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秦王稷才寒声对着赵柱说道:“汝说……要和那赵国议和?”
赵柱被自家老爹的目光看着十分的发毛,心中不由得有些惊慌。
毕竟俗话说得好,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你爹也永远是你爹。
即便赵柱现在已经四十几岁的人了,但是在面对愤怒的老爹秦王稷之时,他的心理状态其实和十几岁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
但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箭,赵柱也只能够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大王,如今这局势已经十分明显,王陵所部既败北,那么纵使集合咸阳、栎阳两处部队,亦不足以战胜赵军李牧所部。若是任凭李牧所部继续肆虐关中,则前线的王龁腹背受敌又无外援,如何能胜?不如和赵国议和,及时止损才是哪!”
“若是能够和赵国议和,则廉颇必定率军向东,和齐魏两国展开大战。无论此战胜负如何,赵齐魏三国一定都各有损伤。而且赵国三度胜秦而独自称霸天下,必定为天下其余诸侯所忌。待到大秦休养生息几年,然后再联合天下诸国并力攻赵,何愁大事不成?请大王三思啊!”
似乎是害怕被秦王稷开口打断,赵柱的这一番话说的是又快又急,搞到最后还差点把自己给呛着了。
赵柱这一番话说出来,秦王稷脸色虽然仍旧十分的阴沉,但是目光之中的寒芒却是渐渐的消退了。
作为一名君王,秦王稷当然并不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是一个打了几场败仗就害怕得五体投地,恨不得立刻跟赵国割地赔款的废物。
但是眼下赵柱这一番话说得有条有理,连如何反扑都想到了,很显然在心中是有着一个完整的计划,并不是一昧想要当一个投降派。
这很好。
大秦立国至今数百年,失败和挫折那是兵家常事。
春秋初期,当中原诸国为了霸权而相爱相杀的时候,秦国还在关中地区努力的和狄戎作战,好几次甚至险遭蛮族灭国。
等到秦国一统关中,开始准备朝着东方迈出自己脚步的时候,却又一头撞上了已经羽翼丰满、正值巅峰时期的晋国,撞了个头破血流,被晋国牢牢压制在关中数百年。
好不容易等到晋国分裂成了魏赵韩三家,秦国好死不死又碰上了战国初年时最强大的霸主魏国,被吴起按在地上一顿暴打,连河西之地都被夺走。
若不是魏文侯死的早,说不定吴起就将秦国打得亡了国了。
即便是在秦王稷执政的时候,也曾经遭遇过函谷关被攻破,咸阳暴露在齐魏韩三家联军兵锋之下的尴尬境地。
更别提近几年来秦国在赵国面前连战连败,到了最近更是几乎要连还手之力都没有的地步。
但老秦人可以输,却绝对不能够丢掉那东山再起的斗志!
如果没有这种斗志,老秦人就不会消灭关中狄戎,就不会在晋国的威逼下坚持数百年不倒,更不会在这些年来反杀魏、楚、齐等国家。
秦王稷坚信,只要老秦人还有着这样的斗志,那么秦国东山再起就是迟早的事情。
而如今,秦王稷从自己的儿子赵柱的身上也看到了这样的斗志!
这让秦王稷的心中十分的欣慰。
不知为何,一个念头突然从秦王稷的脑海之中缓缓浮现。
“柱儿真的已经长大了,或许是时候让他更多的参与到这军国大事的议定之中了……”
秦王稷心中诸多念头百转千回,但除了他自己之外无人知晓。
在旁人看来,当赵柱说完了自己的理由之后,秦王稷就面无表情的盯着赵柱,半晌也没有开口说话。
无论怎么看,这似乎都是秦王稷对赵柱十分不满意的表现。
甚至连赵柱本人都是这么想的。
赵柱十分紧张的站在那里,脑海之中早就把吕不韦痛骂了千遍百遍。
“吕不韦啊吕不韦,汝出什么样的主意不好,竟然出这种主意,搞得现在大王如此暴怒!要是大王一会真的发火将吾痛骂一番,吾颜面何存哪!”
赵柱暗自下定了决心,要是今天自己真的当场被秦王稷痛骂一顿的话,那么回去之后肯定要好好的把吕不韦修理一番,然后再让这个该死的、低贱的商贾从哪来滚回哪去,永远的从自己的面前消失!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秦国的大臣突然出列奏道:“大王,以臣看来,王陵所部虽败,但是王陵所率领的毕竟是大秦精锐,李牧即便能够击败王陵,损失必定亦是不小。若如此,则只需咸阳、栎阳两军合二为一再和李牧战之,必定能够击败赵军!议和之事,其实完全不必为之!”
赵柱一听这话马上就不开心了。
特么的,这是谁故意要削本太子的面子呢?
赵柱微微转头,朝着这个非常不识趣的家伙看去。
第四百一十九章 尉缭(第二更)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来到秦国没有几年的尉缭。
尉缭由于出使魏国有功,所以刚刚被升官,从而有资格位列这一次秦国朝议。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尉缭多少有着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
管你什么太子不太子的,只要觉得不对,那就直接反驳!
赵柱狠狠的盯了尉缭一眼,心中大为不爽。
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蝼蚁,竟然还敢跳出来反对本太子的建议,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但赵柱虽然心中不爽,可毕竟当着自己父王和这么多秦国大臣的面,如果摆出太子的派头来训斥尉缭,显然是一件很丢份的事情。
可要是被尉缭给直接驳倒,那就是一件更加丢份的事情。
堂堂秦国太子,怎么能够被当成别人上位的垫脚石?
所以赵柱几乎想都没有想,就直接开口反驳道:“尉缭,汝不要在此信口开河!王陵乃是沙场宿将,多次带兵击败楚、魏、韩、齐诸国,其能力论及当世亦是顶尖大将。连王陵亦不能胜李牧,难道汝还指望其他人能够击败那李牧?”
尉缭微微一笑,不急不忙的说道:“君上此言谬也。王陵虽为宿将,但其人之领兵水准不过尔尔。若非如此,则为何王陵征战多年,却从无独自领兵为主将之记录?无他,实乃大王圣明,知此人不过只有副将之能罢了。”
“反观李牧,李牧其人乃是赵国近年来之新锐将领,曾在燕赵之战两次大战、赵国破匈奴之战等战役中皆有出色发挥。并因此而获得赵王之信任,得独自领一军征讨河南地,随后以少胜多大破林胡部精锐。如此之人,方才是天下一流大将。王陵与之相比,若燕雀比之鸿鹄也,两人差距甚远,又怎能胜之?”
尉缭这一番话说出来,整个咸阳宫大殿之中立刻就再一次的炸开了锅。
无数秦国大臣惊讶无比的交换着眼神,个别人甚至小声的和坐在一旁的其他大臣窃窃私语起来。
狂,实在是太狂了!
王陵是谁,那可是军方宿将,是现在秦国军方实打实的、毫无争议的二号人物!
而尉缭、这么一个和王陵差了不知道多少的小小臣子,竟然如此口出狂言,公然在整个秦国所有大臣的面前说王陵此人,不如赵国那个乳臭未干、许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李牧!
这就好比在后世,一个小小的外交部处长突然在众多国家领导人面前跳出来指责三军副总司令完全就是一个渣渣一样,简直是太劲爆、也太胆大包天了!
而且,尉缭还用这么一番话,来打如今秦国太子赵柱的脸……
一想到这里,不少人已经开始用看白痴的目光看着尉缭了。
同时得罪了王陵和赵柱,这人以后还能在秦国混吗?
虽然说王陵现在的确是还处于一个生死未知的状态,但是王陵在秦国的朝堂之中可不是没有盟友的。
事实上王陵的盟友还挺不少。
而且除了王陵之外,朝堂之中还有许多赵柱的小弟呢。
就算那些既不是王陵盟友也不是赵柱小弟的人,也有不少人想要踩这个尉缭一脚,顺便还能够巴结一下赵柱的。
所以说尉缭这一开口,立刻就有不少秦国的大臣出言指责,话里话外都是说尉缭此人太狂,太不知道分寸云云。
但是这尉缭一个人站在那里却是夷然不惧,无论是谁上来也好,这尉缭子都是毫不相让的一顿互喷,而且言语之中还有理有据,显露出了不少的军事知识。
要知道这尉缭原先乃是魏国人,他的父亲、祖父以及曾祖父三代在魏国担任国尉,属于魏国的高级武将,更集合数代人之力著有一本兵书,名曰《尉缭子》。
这本《尉缭子》共有二十四篇,其中并不仅仅是讲述关于军事的东西,还包括了政治、外交和经济方面,反对迷信鬼神,主张依靠人的智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在战略、战术上,它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反对消极防御,主张使用权谋,争取主动,明察敌情,集中兵力,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这些观点即便是放在后世,也同样有着不小的参考价值。
所以说,这尉缭完全是家学渊源,从小就读着黄冈教材、由清华名师教育长大的,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集合了自家几代人的智慧,这些秦国大臣们纵然也有不少有才之士,但是说起这些理论的东西来又有哪个能和尉缭相提并论了?
因此这一番激辩下来,不但秦国大臣们没有把尉缭给驳倒,反而一个个被尉缭说得哑口无言。
这显然完全出乎了赵柱的意料之外,就连坐在王座之上的秦王稷看着尉缭的目光也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可用之才啊。
秦王稷看着尉缭,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突然开口道:“尉缭。”
尉缭等的就是这个时候,急忙躬身道:“大王,臣在。”
秦王稷看了尉缭一眼,突然问道:“若是寡人命汝指挥咸阳、栎阳两支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