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东的百姓去年没有收成,手上都十分拮据。有津国公的粥棚保底,市民们都不愿意把最后一点救急银子拿去买米。

    沈从道坐在椅子上,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罢了,搬到乡下去住吧。这个宅子是保不住了。”

    沈从道的正房拉着十岁的女儿擦了擦眼泪,抽了一下鼻子说道:“老爷,我嫁给你的时候是带着二千两彩礼过门的。难道也被你亏尽了?”

    沈从道脸上一红,拍桌子喝道:“我如何知道情况会变成这样?如今你的彩礼都变成了没人买的米面,都在乡下的粮仓里。你要,去粮仓里搬便是!”

    正房听到这话,往前一倒,又嚎啕大哭起来。

    沈从道的二房端坐在椅子上,咬牙说道:“老爷,我们是从乡下敲锣打鼓搬到城里来的,那时候多少农民看好老爷,带着田地来投献。如今我们灰溜溜搬回乡下去,那些小农恐怕要瞧不起我们,说不得就要闹事。”

    沈从道叹了口气,蜷缩在椅子上说不出话来,一点没有了往日的家长气派。

    自己囤粮阻挠津国公赈灾,这事情说出去是要被千夫所指的。如今失了宅邸回到乡下,灰溜溜的,会不会有愤怒的百姓来找事?

    沈从道叹了口气。

    二房说道:“老爷,我们凭什么把宅子这么轻松让给那些卖粮商人?如果那些粮商要打官司,也要耗他几个月,说不定那时候粮价又起来了。”

    沈从道苦笑一声,说道:“小琉球的红薯连绵不绝运过来,粮价怕是起不来了。别说了,搬吧。《山东日报》说了,卖粮给我们的商人都是津国公的人。胳臂拧不过大腿,我们哪里斗得过津国公?到时候把我们抓去打板子就完了。”

    沈从道的正房听了这话眼睛一瞪,说道:“你说搬就搬?当初搬到城里时候那样大张旗鼓,如今这么灰溜溜搬回去?我没脸去乡下住!要回乡下,你自己去!”

    沈从道愣了愣,问道:“你不去乡下住,你去哪里?”

    正房转了转眼睛,却也想不出一个去处,往地上一倒又哭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不活了!”

    二房想着想着,也哭了起来,擦着眼泪说道:“老爷,你就不能去借几千两银子?”

    沈从道哭丧着脸说道:“这次青州府士绅不知道押了多少钱在囤粮里,哪家都没有多余的银钱了。这种时候,你让我去哪里借?”

    “罢了,不要多说了,去乡下去吧!若是有屑小借机闹事,我们忍一忍退一退就过去了!如今李植入主山东是没人拦得住了,我们的苦日子还在后头呢!这点苦算什么?”

    二房听到这话,两行眼泪就流了下来,坐在椅子上再说不出一句话。

    沈家人正在那里哭泣,却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那个“南方来的”卖粮给沈从道的“粮商”带着十个虎贲师士兵走进了沈家院子,大声喝道:“沈从道,你还不交房?想吃津国公法庭的板子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五十章 口粮

    八月二十日,李植在山东救济灾民的救济站已经全部铺开。

    在山东的每个乡镇,每座城市,李植都设置了救济站。百姓们凭借李植发给的木质腰牌,每三天领取一次红薯度灾。

    七月和八月两个月,李植已经提前雇好了征收商税的税务人员。不过税务人员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征税,而是深入基层村落和城市街道给所有百姓都做了身份登记,统一制造成册。另外李植还雇佣当地的木匠给农民们每户的户主都做了腰牌,和登记的账册相对应。

    有了这些登记措施后,李植就可以精确发放救灾粮食到百姓手上了。每个百姓每天配额红薯一斤八两。明代一斤十六两,一斤八两也就是一斤半。百姓每三天到救济站领一次红薯,每次为家中每口人领四斤八两。

    有了腰牌和账簿,就不存在冒领,多领的情况。每名百姓都能拿到自己的那一份救灾粮食。虽然一斤半红薯只相当于半斤大米的热量,离吃饱还差得远,但也能保证百姓们不会饿死。而且在山东九月以后基本上无法栽种作物了,农民们也不需要劳作。在减少运动量的前提下,一斤半红薯能够让灾民们活着熬过这一段时间。

    李植给百姓发薯时候反复强调,红薯不能生吃,否则极难消化。一般来说为了获得最高的热量红薯最好是煮熟了吃,或者烤着吃。

    红薯算不上是好的粮食,吃多了红薯不但会让人腹胀,不停打嗝,还会刺激胃液分泌导致酸水倒灌食道。不过对于山东的百姓来说,经历了一年的大旱,此时免费发放的红薯就是救命的宝贝。管他吃了舒服不舒服,至少能不饿死是不是?

    有些农民此前以为这一年是熬过不去了,都做好了逃荒的打算。此时他们突然听说津国公李植开始免费发放红薯,就像是临死的人看到了生的希望,一个个都十分激动。百姓们得了腰牌以后都涌到救济站附近排队领取红薯,把发红薯的人员颂为活菩萨。

    李植因势利导,在每个救济站上面都挂着高高的津国公大旗,让百姓们知道这救命的恩情是自己给的。

    得知李植在山东进行赈灾的义举,崔合也自告奋勇,跟着李植赶到济南府,要为济南府的灾民发放红薯。

    崔合脱下了国公夫人冠冕,换上了一身粗布衣服,坐马车到了济南府南面河东乡的救济站。她先是在旁边看了看,看救济站的人员是怎么发红薯的。

    发红薯很简单,切红薯的人已经把红薯切好了一斤半的一份一份的放在一边,发放红薯的人员上来就大声问百姓名字,核对腰牌。然后旁边一个负责登记的人员在账簿里找到百姓的户名,在账簿上划个勾,表示这户人家今天领过了。发放红薯的人员就按照领红薯百姓的户中人数,把若干份红薯交到百姓手上。

    救济站的办事人员都是李植招募来的范家庄市民。这些年范家庄大力推广扫盲识字班,这些市民都识字,做这些事情很轻松。

    今天是第一天发红薯,领到红薯的百姓都十分兴奋。领到了红薯,这些百姓们都忘不了说一句:“多谢官爷救命的红薯!”

    发放红薯的范家庄市民们则会更正他们:“错了!多谢津国公!”

    “对!多谢津国公!”

    崔合在一边看了一会,觉得这事情也简单,便支开一个发薯人员,自己上去发红薯了。

    崔合身上穿的简朴,不过崔合身边那全副武装的护卫人员还是出卖了崔合的身份。二十个身穿锁子甲的护卫手摁利剑站在一边,虎视眈眈地看着上来领红薯的百姓。这些护卫后面还有三十个手持步枪的虎贲师士兵,高度戒备。

    那气势,吓得领红薯的百姓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上来领红薯时候毕恭毕敬的。

    崔合的丫鬟菊儿穿着绸缎衣服站在一边,对每个上来领红薯的百姓说道:“拿好了!这可是国公夫人给你发的红薯。”

    开始两个懵懂的百姓还好,反正他们也没听明白“国公夫人”什么意思。他们不识字,平日里也就知道造福百姓的津国公,至于国公夫人四个字,他们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什么意思,头一低接过崔合的红薯,喊一声“多谢官奶奶”就走。

    不过第三个从崔合手上领红薯的汉子听过报,知道国公夫人四个字什么意思,一走到崔合面前就噗通一声跪下了,磕头大喊:“多谢国公夫人的救命红薯!我们一辈子不会忘记国公爷和国公夫人的恩德!”

    这一跪不得了,后面几百个百姓一个个都反应过来,想明白了国公夫人是多大的官奶奶,全部跪在了救济站前面。

    “小民见过国公夫人!”

    “国公夫人如此善心,老天爷会保佑国公夫人的!”

    “国公夫人天仙一样的人物,和国公爷是绝配!”

    崔合被呼啦啦跪下的百姓臊了个大红脸,站在那里愣了一会。崔合的丫鬟菊儿却反应快些,插腰喊道:“起来!都起来吧!不要说这些闲话,上来领红薯救命是正事!”

    听到菊儿的话,百姓渐渐爬了起来。他们越发恭敬起来,一个接一个走到崔合面前领红薯。

    发到第七个,领红薯的是一个穿着一身破烂的小女孩。小女孩高高举着手上的腰牌给崔合看,然后说:“官奶奶,我是河东乡桓家村的桓老四家,我领九斤红薯。”

    崔合看着女孩一双大眼睛十分可爱,却瘦得皮包骨,不禁有些可怜她。崔合把九斤红薯交到她手上,说道:“你家只有两口人么?怎么让你来领红薯?”

    小女孩眨巴着眼睛说道:“官奶奶,我爹爹和娘亲去年病死了,我家只剩下我和我弟弟了,都是村里大人们给些剩饭给我们吃活下来的。前几天起,村里人都没有剩饭了。我们三天没吃东西了。要不是官奶奶给我发红薯,我们今天就要饿死了。”

    听到女孩的话,崔合鼻子一酸,眼睛就湿润了。

    崔合又掏出三斤红薯塞给小女孩,说道:“这是国公和国公夫人今天的口粮,我们今天不吃东西了,都给你和你弟弟吃。今天好说歹说吃饱一天。”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五十一章 恐吓

    济南府一幢体面的宅院里,李植和崔合坐在二堂里,正准备用餐。如今李植在济南没有办公场所,山东提督这个官衔以前不存在,所以也没有提督府的说法。李植让人在城北买了几个连在一起的院子,准备拆了建一个提督府,作为在济南的办公点。

    不过修一个气派的提督府需要好长时间,目前来说,李植只能在这个体面的民宅里办公,处理山东的各种事情。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仆人们在二堂里点亮了六盏铜灯,陆续端上了各种菜肴。

    李植累了一天,确实饿了,看着满桌酒菜食指大动,对着各种菜肴吃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