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小王邀请先生加入幕府,看中的一则是先生深明事理,大义灭亲的坦荡之举,二则是对先生的先祖诸葛武侯仰慕既久,欲邀先生到小王身边来出谋划策,参赞公务。先生不必推辞,但说无妨。”杨广请诸葛颖在自己下首坐下,诚恳地说道。

    “那,草民就斗胆献拙了。”诸葛颖推辞不过,撩衣坐下,拱手向杨广问道,“不知王爷以为,如在江南推行均田制,需首要解决之事为何?”

    “三天前在牛耳村时小王曾听许公和先生说起过,莫非是清除与官匪勾结,暗中向百姓强征粮帛的蠹虫?这件事我已命人着手在办了。”

    诸葛颖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清除隐匿在民间的蠹虫固然重要,然而若不能使江南百姓相信朝廷推行均田制的诚意,草民以为,均田制仍难以顺利实施。”

    “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向江南百姓显示出朝廷推行均田制的诚意呢?”杨广向前探了探身子,关切地问道。

    “要使朝廷在江南推行均田制的诏旨真正在江南各地得以落实,草民以为,首要之事是用人。”诸葛颖前来应征前已和许德言反复讨论过此事,此时娓娓向杨广解说道,“只有起用一批真正与朝廷同心同德,不惧难,不畏死的忠贞之士深入江南各地督促落实朝廷诏命,才能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向江南百姓显示出朝廷推行均田制的决心和诚意。”

    “哦?先生以为,能替朝廷尽忠效命的忠贞之士是否应当首先从出身于江南的儒士中遴选呢?”

    “草民在牛耳村也曾听说过,王爷招贤纳士,礼祟江南贤士的种种事迹,然则在推行均田制一事上,草民以为,恰恰不能任用江南儒士来督促落实均田制。”诸葛颖见杨广面带不解,遂耐心向他解释道,“江南儒士向有出身高门与寒门之分,其中出身高门者,其家往往拥有成千上万顷良田,朝廷推行均田制就是要将本属其家的田地均分给庶民百姓,自不宜任用这部分人来督促均田制的落实;而出身寒门者往往长期受到当地高门望族的压抑,如任用这批人为朝廷效力,难保其不会挟怨报复,纠枉过正,因此,草民所说的忠贞之士应当首先从河北、中原一带征招,而非江南本地。”

    杨广听了诸葛颖的这番话,似乎和自己先前向朝廷建言的用江南人来治理江南的思路不甚相符,沉吟着问道:“如依先生所说,那么小王此前向朝廷建言的,任用南陈降将和江南儒士来治理江南,岂非是错了?”

    “非也,王爷建言任用南陈降将和江南儒士来治理江南,无非是欲安抚江南百姓之心,而仅就推行均田制一事而言,因事关民间各方切身利益的调整,似任用它方士人为宜,其中原委自不待草民细说了吧。”

    “如依先生所说,岂不是要在江南各地的州县衙署使用掺沙子的办法,一则继续任用南陈旧臣降将来抚绥地方,二则需从河北、中原等地选拔一批忠贞之士,专一负责督促落实均田制?”杨广半信半颖地盯着诸葛颖,自言自语地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59章 李靖获罪

    (全本小说网,。)

    出乎杨广的意料,从长安赶来广陵传达朝廷拟在江南首推均田制诏命的钦差竟然是杨广的表兄,现任卫尉卿的唐国公李渊。

    卫尉卿在隋朝是负责宫中宿卫的官职,皇后独孤伽罗在建言废黜太子杨勇,另立次子杨广为东宫太子,受到以朝中首相高颖为首的群臣抵触而未能遂愿之后,特调亲信的外甥李渊回京任职,本意是欲加强身边的护卫,提防太子杨勇。

    因此,按常理而言,不远千里赶来广陵传达一道关于朝廷诏准在江南推行均田制的诏旨,本不该派李渊这样一位钦差前来。

    杨广正是由于听说已抵达广陵传旨的钦差是自己的表兄李渊之后,才格外加了份小心,将张衡和裴蕴两位身边最重要的僚属尽留在了建康这个迭发命案的是非之地,自己独自返回广陵前来迎接钦差的。

    趁着与新招入幕府的诸葛颖同船共渡的机会,杨广向诸葛颖详细询问了如何落实朝廷诏命,在江南各地顺利推行均田制需注意的事项,心里大致有了底,遂命人先在广陵总管府为诸葛颖安排下住处,带他先去歇息,自己则带着郭衍径直来见李渊接旨。

    李渊与杨广兄弟二人自开皇初年长安一别,至今已有十几年未见了,兄弟二人久别重逢,自是不免一番相互寒喧问候。

    在两人寒喧问候已毕,李渊并没有请杨广排设香案,跪接诏命,而是屏退一应随侍诸人,单独将杨广一人留在了议事厅内,向他问道:“阿纵,怎么没见李靖在你的身边随从护卫?”

    杨广见李渊也不向自己传达诏命,一开口说询问李靖的去向,心中大起疑惑,笑着答道:“哦,有一桩公案,我派了李靖的差使。怎么,莫非表兄此来,还另有差使不成?”

    “阿纵,这件事只能你知我知,在我临来之前,娘娘交待的有话,倘使泄露了消息,你我俱都吃罪不起。”李渊压低了声音,表情严肃地对杨广说道。

    杨广心里陡地一紧,知道此时自己不便主动打听事由,只坐直了身子,静听李渊接着说下去。

    “近日从关外传来消息,称彭国公刘昶之子刘居士化名杨钦,潜逃至关外东突厥牙帐,游说都蓝可汗起兵攻隋。娘娘特命我来此捉拿刘居士结义兄弟李靖回朝,审明详情。”李渊郑重地说道。

    刘居士游说突厥起兵攻隋?

    杨广吃惊之余,脑海中不禁掠过了数年前那个唆使人在自己府外深夜擂鼓鸣锣的泼皮公子的身影,一时间对李渊所说的话还难以置信。

    “请晋王从速召回李靖,将他交与末将押解回长安向娘娘复命。”李渊见杨广神情犹疑不定,遂改用官称提醒杨广道。

    “可是……李靖不久前才为朝廷立下了大功,活捉了匪首顾姿儿呀,他怎会反叛朝廷?”杨广实在难以接受李靖伙同刘居士一起反叛朝廷这个事实,忍不住为他开脱道。

    “目下虽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李靖和刘居士串通一气,反叛朝廷,但末将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捉拿李靖回京鞠问,尚请晋王殿下见谅,尽快将李靖交出来吧。”李渊挺身站起,抱拳向杨广请求道。

    杨广忙随着一同站起,正欲继续为李靖分辩,忽听厅门外郭衍大声禀报道:“王爷,衙署门外现有李靖自缚其身,求见王爷请罪。”

    这一下事发突然,且当着李渊的面儿,杨广推无可推,只得沉着脸命令道:“传他进来吧。”

    稍顷,果然见李靖双手被缚于身后,从门外走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杨广面前,挺直了腰板,朗声说道:“末将有负殿下重托,放走了逆犯张仲坚,特来请求殿下重治末将之罪。”

    “李靖,本王问你,你是如何放走张仲坚的?当着唐国公的面,还不从实招来!”杨广厉声喝问道。

    李靖遂把那晚在下邳城外“百顺老店”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向杨广和李渊禀说了一遍,临了说道:“末将一时糊涂,徇私情放走了逆犯张仲坚,不敢隐瞒实情,特来自缚请罪。”

    “徇私情?只怕你徇私情犯下的过错还不止这一件吧?”杨广听罢李靖的禀报,心念一闪,瞟了一眼李渊,顺势问道。

    李靖听了杨广的问话,不禁一愣,低头寻思了移时,依然想不起杨广要问的是什么,遂抬头如实答道:“请殿下明示,末将除擅自放走张仲坚一事外,还曾犯下过什么过错?”

    李渊只是奉了皇后独孤伽罗的口谕,命他会同杨广捉拿李靖回京鞠问,并没有命他就地审讯李靖的旨意,遂拦住杨广,冲李靖冷笑了一声,说道:“你自己做过的事,自己不知道吗?来人哪,将李靖押下去,暂且收监。”

    几名李渊手下的禁军校尉应声而入,朝杨广抱拳见礼过后,不由分说,拖起李靖便走。

    眼见自己此行要捉拿的李靖已然归案,李渊这才转身向杨广笑道:“请殿下排设香案,准备接旨吧。”

    只因横生枝节,出了李靖与刘居士串通谋反这桩公案,极大地影响了杨广的情绪,在命人于议事厅内排设香案,多少有些心不在焉地从李渊手中接过那道期盼已久的诏旨之后,杨广特地请李渊留步,心有不甘地替李靖求情道:“表兄,望你回京向母后复命之时,能替李靖稍作开脱,待我料理了手头的公务,这便还朝去见母后,向她禀明详情。”

    “我记得李靖跟你的时日也不太长吧。怎么,为了他,你竟要亲自还朝去见娘娘,为他求情?阿纵,我劝你还是不要太意气用事了吧。即如方才李靖自己所言,单论他私自放走逆犯张仲坚这件事,就已是犯了谋逆大罪了。”李渊对杨广如此执着地替李靖开脱罪责甚是不解,好心提醒他道。

    “要是李靖愿意亲自前往关外,擒杀了刘居士,是否足以证明他对朝廷是一片忠心,母后也可以宽赦了他犯下的过错呢?”情急之下,杨广脱口向李渊问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60章 探监

    (全本小说网,。)

    李渊眉棱一挑,本想劝止杨广几句,话到嘴边,顾及自己的身份,遂忍住没说,只安慰杨广道:“娘娘只是命我押解李靖回京鞠问,并没有认定他反叛朝廷,王爷不必过虑。”

    杨广话一旦说出口,也觉自己救人心切,未经李靖本人同意便替他做主,做事过开于操切了些,便转而向李渊问道:“表兄,如今北境的形势如何?都蓝是否已听从了刘居士的游说,准备起兵来犯了呢?”

    李渊面色凝重地答道:“北境形势着实堪忧啊。据说突厥已在白道州外陈兵十万,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兴兵大举进犯。同时,关中一带也不甚安宁,又有打出了‘杀胡寨’的旗号,为非造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