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刘邦这无赖实在是属于滚刀肉的,油盐不进不说而且抗击打能力极强,只要打不死肯定会春风吹又生,而且从谏如流只要是好的建议肯定会听从。
思来想去子婴还是计划先想办法把刘邦这个危险分子弄死比较妥当。
来到武关之后,子婴立即派人去往南阳郡探查了下战事的进展情况。
不得不说,因为子婴离开南阳之时为了守住南阳郡所留下的五万秦军给刘邦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历史上原本刘邦准备绕过宛城(南阳郡城)直接攻打武关,然而在张良的建议下,为了后路的安全集中全力攻打宛城,南阳郡守吕齮在刘邦的强攻之下直接带领着南阳郡投降了刘邦。
如今和历史上一样,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正在猛攻宛城,然而因为城中有着子婴留下的五万南越秦军的缘故,吕齮无论如何是不敢随意投降刘邦。
而且因为如今宛城防守力量强大,刘邦在宛城已经抢攻了数日没有丝毫的进展。
而子婴的计划便是引诱刘邦按照他原先的想法绕过宛城,直攻进攻武关。
有“秦关百二(以二敌百)”之称的武关,在大军的防守下,刘邦恐怕就是人数再多几倍也难以攻破,而且武关之前的山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最窄处如吊桥岭甚至“上山一道,不容并骑”。
在如此窄的山路上,前面被武关挡住后面再有追兵在狭窄处一堵,那酸爽……
宛城城外,一连数日的强攻令刘邦所属损失惨重,然而宛城却依然固若金汤,按这个程度下去若是城内粮草充足,撑上一年半载的不是难事。
虽然攻下宛城可能会耽搁进入关中的时间,然而与后路被抄相比,张良还是极力劝诫刘邦先下宛城,再攻武关。
毕竟宛城力量越强,被抄后路的话后果就越严重。
然而就在此时,一条来自关中的情报准确说是盟书,由两名穿着普通百姓衣物的秦军士卒由关中带来。
众所周知因为关中地理特性,关中地区相较中原地区相对封闭,与外界的沟通渠道基本上就是通过武关、函谷关、萧关、大散关这“秦之四塞”来进行。
舍此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山高林密的山岭,常人根本难以通行。
所以说如今关中是何形式,不管是刘邦还是项羽都是一无所知。
而这两人便自称是从这荒无人烟的山岭中穿越过来的,出发时尚是一队十人,然而其余的人要不葬身在了山中猛兽之口,要不已经坠落悬崖摔了个粉身碎骨。
而这份盟书的来源赫然是秦庭的掌权者——赵高。
第490章 兵出武关
“子婴兵锋太甚,长久下去恐怕不是子婴那小子的对手,吾欲舍宛城,轻骑简从强攻武关入关中,与赵高合攻子婴,不知司徒以为何者?”刘邦看完了这份盟书,将之再次递给了一旁的张良。
张良的此时的身份尚是韩国司徒,故而刘邦以其官位称之。
张良接过盟书,再次从头到尾查看了一番,眉头皱的仿若树皮一般,虽然刘邦的想法可以说是兵行险招,然而一旦成功确实可以当先进入关中。
而若是在宛城耽搁一些时间,让子婴将赵高平灭,等秦军大军出关自己和刘邦就只有弃城而逃一途了。
赵高在盟书中写到,他已经暗中除掉大秦二世皇帝,反了秦国,自立为赵王。
如今秦王子婴已经攻破武关,正在攻打咸阳城,虽然子婴兵强马壮,然而咸阳他赵高经营多年,再加上咸阳城高墙厚两军在咸阳已成胶着之态势。
赵高所以送来这份盟书的原因则是,他自踱自己恐怕不是子婴的对手,咸阳城再坚固孤立无援的他也终有城破的一天。
所以赵高希望能够和刘邦结成同盟,前后夹击攻破子婴军,然而后平分关中,互相王之。
在盟书中赵高还提到,子婴为了尽快攻破咸阳,已经将能够抽调的力量全部抽到了咸阳城下。
若真是如此,如今武关的防守力量定然极为空虚,这就给奇袭武关创造了可能。
进极有可能立不世之功,不进只能等关中争夺出结果后狼狈而逃,刘邦此刻已经不淡定了。
“沛公,可否再给良三日的时间,三日之后良绝不阻挠沛公西进。”张良看了又看,虽然在推理上他也感觉刘邦的决断是对的,然而却总是感觉有些不妥,所以向着刘邦要求再等上三天。
“先生开口,再等三天何妨。”刘邦大气回道。
“谢沛公。”
……
武关之外,大部分区域被密密麻麻的林木所覆盖,此时在临近武关的一个小山坡上,一个打扮成樵夫模样的人,依靠着林叶的遮挡目不转睛的盯着武关城头。
过了一会武关换防,他脑海中默默的记到:“两个时辰一换防,每段城墙十人。”
这个时间段和人数他已经观察了一整天的时间,绝对错不了。
提起身边的一小捆柴禾,这人便准备沿着山路向来路回去。
他在下邳时便已经跟随张良,耳濡目染下虽然不能独胆一面,然而行事比之一些大头兵周密多了。
若是一个普通的斥候来探查绝对不会想到弄上一捆柴禾背着,然而他却是一路上背着柴禾走过来的,既然装作樵夫那就要装的像一点。
干什么事都小心谨慎,这也是张良派他来探查的原因之一。
在山林中走了不多会,突然间他发现前方的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此时两人已经相距极近,自己能发现对方,对方肯定也已经发现了自己。
大大方方的背着柴禾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绕过一颗粗壮的树木,眼前赫然也是一名背着柴禾的樵夫。
一看对方也背着柴禾,他心中立时断定了,这肯定是一个真正的樵夫。
自己可是跟着先生数年耳濡目染下才有这份聪明,寻常的斥候脑袋怎么会有自己这么灵光。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立即满脸热情的凑了上去。
“吾外出打柴不甚迷失路途,不知此在何方?”
“这里是析县,不过已经在析县的最西边了,过了前面那个关便进了关中了。”那突然出现的樵夫显然一愣,然后继续说道:“你是哪个庄子的,俺怎么不认识你。”
“我家此处向东还要四五个山头,我是在山里迷了路才到的这里。”那张良的门客回道:“原来这就是武关啊,真是高大坚固,你看关上面来回巡守的兵丁,我要是能参加那就好了。”
然而那突然出现的樵夫确实对他的话颇有些不屑的说道:“你是迷路晚了,若是前几天走丢,关上那才叫壮观,现在关上的兵丁顶多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
“如此那实在是太可惜了。”本能的,这门客感觉自己好像发现了重要的情报。
“多谢大兄指路,归家心切,吾先行一步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禀报张良这个大消息。
“告辞!”
“告辞!”
两人不知道的是,武关之外数十里内都没有村落,又怎么可能有樵夫。
……
宛城,刘邦军。
“沛公,我军宜速速西进,一旦在宛城耽搁太久,让子婴平定了关中的话,那关中就再也不可能轻易攻破了。”说话的是刘邦此时另一个重要的谋士郦食其。
要说这郦食其的嘴可是开过光的,一投奔刘邦便把陈留说降了,在原本的历史上甚至单凭一张嘴就说降了齐国七十余座城。
子婴记忆中的历史上,刘邦想要绕开宛城无非是想要和项羽争夺最先进入关中的地位,然而此刻却有了更多的理由,不能让子婴在关中稳住脚。
子婴可不是二世皇帝和赵高这等人能够相比的。
刘邦为难的看了一眼张良,要知道张良一直极力反对绕过宛城的方案,而张良也是他极力想要争取的助力。
就在此时,突然间营帐外面传来了一阵喧嚣之声,隐隐约约能够听到是想要见张良。
闻音,帐中的诸将都不由的皱了皱眉头,张良的这个属下实在是太不守规矩了。
“司徒之属想必有急事相告,何不将之请进,看看是何等大事可扰沛公之军议。”郦食其笑着说道。
听声音张良已经知道了是谁在外面喧哗,正是自己派去武关查看的那个门客,不过他一向稳重,这一次既然如此焦急恐怕时真的探听到了重要的情报。
看着张良默默的点了点头,刘邦对外吩咐道,将喧哗之人带进来。
“你因何喧嚣,但说便是。”这人一进来,郦食其便首先冲着他说道:“要知道若是无事而扰乱军议,可是大罪!”
“既然广野君如此好奇,你探查到了什么,但说便是。”张良紧随其后冲着他的门客吩咐到。
“吾奉司徒之命前去武关探查,武关现两个时辰一换防,每防十人,不足之前三分之一。”
“你所说可属实?”这门客刚说完,刘邦一拍桌案便站了起来。
若是这门客所探查到的情报属实,那么武关定然是如赵高盟书中所说的那样如今正是外强中干的时候,强行攻破的希望十分大。
“吾所言均为亲眼所见,绝无半句虚假。”那门客信誓旦旦的回道。
“哈哈哈哈……苍天助我!”刘邦大笑道:“速速送这位壮士回去休息,赏百金。”
说完刘邦把视线转向了张良的方向,这门客是张良派出的,如此一来张良应该不会再反对出兵了。
看到刘邦把目光看向了自己,张良只得起身说道:“良附出兵武关之议。”
第491章 张良跑路
宛城距离武关已是极近,急行军的话两天便可抵达。
当天夜里,刘邦军便舍弃了大部分辎重,每名军卒仅仅随身携带着五天的口粮,趁着夜色向着武关进发了。
在刘邦看来,两天赶到武关,三天的时间攻破一个外强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