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时间尚短,跟随赵林进入柏人的骑兵不过数十骑,一见城门吊起所有的人立马便发觉这一异状。
“柏人有变”这是所有人脑子之中,当即涌现出的一个词语。
还没等他们有所行动,只见柏人主干道周边的小巷之中,立马冲出了成百上千的秦军将士。挥舞着长剑向赵林一行人冲来。
要说这些赵军骑兵,基本上都是李牧亲自带出来的老兵,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也绝对不是软骨头。
虽然敌我相差悬殊,然而这些人还是当即便聚到一起,马头向外围成一个小圆圈,意欲同秦军决一死战。
然而将士们有战意,不怕牺牲。但是被围在中间的赵林可没有这个觉悟。
一见秦军从四面八方涌来,赵林当即便明白过来,柏人城已然易主。自己进城之前见到的景象,多半是秦军故意布置的假象,目的就是引诱自己进城,好来个瓮中抓鳖。
看着几十名赵军骑兵摆出来战斗的姿态,像是打算同秦兵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赵林当即被吓得不轻,若是一旦打起来有了伤亡,秦军绝对会顺手将自己的脑袋割下来当做军功。
“住手,所有人下马放下兵器,立即投降。”
喊出这话的自然是赵林,立即投降当做俘虏,可以说是能够救得自己性命的唯一方式。
自己身为赵国宗室,身份尊崇,哪怕当了俘虏,想必也不会被诛杀,万一秦王想展示自己的宽容大气,战后说不准自己还会被赦免。
对于投降,赵林是根本没有一点的心理障碍。
虽然进城的几十名赵军想要死战,然而自己的最高统帅赵林却下达了投降的命令。这仗自然是打不起来了。
此时此刻,城外的赵军摸不清柏人城内的情况也不敢贸然性行动,而是立即后撤到二百步开外,等待步军到来后再做打算。
赵林投降后,立即便被押送往了子婴处所。
押送的途中,赵林已经从押解人员口中打探到了子婴的身份,一见子婴赵林当即便扑通一声双膝着地,两手拱合,急促的向子婴叩首数次,行一顿首大礼。
赵林的举动把子婴吓了一大跳,要知道顿首之礼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重的礼节,赵林此举已经完全将自己至于一种下级拜见上级的身份之下。
“饶阳君殿下,小人赵林,愿归附秦国,从此鞍前马后但凭驱使,公子说往东小人绝对不会往西。”
赵林对子婴的称呼仍然为赵国所封赐的饶阳君封号,子婴归秦之后便没有再提起过,秦军诸将也是一般称之为公子。
赵林的归降虽然没有出乎子婴预料,然而这人归降的如此迅速、如此彻底、如此无耻依然有些超出自婴所料想。
赵林转变的彻底让子婴,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在赵林眼中,子婴默不言语,一定是在思考自己的价值。当即继续言道,“小人愿亲往城外招降所部赵军。”
虽然以神州卫的战力,同等兵员的情况之下,子婴有着足够的信心可以战而胜之。然而如果能够兵不血刃的招降城外赵军,避免神州铁卫不必要的损伤,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如若你能招降城外赵军,我可亲自向王翦将军求情保你性命!”子婴说道。
“城外赵军皆吾部属,招降易耳!”
听完赵林的话,子婴环顾了下四周将领。
赵林新降,子婴自然不会放其自己前去招降赵军,这便需要秦军方面派人一同前往。
所选之人,自然是重中之重,不但要武艺高强,以便情况有变之时随时能够制住赵林。还得有一定的随机应变的处置能力,必要时能安抚住赵军,这就需要此人在秦军之中有一定的地位。
还没等子婴下定主意,彭越便便站了出来。
“公子,彭越愿随之前往赵军劝降,还请公子恩准!”
彭越加入神州卫以来,虽然子婴对其信赖有加,动不动就各种封赏,有些难得的美食也会想着派人送给彭越的母亲一份,让老人家尝尝鲜。
然而越是这样,越是让彭越感到十分的羞愧。
因为至今为止,彭越同他率领的神州铁卫,还没有在正面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干过一场,也可以说他彭越至今为止寸功未立。
眼瞅着司马尚的骑兵已经屡立战功,彭越可以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此情形实在是有愧子婴的信任。
故而一听到子婴的话,当即便想到这是一个报答子婴的机会,便请命而出。
虽然彭越不论是身份还是武力都可以说是这次劝降的最佳人选,然而子婴所想的确是此行万一有什么意外,折损了彭越这名汉初三大名将,那可真是损失大了。
不过看彭越态度坚决,子婴也不好说些什么,只得同意了彭越的请命。
“此行诸事彭将军可自作决断!”彭越临行前子婴说道。
“越必不负公子重托!”
第74章 最后的军魂
彭越的行程可以说是有惊无险的顺利完成。
剩余的五千赵军,在知晓主力尽丧,柏人已然易主之后,也已经明白此战赵军已经输了。再加上此次出征的统兵大将赵林亲自出来命令他们投降,没有多大阻碍的放下兵器投降了秦军。
然而此时在另一处的战场,战斗却进行的惨烈无比。
赵军被数倍于己的秦军所围,却只是各自为战,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恐怕只有“屠杀”二字,配得上如今的情景。
一排排的赵军仿佛就像稻草一样被收割,有的怀着满腔的血性迎着秦军冲上前方,立马便会被数只战戟屠戮,没有统一的命令,如此情境之下更多的赵军选择后退,退到别人的后面去。更是让挤做一团的赵军更加的难以动弹。
然而,此时却有一支赵军驰援而来。
一马当先的正是赵军老将李情。
赵林逃亡之时,被李情所阻。便命李情率一卒人马前去救援被围赵军。
赵林以为,李情绝对不会照令行事。带着区区百人去就救援,那不是救援那是送死。
然而赵林想错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如此的贪生怕死。
李情接命之后,便明白过来,想要赵林回心转意,救援赵军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然而被困的赵军却都是他李情的袍泽,是他的后辈,是他的兄弟。
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秦军所杀戮,李情实在难以接受。
而且李情此时已经完全对赵林和赵葱失去信心,哪怕跟着逃回去,也不过是苟延残喘数日,这五千人马绝对是守不住柏人城的。
到时候还是要死,还不如现在轰轰烈烈的同袍泽死在一起。
至少自己问心无愧!
李情可以说是赵军之中的老将,但论年龄甚至比司马尚还要年长。他自己的亲卫恰好一卒(100人),这些都是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兵。
虽然时光不再,但他们的血液依然是火热的。
老将李情便率领自己的这一帮老伙计,奔赴了救援的路上。
临近战场,这支一百人的小队便被游弋在战场周边的秦国骑兵发现。
虽然是老卒,然而持戟而来的坚毅丝毫不弱于年轻的将士。
当即便召集了数倍的人马阻拦其接近战场。
“有我无敌!冲……”
老将军李情大喝着,拔出长剑。当即便率领着这一百老卒向着数倍于己的秦军骑兵发起了冲锋。
虽然只有区区百人,然而此时此刻在老将军李情的率领下,恍惚间却有了一种勇往无前,可击穿万物的气势。
一百名老兵竭嘶底里的高喊着,用尽自己全身的气力冲向了秦军。
“冲!”这一次是秦军骑兵将领的命令。
一个照面,赵军老卒加上老将军在内,便只剩下了十余人。其余的人都已经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有我无敌!冲……”
高喝的依然是老将李情,赵军仅剩的十余名再次冲向了秦军部队,两只相差悬殊的队伍再次碰撞在了一起。
这一次,活下来的仅仅只剩下了老将军一人。
“有我无敌!冲……”
老将军将长剑高举,再一次转身冲向了秦军。
“起剑,冲!”随着这支秦军将领的命令,数百名秦军骑兵纷纷举起了手中的长剑,数百人向着最后的一名赵军——老将军李情发起了冲锋。
对于一名真正的将军,此时此刻恐怕也唯此举,配得上老将军的谢幕。
第75章 邯郸城破
此一战,赵军除了极少一部分投降之外,赵国北境五万人马绝大部分都化作了尘埃。
柏人一破,拔掉了通往邯郸路上最后一颗钉子,邯郸以北赵国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大规模的抵抗力量。
王翦同子婴率领部署,马不停蹄的日夜赶往邯郸城。
北路军马被全灭的消息传回,本已在苦苦支撑的南部长城防线,顿时一溃而散。大将颜聚不知去向,南部赵军死的死伤的伤,在秦军的追击之下逃回邯郸城的只有十之一二。
秦王政七年的冬季,秦国南北两路人马在邯郸城下会师,将整个邯郸城团团围住。
赵国整合了逃回来的残兵,将城内所有贵族的私军家仆等成年男子全部集中到一起拼凑了五万人马方才守住了邯郸城。
战国时期的冬季极为寒冷,而此时又没有棉花等保暖之物,故而北方极少有战争会选在冬季。
然而此次秦国大军哪怕在严寒的冬季依然没有退却,仍然死死的围困着邯郸。
虽然邯郸城不是第一次被围,然而确实第一次如此的无助。之前不论是齐国的围魏救赵还是信陵君窃符救赵,总会有另外的强国出于各种考虑出手相助。
而且前几次赵国底蕴仍在,至不济如果放弃北部防线,还有北境据守的十万大军可用。
可是如今纵观天下除了国力未损的齐国,已经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能力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