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郭相国当说无妨”说话的是假相国郭开,之前一直保持沉默的他,看到赵王的目光后,当即明白过来王上的想法,揣摩上意可是他的强项。
而赵王对他也是无比的信任,甚而言之有一些野史记载,郭开对赵王的谄媚已经到了可以说是恶心的地步。有言之,赵悼襄王患有痔疮,每当发作之时痛痛难忍,郭开甚至****赵王的后门,为其止痛。
“臣认为,司马尚将军为最优之选,饶阳君久居司马将军府中,互相极为熟稔,司马将军前往领军,饶阳君必全力仰之。且司马将军久与秦征战,一心为国中正秉直,可堪信任。”郭开直言道。
丝毫没有顾忌司马尚的想法,直接就提到了司马尚和秦军对战多次,想必死在他手里的秦军不在少数,基本上没有叛国的可能。
这一句话也直接说道了赵王的心坎里,虽然自己看司马尚很讨厌,但那也是出于司马尚对自己的一些想法常常唱反调。但是对于司马尚的忠心,赵王是没有丝毫怀疑的。
只不过,赵王想不到的确是,他极为信任的司马尚因为盖聂的命令已经不准备继续为他卖命了。
郭开说完,李牧眉心微微一皱,司马尚是他多年的副将,两人配合默契,让自己的老部将去往饶阳他打心里是反对的。但是一开始的提议是他提出来了,想想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郭开的提议可以说正中司马上尚下怀,盖聂做出了墨门不再协助六国反抗秦国之后,司马尚一直在找机会离开赵国权力中心。
这件事可以说是个非常好的契机,既远离了朝堂,又可以和日后的巨子相处在一起,只是这样一来,唯一对不起的便是自己的老搭档李牧,日后抗秦前线,恐怕只能他自己独立为之了。
想到这里司马尚当即出列说道:“臣愿随饶阳君前往前往就封。”说完便立于朝堂之中,等候赵王的决断。
虽然赵王一直看司马尚不爽,但这一刻赵悼襄王看着立于朝堂两鬓都已泛白的司马尚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这才是我赵国的忠臣良将啊!哪怕是相当于发配边疆都毫无怨言,一心为国,自己这么做也确实有点对不住这个为赵国征战大半辈子的老将军。
当即言道:“老将军请命前往饶阳,孤心甚慰。有将军在,燕国岂敢西进寸步,着封司马尚为武遂侯,众卿可有异议。”
赵王当即便想补偿一下司马尚,虽然让其随子婴就封饶阳。但在爵位之上对他进行封赏。
时至今日,周王室早已为秦国所灭。所以各国君王对爵位的封赏已不必顾忌太多。而侯爵在当时虽亚于君位但已经算作是非常高等的爵位。
而且还是有实封的侯爵,武遂虽然也处在燕赵边境,但至少也是一城啊。
这下好,子婴继承饶阳君,没抵挡住,当下又蹦出一个有封地的侯爵来。
第一个蹦出来的又是提议司马尚前往的郭开,没办法是他提议司马尚随同前往的,擦屁股的事当然也得他干。
“王上三思,司马尚将军虽然战功不凡,然军中可比肩者仍有数人,还请王上收回成命。”说完郭开想了想也不能得罪司马尚过甚,毕竟他的老搭档李牧可不是好惹的。
又继续说道:“燕国无义,前有武垣反赵,长平后又背信弃义。据前日线报今又于边境厉兵秣马,意图不轨,饶阳位出两国之交,不若命司马尚将军出镇饶阳之时挟本部兵马兵出狸阳,如战而胜之可封将军为狸阳侯,如此可安众议。”
郭开的意思很简单,司马尚的军功尚且不足以封侯,如果给他封侯其他的将军会有意见,正好饶阳和燕国的狸阳搭界,不如让司马尚去攻打,打下来的话就封他为侯,这样别人就无话可说了。
第18章 赠汝双剑
燕国和赵国可以说是一对世仇,自从燕昭王去世后,两国可以说是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征战不休。
特别是最近这些年燕国可以说是专业捅刀子的。时不时的趁赵国与秦军对峙之时,给赵国的后方来两下子。
就比如近些年来,邯郸之战时,趁秦赵对峙,赵国精壮殆尽,燕国趁机策反赵武垣令傅豹,趁火打劫。邯郸之战结束后韩赵魏三国合力攻秦之时,燕国又趁机攻取了赵国的昌壮。后来赵王大寿,燕国假意派使者前往祝酒,当发现赵国青壮大多死在长平而遗孤尚未长成之后再一次倾全国之兵攻伐赵国。
燕国兵力虽多,然乐毅之后缺乏良将,士兵整体素质也有些欠缺,每每挑衅过后,总会被赵国秋后算账。
所以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局面。秦赵两强掐架,燕国在后趁机捅刀子。战争的结果往往都是秦国从赵国攻取数座城池,然后赵国再从燕国那边打回几座,顺便包围一下燕国国都。
所以说两国的仇怨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世代传承,几年不打一架都有点说不过去。故而,郭开很自然的提议司马尚率本部兵马,去狸阳兜一圈。
历史上确实,在此年赵国派兵攻取了燕国的狸阳。不过统兵大将历史上却没有记载不知是司马尚顶了谁的缺。
“司马将军意下如何?”赵王询问道。
早已心不在朝堂的司马尚痛痛快快的接受了郭开的提议。“臣愿领兵讨伐燕国,扬我国威。”
本来快到嘴边的爵位,由于司马尚的这个当事人的“消极”争取,变得又扑朔迷离了。
下午的朝会就这么结束了,子婴的命运也已经决定。散朝之时早已有宦者前往邯郸大牢传令,只等明日司马尚集齐本部兵马就北上饶阳。
饶阳方面来迎接子婴的正是当年曾千里护送子婴母子去往饶阳的韩谈以及随行的二十个侍卫。到达邯郸的韩谈,当一听说子婴被投进大牢之后,着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但初来乍到的他们又没有任何门路,若不是司马尚阻拦,这帮人说不定已经去考量一下邯郸大牢的防卫力量了。
怀着忑忑不安的心一行人首先在司马尚府中安顿下来。好在只是煎熬了一日,子婴便平安归来,同时带来了赵王允诺子婴继任饶阳君的好消息。
司马尚前往饶阳也不是光杆一人前去,如果说单单司马尚一人前往的话,哪怕是子婴再信任司马尚也难以压服的了那五千骄兵悍将,更不用说攻取狸阳。
所以,这次随同司马尚前往的还有其本部三千兵马,这可都是随同李牧和司马尚在塞外杀得匈奴骑兵不敢南下牧马的精锐之士,里面甚至有一旅足足五百人的骑兵。
在赵国君臣眼中,这三千人马才是司马尚征讨燕国,震慑饶阳的中心力量,当然前提是燕国主力部队不要再次南下。
司马尚有他的事情要做,离开之前子婴同样有些事情需要去做。安抚好扑在自己怀里哭的梨花带雨的小萝莉司马菁菁之后,子婴先是差人前往邯郸大牢,以自己和司马尚的名义给牢头送去50金,托其照看好鲍生。
虽然历史上这人活得挺旺盛,一直到楚汉争霸时期还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但受自己这只蝴蝶的影响,可千万别“英年早逝”,万一如此的话那才真是到嘴的肥肉又没了。
安排妥当之后,子婴梳洗一番换上一件整洁的衣服,来到了司马尚府中盖聂所居住的小院内。轻启柴扉后发现盖聂正在小榻上闭目休息。
子婴便恭恭敬敬的立于一旁,静静等着。且不说是师长,哪怕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迈老人,如果贸然将其叫醒子婴都觉得有些失礼。
日头西移,已近黄昏。约莫过了半个时辰,盖聂才缓缓醒来,刚一醒看到子婴立于一旁,虽然有些昏昏沉沉的,脸上也还是露出了些许欣慰的笑意连带着脸上密布的皱纹也舒展了些许。
“你的事我已经知道。”听这话想必盖聂已经从司马尚嘴中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婴儿不孝,至亲病笃未陪侍在前,鲁莽行事致师长担忧在后,还请老师责罚。”
“你,很好。人生在世若总是浑浑噩噩见义不为冷眼以对又与畜生何异。你身为秦国宗室,饶阳君世子,能为一升斗小民怒而拔剑,作为你的老师,我很欣慰。
至于你父亲的事,回去吧。照顾好你自己,照顾好你母亲。我想这也是你父亲最为希望看到的。”
“老师,不同我一起回去吗?司马尚爷爷这次受赵王之命也要同我一同回返饶阳。”听明白盖聂话中之意,子婴赶忙问道。
“我老了,也累了,这个世界终究还是你们年青人的。我只想找个青山碧水之地,了此残生,世间的纷纷扰扰的都不想再涉足其中了。”
盖聂疲惫的言道。
听完盖聂的话,子婴矗立在原地久久的没有吱声
看着盖聂的侧脸,一个饱经风霜为了理想奋斗的终生,却突然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初衷背道而驰的老人,再要求他做些什么确实有些残忍。
两人就那么静静的站在原地。
“子婴,你跟我过来吧。”许久,盖聂首先打破了两人的沉默。
子婴乖乖的跟在老人身后,进了小屋。
老人的小屋与往常不同,仿佛刚搬完家似的,除了一两件零散的物品,空空如也。
盖聂从已经稀稀落落的兵器架上拿起一把长剑。向子婴伸来,子婴双手接过,认出这便是盖聂教自己习剑首日所用的那把稀世宝剑。
“此剑,剑名龙渊,相传乃欧冶子大师取星辰之精历时三载铸就,吾多方求索,方而得之。
拜师之日,汝曾有言。‘如天下有变,愿持三尺龙渊,为苍生守。’今龙渊赠汝,愿守之。”
直至现在,子婴方才明白,恰是因为自己当年的一句话,让盖聂多方询问,求得龙渊宝剑,只为了自己能够守护当年的誓言。
子婴郑重的看了一眼手中的宝剑道:“婴儿谨遵师命,此剑必为华夏苍生守护之剑,此生不渝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