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个世界有谁不爱权柄?
刘彻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建元新政是怎么完蛋的!
更何况,即使窦太后是真心实意。
但,有些事情并不在怎么做,而在怎么说。
刘彻恭敬的道:“皇祖母。这怎么行?朕还年少,难免有些地方把握不到位,若无皇祖母在旁指点匡正,朕若有什么行差踏错。岂非就将令社稷不安?还请皇祖母收回成命!”
窦太后果然只是试探,她顺驴下坡,道:“既然皇帝这么说,那哀家就再为皇帝出些力气罢!”
刘彻闻言,心里冷笑一声。嘴上却道:“诺!”
对付窦太后,这半年来,刘彻可谓是费劲了心机。
许多的事情,刘彻都没有特意去瞒着。
绝大多数时候,窦太后总是能见到所有的奏折。
但关键在于,当刘彻有什么不想让窦太后知道的事情的时候,他就将关于那事的所有消息全部封锁或者以春秋笔法带过。
窦太后哪里见过这种鱼目混珠的手段?
是以,她一直以为,刘彻这个天子对她相当孝顺和尊崇。
不止事无巨细皆向其汇报,更难得的是。即使她去甘泉宫避暑,未央宫也每日派出使者,运送奏折,向其汇报。
窦太后也曾起过疑心,于是,找来了南皮候窦彭祖以及魏其侯窦婴对证,结果发现,天子什么也没隐瞒……
于是,从此,窦太后就彻底的对刘彻放心了。
这才是未央宫与长乐宫至今关系和睦。没有闹出任何矛盾和对抗的关键——要知道,即使是先帝,也未必有当今天子这样的孝顺。
但窦太后怎知,过去半年。刘彻至少有七八件事情,没有让其知道。
当然,纵使有人要使坏,在窦太后面前打小报告,也是没用的!
与过去半年成千上万的事务相比,天子偶尔疏忽。没有就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请示东宫,也是在所难免的。
倒是打小报告的人,得小心自己的脑袋!
挑拨两宫,离间汉室血亲,一旦出现,就是要灭族的!
只是,接下来的时间,刘彻就要大刀阔斧的做一些改变了。
这些改变,有些窦太后未必会赞同。
刘彻想了想,还是得给窦太后找些事情做,让她无暇分心去关注朝政,省得跟这次一样,被人挑唆着想要插手朝政,甚至把他这个皇帝叫来东宫训斥!
你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愿意自己会被另外一个人随时叫过去一顿臭骂!
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祖母,也不行!
当然,刘彻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这些想法,在外人眼中,他这个天子,确实是个极为孝顺的天子,刘彻服侍窦太后和薄太后,几乎与太宗孝文皇帝当年服侍薄太后一般。
祖孙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只是刘彻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即将开始的对朝鲜的征服战争中去。
虽然,现在朝鲜因为濊人的背后一刀,不止实力受损,而且内讧也开始出现。
根据传回来的情报,到今天为止,已经有至少八个朝鲜内部的实力派或者半割据的部族首领向汉室表达了愿为‘内应’待夷灭卫满朝鲜,枭首首恶后,他们希望‘能循濊人例’。
这些家伙赌咒发誓:‘倘若获准,永永为汉藩属’‘世世代代,为汉忠臣’。
刘彻只是看了几眼,也没放在心上。
这个世界,便是夫妻,大难临头也是各自飞,何况朝鲜这样的政权?
其内部的带路党,现在看来,简直就已经是充斥内外了。
这些提议‘愿为汉内应’或者‘先锋’的朝鲜贵族之中,甚至有着不乏王险城中的实权人物。
其中甚至还有一个是现在的朝鲜王卫准的儿子……
倘若依次来看,这次朝鲜战争,与其说是战争,倒不如说是武装游行了。
但越是如此,刘彻越不敢大意。
历史上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导致失败的战争还少吗?
更何况,朝鲜这疙瘩,可是出奇迹的地方。
因此,刘彻命令已经出发前往齐国准备纠集远征舰队出征的徐悍和正在准备出发的义纵,要求两者务必戒骄戒躁,宁可慢一点,也不能给卫满朝鲜任何可趁之机!
刘彻深深的明白:那些带路党,既然能背叛自己的君主和国家,自然也能在汉军的不利的情况下,反戈一击,一如后世苻坚手下的那些二五仔们一样。
非吾族类,其心必异!
刘彻从来就不相信,会有什么异族,心甘情愿的被汉族统治。
他们臣服,只是因为汉族的强大。
只要汉族稍微露出些衰落的迹象或者汉人内部出现一些照顾或者迁就他们的声音和势力,这些人反噬起来,可是毫不犹豫的!
别说是异族了,就是同文同种,也未必就是自己人!
譬如卫满朝鲜政权,其整个统治阶级,根本就是完完全全的汉人!
可这些家伙叛离了刘氏也就罢了,跑出去建国也罢了。
但忘了祖宗,丢了信仰,被发左袵后,却成为了比匈奴还要疯狂的反汉政权。
无论穿越前,还是重生前,这样的人,刘彻都不曾少见。
后世的呆湾,前世小猪手下那帮数典忘祖,投降匈奴的汉人。
正是这些经历,让刘彻明白:血统就是渣渣,认同才是关键。
有礼仪之大,谓之华,有服章之美,是为夏。
中国自古就不论血统,只论文化认同。
是以,现在,忽然一大帮家伙哭着喊着想要当汉臣,做汉人的狗腿子。
刘彻却很清醒的知道。
这些家伙,是靠不住的!
正想着朝鲜的事情,思虑着该怎么处置这一大堆忽然就醒悟了自己是汉臣的骑墙派,带路党。
殿外,一个宦官走进来通秉:“启禀太皇太后、陛下,太仆袁公持太皇太后所赐玉符求见!”
“玉符?”刘彻心中一动:“袁盎竟还有这东西……”
刘彻就不由得深深的看了眼窦太后。
汉室对于宵禁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入夜以后,别说是宫廷了,就是想出入自己家所住的居民区,也是有困难的。
历史上李广就曾被一个小吏给堵在门口,不许进出,丢了好大的面子!
当然,李广找回面子的方法也很迅速:他被任命为将军后,二话不说,就点名要那个小吏随军,到了军队里以后,李广这位儒将,传说的好人,马上就下令以军法杀了那个小吏……
这个故事被太史公记载在史记的《李将军列传》中,成为了整个李广列传中,李广为数不多的污点。
也昭告了世人:太史公写的东西,个人主观意愿其实蛮大……
此刻,刘彻咋闻袁盎居然还有着窦太后赐下的玉符,心中自然颇为震惊。
像这种可以无需命令和诏书,即可自由通行宫廷的信物,按道理来说,刘彻这个皇帝应该知道,也必须知道。
可问题是,刘彻在今天之前,完全不知道,袁盎还持有这样一件特殊的通行信物。
有一就有二!
刘彻迅速的想到,应该还有更多的,他所不知道的这类特殊信物在外面。
这就意味着,倘若发生了什么事情,窦太后能立刻让她的亲信心腹以及羽翼与她马上取得联系。
“姜还是老的辣啊……”刘彻心中想着:“看来,朕应该关注一下这个事情,摸清楚,到底还有几个类似的信物在外了!”
怨不得刘彻这样小心翼翼。
实在是窦太后可是汉室历史上仅次于吕后的强势人物,连小猪都被她软禁过!
ps: 今天的爆发推迟到明天吧,我今天写的不怎么顺手,可能是懒惰的太久了,想提速真要准备一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四十八节 孤儿军
袁盎即来,刘彻于是就找了个借口,回自己的未央宫去了。
至于袁盎会与窦太后谈什么,刘彻倒是不怎么关心。
回到未央宫后,刘彻就把剧孟和义纵叫了过去。
“宫禁从今以后改一改,传朕的命令,各宫门卫尉,司马与巡查校尉身边,各置一监察校尉,监察校尉不归五官中郎将与中尉、卫尉管辖,命令少府在尚书侍郎之下增设一监察尚书,食禄八百石,让宁成去当这个监察尚书,监察尚书职责统管各监察校尉,由朕直辖,各监察校尉人选,自羽林、虎贲两卫中挑选,每三月轮换一批!”剧孟与义纵一到,刘彻就立刻下了命令。
“诺!”义纵与剧孟还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但见刘彻表情严肃,立即就应了下来。
羽林卫与虎贲卫,成立的目的,就是为天子保驾护航,排除障碍。
而且,南北两军在事实上,也确实是受天子垂直指挥的。
无论卫尉官还是五官中郎将、中尉,都是不受丞相、太尉指挥,直接听命于天子的。
刘彻却是坐下来,冷静了一会,摆摆手,道:“算了,方才朕说的话,两位爱卿就当没听过罢!”
虽然他确实有着一万种理由和方式把类似政委和监军的监察校尉安插到东西两宫的每一个宫禁卫队中,对长乐宫和未央宫实现完全掌握。
但,却极有可能激怒东宫。
而且,就目前来说,吃相也会太难看了些。
皇帝固然唯我独尊,但正是因为这样,刘彻才要仔细权衡每一个命令,尽可能的做到不因私人感情而冲动。
历史上小猪能任性,那是因为小猪把这天下看做他自己的玩物。
但刘彻不能任性,因为他知道,这个天下。不是他自己的玩物,而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无数个子民赖以为生的国家。
国在家前,一个好皇帝应该要化家为国。
义纵和剧孟。还是弄不明白,天子为何忽然又取消了命令。
但作为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