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4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最大的一家粪厂不是别人的,正是来自于赵国少府。由于少府乃是王室的私人财产,所以赵丹实际上就是邯郸城之中最大的粪厂老板……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让赵丹觉得有点怪异。

    由于深知粪厂的暴利,所以赵丹也是毫不客气的对粪厂制定了一个奇高无比的税率——六成!而且赵丹还特地将“粪厂之税许增不许降”这句话写入了赵国的《税律》之中。

    在少府控制的粪厂主动向内史所属的税务监上交了税之后,其他的粪厂不得不纷纷跟进,这让当时还是内史的虞信笑得合不拢嘴,据说好几天时间都拿着各大粪厂交税的报表放在案头,办公累了郁闷了就拿起来看一下。

    对于赵丹来说,反正这个交税就是从王室的私库进入了国家的公库,倒也无伤大雅,基本上也就是个左手倒右手的事。

    总而言之,赵丹对于自己竟然能够开创一个行业这个事情还是颇为高兴和自豪的,虽然说这个行业有点味道,不是很摆的上台面……

    这么一看的话,寡人这也算是种田流了吧?坐在马车之上的赵丹一边掩着鼻子看着正好从自己面前不远处路过的一辆拉粪车,一边在心中不无自豪的想到。

    或许是因为太早了的原因,邯郸城看上去似乎还并没有醒来,街角偶尔会有人走过,但是人流量并不算太多。

    正是深秋时节,重重的寒意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萦绕,无数落叶从天而降,每一个晚上过去之后都让邯郸的街道上铺得厚厚的一层。

    对于这些落叶,赵丹也同样没有放过,此刻大街上就已经可以看到许多人正在清扫这些落叶了,这同样也是属于劳役的一种。

    之所以弄这些东西,倒不是说赵丹有什么洁癖,而是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卫生。

    卫生这个东西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穿越者的赵丹自然是知道得清清楚楚,古代之所以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么高,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卫生。

    别的不说,只要把卫生搞上去了,蚊虫的数量就自然减少,蚊虫少了发病率就自然降低。

    除此之外,像新生儿以及孕妇的死亡率都和感染有着很大的关联。

    自从赵丹在邯郸保卫战后受到了启发,凭借着脑海之中的记忆整理出一个简单的卫生条例并强制在赵国境内推广之后,单单是这两年来邯郸之中新生儿和孕妇的死亡率就直接降低了百分之四十,而且看上去似乎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人口在这个时代对于国君们来说,那可绝对是最宝贵的财富啊。

    赵丹的马车转入了邯郸西北部的一个坊里,这里是邯郸最为贫穷的一个坊,随处可见破旧的房屋,但是道路还算干净,街边的排水渠也同样畅通,赵丹甚至还看见几名老人悠闲的靠在一根需要数人合抱才能够抱得过来的巨树树干上晒着太阳,身边还有好几个稚童围着打闹。

    赵丹想了想,叫停了马车,走下马车朝着几名老人走去。

    这几名老人很快发现了赵丹的存在,立刻一个个就下意识的直起了身子,有些惊慌的站了起来,稚童们也纷纷躲到了树干之后,伸出一排小脑袋睁着乌溜溜的眼睛打量着赵丹。

    虽然这一次赵丹是微服出访,身上仅仅穿着一套非常普通的士人服装,但是单单从他能够拥有马车以及浑身那种久居上位给人的威严感,就足够让这些只是赵国最底层的老人们不由自主的产生敬畏了。

    赵丹对着老者们拱了拱手,笑道:“老丈们,某有些疑问想要询问一下老丈,不知道老丈们可有时间和吾聊聊?”

    一名看上去大约在五十岁出头的老者被其他老者推了出来和赵丹对话,这名老者显然也是有些紧张,道:“不知先生要问甚么事?吾等都是一些老头,怕是帮不上先生。”

    赵丹笑了笑,用颇为温和的语气说道:“吾冒昧求问一句,不知老丈家中以何谋生?”

    老丈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吾有三儿五女,女子皆已出嫁,两儿为国征战方归。”

    赵丹一听立刻摆出了一副肃然起敬的表情:“啊,原来老丈的儿子们都是为国征战的勇士,想必也是立下了不少功劳。”

    赵丹这句话其实也就是一句客套,但没想到下一刻这名老丈竟然还真的就把腰杆挺直了起来,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道:“那是自然,吾之长子前两年可是参加了咸阳城之战,乃是第一批随着李牧将军入城的具装甲骑兵!”

    话音刚落,老者就滔滔不绝的吹嘘起自己的大儿子来,其他的老者们脸上也露出了羡慕不已的表情。

    从这名老者的话里来看,他的大儿子如今已经是一名赵国具装甲骑兵之中的百将了,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军官了。

    赵丹忍不住说道:“恕我冒昧,既然如此,那么老丈为何还要住在……”

    赵丹伸手指了指老者们身后的那几间破旧房子,意思不言自明。

    要知道具装甲骑兵的军饷可是非常高的,再加上每次战争之后的赏赐,别的不说,至少弄个几百亩地、盖几座干净整洁的大房子是一点都没问题的。

    老者嘿嘿一笑,道:“吾都住在这里几十年了,早就习惯啦。不过说起来吾大儿子刚刚从河东郡来信,说是在那边分好了田地,耕种了两年已经成了熟地,等过了这个冬天,吾就去河东帮忙了。”

    说着老者又一指身边的几名老者,笑道:“这些人也是明年开春就要和吾一起去河东,准备为子孙们耕作啦!”

    老者们纷纷笑了起来,一个个的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七嘴八舌的讨论起了自己听说过的河东郡究竟是如何如何,大树旁边充满了欢乐无比的气氛。

    赵丹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再次问道:“可前两年白起方才攻入河东,若是秦赵战事再起的话,河东郡岂不是颇为危险?”

    老者笑了起来。

    “天下战乱千年,即便是邯郸亦是会有被围的一天,河东又如何会避免得了呢?再说了,即便被秦国人暂时攻入河东,顶多亦是坏了一年守城罢了,反正无论是秦国也好韩国也罢,终究不可能是吾赵国之对手,所以吾等并没有甚么好担心的。”

    其他老者们纷纷出言附和:“不错,如今大王贤明众臣能干,赵国正是最强之际,无论是何等敌人来犯,吾等都坚信赵国必胜!”

    更有几名孩子爬在树上,拿着刚刚折下来的小树枝充当长剑,站在树上挥舞着树枝,手舞足蹈装模作样的叫了起来。

    “万胜,万胜,万……哎呀,爷爷救……哎哟!!”

    伴随着一阵树枝的颤动,几名皮孩子从天而降重重落地,溅起了片片烟尘,让树底下顿时喧闹了起来。

 第六百五十五章 河西急报(第二更)

    朔方郡,定西城。

    在城头之下的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的立着一排排好几百个木桩,有些木桩上空无一物,但也有许多木桩上悬挂着一个个骷髅头,在这些树桩的下方还可以看到许多森森白骨,每当夜幕降临,这里的就会出现辚辚的白光,看上去颇为渗人。

    这些尸骨不是别人,正是在几个月前匈奴入侵之时的叛乱者们。

    在匈奴入侵之前,这些叛乱者就提前在白羊王的率领下发动了叛乱,在河套、朔方两郡之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根据事后的统计,这些叛乱者对于河南地两郡的破坏甚至还超出了匈奴人,毕竟匈奴人的大军一直在定西城下围城,并没有造成多少破坏。

    大量的河套郡、朔方郡子民没有被匈奴人祸害,反而死在了这支叛军的手中。

    所以当赵国北方经略使李牧上书邯郸并取得同意之后,四百五十七名叛乱者就被插在了这条道路的两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道路的最前方,也就是距离城门口大约五丈左右的地方,有一个特别立起来的木杆,木杆上单独吊着一具骷髅。

    每当秋风吹来,这具骷髅就会随风不停的摇摆。

    这是白羊王的尸体。

    贤掸终究还是没有能够为他的父亲找到一个能够埋葬尸骨的地方。

    已经是深秋时节,刺骨的寒气渐渐的在空气之中凝结,定西城之中的人们已经开始穿起了厚厚的皮袄和靴子,恨不得将整个人都完全包起来。

    一阵急促无比的马蹄声突然响起,远方的道路上一匹马急速而来,在马路上溅起阵阵尘烟,从道路两边那些木桩之间穿过,带着一股劲风直入城门。

    在定西城之中最大的一座官邸绝对就是郡守官邸了,而在郡守官邸的对面是一座规模相差无几的官邸,这里就是赵国北方经略使李牧的官邸所在。

    从地理位置来看,负责赵国北方七郡的李牧竟然将自己的官邸设在了这七郡之中最西方的朔方郡,这似乎有些不太合理。

    要知道从朔方郡到最东边的代郡,即便是快马不眠不休的奔驰,那也需要至少四天四夜的时间,而正常行军的话更是需要半个月左右。

    但如果有人能够进入到李牧这位经略使的书房之中,看到悬挂在书房墙壁上的那副巨型地图,他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因为在那副巨型地图之上可是将李牧的辖区标记的清清楚楚,除了现有的七郡之外,还有一条很大、很黑、很粗的线跨越了黄河,沿着贺兰山和祁连山一路向西,将整个河西走廊乃至祁连山最西北部的乌孙部落腹地统统都划了进来。

    这样一来的话,整个地图上就出现了一个极为狭长的,东到燕赵两国边境,西至祁连山脉尽头、幅员辽阔无比、东西跨度数千里的狭长地带。

    这个狭长地带的右翼是赵国原先的北方五郡,而左翼则是被黑线整个划进来的河西走廊,而朔方郡的定西城正好就位于这整个狭长地带的最中央。

    如果盯着这幅地图看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