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虑到上党郡本来就不是秦国的领土,所以东南两郡的丢失才是长平一战中秦国的最大损失。
由于东南两郡原本便是楚国的地盘,因此在东南两郡的作战之中楚军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否则也不可能创下三个月连下三城的奇迹。
这说明楚国在东南两郡之中仍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秦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种群众基础代表着楚国能够快速的恢复对东南两郡的掌控,从而更快的实现复兴。
从秦国的角度来说,现在搞不定赵国,那么就只能退一步遏制楚国的崛起了。
考虑到赵国和楚国乃是同盟关系,所以一旦楚国复兴的话,秦国很有可能就要面对赵楚两个霸主级国家的联手压力了。
时不我待啊。
范睢面对秦王稷的诘难却并不惊慌,而是开口道:“大王莫要忘了,那赵王丹可是信誓旦旦,欲以三晋之盟平息天下纷争。”
秦王稷嘴角微微一扯,露出了一丝再明显也不过的嘲讽之意:“黄口小儿,无知之言!这天下纷争由来已久,岂是他一人可以平息!”
范睢道:“且不论赵王丹是否能够平息,此刻三晋为盟,若大王发兵攻楚而三晋来救,此战恐难胜也。”
范睢此言一出,大殿之中尽皆沉默。
在一开始议定要攻击楚国的时候可没有秦国一挑四的打算,但那个时候的秦国君臣也并不知道赵丹会突然搞出三晋之盟这么一个东西。
所以现在的秦国有点被动。
秦王稷哼了一声,道:“寡人与那赵王丹早有协议,赵攻燕,秦攻楚!”
这倒是真的。
范睢道:“但以细作之言,三晋之盟,实为灭秦!”
秦王稷的脸色越发阴沉。
秦国的赵国的情报来源来自什么层次,秦王稷还是很清楚的。
事情到现在,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
一旦赵国为首的三晋同盟和楚国勾结在一起搞四国合纵,秦国的压力就太大了,根本动弹不得。
秦王稷深吸了一口气,有些心烦意乱的看向了范睢。
“如何才能使齐国连横?”
如果齐国再不加入的话,那真的没法玩了,只能困守关中。
范睢道:“今三晋为盟,其势强绝天下,齐王建虽驽钝,但齐国之中亦不乏能臣,大王只需静候数日,必有佳音。”
秦王稷烦躁的敲了敲桌子,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把心里的脏话骂出来。
范睢见秦王稷心情不爽,忙道:“臣还有两策,请大王参详。”
“说!”
范睢道:“臣闻赵国内分两派,一主攻秦,一主攻齐。若令人传谣于齐王,言赵欲攻齐,则齐王必定与赵反目!”
华夏学宫一事,秦国君臣当然也有耳闻。不过那件事情只是让齐国断了供粮,和赵国的关系退到了两不相干,还没有到反目为仇的地步。
现在这么一搞,就有可能让齐国真的和赵国反目。
不要觉得这谣言拙劣,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辟谣是很难的。
秦王稷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又问道:“还有一策为何?”
范睢道:“长平战后燕国占赵国武桓而不还,赵国对此必恨之,若多遣细作于燕赵边境生事并散布谣言,赵王年轻气盛,必怒之而伐燕,如此大王亦可借机伐楚矣。”
秦王稷听完了范睢的这些话,脸上的表情总算好看了不少。
范睢提出来的这两个意见,虽然都属于阴谋诡计的范畴,但是秦国原本就是运用这种阴谋诡计最出色的国家,否则的话历史上廉颇和李牧也不会先后因为秦国细作散步的谣言而黯然下台了。
对于秦王稷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经历过长平一战之后秦国现在的小弟只有燕国一个,赵国却拉拢了魏韩楚三个国家,总体实力上来说秦国已经处于明显劣势,不搞点小手段怎么行?
秦王稷沉吟半晌,开口道:“便依范君此计而为之。”
顿了一顿之后,秦王稷目光炯炯的看着范睢,加重了一下语气:“务必从速!”
第二百零九章 墨侠们的刺杀计划(第一更)
以城市面积而论,邯郸无疑是一座大城,而且是华夏大地顶尖的大城。
但是在这座当世大城之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有很大一片容身之处的。
和世界上这个时代的许多城市一样,邯郸城之中不同等级之间的人住的地方也不同,越往北的地方,所住的人就越是贫困。
在邯郸城的最西北角,穿过一片贩夫屠户叫卖的地方之后就能够看到一条小巷子。
走进小巷子,你会发现路的两边倒满了各种生活垃圾和粪便,臭气熏天,犹如猪圈一般的房屋外边飘扬着几条破破烂烂的衣裳,空气中有一股让人颇为不适的臭味。
刚刚下过一场春雨,小巷本就狭窄的泥土路被雨水一浇顿时变得有些坑坑洼洼,几名衣不蔽体的顽童兴奋的在小水坑之中跳来跳去,全然不顾身上被溅满了泥点。
稚童们的欢笑声为这条死寂的小巷增添了几丝生气,但也便仅此而已了。
这是一个连邯郸城之中最敬业的官吏也要敬而远之的地方,在后世这种地方有着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号——贫民窟。
如果沿着顽童们玩闹的地方继续往前走上几百步的话,那么便会发现在小巷的尽头赫然还有一座小小的屋子。
虽然这座小屋子看上去已经十分的破旧,但是比起周围那些和猪圈没有任何区别的棚舍来说,这座小屋子甚至已经当得上“豪华”两个字了。
在这座小屋子之中,几名衣衫破旧看上去显得颇为邋遢的男子正在低声的商议着什么。
一名身材高大的黑须男子愤愤的说道:“那巨子为了讨好秦王,竟然让吾等刺杀赵王,简直胡闹!”
黑须男子此话一出,登时便有人喝道:“剧仲,汝莫要随意开口,辱及巨子!”
剧仲哼了一声,不甘示弱的反驳道:“他巨子每日跟随秦王,得享官禄,却让吾等前来行此危险之事!汝等也不想想,若刺杀赵王成功,吾等定亡于赵,不得归秦矣!”
剧仲这番话一说出来,小屋之中的人就是一阵沉默。
过了一会,有人开口道:“可与本地墨侠联系上?”
剧仲闻言十分不满的哼了一声,道:“汝等如何不去?”
有人道:“汝乃赵国人,又曾在邯郸多年,此事当由汝负责。”
剧仲呸了一声,道:“吾等皆为墨侠,吾做得,汝等做不得?”
嘴里不干不净的抱怨了几句之后,剧仲才开口道:“今赵王破秦于长平,赵国上下皆尊其也,盼其率赵国独霸于世,如何肯害其性命?此不合游侠之道也。”
顿了一顿之后,剧仲又开口道:“且如今那赵王丹建南北两军,凡选拔得入者便赐四等民爵,享宅邸奴婢等待遇。今邯郸之游侠倒有一大半去选拔,凡入选者口必称赵丹为贤王,此事如何为得?”
小屋之中的几名墨侠面面相觑,随后又道:“则赵国墨士何在?”
“墨士?”剧仲一声嗤笑,道:“汝等可知那赵王丹日前会韩魏王于中牟,言及欲平息天下纷争?此正合那兼爱非攻之道,赵国墨士对其大加赞扬,如何肯助吾等?”
又有人道:“墨辩如何?”
剧仲翻了个白眼,看上去都懒得回答了。
“墨辩?不过口舌之徒尔,有何用哉!”
小屋之中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几名墨侠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那叫一个蛋疼啊。
这些人都来自墨家,乃是墨家之中的墨侠。
随着时代的变迁,墨家也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
在墨家创始人墨翟死后,他们弟子们对墨翟的理论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并因此而分裂为数派,其中一派以腹氏为首,西入投奔秦惠文王,也便是所谓的“腹氏之墨”。
随着秦国的日益兴盛,腹氏之墨也变得越发的强大,开始陆续得到其他诸国墨者学派的承认,腹氏之墨的当代主持腹康也被选为墨家的当代巨子。
在腹氏之墨看来,想要实现兼爱非攻,前提并不是终止诸侯们的攻伐,因为“诸侯之争,无止境也。”
真正的办法,应当是扶持其中一个诸侯将其他诸侯全部吞并,那么就不会有战争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下合一,非攻可成。”
既然已经被秦国招安,那么这一支腹氏之墨当然就以助秦国一统为目标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国败于长平之后,当代墨家巨子便派出了一支墨侠小队来到邯郸,伺机刺杀赵王丹。
这个剧仲由于乃是赵国邯郸人,并且曾经在赵国游侠圈小有名气,所以便被任命为此行的向导和负责人。
几名墨侠带着满心的雄心壮志而来,势要一举成名天下知,然而来到这里才发现,这一次的刺杀行动难度之大,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之外。
在巨子的交待以及几名墨侠的猜想之中,像赵丹这种“常年兴师而不察民之疾苦”的国君应该会遭到反感,那么就该有很多人愿意帮助自己一行才是。
但事实恰恰相反,赵丹在赵国之中的声望之高,简直已经可以比拟秦王稷了。
如果不是剧仲足够小心,一直都没有在联络他人的时候把刺杀赵丹这个目的说出去的话,那么说不定这些墨侠们早就遭殃了。
可如果没有本地游侠和墨士们的支持,剧仲几人既无法知晓赵丹的行踪,也无法面见赵丹,又怎么能够完成刺杀任务呢?
事实让墨侠们有些灰心丧气。
过了半晌,有人低声提议道:“不如吾等就此回转秦国?”
剧仲嘿了一声,说道:“若无功回转,巨子岂能饶得吾等性命?”
众墨侠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次是真的无计可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