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谗言就是郭开本人所进,故而此事他记之甚详。
第62章 计定
“李牧久在边军,军中将士与其极为亲密,现如今李牧已有反心,贸然行事解除其兵权很容易引发兵变。
如今战时沟通不便,邯郸之事李牧当尚不知晓。昨日赵嘉逃离之时,李牧家眷并未跟随,可见李牧此人已经早已不将王上看在眼中,甚至连公子嘉都认为李牧领兵在外,王上不敢轻易动他的家眷。
不若假意勉励奖赏于他,令其以为王上不再追究其兵败之责,先安稳住李牧,也让他觉得现如今赵国根本离不了他,绝对不会对他不利。
麻痹李牧,避免他狗急跳墙,直接投奔公子嘉。
然后择一忠贞勇猛之将,同数名壮士前往传命。李牧接受王命之时必然是其警惕最低之时,身边也不会有其将士,此时可趁其不备一拥而上,将其拿下。
李牧虽然勇武,然而双拳必难敌四手,如此必能一举成功。”
郭开缓缓说道。“只要李牧受擒,军中自然无恙。”
在郭开的计策中,已经完全将李牧当做一个乱臣贼子来看了,一切的计划都是围绕李牧已经有了反叛之心来设计的。
现如今,赵国已经可以说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不但朝中无将,而且兵员也已所剩无几。
李牧可以说是秦灭赵途中最后一道阻拦,只要李牧一去,赵国恐怕撑不了多久。就连后世被尊之为军神的李牧,现如今的形势也颇有些无力之感,只不过是在强撑罢了。
如若不是李牧感念先王的恩惠,竭尽全力东征西讨死死扶住了赵国摇摇欲坠的江山,如今的赵国存不存在还不好说。
“郭假相之计,甚和孤之心意。如此一来李牧安能成事!”
赵王迁,显然对郭开的计策极为满意。
在他看来,这才是一心为国的耿直之臣,将事情的前前后后考虑的一清二楚,完完全全的为自己着想。
“李牧此人大逆不道,臣请查封李牧同赵嘉两人府邸,收其财货充公,以警天下。”郭开紧接着说道。
李牧公子嘉定罪,公子嘉阖府上下已然逃脱,然而李牧老小仍然居于邯郸城中。李牧同公子嘉并非一党,故而公子嘉逃亡之时没有带上李牧的亲眷。
本是李牧同公子嘉没有牵连的证据,在郭开口中,则直接将此事此定义为,李牧拥兵自重的表现之一,正是因为看不起你赵王,认为你赵迁不敢动我的家人,这才敢留在邯郸。
因为李牧的牵连,虽然一时间赵王未曾想起,然而日后其家人必然难逃厄运。这事情本不关郭开,然而徐成的传话之中,子婴要求必须要保住李牧家眷。
故而郭开直接提前开口,请缨查抄李牧同公子嘉的府邸,以方便行事。
同时,也可以趁机依照徐成提供的策略,在两人的府邸之中放上点劲弓强弩、兵器铠甲之类的“违禁物品”将二人谋逆之事进一步坐实。
“郭相所议甚是,就劳烦郭相跑一趟吧!”
“郭开谨遵王命,不知李牧家眷如何处置?”郭开小心问道。
“如此乱臣贼子亲属,直接杀了也就是了。”赵王迁甚至连想都没想,随意答道,在他看来几个家眷的生死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的必要。
郭开一听,顿时长出了一口气,就地格杀那就好办了。到时候随便从死牢里找几个体型相仿的犯人,把脸弄花也就是了。万一要是赵王突然兴起,想要看看李牧的家眷长什么样,那他郭开恐怕也很难保下他们。
“诺!臣这就去办。”郭开说完便退了下去。
派谁去柏人城拿下李牧,并统帅军队,对赵王迁而言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毕竟这关系到了他的江山是否稳固。
连被他倚为国之柱石的李牧都反叛了,这次的人选必须慎之又慎,绝对不能出问题。
在他看来最为忠心耿耿,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自然是假相国郭开了。若不是自己母子还需要借助相国春平君之威望稳固朝堂,自己早将郭开提到相国之位了。
然而郭开是文臣,派去擒拿李牧显然不合适。
思来想去,赵王迁把目光放在了同属赵国宗室的赵葱身上。
赵葱此人乃是赵国宗室之中有数的几名有统军经验的将领之一,在如今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赵王迁觉得可能只有同为赵氏宗亲的赵葱去统兵更值得自己信赖。
而且赵葱此人在宜安之战时曾与李牧共事,对李牧也算得上了解。
连被自己视为国之柱石的李牧都谋反了,其他的人赵王现在根本都不相信。
当即便派人将赵葱宣进宫来,吩咐替换李牧统军,及如何将其拿下的细节。
两人商议了小半天,基本上是赵王迁“剽窃”郭开的计策单方面的面授机宜。
要说这个赵葱如果找个人和他类比的话和他的前辈赵括极为相似。自幼熟读兵书自以为有经天纬地之才。然而他比赵括幸运的是,他的初次领兵并非独领一军,而是做李牧的副将,虽然作战之时他按照自己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提出了很多想法,然而都没有被采用。
战后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而他赵葱仅仅是混了点资历罢了,在他看来李牧的胜利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换成他赵葱一样可以,说不定会做得更好。
故而一听到赵王的命令,赵葱可以说是欣喜若狂。此次不但实现了自己独领一军的梦想,而且可以除掉一直挡住自己一展才华的李牧。
在吹捧了一番赵王之计策后,当下便向赵王立下豪言壮语:“十日之内必破北路秦军,月内解邯郸之围。”
就连赵王迁在赵葱的自信之下仿佛也有些飘飘然起来,甚至有些后悔未能早些重用如此良才猛将。
当晚等不及要“一展才华”的赵葱便带着赵王的统兵虎符和王令,点齐一队兵士北上而去。
与此同时,郭开也没闲着。
从王宫一出来,便着人喊来徐成,同他一起率人查抄李牧同公子嘉的府邸。
郭开亲自去查抄自然是在两人府中搜出大量事先郭开准备好的沟通铁据和违禁兵刃。
至于李牧的家眷,则在偷梁换柱之后被秘密安置在郭开府中。
第63章 擒拿李牧
退守柏人,对李牧而言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无奈之举,先前一战本来极有希望一举诛杀王翦,结束这这场战争。
然而因为子婴的突然出现,打乱了李牧的谋划,导致赵军损兵折将。在丧失了骑兵的机动性之后,剩下的这点步卒在野外一旦遭遇秦军,绝对是有死无生。
故而,对于李牧而言,死守柏人城是最后、最好、也是最无奈的选择。
然而死守最大的问题便是,赵国的国力还能撑多久。
先前秦赵长平之战时,为何赵国朝堂执意要撤换掉死守不出的廉颇,秦国的反间计是其中一个方面,最为主要的因素是,旷日持久的战争赵国的国力已经支撑不起,几十万大军在前线耗着,后方仅剩一些老弱妇孺从事生产,如果继续相持下去说不得赵国甚至连粮草都有可能供应不及。
当年赵国强盛之时尚且如此,更何况赵国现如今国土日小,去年又经历了罕见的大旱。
李牧最大的担心并不是,自己能不能守住柏人城,而是邯郸对自己的避战行为究竟还能忍多久。以赵国如今的的积攒在李牧看来时间一长,朝中短见之士必然会请求赵王命自己与秦军决战。
如若不听从,拒不交出军权。难免落得和廉颇一样的下场。
赵国朝堂的变故李牧尚不知晓,在李牧看来,最为严重的情况便是,削掉自己的军权,更换统军大将。只要自己坚持不与秦军决战,这几乎是必然发生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只希望这一天不要来的太早,后来之将能够看清大势,不要贸然出动,静待时机!”柏人城墙上环顾着残破的赵国大地,李牧感慨道。
正在感慨之际,有打南方一道烟尘向着柏人的方向而来,南方来人必然是邯郸来使!
“难道刚几天朝中便耐不住了吗。”李牧心道。
按常理,第一次应该仅仅只是催促,应该还能应付的过去。
当下便令军士摆好案台,清扫军帐,准备迎接王命的一应事务。
待到一行人来到柏人城,李牧一看是赵葱领队,便觉得有些不对劲。
如果仅仅是传达王命,随便派一御使甚至宦官都可以,但是都没有来,反而是身为统军将领的赵葱带着一帮军士前来。
即便这样,李牧也没有多心,无论如何他也没有想到,仅仅几天的时间里邯郸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故。
更想不到,他拼命保住的赵国统治者,已经想要将他置之死地。
“赵葱此人,现在虽然不通战事,但是好好磨砺一番,也是中规之将。”这便是李牧现在的想法,必然是赵葱又跑来要当自己的副将,混军功资历了,国家正处用人之际,这次一定要好好教诲于他。
赵葱的准备,完全是多余了。
李牧从一开始根本没有反叛的想法,不尊王命没有邯郸的补给,一支孤魂野鬼似的军队绝对撑不了多久。没有好的时机自己肯定不会率军出去送死。
以后如果邯郸执意换将,那么也只能交出兵权了。
“武安君劳苦功高,此番失利不在君,而在秦军狡诈。王上命我此番前来,专程嘱咐我等告诉将军,一时成败莫要放在心上。
王上对武安君可是信任有加,就连我一个外人都感到嫉妒啊。”二人见面,赵葱先是按之前的计划假意奉承了李牧几句。
赵国的情况撑不了多久,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如果绝口不提出战一是,李牧肯定会起疑心。故而赵葱继续说道“国都军需已然不多,此次前来王上命吾询问下将军,几时可出兵驱逐秦军,复我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