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书上的文字写的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更为真实。
像什么流血漂橹,伏尸百万。
你以为是艺术加工?
错了!
这是现实描写!
义纵就记得很清楚,当初马邑之战时,在武周塞前,折兰人的鲜血最终在大地上汇聚出了一条血河。
那是他永世难忘的记忆。
所以,这些小清新们有此反应,其实很正常。
不过……
义纵低头瞥了一眼小清新们,说道:“命令尔等一瞬之内回去工作,不然,本将当亲笔写退兵信!”
这就是勒令他们强制退出现役了。
这些人闻言,这才勉强打起精神,强忍内心的恶心感。
但,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场景,却肯定将让他们终生难忘。
“虽然说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尔等也当知晓,圣人做五兵,所为何事?”义纵望着他们道:“以备豺狼虎豹,以护卫桑梓,以止暴而已,故我辈武夫,以止戈为己任,而欲止戈,则海内不得不混一,皆奉天子,此春秋之所谓大一统,此先贤之所谓大同也!”
这也是现在汉家贵族和高级将领的共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武痴,都是战争狂。
而战争给人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毋庸置疑,是极为深重的。
尤其是,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和阶层,对这些压力的感受就越敏感。
而诸夏民族自古就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
即使是蛮荒时代,三王五帝之时,尚且有‘有苗故事’的传说。
舜帝修德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是以高层就想出了这个借口和理想。
我们作战,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更不是为了杀戮和征服。
我们是为了弭兵,为了和平而战。
只要世界大同,天下大一统,八荒之内,六合之间,皆为汉土。
这样,战争不就自动消失了?
这样,人民不就可以永享和平?
如此,岂不就可以止戈了?
便如战国七雄,年年征战不休,百姓劳苦不宁,而在现在,四海无兵革,黎庶得安宁。
这就是武人的贡献。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节 你要战!那便战!
将文职军官们训斥了一通,义纵将注意力重新放回战场。
他举起千里镜,望向匈奴的精锐,绝对的主力——胥纰骑。
此刻,这些可怕的匈奴骑兵,已经完成了绕袭的准备——他们在一刻钟内,就在战场左翼,绕出了一个长达二十里的斜面。
“确实不愧是匈奴的第一精锐,单于的爪牙啊……”义纵将他们与折兰骑兵稍微做了下对比,最终他知道,这是一支在作战能力上很可能超过折兰人的骑兵。
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比起当初的折兰人,可谓是先进了一个时代。
折兰人用的武器,主要是原始的青铜铤和青铜小刀。
他们的弓,也是草原上常见的短弓。
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马镫和马鞍,以至于在面对汉军时,只能被动挨打。
这些缺点,使得折兰人在汉军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但,现在的胥纰军就没有这些缺陷了。
“加强版的折兰骑兵吗?”义纵在心里想着:“若是歼灭了这支骑兵,匈奴的脊梁骨就要被彻底打断!”
汉军上次全歼折兰骑兵,结果就是,高阙之战,匈奴人望风而逃,许多关键地方几乎是一鼓而下。
而且,匈奴人再也不敢侵犯代北长城,只能绕远路,来这燕蓟一带。
若在此全歼了胥纰军,那岂非是可以在心理上,取得对匈奴的彻底优势?
千万不要小看心理优势带来的巨大战略优势。
想当年,巨鹿之战时,秦军威风凛凛,东方诸侯军队束手无策,只能抱头鼠窜。
即使是项羽率军来援,这些诸侯军队,在整场战役,都只是充当了一个人肉ob的作用。
那场战役诞生了无数个成语和典故。
其中,作壁上观,就是对这些诸侯军队的描写。
再向前数十年,秦国一统天下,多少军队在秦军面前是闻风而逃,不战而降的?
义纵很清楚,只要这一战全歼了这胥纰军。
那么未来,汉军在匈奴人面前,就将成为克星。
五千破三万,两千破十万,将不再是传说。
但,想要全歼这支骑兵,却也不能不付出代价。
“命令:胸甲开始具甲……”义纵挥手下令:“命令细柳营都尉准备迎敌!”
义纵现在麾下的总兵力,连同辅兵和隧营在内,总共约有两万三千人。
其中,南北两军四千人左右。
细柳营一万两千骑。
另外还有飞狐军留下的两个胸甲校尉部一千七百骑(满编两千)以及一个游骑校尉部一千余人。
除此之外,就全是辅兵了。
自然,这些辅兵算不得战力——除非危机之时,谁会让伙夫和马夫上战场呢?
而且,即使到了危机时刻,这些人顶不了用。
正规军都败下阵来了,上辅兵也是送死而已。
是以,义纵手里头现在的可用兵力,也就是在大约一万七千到一万九千之间。
现在,他在右翼已经投入了三千七百骑,在中央则投入了南北两军的几乎全部主力。
他手里头大约还有一万一千骑左右。
在这些战力里,有四千骑,他是不会动的。
这是汉军的预备队,为了预防万一的生力军。
更是担负着最终给与匈奴骑兵致命一击的尖刀。
而胸甲骑兵,暂时也不能动。
还没有到他们出场的时候。
换句话说,义纵现在能用的兵力,也就六千骑而已。
刚刚好,与匈奴胥纰军的兵力相当——可能要少个一千左右,但无所谓了。
因为,这支骑兵,是细柳营的老营!
几乎所有士兵,都有着五年甚至更多的从军经历。
军官层,几乎参与过从吴楚之乱到现在的所有战争。
可谓是真正的汉家精锐,久经沙场的铁军!
…………………………………………
当兰折野率领的胥纰骑兵,在战场上完成了绕行后,他勒住战马,观察战场的情况。
但,他怎么可能看的清楚整个战场?
这也是古典时代的所有军队指挥官要面临的问题。
战场太大了!
再牛逼的指挥官,即使是白起,孙武,也无法看到全局!
他们只能看到战场一角或者是战场表面的形势。
就如现在的这个汉匈战场来说。
从汉军左翼到汉军右翼,就足足有四十多里长,就算是义纵拿着千里镜,也很难看清楚所有地方。
至于兰折野,他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影影绰绰的景象。
这让他非常高兴。
此刻,在他眼里,匈奴军队的情况不小好,而是大好。
在中军,黑鸦骑冲过了汉军防御深入其纵深数百步,两军杀成一团,尸体磊出一个个尸山。
匈奴骑兵却在不断前进。
既然是在前进,那肯定是战时顺利!
至于在右翼,他虽然看的不是很分明。
但至少,看得到,汉匈骑兵混战成一团,汉军右翼的兵力几乎全部被调动了。
那还等什么呢?
兰折野一扬马鞭,意气风发的下令:“伟大的狼神在注视着他的子民!勇士们,神国的七十二族美女在等待你们!冲锋吧!杀戮吧!”
胥纰骑兵们,立刻就被刺激的双目发红,心生亢奋。
他们人人都知道,单于已经开出了前所未有的赏格,杀一个汉朝人,抵得上十个大夏人!
而斩得军官,更是直升贵族!
即使战死,也可以回归狼神的神国。
太美妙了!
“杀!”胥纰骑兵们狂吼起来,此刻,他们的眼中,只有杀戮!
…………………………
兰折野做梦也想不到,就在这个时候,在战场的正南方,虒奚一带的长城脚下。
匈奴单于军臣的使者,谦卑的拿着一支节杖,在汉军将士的怒目注视下,走到了设在一座山峦上的李广帅帐。
“匈奴使者拜见汉朝将军……”这使者双手拿着国书,敬拜李广:“奉吾主之命,特来与汉朝休兵弥合,解除误会!”
李广高卧帅位,微微笑了一声。
他记得很清楚,十八年前,他投军之时,匈奴人的嚣张气焰是何等高傲。
而如今,这匈奴单于却不得不遣使来跟他乞和。
对李广来说,匈奴人想乞和?
门都没有!
他还没杀够呢!
但……
考虑到义纵主力正在战场上与匈奴骑兵作战,为了给车骑将军争取时间,他勉为其难的站起身来,笑道:“贵国真的要休兵?”
不等对方回答,他就说道:“只是本将并无与贵国谈和的权力,不如这样?请等待本将向天子请示……在此期间,贵国与吾则沿战线停战……”
那匈奴使者顿时就日了狗了!
从此地到汉朝长安,哪怕是快马加鞭,至少也需要半个月!
一来一回就是一个月!
一个月后,黄花菜都凉了!
况且……
即使这汉朝将军不耍诈,到时候汉朝皇帝一句:吾不用也!
这一个月岂不是白等了?
若换了以前,这使者真想拂袖而去,再开战火。
但在现在,形势比人强!
汉朝人不仅仅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主动,更有一支精锐插入了匈奴的背后。
胥纰军、黑鸦骑、逼落骑,岌岌可危,匈奴的牲畜群也岌岌可危。
此刻,对匈奴来说,真真是危难之刻,存亡之秋。
一秒钟,都不能多等!
必须与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