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喜这番话一出口,顿时,整个宣室殿都安静了下来。
无数人只感觉自己的背脊都有些发凉。
吴楚作乱的时候,全天下都知道,吴楚拉拢了那些诸侯王。
除了已经坐实了谋反罪名的吴王、淮南王和赵王外。
齐鲁槐泗诸王,也都在预备反贼名单里。
但他们终究不是没反叛吗?
先帝也没追究。
刘彻即位后,也当做没有这个事情。
大家也都在心里面以为,这个事情已经是过去式了。
但,现在,城阳王刘喜,却果断捅破这层窗户纸。
这意味着什么?
但凡稍微有点政治敏感的人都清楚。
“秋后算账!”无数人相对而看。
假如是真的,那么,问题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济南王药丸。
而是齐鲁六王。
齐王刘将闾,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卬,济北王刘志,济南王刘辟光。
这六个齐悼惠王的子孙,一个也别想跑!
许多人在心里面想想,也马上明白了,为何梁王和先帝诸子,会跳的这么欢了。
齐鲁这六个齐悼惠王的子孙封国,一旦废除。
那么,临江、长沙、常山,这些在穷乡僻壤里吃糠咽菜的难兄难弟,就能搬到经济繁荣,土地肥沃,交通发达的齐鲁去称孤道寡了。
就是江都、淮南,也能从这个事情上面捞好处。
另外,先帝两个至今没有封王的子嗣,也能从这个变局里获益。
一下子多了六个空缺封国可以挑。
相信两位废妃,也会用尽所有可以用的办法参与其中了。
“难怪我听说,废太妃,今日一早就去了东宫永寿殿,甘愿去给薄太后请安了……”有消息灵通的人在心里想着一些反常的事情:“其他先帝太妃,也都去给太皇太后请安……我原以为是怎么了呢!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于是,无数人立刻就决定,在这个事情上管好自己的嘴巴。
绝对不乱说!
道理很简单,先帝诸妃,可是一个省油的灯也没有。
她们联合起来的力量,哪怕是天子,也要退让一二,得罪了他们,自己跟自己的子孙,就要永无宁日!
ps: 嗯,今天保底完成,求月初月票鼓励!
现在是140+票,明天早上起来,只要到200,明天就必然12000!
不过50票而已,不难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六十六节 转变的想法
“果然如此吗?”刘彻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转过头去问大将军窦婴:“大将军曾持节驻屯荥阳,制齐鲁燕赵郡兵,城阳王所说,可是事实?”
窦婴闻言,只能硬着头皮出列道:“回禀陛下,臣在荥阳,偶有风闻,亦曾上奏先帝……”
这个话,他已经是说的非常客气了!
当年,他奉先帝之命,以大将军身份,节制齐鲁燕赵五十万郡兵。
临行前,先帝嘱托他的任务就是,防备齐鲁燕赵兵作乱,必要时,可便宜行事。
他此时,若是捅出先帝交代的任务。
齐鲁六王,马上就全部要变成乱臣贼子的化身。
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
很多事情,哪怕是传的全天下都知道了,但只要在朝堂上,没有捅出来。
大家也就会当做不知道,不清楚。
但一旦被人在朝堂上捅出来。
呵呵……
多半不死也要脱层皮。
至于这种谋逆之事……
别说是有证据了,哪怕是个流言,也能要人命!
当年萧何这样的元勋,都不得不自污,以保全性命!
窦婴其实本不想卷进这趟浑水之中——无论情况怎么变化,他都没好处,甚至极有可能,染上一身骚!
尤其是齐鲁诸王,都是齐悼惠王的子孙。
齐悼惠王,为高帝长子,虽然因为出身低微,不能立为太子,然而,他的封国,却是汉室诸王中最大的。
而且,不管怎么说,齐哀王(刘襄)都有大功于社稷的。
弄死他们简单,难的是弄死他们。身上还能干净。
窦婴向来爱惜羽毛,是怎么都不愿意参与到这种极有可能染上‘迫害宗亲’名声的事情里面去的。
只是,他不说也不行。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据可查。
回头天子必然会调阅先帝时的奏疏档案。
到时候,他要是被发现撒谎,马上就要被安一个欺君之罪!
“大将军都这样说啊……”刘彻却不管不顾的叹了口气,道:“为防万一,请尚书令。调阅石渠阁相关先帝御批奏疏与档案吧!”
“诺!”汲黯立刻出列拜道。
不久后,就有十几个尚书郎,捧着一份份竹简,来到殿中。
“陛下!”汲黯奏道:“先帝三年,所录奏疏、御批、起居档案,皆已调来,臣黯查验无误,城阳王确曾上报先帝有关吴逆之事,先帝也曾御批:……”
说道这里,汲黯就面朝阳陵方向。叩首拜道:“齐鲁诸王,狼子野心,从来久矣……王(城阳王)忠臣,当小心周旋,倘事有不预,即以朕节,发淮泗、城阳、衡山、庐江、淮南兵,拒其等城阳之外,以待王师……”
“另大将军婴,到任荥阳后奏报先帝曰:臣婴以陛下节。制齐鲁燕赵郡兵,使使入齐鲁燕赵郡县,查得诸王所与吴逆勾结、串联之事,具奏陛下。伏请陛下圣断!”
随着汲黯的口述,整个殿中,都是一片嗡嗡嗡的议论声。
到这个时候,哪怕是那些拿了齐鲁钱的官员,也不得不与他们切割了。
先帝既然都已经说了‘齐鲁诸王,狼子野心。’为防备他们叛乱。特意诏命城阳王,一旦齐鲁起兵反叛,就马上动员城阳和周围郡兵,固守待援。
这说明了什么?
先帝信不过齐鲁诸王,而且将他们视为贼子。
任何一个自认为自己是汉家忠臣的人,都必须与这些先帝眼里的贼子,做殊死的斗争!
否则,他们就不配为先帝忠臣,当今肱骨,他们就是为齐鲁贼子卖命的祸国奸佞。
人人皆可得而诛之!
在这宣室殿之中,可不是没有流过血的!
旁的不说,当年剪除诸吕时,大殿之中,流血漂橹,殿中内外,积尸如山。
在涉及到有关忠奸问题时,稍微一个立场不确定。
马上就会有‘忠臣’持剑手刃贼子,取其头,向天子表忠!
至于为什么大家会知道?
因为,他们已经自动代入了‘忠臣’模式,许多人摩拳擦掌,在寻找着‘奸佞贼子’的踪迹。
很多人,都已经做好效仿当年城阳景王刘章在吕后面前,拔剑杀人的准备。
可惜,能坐在这殿中的,都是智商正常的人。
就算曾经有过智商不正常的家伙,也在过去三年的政治倾轧里,被淘汰出局了。
大家在发现,没有贼子可以给自己刷声望后,不由得失望的叹了口气。
但嘴上跟行动上,很多人也都没落下。
无数官僚,纷纷俯首拜道:“齐鲁诸王,竟如此狼子野心,臣等不察,请陛下赎罪!”
更有人义愤填膺的说道:“请陛下遣廷尉、御史,穷察此种内情,扫清奸佞贼子!”
卖一卖齐鲁的诸侯王,反正也没有什么成本。
只要能一棍子敲死他们,死人,难道还能报仇不成?
更何况,还能借此,邀得先帝诸王的好感。
去了一个齐鲁诸王,再来一个仁宗诸子,大家该有的进项,依旧能有,甚至更多。
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
刘彻看着这个局面,心里面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悲伤的想道:这些官僚,果然都是随大流的******!
事实上,别说是他们了!
就是当初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名将元勋们,其实也是这么一个模样。
当初,吕后活着的时候,什么樊哙、灌婴,陈平、周勃。
一个比一个怂!
在吕后面前,抢着比谁更恭顺!
也就是王陵,周昌等少数功臣,敢于反抗。
但,王陵与周昌的所谓‘反抗’,其实也就是回到封国,把自己家的大门一关——劳资不伺候你了。
于是,吕后以一介女流之辈。临朝称制,将一个个刘氏子孙,逼入绝路,一连弄死了三个姓刘的赵王。还废黜幽杀了惠帝唯一的子嗣。
这满朝文武,英雄豪杰,可有半个人曾经据理力争,誓死捍卫过?
所以,自刘彻的祖父起。刘氏天子,就已经看得明白了:这天下官僚贵族,一个可靠的都没有!
永远不能完全相信他们。
唯一可以相信和凭依的,唯有枪杆子,也只有枪杆子!
但跟所有的皇帝or统治者一样,刘氏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总会不可避免的,对官僚勋贵有所幻想。
总觉得——应该能有忠臣吧?或许会有忠臣吧!
然而,事实却一次次让人失望。
哪怕是当年执掌天下权柄十五年,功勋卓著的北平候张苍。其实也不是那么‘纯粹’。
至少,他去职后爆出来的什么任人唯亲,私相授受,接受贿赂,以权谋私的丑闻,也足足能装一个大篓筐。
“朕早就该从所谓的‘君明臣贤,众正盈朝’的幼稚幻想里清醒过来了……”刘彻的眼睛,从群臣身上扫过,他感觉自己仿佛又成长了一些:“于皇帝而言,这天下。就没有一个可信之人,对官僚勋贵,永远要不惮以最大恶意去揣测他们!”
这个想法,虽然偏激。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身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必备的天赋!
最起码,有了这种想法的君王,不会将天下局面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不会让天下的百姓。蒙受什么不必要的政治倾轧带来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