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既是因为做这个事情,可以刷无数声望,更是一个可以巩固统治,团结各阶级的大杀器。
但礼仪这种事情……
由于宗周毁灭已经几百年了(平王东迁后,周王朝的影响就基本gg了),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古代的礼仪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也就尚书和诗经里有些记载。
但问题是,这种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朝堂上面,黄老派和法家吵成了一团,根本无法达成共识。
刘彻也不想再在这个事情上面浪费精力了。
干脆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让‘天下人’来决定!
反正,不管怎么搞,都不会影响其他事情。
而这个事情一提出来,诸子百家,就连一直有些懒洋洋的黄老派也一下子就精神起来了。
礼乐,这是中国政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理论上来说,没有其他任何事情,比礼乐重要性更高的了。
因为,礼乐就是等级,就是社会阶级的划分方式。
天子用什么礼,听什么音乐?诸侯王又用什么礼,听什么音乐?这是关系到上下秩序的大事!
所以,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法家虽然不在乎什么礼乐,但,世界如此,他们也不得不依从。
所以礼乐,在法家思想里也占有重要篇幅。
至于黄老派,那就更不用说了,礼乐制度,也是黄老派的核心要素之一。
就连墨家这个浓眉大眼的汉子,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他们也是礼乐制度的推崇者。
当然,推崇的方向不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在今时今日的汉室,诸子百家,在礼乐上的态度,是相同的——虽然很可能主张和诉求不同,但对其的重视是一定的!
所以,大家伙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精神抖索,摩拳擦掌,全都准备大干一场。
许多人都深深的觉得,这次天子召开石渠阁,真的可以说的上是诚意十足了!
连礼制都可以拿出来让天下人来讨论!
太完美了!
杂家的几个代表,更是激动难安!
杂家追求的,就是类似今天这样的场面——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天下人的天下,当然要由天下人来决定!
甚至就连朝臣们惊讶无比,在内心深处感觉,天子是不是玩大了?
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让世俗之人来插手?
唯有刘彻看着这个场面,有些哭笑不得。
但偏偏,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好这一口。
这也是中国特殊的人文和思想环境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
所谓乐由中出,礼自外作,大乐与天地和同,大礼与天地同节。
所以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也就是他这个骨子里是个穿越者的家伙,对此不敏感。
但其他所有人,却基本上都觉得,这是天下的头号大事,甚至比打匈奴还要重要!
不过,这样也好!
正好拿着这个事情,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两百四十一节 入吾瓮中(1)
制礼这种事情,自然,儒家是最积极的。
当下,楚诗派的巨头,现在儒家的精神领袖鲁申公就出列拜道:“老臣窃闻: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商鼎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今陛下欲尊养老,制其礼仪,不可不察也!”
这话倒是说的中规中矩。
既然是建立礼仪,当然要有相应的衣服制度和福利制度。
考虑到如今天下两千的受杖人和上千的三老,基本上全是退休致仕的高级官员和高级军官。
所以实际上,这养老礼也属于一种中国式的退休机制。
不然,官员致仕退休,却不能再享有权力和待遇。这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药丸啊!
所以,刘彻笑着点头说道:“申公所言甚是,其令有司依申公之议,制汉之养老服章!”
太常窦彭祖立刻就出列受命:“臣谨奉诏!”
这衣服的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其实,用什么颜色的衣服来作为国家赏赐和配备给地方三老以及受杖人,也是已经呼之欲出了——除了象征汉室的绛服外,还能是什么?
而申公旗开得胜,大大鼓舞了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斗志。
在申公之后,韩婴也立刻出列,拜道:“老臣窃闻之:古者王者养老,皆尊事三老,兄事五更,今汉室有三老而独无五更,臣愚以为大不妥也!”
三老与五更,曾经在遥远的古代,共同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三老,指的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名望之士,五更则是退休致仕的高级官员。
显然,三老的地位是高于五更的。
所以在汉室,这两者合一,共同组成了三老。
如今,韩婴却要将这两者再次分开。
这让刘彻心里面非常开心。
事实上,他提出养老礼,并且拿到这石渠阁上,就是想让儒家帮他把这个话说出来!
汉室的三老,威权太大了!
某些名望高的三老,甚至在地方上,地位是高于郡守和郡尉的。
郡守与郡尉在他们面前,就跟三岁小孩子一样,只能乖乖低头挨训!
甚至,即使刘彻这个皇帝,在他们面前,也得做个样子。
在过去数十年,三老群体,帮助刘氏,稳固了统治根基,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在现在,却已经有些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开始出现弊端了。
毋庸置疑,两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的萌芽,就是在汉三老群体之中迸发出来的。
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退休致仕的两千石甚至是九卿,在回到家乡后,所能拥有的莫大权柄。
他们上可以跟皇帝通信,不爽了就告御状。
下可以让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服从和崇拜——家乡出了个九卿,这是莫大的荣誉!特别是年轻人,肯定极为崇拜对方。
现在,汉室的陵寝制度依然存在,而且因为汉室立国至今也不过五十几年,这弊端还看不到。
但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就肯定能看到了。
虽然说,如今随着技术和社会发展,门阀制度,在理论上,已经被消灭在萌芽之中——原因很简单,知识和权力,不再是被某一小撮人所把持,只要你愿意,并且有能力,那就不需要其他人的提携和栽培,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成为学霸,走上人生巅峰。
但,地方抱团现象也肯定会非常明显。
刘彻可不希望在未来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一个个特殊利益集团所把持。
要避免这一点,就得对三老制度下手。
但皇帝是不可能对三老制度下手的。
因为,汉室的最高国策,就是以孝治天下。孝是高于德和忠以及义的最高道德标准。汉人认为,一个人倘若连孝道都做不到,那也就不要指望他能做好其他事情了。
推崇孝道,就肯定要崇老,尊老。
而崇老尊老的天子不可能对三老制度下手。
这成了一个死结。
直到某天,刘彻从故纸堆里翻出了五更制度,顿时惊为天人,心动不已。
五更虽然依然特权阶级,但待遇比之三老,自然是下降了一个等级了。
天子尊事三老,兄事五更,这一句话,就足以地方上的那些退休官员们的权力,缺失一个最重要的拼盘。
也意味着他们,几乎不可能再举着几杖,跑到县令甚至郡守的官衙里,去找县令和郡守要一个说法了。
所以,刘彻一直就在蠢蠢欲动的想要找个机会,将五更制度复活。
但,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到任何一个可以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说出这个话的借口。
因为,刘彻很清楚,将三老划分为三老与五更。
这其实就是在砍福利。
砍福利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情。
作为一个明智的皇帝,他当然不会将下面人的怨恨和怨怼,揽到自己身上来了!
一个好皇帝,永不背锅!
于是这事情就尴尬了。
直到石渠阁之会的构想开始萌芽,他才发现,这石渠阁是最好的机会。
因为崇古的儒家肯定会想捡起三老五更制度。
这是儒家的天性!
就跟萝莉控看到loli,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做出一些猥琐的怪蜀黍举动一样,不可能避免的事情。
而事实也证明了刘彻的选择!
韩婴果然跳出来,提出了五更制度。
太完美了!
刘彻几乎就是迫不及待的说道:“明尊三老、五更,圣王之道,朕岂敢不从?其令有司从韩子之议,定三老五更之制!”
他更是进一步的指出这个事情的迫切性:“《易》陈负乘,《诗》刺彼己,永念惭咎,无忘厥心!有司当明朕崇老、尊老之心!”
这就是要将这个事情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了。
顿时,太常窦彭祖就跟吃苍蝇一样难受,苦着脸,无可奈何的出列拜道:“臣敢不奉诏?”
但他的心里,却都快哭出来了。
将退休致仕的贵族官员从三老群体剥离出来。
这肯定是得罪人的事情。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三老与五更之间的待遇是相同的。
但在实际上,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三老,天子要尊事,甚至要当父亲看!
而五更,只是一个年长的哥哥而已。
仅仅是这个差别,就已经是鸿沟!
更何况,三老的特权比五更的特权,实际上更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节 入吾瓮中(2)
窦彭祖苦着脸,但韩婴和其他学者,却几乎都是兴高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