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5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呈报,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就由你牵头,各州郡协助,列出江南目前的田地总数和最近的户口总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言。”

    随即又转向众人问道:“除了田地问题外,各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裴蕴坐在一旁,见张衡提出的田地问题不仅引起了与会众人的极大共鸣,更是得到了杨广的首肯,被定为了向朝廷呈报的首要问题,略一思索,即拱手站起,向杨广说道:“方才王爷所提民生、民心两大问题,张长史所说田地问题属于民生方面,下官以为,民生固然重要,但民心向背实是关乎江南能否长治久安的最紧要问题。”

    “对改善江南民心向背问题,冲之如有高见,但说就是。”杨广乐得见到自己身边的两位大谋士良性竟争,为如何更好地治理江南出谋献策,遂微笑着鼓励裴蕴道。

    “要解决江南民心向背问题,使绝大多数的江南百姓忠心臣服朝廷,冲之以为,须从两处同时着手方可:首先,对为数众多的江南百姓和受到奸人鼓惑、误入歧途的这部分人,朝廷应持积极包容的态度,通过授予他们土地,鼓励他们回乡务农来使他们成为大隋的臣民;同时,应对带头生事造乱的少数南陈残部、余孽,特别是其中两类人:一类是公然起兵叛乱的首逆如王仲宣等人;二类则是隐藏在暗中,屡屡行凶的‘雁巢’残部,如萧如水、张仲坚等人,采用雷霆手段给予坚决清除,下官建言,不妨采取悬赏缉拿的方式对这些人进行追捕,使他们孤立于大部分胁从人员之外,令他们在江南无处藏身。

    换言之,一手给寻常百姓以实惠,另一手严厉清除首逆元凶,形成有力震摄,在江南各地百姓心中种下不敢反、不愿反的种子,则江南民心可收矣。”

    裴蕴说罢,与会众人的反应远远不如方才张衡谈及田地问题时那么热烈,只有少数几位官员向他问道:

    “裴都记室,据你所言,朝廷是不是需将每名要坚决清除的首逆元凶都列出姓名,标明赏格,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孤立他们的效果。”

    “照你这么说,凡是参与过叛乱,两军交战过程中曾杀伤过对方军士的,是否都该加以清除,这人也太多了吧。”

    裴蕴正要开口向几位向他们提问的官员做出解释,就听杨广为他喝采道:“好一个不敢反、不愿反!冲之一语切中了解决民心问题的要害,其余都属细支末节,不必计较太过。冲之,就命你拟出改善江南民心问题的建言,由建平一并汇总呈报朝廷。”(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23章 新贵杨素

    (全本小说网,。)

    杨广在建康召集的诸葛亮会虽未能调动与会大多数官员的建言献策,却达到了杨广预期的目的:通过这些官员的嘴,向江南各地的官府和民间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晋王将不仅仅只通过招募儒士编书,为江南名门重建宗祠这些表面上的措施抚绥江南,而是要实实在在地给江南百姓谋福祉了。

    会后,经过张衡、裴蕴两人的调整梳理,最终由张衡执笔,以杨广的名义给朝廷拟就了一道以惠民、利民为主要内容的奏章。

    其中针对张衡提出的田地问题,明确向朝廷提出了率先在江南地区推行均田制,凡是成年丁壮皆授以田地;豁免江南地区三年的租调,以利休养生息等重大请求;

    针对裴蕴提出的改善江南民心问题,在奏章中明确建言朝廷将江南百姓不敢反、不愿反定为收服江南民心的最低和最高目标,并就如何达成最低、最高目标,主要参考裴蕴在诸葛亮会上所提两个方面,向朝廷提出了在大隋全境范围内公开悬赏缉拿王仲宣、萧如水等要犯;宽赦胁从叛乱士卒;在江南各地推行大索貌阅,还人数巨大的佃客和部曲以自由之身等请求。

    这道奏章可以称得上是杨广奉旨抚绥江南以来,向朝廷正式呈报的就保持江南长治久安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第一道重要奏章。

    也正是意识到了这道奏章能否获得父皇杨坚的诏准对于今后抚绥江南将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杨广特命张衡亲自携带奏章返回长安,向朝廷呈报。

    书写至此,咱们拐回头来,该对背着杨广结成助攻三人党,意欲助杨广上位,入主东宫的那位宇文述奉调回京后的经历有所交待和补叙了。

    宇文述其人,从他的出身和经历上讲,应当属于杨坚开创隋朝时依仗和重要的那拔人中的一个,否则他也不会在开皇元年就被委以右卫大将军一职,值守宫禁。

    宇文述之所以在五位皇子中独独相中晋王杨广,甘心情愿地为他夺宗效力,倒也并非全然在于杨广在统军讨灭南陈过程中曾对他的那点知遇之恩,而是出于对杨广的文韬武略发自内心的佩服。

    宇文述认为,在杨坚的五位皇子中,只有次子杨广堪当大任,最适合做杨坚的接班人,有朝一日登极成为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因此,客观公正地说,在助攻三人党中,张衡和段达两位多多少少都是因自己和杨广有连带利益,才主动联起手来助杨广夺宗、上位的,只有宇文述,是纯粹被杨广的雄才大略所吸引,以杨广铁忠粉的身份为杨广效力的。

    动机不同,决定着宇文述为了助杨广上位,甘愿领受贬官的惩罚,奉调回京,充当杨广在朝中的内应。

    因前次导致杨广仅差一步未能入主东宫的关键人物是当朝首相——尚书左仆射高颖,宇文述与张衡、段达三人密议,决定由宇文述返回长安完成一件大事——拉拢有苗头和势头成为朝中另一位权臣的越国公杨素,加入他们的助攻联盟,在朝中替杨广寻找到一位强有力的内援。

    宇文述尚在奉调返回长安的路上,就在歇脚的驿站听到了杨素因率军大胜西突厥,班师回朝后被册任为尚书右仆射的消息,喜出望外之余不免生出一份担心:杨素既受到重用,会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稳妥地支持太子杨勇,抑或在太子人选这一问题上保持中立,凭自己与杨约昔日的那点交情,回京后要怎样才能拉杨氏兄弟入伙,完成自己这次以贬官为代价欲要完成的任务呢?

    由于对拉拢杨素缺乏自信,宇文述在回到长安的最初几天里,差点儿帮了杨广一个倒忙:险些儿就要张口将自己欲助杨广夺宗的实情向其时已奉调回京担任卫尉卿的唐国公李渊和盘托出,拉拢李渊成为助攻联盟的一员了。

    宇文述的想法也并非没有道理,他是这么想的:数月前首先提出废黜太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为太子的是皇后独孤伽罗,而李渊又是最受独孤伽罗器重和信任的外甥,照此不难做出推断,李渊也应支持杨广入主东宫。

    所幸宇文述在开口向李渊说明实情之前还留了个心眼儿,有意试探了一下李渊的口锋。

    令他感到庆幸的是,李渊(卫尉卿官位在宇文述时任的骠骑将军之上)一听到宇文述向他询问哪位皇子可能会是下一任太子的话,一改往日见人不笑不说话的温吞做派,当场便与他翻了脸,口口声声称,自己只知道大隋有一位太子,就是杨勇,除此之外,没有他人。

    被李渊当面痛斥了一顿,讨了个大大的没趣。宇文述怀着一腔怒气回到府中,耳边仿佛仍响着李渊的话。他不是初在官场混的毛头小子,情知自己提出太子人选这一忌讳话题,李渊大多不会亮明自己内心的态度的,可是李渊痛斥他的最末一句话:除了杨勇一个人以外,在李渊眼中,没有他人是太子,令宇文述事后左思右想,最终认定,李渊要么已加入了太子党,坚定地支持太子杨勇,要么就是眼中只有皇帝、皇后、太子三个人,而无论他是哪一种人,都是决然不会支持杨广上位的。

    这么一想,宇文述不禁感到有些后怕了:要是李渊将自己的话无论是禀报给皇帝、皇后、太子中的哪一位,恐怕自己就要惹来灭门之祸了。

    原本就对拉拢杨素、杨约兄弟入伙缺少自信,又在返回长安任职后不久孟浪了这么一回,险些儿坏了大事,这下宇文述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做了一个多月的京官,宇文述确信李渊不会告发自己,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认真琢磨起如何拉拢朝中新贵杨素的事情。此时,张衡携带着那份重要的奏章也返抵了长安。(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24章 这个礼包恁大了些

    (全本小说网,。)

    张衡自建康动身返回长安前,杨广再三叮嘱他,此行事关重大,务须说服朝廷支持在江南推行新政,故而他在返抵长安后,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甚至连长安的家都没回,就前往大兴宫求见皇帝。

    杨坚近日来关注的重点不在江南,而在塞外。尽管南陈残部王仲宣发动的叛乱曾一度波及浙东,但随着以洗夫人为首的岭南诸蛮部落归附朝廷,配合官军迅速转守为攻,叛军的败势已定,而与此同时,在北方,虽然杨素大败西突厥达头可汗,可随着东突厥的元气日渐恢复,都蓝可汗意欲摆脱对大隋的依附,恢复突厥草原霸主地位的迹象日益明显,为此,杨坚不得不指派朝中首相高颖亲自坐镇并州,防范东突厥生变。

    由于形势所迫,高颖一时还难以从并州抽身,朝中杨坚身边急需一位有实际统军经验的大臣帮他参赞军机,加之杨素统军新胜,于是,他就自然而然地被杨坚委以重任,改而册任为了尚书右仆射,并在高颖不在朝中期间,实际上成为了朝中首相。

    在得知张衡奉杨广之命还朝呈报奏章的消息后,杨坚并没有吩咐人去传太子杨勇前来,只和正在临德殿商议朝务的杨毒瘾一道传见了张衡。

    待杨坚接过张衡呈上的奏章,细细看罢,紧锁双眉,未置可否,顺手将奏章递给了杨素,尔后向张衡问道:“江南目下的局势稳定否?前番刺杀子相的凶手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