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听到此处,心念一闪,问道:“你可是在神光大师收服佛奴的当日就离开了少林寺,返回江南了吗?依你方才所说,这位佛奴仍留在少林寺喽?”
“末将不敢耽搁公事,当日就南下返回广陵,听张长史说,王爷来了浙东,便一路赶来了。至于佛奴,末将料他两番挑衅恩师,皆被恩师降服,理应在少林呆上几年吧。”
“佛奴既是作事阴险歹毒之人,李靖,你为何会随他习学过武功呢?”裴蕴听音辩意,已猜料到几分杨广多半已动了要去会一会这位佛奴的念头,遂有意向李靖问道。
“提起此事,至今末将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李靖转向裴蕴答道,“记得是末将十四岁那年,一天与刘居士等人在长安街头玩耍时,被这人一把从后面抱住,到了一处偏僻无人的所在,问我是否愿意习练武功,当时我看清他是一名域外来的昆仑奴,便摇头说不愿意,可哪知他却对我纠缠不休,说什么他走遍南北各地,好容易发现了我这个练武的奇才,非要我拜他为师不可。我因怕如不答应他,他便不放我回家,遂假装答应了他……谁知,自从那天起,他每晚都要潜来我家,强逼着我跟他习练武功,直至十几天后他不告而别……从那以后,直至十几天前在少林寺我第二次遇见他……”(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88章 裴蕴回京
(全本小说网,。)
杨广见话题扯得有些远了,遂摆摆手,说道:“咱们还是先议议南北勾结,欲图谋逆的事吧。高元命潘诞捎带书信给高青莲,加之李靖来报的顾生假冒刘居士潜往关外游说突厥,种种迹象表明,南北渐有合流之势,冲之,你有何良策加以应对啊?”
裴蕴拱手答道:“顾生自长安潜往关外游说突厥,不久之后又有其同党自建康北上与他会合,这就说明,长安和江南之间一定存在一条秘密传递消息的通道,使得隐藏于两地的‘雁巢’残部能够随时配合行动,而据李靖方才推断,自建康北上出关,杀顾生灭口的有可能是张仲坚本人,这就说明,藏匿在长安,指使顾生出关的那人地位应在张仲坚之上。倘若真是这样,下官以为,当同时从长安、江南、关外三地同时着手,彻查此案。并且,在目前的情况下,似不宜建言朝廷对高句丽用兵。”
杨广若有所思地问李靖道:“方才听你提及父皇指派封伦出使高句丽,放还燕十三,不知你自并州动身时,可曾获知封伦出使高句丽的结果?”
李靖答道:“末将离开并州时,封伦虽未自辽东返回,但有消息称,封伦此次出使高句丽与末将随长孙将军出使突厥情形相似,进展尚较顺利,高元表示继续向大隋称臣献贡,并对圣上放还燕十三一事表示了感谢。”
“唔,虽然如此,仍须上章提醒父皇,对高句丽须得加倍提防。”杨广停顿了一下,接着同裴蕴商量道,“目下均田制尚未在江南各地普遍推行,本王虽有意返回长安当面向父皇禀明南北勾结,欲于我大隋不利的实情,却一时间抽不开身,不如这样吧,冲之,你暂将主持的在江南清查‘雁巢’残部的差使交由金才主持,你携本王给朝廷的上章亲自返回长安,一则晋见父皇,向他禀明高句丽、突厥皆有与潜藏江南之南陈残部相互勾结,欲谋不轨的详情,二则暂且就留在长安,会同屈突通着重清查仍藏匿在长安的‘雁巢’残部,至于在关外调查自建康北上的张仲坚一中,就由我致书高颖,请他指派得力人手同时着手进行,你们几位以为如何?”
裴蕴提醒杨广道:“长安、江南、关外三地同时展开清查,须得随时互通消息,统一指挥,可否向朝廷建言,由王爷主持其事,方利于迅速查破此案。”
“你先行一步,待江南形势保持稳定,均田制在江南六郡三十州普遍推行开来以后,本王当请旨还朝,到时再议此事吧。”杨广因李浑不久前向他禀报的长安朝中的情况,自有他的考虑,未采纳裴蕴的建言。
“既是王爷不愿掌总查案一事,倘若下官返回长安后,查出指使顾生谋逆之人身份高贵,且不宜由下官直接向圣上禀明,又该当如何?”裴蕴若有所指地问道。
“你指的是陈叔宝吗?”杨广索性把话挑明,问裴蕴道。
“依下官料想,现在长安,能指使顾生的也只有此人了。”裴蕴点头答道,“但下官原在南陈朝中为官,陈叔宝身份又极为特殊,若是日后查出他即是幕后主使,以下官的身份,似乎不宜直接向圣上奏明,还望王爷体谅。”
“陈叔宝?”听裴蕴如此说,杨广眼前不禁浮现出了陈叔宝那长酒色过度,略显浮肿的苍白面容,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质疑道,“他若是早些振作,南陈也不至亡于他的手中,又怎会在亡国之后才想起利用‘雁巢’来谋求复辟呢?冲之,你方才所说姑且不论,待你回京后,倘若真的查出幕后主使之人是陈叔宝,到时再由本王去向父皇禀明就是。”
杨广既做了明确表态,裴蕴再无话可说,只得领命,当晚便在郡守衙署代杨广草拟出了给朝廷的奏章,次日报经杨广过目之后,向杨广告辞,携奏章启程,径直返回长安面见杨坚去了。
杨广在李浑、李靖、郭衍的护从下,又深入浙东一带民间巡视了近一个月,直至张衡派人来向杨广禀报,朝廷采纳杨广建言,为在江南推行均田制从各地遴选出的三十多名均田监使已抵达了广陵,正等候杨广的接见,杨广才带着一干人马辞别周罗喉,返回了广陵。
三十多名拟派往江南各地充任均田监使的儒士皆是关东、关中、河北等地州郡举荐出的贤良方正之士,杨广在回到广陵,接见罢这三十多人之后,又特地命张衡为他们每人配备了包括一名书办、两名帐房、十名护卫在内的公事班底,分遣他们到江南各地走马上任,督促各地官府切实推行均田制,及时禀报各地在推行均田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及时加以妥善解决。
且说裴蕴携带杨广的奏章自浙东跋涉千里,返回了帝都长安,本欲通过中书省呈递奏章,求见隋高祖杨坚,不想却被当值的中书省官员告知,须得先面见太子杨勇,禀明回京的事由后,方可晋见皇上。
裴蕴虽未参与张衡、宇文述密谋共推杨广入主东宫的行动,也了解杨广前次奉旨还朝的缘由,尔今听到中书省官员要自己先去向太子杨勇禀明回京事由,心里便有几分不情愿,正在思量着另找门路能够越过杨勇,直接将杨广的奏章呈递给隋高祖杨坚,却见那位当值的中书省官员已将自己介绍给了东宫派在中书省负责导引外地还朝官员面见太子的僚属,无奈只得跟随那人前往东宫来面见太子杨勇。
其时,长孙晟已出使突厥还朝,向杨坚禀明了实为顾生假冒刘居士游说突厥起兵攻隋一事,并奏报了刘居士其人已被不明奸徒杀害的消息,使得轰动长安一时的刘居士谋逆一案真相大白于天下,李靖、杨玄感等受到此案牵连的将领及官宦子弟也恢复了名誉和自由。
虽然太子杨勇在主持查破刘居士谋逆一案中可说是一无所获,但却得到了隋高祖杨坚的赏识,认为杨勇不怕得罪人,能够忠心为朝廷办差,之前因皇后疑心是杨勇下毒害死太子妃元氏而对杨勇产生的恶感也随之减消了不少,遂下旨恢复了太子杨勇的佐理朝政之权。
太子杨勇牢牢地抓住这一时机,指示中书省,举凡外地还朝藩王、官员,除奉皇帝特旨调还者之外,都须首先到东宫向他禀明回京事由,再由他视情形决定是否安排此官员晋见皇帝。(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89章 太子结党
(全本小说网,。)
裴蕴知道,即便太子杨勇获得了皇上授权,允他先接见回京晋见的外地官员,但他却无权提前拆阅杨广的奏章,因此在到东宫面见杨勇之时,只向他简略禀报了此次奉杨广之命回京,是为向皇上禀奏平息江南佛寺的情形,而没有提及查获高元派道士潘诞潜至江南联络高青莲以及李靖自并州南下之事。
杨勇听罢裴蕴的禀陈后,也没有向他打听更多的情况,只答应他会尽快安排他晋见皇上,便打发他告退了。
裴蕴由于担任的是晋王府都记室一职,且此次回京又是奉杨广之命呈递奏章的,因此从东宫离开后便径直前往晋王府,欲落脚在晋王府中。
谁知他才在鱼赞的安排下住进晋王府头进院里的西厢房中,就见府掾鱼赞笑呵呵地走进房来,向他禀报道:“都记室,现有您的故友明克让在府门外求见。”
裴蕴得此禀报,心中暗吃了一惊:明克让虽与他同在南陈为官,可自从南陈覆亡投隋后便进了东宫,成为了太子杨勇身边的幕僚,自己前脚刚从东宫离开,明克让后脚就在晋王府求见,莫非是太子杨勇对自己有意隐瞒此次回京的真正事由有所察觉,派他探听自己的口风来了?
“有劳鱼府掾了,还请代下官回复一声,就说裴蕴奉晋王之命回京,尚未得到皇上传见前,不宜私晤他人,改日下官定当到明兄府上造访。”裴蕴敏感地察觉到鱼赞亲自来向自己禀报明克让来访的消息此举非同寻常,遂起身笑着向鱼赞答复道。
“这样啊……”鱼赞略迟疑了一下,向裴蕴建言道,“老儿倒是觉得都记室见一见明学士也无妨……”
“哦?”裴蕴眼珠转了转,随即改口道,“那就依鱼府掾之言,请他进府相见吧。”
鱼赞答应一声,走了没多久,带引着明克让来到了裴蕴房中,待二人施礼相见已毕,遂告辞退下了,临走时特意带上了房门。
明克让在南陈朝中曾任礼部侍郎,与裴蕴私交甚好,此次以故交好友的身份前来造访,自是免不了与裴蕴一番寒喧,彼此问候了近况,待一碗茶水下肚之后,方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