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那刘发?
这货虽然连绣衣卫都报告说:王无多志,亦无多兴,素爱清净,喜独居,不爱奢靡。
但有了刘余的前车之鉴,刘彻还真不敢保证,他有没有在演戏?
毕竟,人家的后代里可是出了位面之子的!
刘非也是如此。
谁知道,他是不是故意在显露肌肉,好叫人以为他是个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货色?
反正,刘彻就记得,当初夺嫡时,这位虽然心急了点,毛躁了点,但却也有所表现才能。
而刘氏素来出影帝。
这不能不防!
至于剩下的兄弟们,则都太小了。
现在来说,不必考虑他们。
在事实上来说,在排除了刘阏和刘端、刘荣后,剩下的这些兄弟,其实都是刘彻已经摆上了棋盘的棋子。
只是可惜……
“又被刘荣逃过一劫了……”
若按照原计划,这刘荣,十之八九会成为被刘彻利用完就扔掉的棋子。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天下人不太可能接受或者说想看到,刘氏再死一个诸侯王,尤其是嫡系的先帝血脉,国之长子。
真要出现那样的事情。
刘彻好不容易维系和经营出来的形象就要毁于一旦了。
“朕也没有那么多闲工夫与东宫再勾心斗角了……”刘彻将目光投向北方。
根据绣衣卫匈奴司最近策反的几个匈奴贵族传来的报告。
匈奴主力已经越过了伊列水,朝着中亚挺进了。
那是一支庞大的远征军。
单于庭本部倾巢而出,总计有十一个万骑西进。
除此之外,还有西域三十六国的仆从军。
总计兵力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十五万骑。
其威势让整个草原侧目,让整个世界哗然。
十五万匈奴铁骑,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汉室举全国之力能够抗衡和击败外,几乎不存在能抵抗的力量了。
横亘在匈奴铁骑面前的大宛国,刘彻估计,他们撑不过今年夏天!
历史上,李广利统帅数万骑,万里远征大宛,也不过花了一年时间,就让大宛人杀其王,献其头。
如今,匈奴西征,可比历史上的汉骑远征要容易许多。
最起码,后勤补给就不是问题。
而大宛一下,中亚的门户就对匈奴人敞开了。
匈奴人向西,进入中亚腹地,征服康居、塞人,将匈奴国土延伸到阿姆河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近在眼前了。
刘彻相信,月氏人或者说贵霜王朝,必然不会坐视匈奴大军西征。
中亚的希腊城邦们跟印度的希腊征服者们,也必然会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匈奴西征。
但,不管是希腊人还是月氏人。
他们加起来,也打不过匈奴人一只手。
一旦匈奴征服中亚,并且稳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统治。
那对汉室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所以,内政问题和隐忧,必须尽快解决,哪怕做出一定妥协和让步。
只要东宫方面不再出来干涉政务,刘彻就可以腾出手来,积极稳妥的对匈奴下手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一十五节 哭庙
刘彻看着自己的兄弟们,缓缓的开口道:“自父皇驾崩,至今已有四年,诸手足封王就国,也有将近五年了!”
“古人说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今已五载为王,作一国之君,为一脉之先!”
“朕今日就待父皇,考较尔等!”
“唯!”兄弟们纷纷拜道:“请陛下考较之……”
至于父皇?
皇帝哥哥当然可以提了。
但他们却不行。
因为从法理上来说,他们都是分支了。
刘彻却是微微一笑,淡淡的道:“自赵逆遂之后,邯郸社稷无主至今,天下纷纷扰扰,士民多有不安,诸兄弟皆为一国之君,受命于先帝,作一地之主!”
刘彻眨眨眼睛,问道:“以诸王之见,当今天下,谁可为邯郸主?”
“或者,干脆以邯郸为郡?”
毫无疑问,这是二桃杀三士之谋。
而且是阳谋。
刘彻就是故意要赤裸裸的在诸兄弟之间挑明了:你们谁想当赵王?
这个问题一出,兄弟们立刻就全部都呼吸急促了起来。
哪怕是年纪最小的刘彭祖和刘胜,也都感觉有些面红耳赤。
赵国!
当今天下最重要的诸侯王国之一。
自汉兴以来,就吸引了无数诸侯王,如飞蛾扑火一般,前仆后继。
至今,死在赵王之位上的诸侯王已有五人之多(算上诸吕的赵王)。
实在是因为赵国太富,而且赵地美人太多!
赵地的美人美到什么地步?
自汉以来,历代天子,除了当今外,几乎人人都曾经宠溺过一位来自赵国的贵妃。
而历代赵王中,甚至有着刘友这样为了妃子,而甘愿去跟吕后刚正面,最终被活活饿死的痴情男。
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就是为了权势和女人吗?
而赵国,两者都有。
因而,刘彻话音刚落,常山王刘非就挺身而出,自信满满的拜道:“陛下,臣弟请受命,愿为赵王,为陛下之剑!”
刘非昂起头来说道:“臣弟,年十九,已是身高八尺,力能连挽三弓,举千斤之鼎!”
“能策马百里而不卷,能帅师千里而伐国!”
“臣弟闻,民间有谚语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今陛下胸怀大志,布德四海!请命臣弟为赵王,监燕赵兵而北向,逐匈奴于远方!”
刘非说的倒是慷慨激昂。
也符合他一贯的形象。
在曾经的历史上,这位武帝朝的江都王,就不止一次上书,请求哪怕只是当个将军,也要上阵杀敌。
结果自然是被无视。
但刘彻却很欣赏刘非的这个表态。
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他的诸侯王们,尤其是兄弟诸侯王,都是一个老大难。
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
不到万不得已,没有皇帝愿意下手去对付自己的兄弟。
所以,在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把诸侯王们当成猪在养。
皇帝对自己的兄弟们的要求是越蠢越好。
但那是限于王朝收缩期和衰落期。
不用看其他人,就看看周武和周成的兄弟手足们吧。
当宗周之时,周的疆土,有大半是诸姬诸侯们开拓的。
南方的吴越,北方的燕晋。
宗周姬氏子弟,用着一代代人的努力与辛勤开拓,终于底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
刘彻想要打造一个世界帝国,同样需要诸刘诸侯们,为他开疆拓土,做殖民先锋。
窝里横,从来不算什么本事。
对外开疆拓土,才是大丈夫所为。
别跟刘彻说什么北有大漠,东有大海,南有丛林,西有高山。
宗周建立的时候,南方一片原始丛林,北方基本是戎狄的天下。
甚至就在宗周的老巢镐京附近,也有着昆、狄等族的威胁。
那时候,开拓天下,其实一点都不比现在简单。
甚至,比现在向四方扩张要难上许多!
但宗周的诸姬和天子以及诸侯们,却靠着一点一点的努力,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春秋之上,记载了无数次的宗周天子和诸侯们的对外战争。
甚至,还有天子死在御驾亲征的路上。
至于诸侯们,战死沙场的列国诸侯,不知凡几。
以史为鉴,方知兴衰。
扬长避短,取用于当世,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当然,刘彻并不能确认这刘非是真想当一个锐意开拓的刘氏诸侯王,为子孙后代奉献自己的青春。
所以,刘彻就笑着道:“常山王有这个锐意开拓之心,朕甚嘉之……不过……”
刘彻话锋一转,说道:“赵国如今再非前线了,赵国也再非战区!”
这确是事实!
马邑之战标志着汉家从战略防守,走向了战略进攻。
匈奴人但凡有脑子,就不可能再大举入侵了。
因为,马邑之战告诉匈奴人,深入汉地,随时可能被包饺子。
这样,燕赵就从前线变成了后方。
刘非闻言,微微一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刘彻却是拍拍对方的肩膀,说道:“常山王若真有报国之心,开拓之志,朕在将来,便以王为蒙王!”
“蒙王?”刘非傻傻的问道。
“嗯!”刘彻拉着刘非的手,道:“以旧秦之九原郡、河套及阴山一带,立为蒙国,以王王之,坐镇河套之上,威逼河西,进取草原!”
刘非听了,眼前一亮,忙不迭的点头,欢喜的拜道:“臣弟愿为蒙王!”
“萌王……”刘彻在心里也乐了。
在河套及河西地区的关键位置,放上一个诸侯王,至关重要。
一个刘氏宗室坐镇于此,就可以保证河套和河西地区,永为汉土。
为了保住自己的封国和社稷,诸侯王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的。
而且,一个刘氏诸侯王,尤其是皇帝的弟弟亲自坐镇当地,可以有效的对当地进行开发。
诸侯王们开发自己的国土,可比官僚用心多了。
譬如朝鲜君刘明,在朝鲜干的就是官僚们好。
朝鲜被纳入中国版图不到三年,现在,朝鲜王国就已经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尽为华夏衣冠。
过去的夷狄之礼,落后的部落制度,统统荡然无存。
今天的朝鲜王国,变成了三郡二十五县的中国诸侯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官僚治理地方,会磨洋工,更会出现得过且过,不敢下手的官僚毛病。
对官僚来说,保住乌纱帽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