在北宋的地图上面,辽国和西夏都非常庞大,按照赵信的这么一番解释,他们还真的就是不大。

    辽国的中枢区域,也就是原来由于十六州,还有上几个京畿的道,其他地方,就是大片大片的游牧民族,甚至后来取代辽国的金,还有取代金的蒙古,现在都属于是辽国下辖的游牧民族。

    他们名义上,属于辽国的土地,可是实际上,除了每年上交的少部分贡品,有些干脆就是不给,剩下的,任何管辖权都没有。

    相对于拥有了幽云十六州的辽国,西夏就更差了,也就是拥有了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