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猛如虎是个老粗,不太懂得文人的花花肠子。他看着杨嗣昌的做派,有些坠入云雾的感觉。杨嗣昌明明是不愿意李植立功的。他看到李植立功,咳嗽成这个样子,显然是气急攻心了,怎么还说李植立功了是好事呢?
这其中曲直,是个什么道理?
张应元和袁继咸对视了一眼,则猜到了杨嗣昌这样做派的原因。
杨嗣昌此前为了钳制李植,以天气寒冷为由口头传令各军暂缓剿贼,这事情已经很敏感了,很容易遭到言官的攻击。但无论如何,杨嗣昌还是以公利的名义号令各军。如今李植打赢了,杀了张献忠,杨嗣昌自然就不能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出来。
杨嗣昌不但不能不高兴,还要巴巴地为李植叙功,说话,才能让天子觉得杨嗣昌是个忠臣,不是个为了私利左右国家局面的奸臣。
杨嗣昌要在天子面前保住自己一心为公的形象,才能保住性命。他打不过张献忠,也只是一个庸臣罪名,最多革职。若是让天子觉得杨嗣昌玩弄权术贻害大将,那就是要掉脑袋,污名永远洗不掉了。
所以杨嗣昌在如此灰心绝望,咳得这么厉害的时候,还要违心地夸奖李植干得好。因为杨嗣昌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此时他和巡抚、总兵们的对话,都会被有心人传到外面去。稍有不慎,就是掉脑袋的结局。
天子那时对袁崇焕那么信任,最后发现被骗,凌迟袁崇焕。杨嗣昌自认为聪明,可不想步袁崇焕的后尘。
张应元和袁继咸看了看病入膏肓却依旧小心谨慎的杨嗣昌,感到有些无趣。如今杨嗣昌这么提防自己,生怕自己把他的把柄传出去,自己这些人还和杨嗣昌商议什么?
既然杨嗣昌要上奏天子为李植叙功,那自己这些人是不是也该上奏天子巴结一下李植?李植风头这么劲,不为李植说话显得没有公心。
至于自己这些人庸碌糜饷的帽子,是摘不下了。降职处分,恐怕就会接踵而来。
张应元和袁继咸有些意兴阑珊,再不和杨嗣昌多说。二人拱手朝杨嗣昌作了一揖,便起身告辞。
猛如虎想了好久,也慢慢猜到了其中的道道。不过他是个直脾气,还是感激杨嗣昌把他从戍边的境遇中提拔起来,临走时朝杨嗣昌一揖及地,大声说道:“阁老保重身体为上!”
杨嗣昌苦笑了一声,没有回答猛如虎,闭上了眼睛。
送走了三名客人,杨嗣昌坐在椅子上,脸上越来越白。此时杨嗣昌大势已去,最好的结局就是革职回籍。自己雄心勃勃又平步青云的一生,想不到竟是这样的收场,杨嗣昌不禁悲从中来。
自己那时入阁为相,左右朝局时候的势大权雄,恍如隔世。
他突然哇一声,朝二堂的地面上吐出一口鲜血出来。
杨家的几个仆人见到这样的情景,吓得手慌脚乱。他们忙不迭的拿衣服往地上使劲擦拭,想擦掉那一片血污。但血污哪里是那么容易擦去的,他们越使劲,反而把血污越擦越大。他们慌了手脚,跪在地上朝杨嗣昌磕头起来。
“老爷,可要保住身体啊。”
“老爷,我等照料不周,我等有罪!”
杨嗣昌惊讶地看着地上的血污,这才感到自己命已不久,恐怕是病入膏肓了。
杨嗣昌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李植杀我。。。”
####
正月十五日,正是元宵佳节,京城下了一场大雪。大明皇城银装素裹,那些重檐金顶的宫殿全部被皑皑白雪覆盖,别有一番景致。
乾清宫内,大明天子朱由检抓着李植的塘报,叹了一口气。
他走到窗边,看着一片白色的紫禁城,许久没有说话。
足足站了一刻钟,朱由检才叹道:“杨嗣昌打了一年,形势越来越糟糕,而李植入川不过一个月,就擒杀了张献忠。”
“想不到朕一手提拔的杨嗣昌,如此不堪,竟比不上天津的一个军阀李植。”
朱由检在惋惜自己看人的眼光。其实天子朱由检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眼光,每次重用一个人时候便是全盘信任。前有袁崇焕,后有杨嗣昌,但最后的结局,都证明他的眼光并不老道。这两个人的收场,都是草草。
在李植轻松剿灭张献忠的对比下,杨嗣昌的能力和品德都显得十分渺小。这件事情,让朱由检有些受打击。
唯一受到天子重用却没有出问题的忠臣,只有温体仁了。可温体仁致仕一年,便已经驾鹤西去。
王承恩想了想,说道:“皇爷,杨阁部也上了奏章,为李植叙功。可见他的忠君报国之心,还是有的。前番李植所奏受杨阁部刁难之事,恐怕是误会。”
“只是,他奏章里说他病重,怕是没有多少时日了。。。”
朱由检背对着王承恩,没有说话。
杨嗣昌在奏章里说他快死了,朱由检也就懒得革他的职了。让杨嗣昌死在职位上,也算结局没那么难看,算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王承恩说道:“皇爷,无论如何,献贼是被剿灭了,如今大贼只余闯贼,这可是大喜事啊。能剿灭张献忠,凭借的是李植的雷霆手段,依赖的更是圣上的浩荡天威啊!”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话,点了点头,慢慢高兴起来。
王承恩又说道:“皇爷,只要李植到了河南,想来李自成也蹦达不了几天了!”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李植实乃国家栋梁,不可不赏。朕进李植为太子太傅,拜为武经略,节制河南各路兵马。”
“传朕的旨意,让李植火速到河南平灭李自成。若能平定河南的贼势,前后功劳共叙!”
王承恩愣了愣,暗道天子最后这句话里的意思,是要给李植封爵啊。
李植这个军阀,在大明朝的权势可谓是炙手可热。王承恩暗道以后要多结交结交李植,李植要是封了伯爵,那权势就更不一样了。
朱由检似乎是想通了,笑了起来,说道:“张献忠死了,朕高兴。去坤宁宫,朕要尝尝皇后亲手做的元宵!”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六十章 救命
二月初十,李植带兵回到了襄阳。
勋阳巡抚袁继咸、保定总兵张应元和蓟镇中协总兵官猛如虎带领父老乡亲,迎出襄阳城外三十里迎接李植的大军。李植阵毙张献忠,如今是天子面前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些将帅们虽然心里恨李植,表面上都要恭敬迎接。
乡亲父老们敲锣打鼓,扛着犒赏大军的猪羊酒水,比李植几个月前从天津来时候更热情。
李植还想去看看杨嗣昌的狼狈样子,却听到袁继咸说道:“太保大人还不知吧?督师已于三日前病死于任上了。”
李植愣了愣,没想到杨嗣昌这就死了。这个玩弄权术的弄臣,这是被李植气死了?李植呵呵一乐,说道:“想不到督师竟死在任上。”
李植的意思是说,想不到杨嗣昌能幸运地死在任上,免去了革职的处理,倒是好运。袁继咸也不知道听出李植的挖苦没有,婉婉说道:“是呀,督师一心平贼,好不容易等到献贼被剿灭,却发病而亡,实在可惜!”
李植甩了甩袖子,懒得再讨论这个问题。他正要往前面走,却看到正前一个身穿蟒袍腰佩玉带的太监带着四个宦官,手举一封圣旨等在那里。看见李植走过来,那太监喊道:
“太子太保、左都督,天津总兵官李植接旨!”
李植知道这是给自己的封赏下来了,率领身后的文武官员齐齐跪地,接受圣旨。
便听到那个太监喊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太保。。。李植,尔部擒斩献贼,功劳殊著。。。进尔为太子太傅。拜尔为武经略,节制河南境内诸路兵马,克期平定闯贼。若尔再立功勋,前后功劳共叙,必有重赏。”
听到太监念的圣旨,襄阳的诸将都是心头一紧。
李植又升官了,这次从太子太保升为“太子太傅”。所谓太子太傅,原先是教授太子行军打仗的老师,后来变成“三公”荣勋,是武官的最高职位。
这下子李植在其他武将面前地位更高,其他的总兵见到李植都要执下官礼,更没法和李植平起平坐了。就算李植遇到了巡抚、总督,也能靠官位就和他们分庭抗议,不落下风。
更令人震惊的是最后一句话,所谓“前后功劳共叙,必有重赏”,这就是说一旦李植打灭李自成,就要给李植封伯爵爵位?
一旦有了伯爵爵位,那就是超品,地位在督抚之上。大明朝的公侯伯入则可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可领将军印为大帅督,位极人臣。而以李植的军马强盛,平灭闯贼似乎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这个伯爵爵位,十拿九稳。
这李植才二十五、六岁,就如此青云直步,以后的前途,要到什么地步?
襄阳的诸将帅都是张献忠的败军之将,接下来几个月估计要轮番受到言官弹劾,到时候降职甚至革职都是少不了的。此时看到李植的高升,不禁是百味杂陈。众人都道那时候要是不刁难李植,而是跟随李植去追击张献忠,如今会是何等景象?
不过虽然心里苦涩,但是李植如今权势熏天,众人都生出了巴结之心。等李植爬起来接了旨,一堆文臣武将就围着李植,七嘴八舌地恭维道:
“太傅劳苦功高,这个升赏是理所当然的。”
“太傅如此年轻就身居高位,将来必能再升一阶!”
“太傅拿下闯贼,便要封伯了!”
李植笑着朝北方拱手一礼,笑道:“全凭天子提携!”
众人见李植提到天子,一个个站直了朝北方拱手,唱道:“天子圣明!”
####
天子要李植驰援河南,剿灭李自成。
李自成崇祯十三年下半年从巴西鱼复山逃出,以五十骑冲围而南进入河南,仅仅几个月就发展出几万贼军。
正月二十二日,李自成率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