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后来小猪巡视天下,遇见瓠子口决口附近百姓的惨状,不由得悲从心中来,下令随行卫队与军队投入到堵口工作中,禁军士卒抱着竹木和干柴跳下瓠子口决口,用肉体和生命才堵住了那个决口。
通过这个故事。刘彻就知道,地主和官僚阶级们,从来都只会自己享受,而不会去管别人死活。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岂止发生在唐朝杜甫眼前?
历朝历代,类似的故事,从来不曾鲜见。
而刘彻自己出钱,由政府组织,在渭河沿岸以及各支流沿岸为百姓铺设水车。
刘彻的小金库勉强还能支撑得起这笔开支。
但却无法长期支持如此大规模的投资。
更何况,关中福利如此丰厚,关东会不会嫉妒?
本来关中人的福利就比关东高了不止一层,再玩这么一出,关东人一看,肯定要闹事。
这个世界不患寡而患不均!
到时候,关东一闹,恐怕,刘彻就要面临关东诸郡国离心离德的局面。
得不偿失!
所以,这个事情,还真得在地主和官僚阶级身上做文章,得想个办法让这些铁公鸡来出钱。
但怎么让这些铁公鸡慷慨一回?
什么道德伦理还有宣传之类的动作可以免了!
前世小猪为了筹措军费,什么好话没说过?就差磨破嘴皮子了,可全国上下的土豪地主大商人以及权贵官僚们,却没有几个人出钱。
最后小猪被逼急了,干脆把桌子一掀,搞出了告緍和酌金,用刀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好在,作为穿越者,刘彻还是记得一些前世的措施的。
“安装水车的,可以退税!”刘彻看着岑迈,道:“朕明岁岁首,将诏谕天下,凡有购置水车、牛马畜力者,可按年退税,更可免徭役!”
在后世,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本国农业,常常会给农场主退税。
譬如说,投资多少,退税一定比例。
当然,退的肯定不是真金白银,而是变成了种子、农具、生产器具一类的玩意。
现在,刘彻想玩这个退税,其实也没什么筹码。
好在墨苑的墨者搞出了土化肥。
土化肥目前受限于技术和原料,产量很少。
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也高了。
刘彻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会在化肥产量还很低的时候就低价出售——那样非但不会帮助底层农民,反而会害了他们。
你想,化肥产量少,不足以供应多数民众,这样一来,假如低价出售,那官僚跟地主阶级们就有财发了。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地位的优势,垄断化肥的供应,然后,高价卖给农民,从中获取暴利,甚至黑心一点,根本不给农民。
这样一来,垄断了化肥的官僚地主,将越来越富裕。
而普遍农民以及小地主,则会越来越贫穷。
更麻烦的是,因为化肥的存在,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
等官僚地主阶级尝到了这么干的好处以后……
刘彻觉得,他们很可能会用尽一切手段阻止化肥技术的进步和扩散……
到那个时候……
所以,在这初期,起码在土化肥能大规模制造和生产之前,必须保持高价。
用化肥的高利润来继续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将来的规模化生产做前期资本积累。
而在发现关西和关北的问题后,刘彻改变主意了,干脆将化肥的供应与退税捆绑起来——只有拥有退税名额的人,才能用退税额来购买相对数量的化肥。
反正,有上林苑这么大一块示范招牌在,刘彻不怕地主和官僚们不买账!
但岑迈却不清楚这些,目前,此事的详细内容以及制度都还在拟定和探讨中,便是知道刘彻计划实施退税政策的人也不超过十指之数。
因此,岑迈也不免多嘴问道:“陛下,何谓退税?”
刘彻笑了一声,道:“此事,暂时还是一个想法,朕还要与丞相、御史大夫以及太皇太后商议以后,才会拿出来,明岁岁首,卿自然会知道详细内情!”
就是弄出来,这个制度,也肯定要不断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现状。
甚至,实施过程,肯定会出现许多磕磕碰碰,乃至于撕逼的事情。
这些,刘彻都有预料。
刘彻看向内史令田叔,道:“这个事情,届时还需要田公保驾护航,内史衙门干系重大,田公要做好配合少府衙门的准备,必要时,朕会命令五官中郎将与廷尉衙门配合!”
田叔闻言,却是心里一颤。
五官中郎将?
廷尉衙门?
要杀人吗?
心中虽然疑惑,但作为元老,田叔知道分寸,他点头道:“陛下放下,老臣就是舍了这副老骨头,也一定配合!”
刘彻虽然没想杀人,但他知道,这种事情不做好杀人的准备,是别想成功的!
到时候不砍几个脑袋,灭几个家族,那些权贵与地主官僚是不会知道厉害的!
在中国,向来如此。
任何改革与新政,不杀人,不杀个人头滚滚,是休想成功的!
商君变法,拿了太子太傅和旧贵族开刀,杀的反对派全部变成新政的支持者,商鞅变法才能成功。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杀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六十一节 大朝仪(1)
九月的最后几天,刘彻正式下诏曰:皇后之尊,与朕同休,供奉天地,抵承宗庙,母仪天下。故有莘兴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盖有内德。朕即位以来,长秋宫阙,中宫旷位,此朕德薄也。幸有堂邑候午女秉淑媛之懿,体山河之仪,威严昭曜,德冠宫阙,群燎所咨,敛曰宜哉,卜于著龟,卦得承乾。其册陈氏女为皇后!
正式册立陈阿娇为皇后,迎娶入宫,入主淑芳殿。
整个立后程序只用了半天就搞定了。
而在之前,刘彻的皇帝老爹立后更快速——前脚登基,后脚就册立薄氏为后。
惠帝迎娶宣平皇后,也是如此。
说起来,汉室以来,还是刘彻立后,所花的时间和程序更多更复杂。
娶了陈阿娇以后,刘彻就将这小妻子养在淑房殿中,虽然也常常去看,但却没有在淑房殿过过夜。
陈阿娇还是太小了!
错非是马上就要面临一年一度的大朝仪,还要完成登基后的首次祭拜天地祖宗宗庙,刘彻真想再拖个几年。
但没有办法,很多事情有时候其实就逼着人去做,不得不做!
东宫似乎也明白,陈阿娇还太小,所以,在这个事情上倒也没给刘彻什么压力,就连馆陶都没有任何意见。
这让刘彻不免松了口气。
他最怕的就是,东宫跟馆陶逼他与陈阿娇同房。
那样的局面,实在太可怕了。
立后之后,紧随而来的,就是刘彻即位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仪。
元德二年的第一天。
刚刚三更天,未央宫的北阙之下,就已经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
所有九卿各衙门六百石以上的官僚排成了整齐的几个队列,各自在各衙门长官的带领下,安静的齐聚在一起。
仅仅是这些人,就已经多达数百。
但这些往日跺跺脚就能让黔首颤抖的官僚。此刻,却如同掉进大海的一滴水珠一般渺小,平凡。
未央宫前数以百计的巨大火盘,子时之后。就已经熊熊燃烧了起来,宫墙之上,数以千记的火把,更是已经燃烧了一整夜。
明亮的火光,将整个未央宫照的有如白昼。
一辆辆富丽堂皇。奢侈到极点的马车,从长安的四面八方,在卫士家臣仆役的簇拥下,驶来北阙。
一面又一面旗帜在马车的车顶高高飘扬。
一位位食邑千户,甚至万户的列侯,施施然从马车中走下来。
今天,汉室建立以来,所有依然还存在列侯勋贵,元老大臣,不论他们的封国在哪里。不论他们人在何处,都已经来到了长安,并将于今日朝觐天子。
有人无聊,暗暗数着那些往日尊贵无比的大人物的车驾。
然后他就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敕封越久的列侯,似乎越抱团。
像高祖功臣,几乎就是同时抵达。
平阳侯世家作为排头兵,第一个到场,然后就是丞相长平侯周亚夫,次为故丞相故安候申屠嘉,然后就是汝阴、广严、广平、清阳、北平、曲周等数十位列侯几乎是同时到场。
这充分说明了。高祖功臣们在今天已经团结在一起了。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而太宗之后的列侯勋臣,大部分都是外戚或者归义候,真正靠军功为列侯的。就少之又少了。
而这些人几乎都是三三两两,断断续续的陆续到达,与高祖功臣的后代们紧紧抱团在一起,有着天壤之分。
有心人想想,很快就释然了。
高祖功臣到了今天,除了北平侯张苍和故安候申屠嘉还在喘气外。余者早已传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第四代了。
这些贵人生于富贵之家,长于妇人之手,除却少数聊聊几人外,余者真是既不知喜,更不知悲。
除了斗鸡走狗玩女人外,就没有别的特长了。
他们若是还不紧紧抱住深的天子信任的丞相以及前丞相的大腿,那迟早要丢到封国和爵位!
这可不是什么杞人忧天!
高祖分封功臣一百余位,现在还保持封国与爵位的,只剩下了不到一半!
余者尽如大浪淘沙,被历代天子、丞相和廷尉给废为庶民甚至有些不知死活的卷进了各种谋反事件,连香火都断绝了。
除了留候和曲逆这样的有功社稷,能被历代天子记住的功臣,剩下的,一旦丢了自身爵位那就马上要变成路人甲乙丙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