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儒道之天下霸主-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祥的气息随着进一步涨高的火光弥漫开来,有暗云蔽天,有血光覆地。

    那火中的“婴儿”,就这般长大成人,火光分开,赤裸的女子踏火而出,惊鸿艳影,丰姿绰约。白皙到极致的肌肤,反射着火焰卷来的光泽,流波转动的眼眸,凛然地扫视着匍匐的人们。

    赵庭珍心中暗惊,如此诡异的情景,让她头皮一阵阵的发麻。她悄悄的拉了拉小七,往后退去,也不敢在这里多待,退到坡后,抓起小七转身就走。在她们后方岭下,那红衣撑伞的女子,手指轻盈地转动伞柄,已往他们这个方向看了过来……

    ***

    相隔遥远的西南方,鸣山。

    鸣山其实并非什么名山,到处都是深山老林、穷山恶水。

    最初,红巾军躲入鸣山,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这里接近岭南,虽然毒蛇猛兽繁多,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红巾军更多的空间。当年“混世魔王”宗相兵败,红巾军逃入此间,也是想着实在无路可走,也只能往岭南杀逃去、活得几人是几人。

    而后来的攻下霍州,大破八番宣抚司,却也是当时的红巾军,连想都不敢去想的事。

    鸣山的后方,有一处山林,人迹罕至,此时此刻,在外人的消息中,已经“闭关练武”的鸣山鬼军师,正独自一人,走在这片到处都是高大树木的林中。

    此刻的百子晋,摘下了他鬼怪般的青铜面具,南方的天气比北方要炎热得多,好在此刻山中风大,婆娑的树叶沙沙的舞动着,地上光影交错。

    他穿林而过,在他的前方,是一座新建的木屋。来到木屋的那方形的窗前,他将一叠事物捧入窗中:“师尊,这就是你要我去找的东西。”

    木窗里,伸出一只满是皱褶的、苍老的手,屋内的人,将窗外青年递来的事物,缓缓的接过,紧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在木屋内的老人翻看的时候,百子晋静静地等在外头,山风吹拂而过,在他身后,呈波浪状翻过的草地,在阳光的照射下翻动着金黄。

    会遇到这位老人,拜师学艺,对他来说,亦是一件意外的事。

    当日,考取举人不成,百子晋得到祖母拿给他的,本是家传的《阴符》。这《阴符》,按着书上记载,乃是姜太公说诸,当然是或不是,其实他也并不知晓……或者说,至少在那个时候,他还并不知晓。

    这《阴符》中,又分作上、中、下三篇,分别是“太公兵法”、“太公阴谋”、“太公金匮”。其中,太公兵法记载的乃是兵家战胜之道,太公阴谋记载的却是奇门遁甲之术,是依靠山川地理、奇门五行之布置,发挥出神秘力量的秘法,只是百子晋至今都还不能完全参透,目前所用的,也还是以“太公兵法”居多。

    但是,真正让他始终看不懂的,却是最后一篇,字数最少的“太公金匮”。

    这篇“太公金匮”,竟然是以蝌蚪文写成。

    其实蝌蚪文,也有两种,一种是先秦前的篆书,因为是用尖峰来书写,一笔一划,看上去就跟蝌蚪一般,这种蝌蚪文,又叫作“蝌蚪篆”,虽然难认,但只要对华夏文字溯本还源,还是认得出的。

    还有一种,就是在各种评书、小说里,只有神仙才能看得懂的、犹如一只只蝌蚪在游的蝌蚪文。

    很不幸的,这篇“太公金匮”上所用的文字,就是后面一种,以至于不管是百子晋,还是宁江,都无法知晓这篇“太公金匮”写的是什么。

    虽然如此,百子晋却也始终不曾放弃。他认定,这篇紧紧只要两页的“太公金匮”,或许隐藏着这正本《阴符》最大的秘密。既然这本《阴符》是他先人传下,既然如今这个世道,儒道崩溃,遁甲与兵法大有用武之地,那将整本《阴符》所隐藏的秘密全都弄懂,并发扬光大,也是他的义务。

    之后,在不断的研究中,因为一块无意中得到的,从秦墓里被人取出的神秘铁牌,他找到了弄清书中“蝌蚪文”的线索,并在随后一次次的研读中,将《太公金匮》解了开来。

    最后,他竟发现,这篇《太公金匮》,实际上隐藏的,是一个结合了天时、地势的神秘阵法。他虽不知这阵法,到底有什么用处,但是到了这一步,他已经止不住的,想要将这一切弄清。

    于是,藉着手中的兵马,他查探风水,布下大阵,并按着天时,将大阵发动。

    发动的大阵,竟然与星盘中的某颗形成发生感应,在冲天而起的神秘力量的拉扯下,那颗孤悬于星盘一隅的星辰,竟然从天掉落,在那之后,他便找到了这个老人……《阴符》真正的书写者!(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章 奇人话奇事

    (全本小说网,。)

    “这、就是天人三策?”屋中的老人,急咳一阵后,缓缓说道。

    “正是!”百子晋在窗外束手回答,“这天人三策,据传乃是八百年前的亚圣董天舒所留,又分作天、地、人三策。天策、地策都是在每九年一次的封禅时所用,天子祭天,大儒祭圣,八百年来从未断过,直到这一次,先是接连三次陨石天降,朝廷上下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提前封禅,不想在封禅当日,文帝金身出事,有人看到,那一日,极北之境有强大剑光,飞跃万里山河,刺入紫微星垣,导致八百年儒道随之崩溃。”

    “那这人策呢?”

    “这人策,是在科举时所用。考中秀才者,拜圣之后,地方官在圣前诵读人策,天人交感,新晋秀才眉心祖窍开辟出文曲星府,其后,随着举人、贡生、进士,步步登科,文气步步加强。进士每三年不过百名左右,每一名都是万人敌,造就了大周王朝八百多年之盛世。”百子晋将与科举和文气相关的事,向老人详细解说。

    老人道:“董天舒……董天舒……这董天舒又是什么人?泰山造圣,儒道天下……这可不是随便什么都能够做到的,即便是我也没有这个能耐。在我的认知中,除了我已经死去的师父,恐怕也只有我的几位师弟,还要经过长期的布局,方才有可能做到。”

    百子晋说道:“与亚圣董天舒有关的记载,少之又少,而且大多都被神话,难分真假。只知道,他师承无名老人……”

    “无名老人?这又是谁?”

    “这无名老人,却是帮助太祖皇帝立国的神秘人物。当年楚霸王灭秦之后,有汉王刘邦,与楚霸王相争。楚霸王号称史上最强宗圣,但是刚愎自用,空有霸道之术,却无仁慈之心。汉王刘邦手下有张良、韩信两人,策动天下英雄,设下十面埋伏,最终,天下高手几乎死尽,方才成功杀死了楚霸王。在那之后,汉王眼看着便要夺得天下,却有一神秘老人,先策动‘兵王’韩信背叛汉王,于楚汉大战之后,引发汉齐相争,并助太祖皇帝趁机崛起,取鹬蚌相争之利,其后又设计逼张良隐退,再灭好不容易从汉齐相争中胜出的汉王,助太祖皇帝取得天下。”

    “这等人物,怎会‘无名’?”

    “这神秘老人,从未见他的真实来历告知太祖皇帝,直到最后,太祖皇帝连他的姓名也不知晓。助太祖皇帝取得天下后,他就隐退而去。直到几十年后,亚圣董天舒手持他留下的印信,自称这无名老人的传人,进言儒家之大义,劝时任天子的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才有后来的八百年儒道天下。”

    “这样啊!”屋中的老者沉吟一阵,道,“这一来,我就明白了。那无名老者,如果不是我三师弟的亲传弟子,就必定是他藉术法而成的身外化身。所谓的孔圣金身,内中藏的,乃是我三师弟当年用来夺六国龙气之‘天相印’……唔!”

    百子晋道:“师尊,怎么了?”

    屋中的老人长叹一声:“是了,所谓的孔圣金身,多半就是我那、曾于六国拜相的三师弟之死后骸骨。他习有神秘的元神具化之术,身体虽死,元神藉着‘天相印’所得来的六国气运,竟是未散。所谓的无名老人、‘董天舒’,恐怕都是他的元神化身。他将自己的死后骸骨,假说成孔圣金身,放入紫微星垣,接受天下儒生之膜拜,暗中收集天下气运。只可惜他终究功亏一篑,金身被毁。若是再过两百年,他身怀‘天相印’,集六国之龙气,再受世人膜拜千年,恐怕真能死而复生,超凡入圣。”

    百子晋目瞪口呆:“这……”

    这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其实,百子晋自己,也早就已经怀疑,文帝金身和整个“儒道”,或许隐藏着某个不为人知的阴谋和秘密,然而老人所说的事,实在是太过离奇,若非是这老人说出,他只怕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个样子。

    屋中的老人又道:“此外,你给我的这本九阴真经,我也已经看完。我本以为,这本九阴真经的出现,必定是与我的那些同门有关,如今看来,倒是我多虑了。”

    百子晋道:“师尊为什么这样想?”

    老人道:“我的师父……亦即你的师祖,曾经得到一本天书。他虽拥有宗圣级的实力,但那个时候,亦有三百多岁,年岁已老。他将那本天书,分成了七术,分别传给了七个徒弟。虽然我们每一人所学,都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多少还是有些了解。这本《九阴真经》,别开生面,与你师祖所传的任何一术,尽皆无关。或者说,吾等所学,终究还是‘术’的范畴,这本《九阴真经》,却已是‘道’的境界,乃是别开生面之仙道入门。于具体细处,虽未必及得上我等所学之术,但却开创了千古未有之大方向。”

    继续道:“此外,它所涉及到的一些理念、学识,与诸子百家根本扯不上联系,要么将它写出的,真是不世出的奇才,要么,就是它借用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其它世界之理论,就比如书中所说的‘化学’,表面上假道家‘天欲化物’之名,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